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您现在一年读几本书?

褚逸飞


因为我学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所以一年有比较多的时间用来看书,并且老师也经常要求我们多看书,多写读书笔记,尤其是大二上现当代文学课的时候,老师要求我们一学期写50篇读书笔记,那个时候应该是大学看书看得最频繁的时候了。

我在那个时候把很多现代文学大家的作品都看了一遍,现代文学六大家: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俗称“鲁郭茅巴老曹”,我把鲁迅的很多作品都看了一遍,主要是他的各种小说集、杂文集等等,加上巴金的作品也差不多看了,其他零零散散的,应该有30多本吧。

其实关于“本”这个概念有点模糊,因为一本书可以很厚,比如《红楼梦》那种鸿篇巨制,你看完一本这样的书得花一周吧,有的书是很薄的,像鲁迅的《呐喊》、《彷徨》,你一天就可以看完了。

我觉得要看书的话最好选择名著去读,名著能带给你的审美感受是爽文难以带给你的。比如你去看《红楼梦》,那里面的很多句子单个拎出来就让你觉得韵味十足,像写宝玉外表是“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

。”,这样的文笔比那些网络小说只会写人家长得好看读起来就有趣多了吧。其实很多网文写人的外表也是从名著中学来的。

我现在也一直在坚持读书,大一大二的时候读完一本书就会做记录,那时候一年是70本左右吧,只是后来我觉得去图书馆借书太麻烦,也不想再把沉重的书本背来背去,索性买了一个kindle,也就是不伤眼的电子书阅读器,拿起来很轻便,而且可以随时随地看自己想看的书。大三因为考教资和学年论文的事时间挤掉了一些,寒假里我也在坚持看书,估计今年会看50本书。


知宛文苑


平时喜欢把我的读书情况和电影情况记录在豆瓣小程序里。今年回顾往年的读书情况来看我反2017年和2018年读书比较多,2019年可能因为出去工作的原因,反而没怎么读书了,然后这段时间疫情不能出门,这个月在家还读了挺多书的,我的读书速度相对来说比较快吧,我觉得这也不是一件好事,读书读的多没有读懂,其实也只是走马观花,并没有汲取多少知识。

接下来的计划我希望是一个月读4本书,平均一周一本书,但是一定要把这本书读懂,最好还是写一下读书笔记,把书的内容转化成自己的内容,我之前看到过一句话:

未经你思考过的知识永远都不是你的知识

所以读书并不在多,重要的是你真的读懂了这本书没有。可能读有的书籍只是一种消遣和娱乐以及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但是我觉得大部分人读书还是希望能从书中获取一些有用的知识,所以我们一定要想清楚自己读书的目的是什么,你读这本书是想学到什么东西?这本书又真的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改变。



童阿童n


我一般都是睡觉前看个十几二十页纸质书,一本不看完绝不拿出第二本在身边,一年也就看个三五本,都是正能量的学习类书籍。上下班早上散步我选择听书科普新闻类,我自己慢慢总结读书一次不可贪多,要做笔记,理解性阅读


城里乡间的梅姐


2019年读了四十本书,最喜欢的是这几本《背叛》《黄帝内经》《乌合之众》《遥远的救世主》《冥想》《卜筮正宗》

《背叛》《遥远的救世主》的作者系同一人,这两本书的现实指导意义很深刻,可以跳出表像,学习社会发展的真实不虚的底层逻辑。《乌合之众》让我们知道,进入一个群体,会智慧降低。值得多看几遍!

《卜筮正宗》是一本古代预测未来命运,国运,农业种植,丢失,财运等等的卜卦书。看这本书要辩证学习,同时也可以去看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卜筮在很多时候对事物的走向有一定的意义!

《黄帝内经》我看了几遍,也试着给自己做了一些身体调理,觉得非常棒!中医养生调理是真正的天人合一,能让人身体健康,长寿两甲子而觉短的高级科学!



艾中颐


我大概是平均每周一本的节奏,我读书一般按下面的方式进行安排:

年度主题

我每年元旦之前那几天会对自己一年以来的生活各个方面进行总结和复盘,然后做出下一年的规划。读书一直是我这个年度规划里面的一项,每年都会根据自己的需求、爱好、欠缺等等定一个读书主题,然后一年里就围绕这个主题进行书籍选择。例如我2019年的读书主题是:人物传记。当然,这一整年绝大部分是读人物传记,也不排除读一些紧急需求或偶尔特别感兴趣的,我2019年共读了48本书,其中人物传记有40本。

找书屯书

定好年度主题之后,就开始围绕这个主题搜集书籍,现在网上百度这类书籍了解大概情况,然后去当当相关分类里去浏览,看到合适的就添加到购物车,注意这里只是添加到购物车,为了方便自己对比查看用的,而且就算真的要在当当买,也能随时找到链接。购物车添加足够多时,就开始对比、选择、筛选,直至确定第一批书单。然后——我一般会选择去书店现场买!因为在北京,而且公司就在北图隔壁,所以很方便。除非实体书店没有,我才会选择当当。

看书节奏

我给自己定的是每周一本书。这个节奏不快也不慢,不用太着急赶时间,一周的业余时间就算还有其他爱好也足够看完一本300页左右的书了,况且大部分书基本都在300页上下。我看书的功利性不强,只是爱好和为了精神享受,所以喜欢精读慢看,喜欢边看边思考,一周一本恰到好处。而且,这样下来,一年也能看50本,已经很可观了。

简单总结

每次看完一本书,其实心里还是有点小成就感的,尤其是把这本书放进书架的已看栏,然后在未看栏挑出一本的时候,有种收获的感觉,很美妙。然后,我会对看完这本书进行一个小小的总结,用一段文字来记录自己读后的一些感受和所得,然后我会分享到朋友圈和大家共享。

纸质情结

最后一点作为补充吧,我有看纸质书的情结,喜欢触摸纸质书的那种亲切感,而且我选择书都是先看封面的,对封面心仪的基本就不考虑其他版本了。我新搬来的这个房子里有三个大书架,次卧一个书桌上面的,书房一个落地的,客厅一面墙落地的!我已经20年不看电视,电视墙的那面墙做成了整面的落地书柜,看着这些书真的是一种享受,很宁静的那种享受。

这是我的看书的一些情况,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让我们一同“漫步云书”,让书籍丰盈我们的精神、灵魂和梦想!


漫步云书


一年读几本书?其实这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标准,他是因你自己工作之余的时间而定的。就我个人而言,因为自己是在体制内工作了,朝九晚五,闲暇时间比较多,因此除了看电影、玩手游、打球等娱乐活动外,我每个月会坚持看完一本豆瓣8分以上的书。

我认为读书不在多在于精,一本好书在你看完后总能让你有所收获,无论是感情,生活或者处事!这样读书才有意义。

2019年这一年,我看过印象深刻的书有余华的《活着》,毛姆的《月亮月六便士》,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等,《活着》让我明白生活的不易以及现代生活的美好,更让我更加珍视现在的生活。《月亮与六便士》让我思考是否忠于自己的真正爱好还是墨守成规干着一些自己不是那么感兴趣的事。《沉默的大多数》让我思考作者描绘的文革中的种种遭遇所体现的不同的人性以及人生感悟。每一本书我都感觉受益匪浅!从而结合自己,思考属于自己的人生。

所以,一年读书的数量不重要,根据自身情况而定就好。但是,一定要读有所获,方能不负好时光!


桑榆非晚2233


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浮躁的社会脚步匆匆,已鲜少有人能在工作生活中抽出时间阅读书籍,或许是认为读书对人生已无用处,又或许是无法静下心来品读书籍。

一年读几本书,其实读几本书当真不是非常重要,重要的是读了以后或多或少有些感悟,多也好,少也罢,也许以后你不会记得书中的内容,但是读书时你脑袋曾经思考过,这会对你的思想产生影响,这也是为何腹有诗书气自华。

去年一年下来,我阅读了一些书,包括东野圭吾《白夜行》,余华《活着》《许三观卖血记》,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等书籍。我自认为读的也不是很多,但是每读完一本,我便会写下读后感,算是锻炼文笔,也算是记录自己所读过的书籍,重要的就是在阅读对时候我会思考,偶尔提笔写下一句书评,这也是极好的。

《活着》这本书,读完以后深深地体会到了解放前人民水深火热的生活,生活不易,如今的和平年代是烈士们用鲜血换来的。整本书固然是个悲剧,却也是那个年代最真实的写照,命运起起伏伏,对人们进行残酷的打击。

《白夜行》读完后,更多的是佩服作者强大的思维体系,故事环环相扣,毫无关联却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是一本悬疑小说,但东野圭吾之所以如此著名,自然是因他所著的书有思想,有灵魂,好比《白夜行》便是毫不留情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人性的贪恋和扭曲的道德,文中两个主人公因少年时的经历,埋下了恶果,开了花结了果,逐渐扭曲,铸成大错。

也使得两位主人公只能在白夜里行走,无法触摸不属于自己的阳光。

如果时间充足,我个人建议大家都可以多读书看书,读书没有任何坏处,上班族也好,学生也好,读书都会对你让你得到升华,个人认为,可以读一些名著,先从通俗易懂的读起,阅读能力有多提升后便可挑战一些较难的书籍。

本人是长期会每天抽出一两个小时看书,时间很宝贵,与其拿着手机刷抖音,倒不如花时间看看书,个人比较爱看悬疑类小说,还有历史,最近正在阅读《武则天大全集》,实在是很想知道,男尊女卑的时代,武曌是如何一路过关斩将登上皇位的。

浮躁的生活让我难以静心,唯有读书的时候方能有一片安静的天地,有时间一年多读几本书也无妨,时间不够偶尔阅读也是可以的,把读书当成一种兴趣爱好而不是必须完成的任务,这样的读书理念才会更让人开心。




须臾等待


对于一年读多少本书这个问题,本人一般一个月左右一本,但也不是绝对的。其实一年读多少本书除了和本人对读书的兴趣多少有关外,还与读什么书有关。

第一,如果是读专业书籍,我认为不能单纯追求数量,而要追求质量。如果能将一本专业书读透,精读一本胜过粗读N本。所以读专业书不要追求数量,而要追求质量。

第二,如果是名著或者篇幅比较大的书,要追求数量也比较难。名著一般主线外还有分线,甚至有多条分线,而且人物众多,性格各异,要想短时间里掌握大概都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要想快速地读完一本篇幅比较大的名著也比较有难度。

第三,如果读的是快餐文学作品,那读的速度会相对快些。但快餐文学作品对一个人的成长意义和作用相对来说比较小。所以要读书就应该选择比较有意义的书籍来读。

   最后给所有喜欢读书的朋友一点建议:读书不要想达到面面俱到,而要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某一方面,去粗读细读,去探索到更深的层次,只有比别人读得更深更细,才能在某些方面更出众。读自己喜欢的书自己更容易支持,专于某一方面更容易有比较深的体会。





国学邦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就我自己而言每年读书的数目不是固定的,最多的时候一年读六十本书,少的时候读三十五本,平均下来一年读书数量在四十本以上。 以前读书比较局限,喜欢读一些小说,需要理解的东西不多,所以每年读的数目都很多,最近几年开始涉猎其他类型的书籍,经济、政治、人物传记、宗教、哲学、旅游等等,一是开拓自己的视野,二是增加知识储备量。 读书数量的多少并不能真实反映你能学到多少,因为还有一个吸收和转化的问题,假设你一年只读十本书,但是这十本书你都读透读懂了,并且为自己所用,那么你比一年读一百本书但是什么都没记住的人有效率的多。 每年可以列一个读书清单,并且做一个读书计划,读书的时候做做读书笔记或者写写感想,并且坚持下去,这样才不会盲目的去读书。 最后希望大家都读好书、多读书,做一个最好的自己。希望喜欢读书的朋友一起交流一下,谢谢。





芝华塔尼欧36


你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现在一年大概读10本书。

主要是两类。

一类是工具书,用于解决生活问题。比如《电脑组装和维修》,《如何制作ppt》等,学习一些生活技能。

另一类是杂志,用于调解心情,长长见识。如《读者》《文苑》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