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古朝代的人是怎样防瘟疫的?

槎溪老人


瘟疫,不管是在当今社会还是在历史上都是时常出现的,当今诸如非典、埃博拉、今年的新冠病毒都属于瘟疫。而如今因为科技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我们在防控瘟疫上有了相对完整的防控体系。而在古代,医学和科技并不发达的时期,古人是如何防控瘟疫的呢?

古代瘟疫的严重性

其实,在古代,瘟疫一旦流行开来,人类并没有有效的手段来防控它,就比如,古代时常流行的鼠疫,算下来就夺走了2-3亿人的生命。天花更是夺走了4亿人的生命,甚至很多文明酒因为一场瘟疫而遭到灭顶之灾。所以在古代,由于对瘟疫的认识不足,真正有效的防控瘟疫的手段并没有。

古代中医对瘟疫的防治

当然了,在长期与瘟疫的斗争中,古代中医也是总结出了一整套的防控措施。其一,就是隔离。早在汉代,就设立有专门的“病迁坊”,用以隔离麻风等病人。其二,就是注意卫生,我国讲卫生的历史十分的悠久,早在秦朝就对生活环境的卫生规定十分的严格,那些敢在街道上乱扔垃圾的,都是要处以鞭刑的。大城市都是有着配套齐全的污水管道和下水道。而此时的西方还都是露天厕所。这也就是为什么西方那么多整座城市因为一场疫情而全灭的情况发生的原因了。其三,较为有效的消毒措施。古人对瘟疫随不甚了解,但是,这消毒措施是十分有效的。早在秦朝,若有疫情爆发,就会使用醋和石灰来消毒,日常中也是会使用烟熏火燎来进行消毒,即使是放在现代,这些消毒手段也是十分有效的。

总结

古代并没有十分有效的治疗瘟疫的手段,多是以预防为主。并且,古代人口流动并不复杂,若是瘟疫及早发现,控制在一村,一县之内。所造成的影响也是有限的。


浪里白条不再白


古代关于防疫免疫有很多方法和经验

喝开水,吃高温蒸熟的食物,

四时八节,过节大扫除,

配戴香囊,薰艾草,插茱萸,喝抹雄磺酒,

张贴灶台纸(灶王爷画)撕灶纸,烧掉,送“灶王爷上天"

贴用药水书写绘制的对联,福字,门神年画,用朱砂,硫磺,铜绿做颜料,

出殡上坟撒烧硫磺纸钱,撒石灰粉,

过节用硫磺纸叠元宝塔放屋角驱虫驱鼠,

在河里放流纸船灯,(放灯)纸船里装上免疫消毒药剂,消杀水面蚊虫幼虫。

燃放烟花爆竹,硝烟消毒,

火葬,病死的人,火葬,


星辉650


古代人在对抗瘟疫的时候,通常用健身、隔离和药物等方式。

据史料载,周代时期的人们把流行病称为:疫、疾疫、疠等,一般统称为“疫”,也合称为“疾疫”。以现代的医学知识来说,这些疾疫分别是瘟疫、瘴气、流行性感冒、痢疾、麻风病等病症。

古代人应对瘟疫有这些方法:

健身

古代郎中认为瘟疫发生的原因多与“戾气”有关。东汉时期的张仲景认为瘟疫是一种戾气所致。所谓的戾气,就是邪气或者说混杂着污秽的气攻入人体造成的。明清之时的吴有性在《瘟疫论》中就提到:瘟疫是靠“气”传播的这一观念。

《黄帝内经》中曾指出,为了杜绝瘟疫的传染:
“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天牝从来,复得其往。”

因此,为了对抗瘟疫,古代人一般用健身的方法,增强自身的抵抗力,防止邪气入侵。也就是从自身根本上增强体质,不要纵欲过度,不要劳累。

在具体的实践中,古人的健身防控手段基本可以归为登山和通风。

隔离

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疾疫发生与公共卫生息息相关。从而,才开始重视起公共卫生事业来。“隔离”这种方法,曾被人们批评不仁道。因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甚至遭到极大的反对。然而,除此之外,再无更好的方法。

南宋后期大臣、理学家真德秀在泉州任职期间,在《开沟告诸庙祝文》中记载:

“淤泥恶水,停蓄弗流,春秋之交,蒸为疠疫”。

文中的“蒸为疠疫”是指隔离的意思。而关于隔离观察治疗的方法,最早记载见于《汉书·平帝纪》:

元始二年,旱蝗,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

到了南北朝时期,“隔离”则已成为制度。萧齐时,太子长懋等人曾设立了专门的病人隔离机构——六疾馆,以隔离收治患病之人。

又如南宋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监察御史吴芾知隆兴府时,当地“旧有豫章沟,比久湮塞,民病途潦。公曰:‘沟洫不通,气郁不泄,疫疠所由生也。’亟命疏浚,民得爽垲以居。”

晋时就有记载:如朝臣家染上时疫,只要有三人以上被感染时,即使没有被染上的人,在百日之内不得入宫。但是人们很少有人自觉地采取这种“隔离”的措施。所以,每次疫情死亡的人数并没有随着医学的进步而有所减少。

漏泽园制度

为了避免疫死者的尸体再次成为传染源,据《周礼》所载,从先秦时期开始,就有了集中处理无主疫死者尸体的做法。从此,每遇大疫,官府都会集中掩埋死者尸体。如南朝梁武帝时,郢城大疫,全城十余万口,死了近八成的百姓。朝廷下令给死者赐棺器盛殓,以防止疾疫传染。

到了宋代,每次灾害过后,朝廷都要招募僧人掩埋尸体。嘉定元年(1208年),江淮一带大疫,众多寺庙的志愿者,掩埋尸体达200人者,官府则给度牒一道作为嘉奖。

从北宋末年开始,各地便普遍设立漏泽园制度,以掩埋那些无主尸体。后来的朝代,官府也都效仿这一制度,在各地建立漏泽园,减少了由尸体繁殖传染病毒的机会。在很大范围内,控制了病毒的蔓延。

药物

    除了以上的方法,人们也在研发治疗疾疫的药物,包括内服和外用(消毒)两种方式。

    在《与王敏仲书》中苏轼提到,治疗瘴疫方为:“用姜、葱、豉三物,浓煮热呷,无不效者。”

    《宋史·外国·吐蕃》中提到北宋景德三年(1006年),六谷吐蕃的铎督部族发生疾疫,宋廷提供的治疫药物为白龙脑、犀角、硫黄、安息香、白石英等76种。

    《靖康纪闻》中记载的治疫药方为黑豆汤,其方为:“黑豆二钱(令炒香熟)、甘草二寸(炒黄色),右二味以水二煎一盏,时时服之自愈。”

    中医在古代就已经有消毒的意识了,在疾病爆发的区域,人们会使用醋或者石灰进行处理。

    据秦代出土的竹简记载,凡来秦国入城的宾客入城时,其乘车和马具要经过火燎烟熏以消毒防疫。

    到了宋代,人们还用艾蒿等药物燃烟,不仅能驱赶蚊虫,还有预防瘟疫的作用。

    除此之外,古代人还运用草药、针灸、艾灸、砭石等手段来对抗瘟疫。这些手段以中医系统的理论观念为指导,在应对瘟疫的过程中起到了极大作用。

    事实证明,直到科技发达的今天,我们在应对疫情的时候,也还在继续用祖先传下来的许多方法。但愿这次疫情早日结束,恢复正常生活。

名人史海观心阁


中国古代经常遭受瘟疫的侵袭,早在甲骨文中就有了关于疫病的记载,《史记》《资治通鉴》等史书中关于瘟疫流行的记载更是代不绝书。据《中国疫病史鉴》记载,西汉以来的两千多年里,中国先后发生过300多次疫病流行,也就是平均不到10年就会遭受一次瘟疫侵袭。可以说,一部中华民族发展史,就是一部与瘟疫的斗争史。但由于采取了比较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能在有限的地域和时间内控制住了疫情的蔓延,中国古代基本没有发生过像欧洲黑死病那样动辄死亡数千万人席卷全国的大瘟疫。在这么一个地域辽阔、环境复杂、人口众多的大国,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探究一下,主要是采取了以下举措。

统一组织实施防疫工作。秦朝形成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并不断加强和完善。虽然有时国家也会陷入分裂状态,但最终都会走向统一。因为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瘟疫来袭时才有能力居中指挥调度,聚合各种资源,集中对抗瘟疫的袭击。

同时,瘟疫的大规模流行会造成百姓的恐慌,社会管理的失序,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削弱统治基础,甚至会摇动王权。对此,中央政府都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防疫意识比较强,一般都会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对抗瘟疫,组织实行统一的抗疫活动,开展大规模赈灾、免费医疗和集中防治措施,这对阻止瘟疫的流行和最终扑灭瘟疫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从汉代起,就有官方为疫区和患者免费提供医药的记载,以后各朝各代都纷纷效仿,几乎成为官府朝廷抗疫的惯例。宋朝期间,瘟疫发病时政府组织医生为患者义诊,药费由政府支出。康熙皇帝曾于1682年下令各地种痘预防天花。西汉的文帝、元帝和成帝,东汉的桓帝等都下过有关瘟疫的自责诏书,并下令官员减少开支,用于救援灾民。西汉以后的王朝,很多皇帝都曾就疫情防治下发诏书,有力推动了整个疫情防治工作的实施。

充分发挥中医的防病治病作用。中医自诞生以来,经过官方和民间的共同努力,其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不断完善,在与疫病对抗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两千多年前成书的《黄帝内经素问》,就以对话的形式讲述了很多预防疾病的常识和方法。很多朝代还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医书的整理和出版,这让许多著名医药书籍得以广泛流传。

唐高宗显庆四年,由宰相领衔,尚药局与太医署共同编纂了《唐本草》,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药典。宋仁宗时又组织全国150多个州郡,完成了我国第一部由政府组织绘制的药物图谱,称为《本草图经》。同时,为普及防疫知识,官府还会把瘟疫的预防知识和简单的药方刻录在石板上,放置于病坊、村庄和路边,以示民众,供紧急情况时使用。医药知识收集整理和普及,对于突发性流行病的预防和治疗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量医生冒着生命危险冲在一线及时治病救人。不管在哪个朝代,医生总是能不计个人安危,与瘟疫这个魔鬼进行着不懈的斗争,治病救人,解民倒悬。历史上大疫流行时期,也是名医辈出的年代。如东汉时期的张仲景以治疗“伤寒”病著名,其著作《伤寒杂病论》中论述了对多种传染性疾病的治疗方法,张仲景也因此被称为“医圣”。神医华佗也留下了很多关于治疗各种传染性寄生虫病的记载。药王孙思邈在全世界首创以砷剂(雄黄等)治疗疟疾,比英国人用砒霜制成的孚勒氏溶液剂早了一千年。明代的李时珍、清代的叶天士等也都曾在治疗瘟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明末清初的名医吴又可,专门著有《温疫论》一书,对瘟疫的病因、发病、传变、治疗都有创新性见解,极大的丰富了中医理论中关于传染病的内容。当然,还有许许多多在历史上没有留下名姓的医生,默默奋战在抗疫一线,悬壶济世,救死扶伤,为疫情的防治做出了巨大贡献。

建立专门的疾病收治机构和管理机构。早在春秋时,齐国就设有“掌养疾官”,对于残疾人和染有疾病而不能生活自理的人,官府就在“养疾馆”给他们免费供应饮食。南北朝受外来佛教思想的影响,开始为“贫病不能自立者”设立医院性质的医疗机构,称为“馆舍”。

唐朝中央的太常寺太医署负责掌管全国医疗卫生工作,进行日常药物的储备,在遇到疫情爆发时遣医送药。唐太宗贞观三年,又令“诸州治医学”,即在地方州一级设医政机构,负责日常疫情的巡逻以及储备药材,并直接开展救助活动。武则天时期,较大的佛寺还设有“悲田养病院”,收治无家可归的病人和老人,并设专使管理。

宋太祖时规定,所有被派往到边塞的将官,都要带随行医官负责防疫和健康。元朝设立了民间医户制度,医户户籍由太医院管理,一旦发生瘟疫,医户要参加治疗。清朝还设有“查痘章京”官职,专事痘疹的防疫检查。

对染病人员及时进行隔离治疗。中国古代针对瘟疫流行还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应对措施。我国古代很早就认识到一些瘟疫病的传染性,开始使用隔离的方法,切断瘟疫的传染源,阻止疾病的传播。秦代时为了对抗麻风症,就专门设立“疠人坊”即当时的麻风病院对其进行集中隔离收治。《汉书·平帝纪》记载:“元始二年,旱蝗,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可见当时是由政府安排宅房作为隔离医院,用以治疗瘟疫患者。为防止瘟疫的扩散,晋代立制:“朝臣家有时疾,染疫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说明当时已有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隔离的意识。而到了南北朝时期,则已成为制度。萧齐时,太子长懋等人曾设立了专门的病人隔离机构——六疾馆,以隔离收治患病之人。

使用药物消毒的方法来预防疾病的感染和传播。据秦代出土的竹简记载,凡来秦国入城的宾客入城时,其乘车和马具要经过火燎烟熏以消毒防疫。宋代以后,用艾蒿等药物驱赶蚊虫防止瘟疫已逐渐变成了一种常用做法,现在很多地方民间还流传着端午插艾的习俗。


积极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我国古人很早就发现,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不良容易感染瘟疫,尤其是鼠类可能会传染疾病,一些不洁食品也易使人生病,提出“鼠涉饭中,捐而不食”,并建议勿食生冷食物。同时也比较注意饮用水安全卫生,《本草纲目》中记载:“凡井水有远从地脉来者为上,有从近处江湖渗来者次之,其城市近沟渠污水杂入者成碱,用须煮滚”,这种对饮用水水质好坏的判别标准,今天来看都是很有科学道理的。中国很多地区至今还保持着古代传承下来的预防保健习惯,比如,我国南方很早就有了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 古语曾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就是通过饮雄黄酒可以辟邪防疫、预防疾病。

建立垃圾集中处置的制度。中国古代很早就非常重视环境卫生,有了垃圾集中处置的概念。《韩非子·内储说上》写到“殷之法,刑弃灰于街者”,《汉书·五行志》记载“商君之法,弃灰于道者,黥”,也就是说,随意抛撒垃圾,可是要受刑的哟。当时城市内设有下水通道,专门用于排泄污水。汉代城市里还设有公共厕所,称为“都厕”,供大家方便。

纵观中国古代的抗疫行动,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历史古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也是饱受各种灾难的历史,但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在灾害面前屈服过。每次当灾难来临时,中国古代的劳动人民总是能很快凝聚成起对抗灾难的伟大力量,也一定能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措施,并迅速战胜灾害,推动我们中华民族一路从历史深处走来,不断从弱小走向强大,也让中华文明的薪火代代相传,绵延不绝。


南庐读史


说一个史书无记载的故事吧!

因为是真实故事,所以以下所说的地名与人名皆用了化名。

在一个“三岔河”地区,有张庄,王庄,李庄,刘屯四个村子。

这一年,顺着河水忽然飘来了一艘大木船,橹帆具在,只是无人掌橹,风也不大,帆也末满,那船虽然走不了直线,然而,大木橹是拖在船后水中的,倒也保证了船不至于偏离河中心。

这河呢,倒也不是交通要道,不宽的小河一条,基本上是不走大船的,也就有几艘小渔船而已。那船飘飘荡荡的行在河中,时值深秋拂晓,天亦开始凉了,岸上毫无人迹。

却说,王庄有一家人,当爹的是一个烂人,对妻儿非打即骂,跋扈无边,前一晚喝多了酒,天还末明,在哪里闹着要喝鲜鱼汤解酒,立逼着自己的儿子“狗蛋”去河上抓鱼给他吃。

他家是村中最穷人家,平时以零工为生,地也无一垄,更无渔船,也无渔网,深秋水凉,哪里去抓活鱼呢?但是,烂人在那里闹个不休,儿子狗蛋无法,抓了一根竹竿说:“你等着,看运气,能不能插条鱼来。”

狗蛋到得岸边,就看见了那艘船,心说:“咦,怎么回事?要发财了?”脑子急转间,转身飞奔回家,撞开大门,也不管他爹爹的大声喊叫“鱼呢,你个王八羔子”,拿起了一捆麻绳,飞奔回到岸边,幸好大清晨的,并没有第二个人出现。

那儿子岸边找了一块烂砖头,用麻绳绑定了,奋力一扔,不中,扯回,再扔,又扔,终于搭住了船帮。

上得船去,喊了一声:“人呢?”见无人应声,便掀开了船上的油布,油布下是一舱的高粱包,狗蛋按捺住狂喜的心跳,走进了船屋,屋中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却是死了。

这狗蛋自小被他爹打骂惯了的,早养成了凶残寡情的性子,不假思索,上去就扒了那男女的衣服,掏出了十六块袁大头,然后翻箱掀床,不过就是几件衣服,一点白面,再无其他值钱的东西。

狗蛋一屁股坐下,想了又想。

把衣服给拿男女穿了回去,开始四处寻找绳子,货船嘛!绳子有的是。

狗蛋用绳子把那些高粱一包一包的捆住了,逐个的推入了水中,足足推了半船舱左右,再也没有力气从船舱中提出高粱包,只得作罢,盖好了油布。

又绑牢了高粱上的麻绳,从船舱中抽出了竹篙,一个猛点,船把高粱就拉进了河水的最中间最深处,解开绳子,绑住了船上本有的压舱大石头,把石头掀入了水中。

回到村中,也不去见他那个混蛋的爹,直接去见了保长,保长卸下了高粱,打开一包一倒,竟然又掉出了一包土烟!——发了大财了。

保长大喜,“小伙子不错,比你爹强太多了,以后你背枪当保丁吧!看守咱们寨子门,月月领钱,不用受你那烂爹的气了。”

三天而已,保长和他的大小老婆就躺在了床上,有一个儿子也连续的咳嗽,童养媳也许是因为劳苦太多,平时身体就很营养不良,竟然不能进食了,眼看着要归西去了。

三岔河这个地方,蔽塞,贫困,在村中,保长是个很大的官了,手中又有枪,大家都很怕他,就络绎不绝的来看望他。

然后,整个王庄此起彼伏的咳嗽声,白天黑夜的也停不了了,一个村子躺下了半庄的人。

反观狗蛋呢,新背上了快抢,倒是精神奕奕的守着寨门。

已经有明白人感觉到了不对劲,开始收拾行李准备外逃。保长已经躺下了,自然无人站出来维持秩序,族长是个糟老头子,只咳嗽了一天早就死了。

人一死,需要发送,就会去外村通知亲戚朋友,谓之“送信”。

消息就传了出去——王庄遭瘟疫了。

得到消息的刘屯正有一个人在家探亲,此人是东北军的一个军医,知道大事不好,给自己的族长说;“这病没药,重要的是隔离,一定不要王庄的人出来。”

那时候的村庄因为防备土匪的需要,村村皆有围墙的,也养着枪杆子。

刘屯的族长忙派人请来了张庄和李庄的人,说明了情况,张庄的人问道:“到底怎么就生病了呢?”

“听说是狗蛋看见了一艘船,告诉了王保长。”李庄的人说到。

军医在旁边说道:“那赶紧派人去把那船烧了。”

自有人去烧船了。然后又算了算枪支,拢在了一起,一边派人去报官,一边就排定了班次,准备守住大路,看住王庄的寨门,坚决不让一个人出来。

被派去看住寨门的几个人远远的看见狗蛋站在那里,其中有认识狗蛋的人喊道:“狗蛋,你告诉你们的人,再不能让人出来,不然我们枪子不长眼那!”

不要问医生和zhengfu在那里,那时候军阀混战,土匪当政,村民们都是自己活自己的。

保长的病儿子仗着自己是保长儿子,准备硬闯出来,结果真就被打死在了寨沟里。

把个狗蛋吓的赶紧缩在了寨门里,坚持了十天,看看门岗里面实在无有可食之物了,不得已端着枪战战兢兢进村了,先去了保长家,保长和老婆们早就死了。

又去串了几家,发现活着的人也都没有力气了,等死而已。

狗蛋呢,饥饿难耐,也管不了那么多了,捡能吃的东西敛了一些,又回到了寨门处。

大声喊道:“喂!人都死了。”

消息报回军医那里,军医说:“烧庄子!那狗蛋也别让他出来。”

然后,枪毙狗蛋的任务交给了军医的弟弟,这个弟弟是刘屯的保长,考虑到狗蛋手中有枪,决定采取智取的办法。

“狗蛋那,”刘保长大声喊道:“你先去河那里,那里我给你准备了一身干净衣服和火碱,你去那里用火碱好好洗洗自己,然后把旧衣服烧了,穿上新衣服,你们村算就剩你一个了。”

狗蛋到了河边,果然看见了一身新衣服和一包火碱。暗舒了一口气,看来真有活命了,于是放下枪,脱光了衣服,水很凉,然而为了活命,硬着头皮也要洗呀!

正洗着,刘保长和他的军医哥哥现了身,远远的用枪指住了狗蛋,军医问道:“你为啥没有生病?不是说你最先上的船吗?”

狗蛋知道瘟疫因他而起,如何回答别人的盘问,在他心中早就盘算好了,坚决不能承认自己是第一个上船的人:

“我没上船呀!”狗蛋说。

“你们庄上没上船的人多了,凭啥剩下你?”军医弟弟抢先问道。

“保长病了之后,”狗蛋说到:“刘保长,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家有多穷,我们保长生病,俺家是没有资格去看望的。”

“你爹娘也死了呀?”

“他们去看其他穷人家的病人了,我要看守寨门谁家也没有去过,一直在寨门口吹风来的。”

军医和他的弟弟互相望了一眼,军医点了点头,军医弟弟说:“狗蛋兄弟,你别怪我们兄弟,县上已经传下令来了,你必须死,现在你有钱也买不了你的命了。”

“说到钱,”狗蛋说到,“到真是有钱,很多钱,我知道保长把船上的钱藏在哪里了,并没有在庄子里。当然了,你们必须饶我一命。”

这个狗蛋是我朋友的朋友的老爷爷,在他的故乡传说他已经被烧成了灰,埋在了河堤上。

其实呢,他拿着十六个银元跑到了邻省开始了新生活。

至于他为什么没生病?

谁知道呢?那场瘟疫从开始到消失,除了那个杀人的东北军军医,一个医生也没有出现过。


葭明通半瓶历史


面对瘟疫,古代和现在的防止方法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第一设立隔离区

在汉朝的时候就有选择空置的房子,集中放病人,统一治疗。就像现在的雷神山、火神山及各个方舱医院一样。这样可以集中管理,有的放矢。不仅是为了有效治疗,更是进一步的控制传播源。

第二设立检查点。

若发生瘟疫,官府会组织人力物力,封锁整个区域,防止人员流动。和现在的封村,封城一个道理。都是为了减少人员流动,防止病毒扩大化。

第三中医在前,在古代也只有中医了,不像现在有西医。古时候比较有名的就是扁鹊、张仲景、华佗、李时珍等等等,中医的传承都是一代一代总结经验,起点大概就是从神农尝百草开始的。中医根据以往经验,斟酌各药草的用法用量,救治病患。现在可以说是中西医结合,在这次疫情中,中医治疗的有效率很高,以山西为例,有效率高于90%,真是可喜可贺。

第四处理染病的衣物的方式。

有两种处理方法:焚烧和沸煮,火可以消灭很多东西,无论是病菌、细菌全部可以消灭,和现在的处理方法一样。煮沸衣物也是为了消灭病毒,而现在的处理方法就更多了,除了上述两个之外,酒精消毒,乙醚,醋啊好多方式。

第五种痘,

和现在的打疫苗是一个意思,天花是个令人恐怖的病毒,曾经在中国大地上肆虐,康熙是小时候出过天花,等他登上帝位,下令种痘。

第六帝王下诏自省,百姓向上天祈福。

帝王认为这是因为自己的德行不够,受到上天的惩罚,下诏自省是自我审视的过程,更是安抚民众的良方,民间的祈福多是和尚念经,以现在来看多少有些迷信,而这些祈福活动正好能平复民众的恐怖的心里,让他们心里相信瘟疫不可怕,心态变了,瘟疫就更好解决了。这次中国的疫情发生了,说句实在话从来没有放在心上,只是按照专家的要求进行科学防护,因为我相信中国政府的力量。

第七帝王下诏免租。

遇到这样的事情,免租可以说是对下面百姓莫大的良药。还有地方官员巡视,广设粥棚,救济百姓。现在国家也是积极的寻找方法减免赋税,尽可能的减少疫情带来的影响。一面复工,一面防疫。

第八抚恤病亡者,

政府出钱抚恤,积极防瘟疫赡养因病而成的鳏寡孤独。也是为了更好的做好灾后工作的恢复。

我是曹城少年,愿你顺心康健。


曹城少年


古代防止瘟疫主要有以下几点,仅供参考:

1、隔离,古代不像现在,但是,古代发生瘟疫,也有隔离区,把瘟疫重灾区隔离起来,禁止重灾区的人们来回走动,导致疫情扩散。

2、高温、药物消毒,古代把草药放锅里熬,熬好后,把草药倒进缸里,待温度适宜后,人进入缸里浸泡。

3、戴口罩,明朝末年,曾有人发明口罩,当时的口罩是布,把水烧开,把布放进开水里泡一会儿,捞出来晾,待温度适宜后,把布拧干戴上,捂住口鼻。

4、焚烧,把重症病人用过的东西集中起来烧毁。


开着布加迪威航灭蟑螂


古人预防疫毒的几种方法,供大家参考借鉴 隔离

在古代经书、史书、地方志等文献之中,记载了很多预防与治疗温疫疾病的方法,其中“隔离”,是古人很早就意识到的一个最佳的预防疫病办法。 艾灸

前人重视艾灸防疫。前人已经认识到,艾灸的作用甚大,能“壮固根蒂,保护形躯,熏蒸本原,却除百病,蠲五脏之痛患,保一身之康宁。”所以古人非常重视趁未病时艾灸,以避免感染疫毒。预防永远大于治疗,今人知道,古人也知道。 药囊

古人认为,疫毒是一种偏性极重的邪气。可用药物的偏性来克制疫毒的偏性。比如,可用药物悬挂或佩戴的方法,或悬挂于门户、帐前或佩戴于手臂、头顶,可以有效预防疫毒感染。 消毒

古人的消毒,一般是针对病人用过的所有衣物。大多用蒸煮的方法,进行高温灭菌。

古人还烧中药烟雾给空气消毒,全身泡在中药水里洗浴,预防疫病,保持健康。


LHC否极泰来


中国历史上经常是十年一大疫,三年一小疫。虽然每次瘟疫都会夺走无数人的生命,但这并没有给中华民族带来毁灭性的灾难,也没有阻挡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

综合中国各朝代官方和民间的防治瘟疫的史料,可以看出中华民族三千年防治瘟疫的历程是一部活生生的正邪相争的历史,每一次病魔的攻击都会对人类造成重大创伤,人类要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战胜病魔,生存下来,可是时过不久病魔还会改头换面卷土重来,人类再一次面临另一场正邪之战。那么在没有现代科技的古代中国人是采用何种方式来防治瘟疫的呢?

医者首当其冲,抗疫名医辈出

在中国历代抗瘟疫的斗争中,医生总是战斗在抗病的第一线上,治病救人,不计较个人安危和利益,为穷人提供免费服务。历史上医家就有“不为将相,偏为良医”的美德。很多名医佚事都是有关治疗瘟疫的故事,而通过抗防治瘟疫也同时造就了一代名医,推动了中国医药学的发展。

历史上大疫流行时期,也是名医辈出的年代。如东汉时期的张仲景以治疗“伤寒”病著名,其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论述了对多种传染性疾病不同时期的治疗方法,不但书中的方药沿用至今,其灵活多变的辩证施治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实践的基石。张仲景因此被称为“医圣”,日本汉方医的经方派至今还用张仲景的原方治疗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

神医华佗不但擅长外科,还有很多关于他治疗各种传染性寄生虫病的记载。华佗发现用青嫩茵陈蒿草治疗流行性“黄胆病”的疗法,后来民间流传“三月青蒿能治病,五月六月当柴烧”。现代研究从新鲜青蒿中分离出青蒿素,成为一个治疗疟疾的新药。

明代的李时珍、清代的叶天士、晚清的吴瑭(吴鞠通)等医学家都为治疗瘟疫作出过重大贡献。吴瑭推荐的治疗瘟疫后期症状的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现在仍然在临床使用,称为治疗瘟疫的三宝。

接种减毒疫苗,不治已病治未病

中国医学家早在公元980—1567年间就发明了人痘接种术,既用天花病人身上痘疹疱里的痘浆、痘疮结痂、或是用天花病人穿过的沾有天花痘浆和痘疹的衣服,去感染未患过天花的人。由于这种感染源的“毒力”较新鲜的病毒弱,接种的人一般只产生轻度的天花,被接种人的体内会对天花产生免疫防御性反应,获得对付再次感染天花的免疫力,从而预防重症天花的发生。

人痘接种实际上就是一种用人的活病毒的人工免疫法,或者说是用轻型天花来预防重症天花。这种免疫预防法,是牛痘接种术发明以前最有效的预防天花的方法,在中国曾广泛应用,后来还西进欧洲流行美国,拯救了千百万人的生命,并促进了现代免疫预防医学的诞生。

现在很多传染病的免疫疫苗,仍然使用人的减毒活病毒作为疫苗。比如,现在每个儿童都要接种的小儿麻痹(Polio)疫苗和麻疹(Measles)疫苗就是人活病毒疫苗。中国古代医家在2000多年的医学专著《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疾病预防原则,既在未发病之前“治疗”疾病,这种未病先防的治疗方法已被现代医学证明是最有效的预防传染病的方法。

帝王承担责任,官方免费抗疫

古代的许多帝王在大疫流行时,曾发出诏书诚坦执政失误,承担责任,以安抚众官吏和平民百姓,并下令各级政府共同抗疫。官方组织的抗疫活动,在历史上发挥了巨大作用。

如汉代的文帝,元帝和成帝,东汉的恒帝等都下过有关瘟疫的自责诏书。汉代帝王还曾下令官员减少吃喝玩乐,削减马匹坐骑,用于救援染瘟疫的灾民。宋朝期间,瘟疫发病时政府组织医生为患者义诊,药费由政府支出。

康熙皇帝曾于1682年下令各地种痘预防天花。康熙根据皇室家族亲身经历曰:“国初人多畏出痘,至朕得种痘方,诸子女及尔等子女,皆以种痘得无恙。今边外四十九旗及喀尔喀诸藩,俱命种痘;凡所种皆得善愈。尝记初种时,年老人尚以为怪,朕坚意为之,遂全此千万人之生者,岂偶然耶?”这是一个政府用行政命令推广防疫方法的例证。从汉代起,就有官方为疫区和患者免费提供医药的记载,以后各朝各代都如此效仿,几乎成为官府朝廷抗疫的惯例。

设立隔离病坊,阻止疾病传播

中国古代医家很早就认识到一些瘟疫病的传染性,并发现隔离具有传染性的病人是必要的预防措施。我国关于“隔离”疫情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书·平帝纪》:“元始二年,旱蝗,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可见当时是由政府安排宅房作为隔离医院,用以治疗瘟疫患者。军队中打仗时感上瘟疫的士兵也会同健康人隔离开来以防传染。

考古发现,在汉代中国就有“病迁坊”设施,用来隔离麻风病人。唐朝时,还有佛教会设立的“病人坊”用于隔离麻风病人,内有僧人为患者治病,相当于现代的慈善机构。武则天时期,改称为“悲田养病坊”,由政府出面管理。可见古代人很早就开使用隔离的方法,切断瘟疫的传染源,阻止疾病的传播。

建立防疫管理,设立边境检疫

控制瘟疫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建立完善的国家防疫管理系统,并建立边境检疫制度以控制国际间的传播。

湖北出土文物《封诊式》竹简中记载了在战国时期就有逐级报告传染病和对可疑病例调查的制度。宋时规定,所有被派往到边塞的将官,都要带随行医官负责防疫和健康。元朝设立了民间的医户制度,医护是政府许可能从事医疗活动的民户,户籍由太医院管理,一旦发生瘟疫,医护要参加治疗。清朝政府还设有“查痘章京”官职,专事痘疹的防疫检查。清朝刊行的《海录》记载“凡有海艘回国,及各国船到本国,必先遣人查看有无出痘疮者,若有则不许入口,须待痘疮平愈,方得进港内”。这说明中国医生当时已经认识到天花的急性感染患者为传染病源,并且建立了完整的天花检疫系统。

注意饮食卫生,保持个人清洁

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不良会容易感染瘟疫是古人在实践中得来的经验。秦汉时期的《汉律》规定“吏五日得以下沐,善休息以洗沐也”。还有记载用佩兰等草药洗浴,可以防止疾病,保持健康。并提倡注意饮食的卫生,不食用变质的菜饭。古人还注意到鼠类和不良食品可以传染疾病,提出“鼠涉饭中,捐而不食”,勿食生冷食物,不要食生鱼等劝告。

明代人已十分讲究饮水卫生,李时珍《本草纲目》专门有一个水部,其中说:“凡井水有远从地脉来者为上,有从近处江湖渗来者次之,其城市近沟渠污水杂入者成碱,用须煮滚。”这种对水质量的判断和分级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元代医家还建议保持口腔清洁,指出“凡清旦刷牙不如夜刷牙,齿疾不生”。

中国很多地区至今还保持着古代传下来的预防保健习惯,如上海人的冬季进补,广东人的中药煲汤,南方的端午节饮菖蒲和雄黄酒等习惯,很多都同预防瘟疫有关。

改善环境条件,药物预防消毒

通过环境卫生的改善以减少瘟疫的传播很早就受到了人们相当的重视。

秦汉时期就有建立人工湖和饮水池的记载,还认识到患病的动物和牲畜可以传染疾病,切不可让其污染水源。秦国时规定不可随便放置垃圾,“弃灰于道者”要被处以罚款。当时城市内设有下水通道,管道多为陶制,逐节相连,可以排泄污水。这种装置已经接近现代的下水道系统。汉代时已有专门装粪便的容器和痰盂及厕所。当时城市里还设有公共厕所,称为“都厕”,供大家方便。

唐宋时期官方曾大力提倡种树以绿化环境,并设有严格法律“不得使有砍伐,致令死损”。另外,在瘟疫流行期间古代人还用药物消毒的方法来预防疾病的感染和传播。据秦代出土的竹简记载,凡来秦国入城的宾客入城时,其乘车和马具要经过火燎烟熏以消毒防疫。宋代还用艾蒿等药物驱赶蚊虫以防止瘟疫。

普及医学知识,加强教育书刊

普及疾病知识加强医学教育是预防瘟疫的重要环节,各朝各代都十分重视。两千多年前成书的《黄帝内经素问》以对话的形式讲述了很多预防疾病的常识和方法。唐朝的太医院相当于国立医院,设有医学、针灸、按摩等学科,另外还有地方的医学教育机构培养医生和防疫人员。当时还把瘟疫的预防知识和简单的药方刻录在石板上,放置于病坊、村坊和路边,以示民众,供紧急情况时使用。南宋时期中国创办了最早的官立医科学校,培养各科医生。

各朝代都对以前的医学药学书籍进行过整理和研究。秦朝下令焚书时,医药书籍例外,保存了下来。元代政府机构中有专人负责医书的整理和出版,同时还以书坊、书院、私宅刻书等多种出版形式。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多次“盛世修典”,而医药书籍毫无例外包含在修典之中。很多著名医药书籍都经过数代的再版和注释才能流传至今为今人所用。

官方免税减租,疫区施财赈灾

瘟疫的流行不但影响民众的健康和生存,还会对社会、经济和生产带来巨大损失。所以,抗击瘟疫决不仅仅是单纯的防治疾病。中国历史上很多朝代都实行过在大疫之年免税减租,减轻民众负担,重振生产和经济发展。

如公元前67年,汉宣帝在瘟疫后下诏“其令君国被灾甚者,毋出今年租赋”。后来还有官方规定收成不到正常十分之四的家庭,政府予以补贴,中央政府通过地方政府将赈灾粮款发到灾民手中。各个朝代都有过在发生大疫后,政府官员还到疫区巡视,安抚百姓,或开仓赈济,或派遣医生施药救之。地方官府办的“蕙民药局”也在地方抗瘟疫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妥善安葬亡者,救济抚养遗孤

历史上每次大的瘟疫流行都会夺去无数人的生命,致使妻离子家破人亡,出现“万户萧条鬼唱歌”的悲惨状况。由于瘟疫的传染性,未经妥善安置的尸体将进一步传染疾病,危害家人和环境,所以西汉时期,平帝曾下诏,按每家死于瘟疫的人数赐与不等的安葬费。唐朝时期对瘟疫时期掩埋尸体十分重视,唐太宗曾派使者沿城巡行,发现尸骸迅速掩埋。唐玄宗在大疫其间下令,死者尸体一定要家人掩埋,无人管者,由地方官负责安置。唐文宗时规定,患瘟疫家庭留下来的遗孤,如不满12岁,一定要由亲属负责养育,官府提供两个月的口粮救济,孤儿名单要上报官府。这些措施和做法,不但是施行人道,保护生命,还起到了安定民心和社会的作用。

如上所述,中国古代是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来综合治理瘟疫的。千百年来的抗疫实践证明这些古老的方法行之有效,即使在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预防现代瘟疫使用的方法仍然大同小异。近百年来,随着社会文明和科学发展的不断进步,人类对付瘟疫的办法愈来愈多,手段也逐渐提高,其结果是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人类的生活质量和寿命明显升高。但是,瘟疫向人类的进攻从来没有停止过,瘟疫不时还会伺机发动反击,值得警惕。


海洋说历史


因为最近的新型冠状病毒,小编也是被困在了家里,就连想上街买菜,都设置了五道关卡,层层检查,测量体温,登记信息,可见大家对疫情的重视情况。

在家这一段时间就只能追剧了,看到古装影视作品中,经常会有一些瘟疫场景,那么当时的古人可是连细胞是什么都不懂,那他们又是如何安全度过瘟疫的呢?

我国古代的封建社会是农业为主国家,在科学文明发展速度缓慢的当时,存在很多鬼神传说。所以,很多人都将很多自己无法理解的事物都归咎于鬼神和各种自己的想象。为了缓解心中恐慌,古人将祭祀作为重中之重。造塔、造庙、烧香拜佛,最多也就是求个心里的安慰。

古籍中瘟疫记载还是挺多,特别大规模的倒是没有出现,最主要还是古时候交通不便,没有便捷的交通工具,病毒缺乏传播的载体,因此不会大规模爆发。但是古人一旦出现瘟疫,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封城,有官府派人进行封锁,并派医术高超之人,以中医之法进行救治。再加上交通工具的限制,可能携带病毒的人还没有到达目的地,疫情早已经过去了。

在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的现代,交通便利,交通工具非常先进,生活节奏加快,区域之间流通非常简单,增加了病毒传播的几率。希望大家也能像古人一样,安安静静的在家里避险,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做好自己。不要因为自己的一时快乐,毁掉我们坚持的这么多天。希望我们能安全的度过这次劫难,中国加油!武汉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