02.29 人到四十,这二个圈子尽量少去,去了,容易致祸

网上有句流行语,这样说:“人到中年不得已,保温杯里泡枸杞,枸杞难挡岁月催,杯里还要加当归。”这句话看起来是一句玩笑,但是却讲出了人到中年的无奈,如果你正好人到四十,读起来会特别的感慨。

人到四十,上有老、下有小,每天为了生活早出晚归,肩上还要扛起家庭的责任。在家对老人要孝顺,对孩子要呵护,对妻子要关爱。在外对上司要服从,对同事要忍让,对客户要逢迎。只有对自己,除了狠一点,还要再狠一点,委屈自己换来所有人的满意。

对于中年人来说,就算再苦再累,也要拼命往上爬。这样不仅仅是为了让自己和家人过好日子,也是为了避免别人超越自己,被别人踩在脚下。网上有句名言:“圈子就是人脉,人脉就是钱脉。” 所以很多中年人为了成功,想方设法也要挤进更好的圈子。

但是圈子不同,不能强融。有些圈子能给我们带来好处,有些圈子,如果我们去了,反而会招惹是非和麻烦。特别是人到中年,留给我们奋斗的时间越来越少,必须行稳才能致远,走错一步都可能后悔不已。所以说,人到四十,这二个圈子尽量少去,去了,容易致祸。


人到四十,这二个圈子尽量少去,去了,容易致祸

一、比我们身份高很多的圈子

网上有一种说法:“你圈子里六个朋友的平均收入,就是你的收入。”这其实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道理。如果一个人结交的朋友都是大富豪,那么他一定也要有对等的身份和身价。如果一个人,身边的朋友都过得很不如意,这个人他的生活也好不到哪里去。

所以,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喜欢做攀龙附凤的事情,希望自己能够结识贵人。所谓的贵人,他们身份地位比我们高很多,拥有很多我们所不具备的资源。有的人原本过着平凡普通的生活,一旦得到了贵人的提携,不仅自己马上就可以翻身,甚至也变得发达显贵起来。这就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贵人相助”的道理。

但是,这种期望得到贵人相助的想法,在现实的生活中,往往只是人们的一厢情愿而已。生活中绝大多数的人都很平凡,他们过着平庸的生活,不是他们不懂去找贵人,也不是他们不知道谁是贵人。而是就算贵人站在我们面前,如果自己没有被人利用的价值,贵人也不会对我们伸手相助。这句话有时候让人难以接受,但是现实就是这样。

有很多人,自己的上司就位高身尊,或者自己的老板有数之不尽的财富。可是就算你每天都跟在他身边,他的朋友你都见过,也都认识,这并不代表你就进入了他的圈子。不仅你从中得不到任何利益,就算有利可图的事情,你也没有资源和资格去做。跟在身份很高的人身边,自己甚至会被呼来喝去,一旦犯下错误,就会被一脚踢开。很多人宁为鸡首不做牛尾,就是不愿意仰人鼻息,靠逢迎拍马是得不到贵人尊重的,所以这种圈子尽量少去。


人到四十,这二个圈子尽量少去,去了,容易致祸

二、大家聚在一起谋利的圈子

很多人对成功的理解,就是自己可以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价值,能够赚到很多钱,过上荣华富贵的生活。既然这样就是成功,为什么我们却说,大家聚在一起谋利的圈子不能去呢?跟朋友们聚在一起,为了利益而谋划,集合大家的智慧和力量,不是更容易取得成功吗?其实,这并不像表面这么简单,其中有深刻的人生道理。

曾国藩说过:“以利相交,利尽则散。”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如果我们的人脉,都是通过利益而结合在一起的。当有利可图的时候,大家可能会携手,一旦失去利益的时候,大家就会分崩离析。因为大家聚在一起谋利的圈子,看起来能够给我们带来很多利益和好处,但是喜欢谋取利益的人,是靠不住的。

在这个圈子里的人,往往自私自利,他们把利益看得比什么都重。其中,越是很精明,很会算计利弊得失的人,就说明他越自私。跟他们在一起,你或许一时能够得到一些利益,但是这种利益不会让你白白得到,最终一定会付出很大的代价。必须用你的利益去交换,他们才会满足。

特别是当分配利益的时候,他们就会暴露贪婪的本性。谁都觉得自己付出的多,谁都觉得自己得到的少。他们这时候就会变得非常斤斤计较,连一点蝇头小利都不愿意放过。甚至为了利益,可以无所不用其极,做出损人利己的事情。跟他们的打交道,最后的结果一定是纷争不断,这会给自己招惹莫测的祸患。所以这个圈子,有再大的利益也不能去,一定要经得起金钱的诱惑,才能让自己趋利避害。


人到四十,这二个圈子尽量少去,去了,容易致祸

孔子说过:“四十而不惑。”这并不意味着世上的所有事,我们都真的懂得。但是我们已经走过青年的稚嫩,拥有丰富的阅历,至少要明辨是非,看透得失。人到四十,就算自己再想成功,也不能投机取巧,去钻营不适合自己的圈子。

网上有句流行语,这样说:“与凤凰同飞,必是俊鸟;与蛇鼠同行,必是宵小。”牌友会劝你出牌,让自己输个干净;酒友会劝你干杯,让你喝坏身体。我们虽然无法选择自己的贫富,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和优秀的人同行。如果你能做到这样,早晚时来运转,恭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