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如果關羽同意了東吳的婚事,是不是能改變當時的政治局面?

墨緣的書房


我是日航君,為您解答。

說實話,將三國時代複雜的政治局面歸結到一兩個身上,這是一種很荒謬的想法,但是也往往是我們大眾所偏愛的想法。畢竟在我們看來,幾位歷史留名的英雄人物你爭我鬥,這種劇本看看都很過癮。正如孫權想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關羽的兒子一樣。下面請聽日航君為您分解。

一、孫權嫁女事件

孫權想將女兒嫁給關羽的兒子,應該是在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圍困樊城之前。這個時候正值孫吳和蜀漢之間的蜜月期,蜀漢在漢中一帶屢獲大勝,聲勢驚人,因此孫權便想將自己的女兒嫁給關羽的兒子來拉近兩國的關係。據記載:

“先是,權遣使為子索羽女,羽辱罵其使,不許婚,權大怒。”

關於這個事情,很多人便譴責關羽不識好歹,破壞了兩國之間的友誼,拒絕也就拒絕吧,幹嘛還要辱罵孫權一頓呢?如果關羽不辱罵孫權,就不會有白衣渡江,說不定蜀漢就能勝利……

這是我們現在人的觀點,若是我們站在關羽的立場上,我們就會發現孫權這個想法其實是一個甜蜜的陰謀。

你是關羽,你的主公劉備的主力軍隊在四川一帶,你在距離四川比較遠而且交通不算很發達的荊州一塊。這時候和你們表面關係很親密,實際上一直垂涎著你鎮守的荊州這一塊的領土的隔壁孫權想要將女兒許配給你兒子。如果關羽答應了,那麼勢必在劉備心中會留下一抹陰影,會認為關羽有二心,因此面對這種情況,關羽只能拒絕;關羽拒絕的話,孫權便有藉口說關羽蓄意破壞合議,就可以趁機動兵而不用讓自己擔責任。

因此此時關羽面對的完全是孫權的陽謀。同意了,勢必會影響自己和劉備的關係;不同意,那麼就給孫權留了口實。因此橫豎都是孫權得利。

面對這種情況,關羽只能拒絕孫權嫁女的要求了。即便是不嫁女,孫權也可能找出一個別的藉口例如說盜賊、叛變等來侵佔荊州,因此孫權嫁女只是孫權侵佔荊州的一個藉口。

二、建安二十四年的天下形勢

若是我們回到建安二十四年,觀察當時的天下形勢,我們就會發現其實蜀漢是在破壞著三國鼎立的格局的(雖然當時還沒有三國,我們就暫且用這個說法)。建安二十四年是諸葛亮“隆中對”的第一次大規模使用。

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是如此說的:

“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在建安二十三年,曹魏內部出現動盪,當時效忠於漢室的重臣如耿紀、韋晃等人在曹操的中心地區許都掀起了一場叛亂,雖然效果不佳,但是已經足夠曹魏將注意力從前線轉移到許都的了。這個時候正是諸葛亮說的“天下有變”。隨後劉備開始“身出秦川”,進攻曹魏,這是隆中對的下一步。曹魏迅速做出反應,因此一開始劉備打得很不順利。

進入到建安二十四年春天,劉備開始逐漸反擊,隆中對開始起作用了。先是劉備定軍山一戰斬殺曹魏大將夏侯淵,逼迫著曹操在七月份親自率領大軍迎戰曹操。

而此時,關羽鎮守的荊州一帶也開始行動,準備出現荊州上將身出宛洛的壯舉。在建安二十三年十月,宛城守將侯音叛變曹魏,並且聯和關羽。個人認為這突如其來的叛變背後一定有蜀漢的操縱。但是守將曹仁反應極快,迅速擊垮了侯音的部隊。

在建安二十四年,配合著劉備行動的關羽也開始行動,出兵進攻曹仁。因為關羽出兵迅速,曹仁被圍困在了樊城一帶。因為曹操已經率兵西征劉備,只能派于禁和降將龐統在七月去幫助曹仁。結果在八月份,于禁被關羽水淹七軍,龐德被殺,于禁投降。當時關羽的聲勢是這樣的:

“羽威震華夏。曹公議徙許都以避其銳。”

也就是說關羽在全國出名,甚至曹操都想遷都避開關羽的鋒芒。可以說這一次真的是隆中對最為接近成功的一次。我們上面寫了這麼多,就是為了讓大家明白蜀漢此時所取得的成就。

結合這一點,就可以證明一個在民間野史流傳的說法,那就是關羽敗走麥城是諸葛亮的陰謀。我們可見此時的蜀漢是最接近諸葛亮設計的隆中對的時候了,如果是諸葛亮的陰謀,那麼諸葛亮豈不是自己打自己臉?另外,說是諸葛亮陰謀的人,只看見了關羽這一路人馬,並沒有看到劉備這一路人馬,若是綜合來看,我們就會發現這實際上是浩浩蕩蕩的“隆中對”在現實中的實現。

但是蜀漢成功,便破壞了三國間的均衡。三國之間一直都是互相攻訐,互相聯合的,因此一國強大,勢必會引來其他兩國的聯合打擊。例如說此時蜀漢強大了,便引來了孫吳的震驚。孫吳不能容忍蜀漢勢大,因為蜀漢一旦勢力龐大起來,那麼打敗曹魏之後,要打得便是孫吳了,因此孫吳勢必要扯蜀漢的後腿。

三、孫吳的野望

其實我個人對孫吳一向沒有好感,畢竟三國時代,曹魏稱帝是因為曹操手把手打下了大半個天下,代漢而帝雖然名為反賊,但是畢竟是打下來的天下;蜀漢稱帝是因為劉備是漢室宗親,光復大漢名副其實;孫吳稱帝就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了,孫吳先是託名漢臣,之後又接受曹魏冊封,最後又自立為帝,可見孫吳確實是想自己做皇帝,存在著“孫吳的野望”的。

因此面對著即將光復大漢的蜀國,孫吳這個“假漢臣”便開始坐不住了,身為漢臣的孫吳,便開始想要攻擊光復大漢的蜀漢了。當時司馬懿也看出了這一點,認為關羽得志,孫權勢必不願意。孫權也確實是這麼做的。他表面與關羽交好,實際上也開始垂涎荊州了。據記載:

“權內憚羽,外慾以為己功,箋與曹公,乞以討羽自效。曹公且欲使羽與權相持以鬥之,驛傳權書,使曹仁以弩射示羽。羽猶豫不能去。”

我們可見,孫權當時親自寫信給曹操,表達自己想要討伐關羽以彰顯自己的忠心。可見孫權是想要削弱蜀漢的力量,甚至是獲得荊州實現自己稱帝的願望,而並非是膚淺的想要報復關羽當時的羞辱。

曹操這個人更壞,想要坐山觀虎鬥,因此便偷偷將這個消息傳遞給了關羽。而關羽這個時候則非常猶豫,不知道是應該繼續進攻還是該防備孫權。據《典略》記載,關於知道了這個事之後非常憤怒,大罵孫權,並且揚言打下了樊城就去消滅孫權軍。

其實我們可以理解關羽的心情,當時劉備正在漢中與曹操大戰,關羽一走了之容易,但是劉備面臨的便是曹魏全部兵力的進攻了,因此關羽必須要留在此處,儘可能地拖住曹魏夠多的兵力,以為劉備爭取更多的勝算。因為當時的信息不通暢,關於應該並不知道劉備已經打下了漢中一事。

此後孫權白衣渡江,糜芳、傅士仁謀反,徐晃率軍來救援樊城,面對著內部叛變,外部大軍壓境的情況下,關羽大敗,最終被殺。

由此我們可見,其實孫權出兵一事,完全就是因為三國之間的均衡被打破,孫權需要稍微削弱一下蜀國,這樣才能夠保全自己。即便是此時關羽和孫權有了婚約,那麼孫權也會立刻撕毀這個婚約,轉而進攻關羽。這是天下事,並非個人事了。

因此綜上來說,只要是有建安二十四年的這一場蜀漢北伐,那麼就必然會有孫權偷襲關羽一事,這是三國鼎立的局勢所決定的。

文:日航通鑑 圖:來自網絡與站內,侵刪


日航通鑑


如果關羽同意了東吳的婚事,孫權的兒子娶了關羽的女兒。這種“政治聯姻”只能對當時的政治局勢起到些許的積極作用,對長期局勢的影響微乎其微。孫權的妹妹嫁給劉備,對聯蜀抗曹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孫權對曹操提議襲擊荊州的謀略一點也不含糊,用陸遜替換呂蒙做統帥來麻痺關羽,關羽輕視陸遜,撤荊州大半兵馬攻取樊城。孫權乘機襲擊荊州,關羽大意失荊州,被迫敗走麥城。

假如關羽同意女兒嫁與孫權的兒子。孫權是想利用關羽抗擊曹操,也有意在荊州的考量。那樣,孫權可能看在親家的份上,不至於殺了關羽。其他的政治局面依然如此。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在水一方88367096321


三國演義裡的關羽,鎮守荊州的時候一時大意,遭到了曹魏和東吳的夾擊,最後兵敗被殺。很多人都覺得,如果呂蒙當時沒有從後方 偷襲關羽,也許關羽能夠成功地擊退,甚至是徹底擊潰曹魏。當時的關羽可以說是勢不可擋,曹操被嚇都打算帶著漢獻帝遷都了。

當時東吳和西蜀還屬於是同盟,為什麼孫權會同意呂蒙去偷襲關羽呢?在演義中寫到的原因,是因為關羽拒絕了和東吳結姻,而且還變相地羞辱了孫權一番。當時孫權有一個兒子,而關羽有一個女兒,孫權原本是想要拉近和蜀國的關係,親上加親。

於是派了諸葛瑾前去提親,誰曾想關羽不僅沒有答應,還說出了“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這樣的話,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我關羽的女兒不是你孫權的兒子能夠配上的。也是這句話徹底惹怒了孫權,原本荊州就要不回來,關羽的變相羞辱讓他徹底爆發了,所以他才會允許呂蒙去偷襲關羽。

那麼假設當時關羽答應了孫權的請求,是不是後方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呢?其實並不是這樣的。東吳最擅長的就是聯姻,當初周瑜就打算用孫尚香來讓劉備栓住劉備,讓他留在東吳,只不過目的沒有實現。後來孫尚香也被叫回了東吳,二人從此分開。

所以孫權想要和關羽聯姻,還是為了實現東吳奪回荊州的計劃,只要計劃能夠實現,就算是聯姻幾次就都沒關係。但是以關羽的性格來看,即便是雙方聯姻,他肯定也不會為了自己的兒子放棄荊州,畢竟在關羽的眼裡,只有大哥劉備的話才能夠讓他信服。

何況歷史上的關羽並沒有在諸葛瑾提親的時候羞辱孫權,雖然關羽也曾經羞辱過孫權,但是孫權在聽完之後並沒有在意。從這個方面就可以確定,孫權派呂布偷襲關羽並不是為了私人恩怨,否則他也不需要等這麼久的時間了,所以東吳的孫權是一個只考慮國家權益,很少考慮自身問題的人。

當時關羽和曹軍打打不可開交,這對於東吳來說是一個機會,如果不把荊州拿回來,東吳將永遠沒有翻身,所以不管孫權的兒子和關羽的女兒,是否能夠聯姻成功,關羽最後失敗的結果都是無法改變的,大家認為呢?





歷史名人物


不會,東吳於蜀漢的主要矛盾在於荊州,荊州對東吳的誘惑太大,關羽的態度只不過是一個誘導因素。

從東吳的國家戰略看,荊州地位高於孫劉聯盟;

東吳的有識之士對荊州的認識很早就形成了,在魯肅第一次見孫權時提出提出了著名的魯肅版“隆中對”,魯肅說道:“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後來劉表去世之後,魯肅又向孫權建議說:“夫荊楚與國鄰接,水流順北,外帶江漢,內阻山陵,有金城之固,士民盈富,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由此可見荊州在魯肅的戰略中地位極高,是東吳 “帝王之資”的根本,魯肅的這種觀點在江東不是他一個人,而是江東的共識。

故而在江東的高層中,荊州戰略價值高於“孫劉聯盟”戰略價值,為了奪回荊州,東吳可以不考慮任何代價,所以才有後來東吳撕毀“孫劉聯盟”合約,奪取荊州、殺關羽的“荊州之戰”。

荊州問題上,劉備與關羽唱紅白臉,加劇了東吳與關羽的矛盾;

荊州地域跨越長江兩岸,所以只要佔據了荊州,則東吳所謂的長江天險將不復存在。同時荊州地處長江上游,荊州對江東還有戰略壓制,從荊州可以順江東下,直接進攻建康。所以東吳對荊州是志在必得,而當年赤壁之戰之後,劉備又向東吳借荊州,雖然只是借了部分郡,但是不能否定這個“借荊州”的事實,故而東吳後來向劉備討要荊州。

面對東吳討要荊州,劉備與關羽唱起了二人轉,劉備表面上年說歸還東吳荊州,而實際上關羽不放手,這樣就造成東吳最後用武力征討長沙郡等一些地方。劉備的這種無賴行為,其實也將關羽完全推向了東吳的對立面,埋下了荊州之戰的禍根。(對蜀漢而言,荊州的地位固然重要,但是“孫劉聯盟”的戰略價值更高,這一點諸葛亮看到透徹,可惜關羽沒有看到這一點)

關羽拒婚,不過是壓斷“孫劉聯盟”的最後一根稻草;

《關羽傳》中記載,“權遣使為子索羽女,羽罵辱其使,不許婚,權大怒”。這就是關羽據婚的記載,這件事也成為了壓倒“孫劉聯盟”的最後一根稻草。由於關羽在政治上的莽撞,讓孫權看到“孫劉聯盟”中即使最後打敗曹操,東吳同樣會與蜀漢為敵,而且蜀漢從內心看孫權也是反賊,所以為了保障東吳的將來,東吳必須控制荊州。

關羽拒婚,是一個導火索,實際上孫劉兩家由於荊州問題造成的矛盾已經非常大,孫權只不過借這個機會發作而已。

當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的時候,東吳也感受到了威脅,這一點被司馬懿看穿,所以當曹操拋出橄欖枝的時候,東吳立馬回應形成孫曹聯合,最後夾擊攻打關羽。

總體而言荊州的地位對東吳誘惑太大,在國家戰略方面,東吳擁有荊州才能發揮長江天險的優勢,所以東吳對荊州是勢在必得。而劉備與關羽的配合演戲,實際上將關羽放在火上烤,加上關羽高傲的性格,東吳造就對關羽恨之入骨,所以說關羽拒婚如否,都不能改變局面。


帝國烽火


歷史上關羽要是同意婚事結果只會更糟。

根據《三國志》記載,孫權曾經為自己兒子向關羽提親,卻遭到關羽的拒絕,還“罵辱其使”,孫權因此大怒。

此事在《三國演義》中加以演化,變成了劉備稱漢中王以後,曹操派滿寵去聯絡孫權共討劉備。諸葛瑾建議孫權為兒子去向關羽提親,如果關羽同意,就和關羽聯合打曹操,如果關羽拒絕,就聯合曹操打荊州。


結果諸葛瑾到荊州向關羽說明來意以後,關羽勃然大怒,不同意婚事還破口大罵:“虎女安肯嫁犬子。”然後把諸葛瑾趕了出去。諸葛瑾回報以後,孫權大怒,於是決定和曹操聯手攻打荊州。

可能因為演義流傳更廣的原因,所以很多人把孫劉兩家失和歸咎於關羽。然而演義終究只是演義,歷史上關羽拒絕孫權是必然的選擇。

《三國志》中並沒有說明此事發生在什麼時候,但是應該是劉備率軍入川,關羽坐鎮荊州以後。

孫劉聯盟始於赤壁之戰前夕,孫權和劉備歷史上沒什麼交情,只是面對曹操軍事壓力才抱團合作。劉備入川以後,孫權就接回了孫夫人,甚至還想把阿斗帶走。此舉表明了孫劉彼此之間已經有了隔閡,只是因為曹操的關係還沒撕破臉。

在這種情況下孫權主動拉攏關羽,這根本不是為了穩固孫劉聯盟,而是要挖劉備的牆角。關羽忠於劉備,自然對孫權這種行為大為不滿。而且關羽也必須表明態度自己和孫權沒有私下聯繫,罵一通是正常的。

要是關羽真的沒發現問題和孫權接親,那麼這也不能保證孫權不會出兵偷襲荊州。

實際上這種親事也根本沒有什麼約束力,孫權的妹妹孫夫人嫁給劉備,曹操的侄女也嫁給了孫權的弟弟孫匡,但是不妨礙三家人打來打去。

孫權對荊州的野心不是一天兩天,早就有意奪取,並不會因此改變結果。而且真的這樣第一個坐不住的會是劉備,會懷疑關羽的忠心,蜀漢集團內部就先亂起來。

所以關羽是否答應這門親事,都不會改變當時的政治格局。


不沉的經遠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清楚,孫吳為什麼要與關羽聯姻呢?是單純的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嗎?答案是顯而易見的。東吳的目的是荊州。

孫權為了取得荊州做了哪些事情?

  • 公元215年,東吳派諸葛瑾入蜀要求劉備履約還地。想採用和平的方式索取荊州,但被劉備拒絕。
  • 同年派呂蒙領兵攻佔長沙、零陵、桂陽三郡。雙方戰爭一觸即發,但被曹操攪黃了。劉備妥協把長沙、桂陽兩郡割讓給孫權,簽訂協議,雙方罷兵。

但孫權並沒有因為罷兵,而放棄了荊州的爭奪。之後,又派使者想與荊州守將關羽聯姻。

《三國志·蜀書·關羽傳》中記載:“先是,權遣使為子索羽女,羽罵辱其使,不許婚,權大怒。”

如果關羽答應,其一,是為了贏得關羽的信任,放鬆對自己的警惕;其二,離間劉備與關羽之間的關係。那有公司的二把手與競爭對手公司聯姻。若關羽不同意聯姻,那麼後續挑起戰爭就有了藉口。

因此,荊州對於孫權來說,是志在必得。

但如果關羽同意聯姻的話,政治局面會得到緩解,吳蜀依然會保持表面上的和和氣氣,暫時維護聯盟簽訂的協議,一致對曹。古代若要出兵必定要師出有名。袁紹在討伐曹操時,還讓陳琳寫檄文,昭告天下。孫權不至於傻到,剛剛和關羽聯姻,接著就來派兵攻打荊州,這讓孫吳地區的人民怎麼看,讓荊州城百姓怎麼看。

綜上所述,我認為若關羽同意與孫吳聯姻只能讓政治局面得到緩解,但荊州只要還在劉備管轄,與孫吳之間的戰爭不可避免。


散步的魚讀歷史


大家好,我是歷史漫談君。如果關羽同意了東吳的婚事,是不是能改變當時的政治局面呢?

首先我們要分析一下當時的政治局面。在赤壁之戰之後,曹操被孫劉聯軍打敗,放棄南下計劃,轉而經營北方,安定自己的內部。劉備和孫權也趁著這時機攻城略地,擴充自己的地盤,最終形成了三家分荊州的局面。荊州七郡,魏國佔有了南郡的北部(襄陽附近區域)和南陽郡,吳國佔有了江夏郡,蜀國佔有了南郡的南部,長沙郡,零陵郡,桂陽郡和武陵郡。

蜀國的南陽郡的南部是向吳國借來的。但是其他的4郡都是劉備和諸葛亮派人打下來的,跟吳國並沒有關係,大家不要被三國演義裡著名的借荊州橋段給誤導了,劉備只是在吳國手裡借到了小小的地盤而已。



在攻下荊州之後,由於劉璋據有的益州地域位置良好,並且內部矛盾重重,易於攻佔。劉備就親自帶軍入川,歷時幾年後成功地攻佔了益州,初步實現了諸葛亮隆中對“據有荊益,聯合孫權,對抗曹操”的戰略部署。

劉備入川時,在荊州部署了非常雄厚的兵力,留下了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負責荊州地區的防務,後來因為益州前線戰事吃緊,諸葛亮率領趙雲張飛溯江而上,在成都城下與劉備會合。大兵壓境下,劉璋這才選擇了投降,而荊州的防務自然交給了劉備帳下第一大將關羽來負責。在此之後,關羽就一直在荊州,一直到他去世為止。

在劉備攻下益州之後不久,曹操也順利打敗了張魯攻下了東川地區,就是漢中一帶。而漢中地區是益州的門戶,地理位置險要,如果漢中的防守得不到保障,那麼益州也就岌岌可危了。劉備親自提軍與曹操在漢中相持時,孫權突然趁火打劫,要劉備歸還荊州,這其實就是耍流氓。

劉備只借了南郡的南部,其他4個郡都是他自己打下來的,要歸還也只能要南郡。但是此時劉備實在沒有時間和孫權計較,因為前線這還打著仗呢,如果不同意孫權的要求,孫權再從背後捅個刀子,那劉備就徹底涼涼了。



在權衡利弊之下,劉備和孫權達成協議,決定以湘水為界,湘水以西屬蜀,以東屬吳,就是把零陵和桂陽兩郡送給了孫權,孫權得到好處,自然也就不繼續生事,劉備就順利地攻上了漢中,由於孫權得到了地盤,劉備也用地盤換得了另一塊地盤,兩家都沒有撕破臉皮,所以劉孫聯盟在名義上還是得以保持。

至於孫權關羽聯姻的事情,這是三國演義中說的,應該是羅貫中的杜撰。演義中說,孫權當時有攻打荊州的計劃,派人去試探關羽,想要和關羽聯姻,如果關羽同意那麼就和關羽合作,如果他不同意就準備攻打荊州。

關羽是何等傲氣之人,他不但當場拒絕了孫權的提議,並且話還說得特別難聽,說虎女安肯嫁犬子邪,意思就是說孫權的兒子連給我提鞋都不配。這下就徹底激怒了孫權,於是在呂蒙和陸遜的謀劃下,呂蒙採取白衣渡江之計,在關羽北攻曹魏之際抄了他的後路,關羽慌忙退軍,軍心渙散,最終連續被東吳打敗,自己落得敗走麥城的結局,著實令人惋惜。

事實上,無論關羽如何處置,東吳很大概率都是要攻下荊州全境的。因為關羽手中還佔有著荊州最重要的南郡,南郡相當於荊州的中心,物產豐富,人口眾多,並且北靠曹魏,地理位置很重要。

在赤壁之戰之後,周瑜屢次提兵在南郡與曹仁作戰,目的就是要攻下這一戰略要地,結果最後卻被劉備拿去了,這一直是東吳諸人心中的一個遺憾。而且荊州和益州之間有重重山脈阻隔,交通不便,也就是說關羽處在孤懸在外的境界,一旦荊州出事,益州很難及時救援。而蜀漢的兵力大部分都集中在益州,關羽手下的人馬實在不是太多,並且還要防守各地,所以對東吳來說,荊州還是比較好攻打的。

從東吳方面來說,東吳都督的更迭也是促使東吳改變戰略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於孫權是一個防守有餘進取不足的主公,所以東吳的很多戰略戰術的制定都要看東吳的軍事實際領導人——大都督的安排,東吳一共有4人大都督,分別是周瑜,魯肅,呂蒙和陸遜。

在才華橫溢的周瑜去世之後,繼任者是魯肅,魯肅這個人跟孫權比較相似,他不太想開疆拓土,卻把更多的心思放在鞏固孫劉聯盟上。雖然關羽不給他好臉色,但魯肅還是經常腆著臉爭取跟關羽搞好關係,因此在魯肅時代,雖然孫權對關羽的行為屢屢不滿,關羽也毫不把孫權放在眼裡,但是有魯肅在其中調和,矛盾還沒有多麼嚴重。

但在魯肅去世之後,接任都督之任的是武將出身的呂蒙,呂蒙雖然後來讀了一些書,但武人的思維還是讓他以攻戰為主,於是他一上任就打起了荊州的主意,準備不惜一切代價拿下荊州。可是關羽對他也很有戒心,在沿江佈置了很多烽火臺,提防著呂蒙的異動,呂蒙一時間也沒有什麼好辦法。

而關羽最大的失誤,就在於貿然北進,攻擊曹操,這是一次非常嚴重的軍事冒險行為。在沒有劉備和諸葛亮支援的情況下,關羽就帶著經收兵去攻打南郡的北部,這裡是蜀魏荊州的前線,魏國部署了大量兵力。聽聞南郡被攻,曹操急忙派大將於禁龐德等人前去支援,並且親自帶兵作為後繼。

在老天的幫助下關羽趁著暴雨天氣,水淹七軍,生擒了于禁和龐德。可他卻被之後領兵到達的徐晃等人死死地拖住,兩軍進入了相持階段。其實就雙方的兵力對比來說,關羽所帶的幾萬人是遠遠不如曹操源源不斷的支援大軍的,並且關羽長途作戰,補給比較困難,時間拖得越長,戰局形勢對關羽就越不利。並且東吳還很有可能在背後捅刀子,如果後方一旦出事,關羽就很有可能要面臨魏軍和吳軍的聯合攻擊。


東吳肯定不會放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的,在呂蒙和陸遜的謀劃下,他們把士兵假扮成商人,白衣渡江,迅速的攻佔了沿江的烽火臺,讓他們無法給關羽發送消息。南郡的守將糜芳和傅士仁由於運糧不力,被關羽訓斥,因此對關羽的心懷不滿,在東吳兵來到城下的時候,他們沒做抵抗就投降了,這樣荊州就被東吳以很小的代價攻下了。

在這之後就是關羽慌忙回軍,一敗再敗直到敗走麥城,關羽沒有奪回荊州,還搭上了自己的性命。荊州丟失以後,雖然劉備有重新奪回荊州的嘗試,但是事實證明難度非常之大,劉備也因為相持過久被陸續抓住機會,一把火燒了個乾淨,灰溜溜地逃回了永安,不久就去世了。諸葛亮也很無奈地接受了這一現實,那就是荊州已經不可能再回到蜀漢手裡了,他只能重新恢復吳蜀聯盟,給自己的北伐增加一些希望。

總而言之,荊州的丟失,狠狠地給了蜀漢一擊,也打破了諸葛亮隆中對的設想,從此以後,蜀國就再也不可能兩路出擊,同時北伐,而只能以西蜀偏僻之地與魏國對抗,失敗也是遲早的事了。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歷史漫談君


歷史漫談君


關羽作為蜀漢政權的二把手,在劉備率軍進入益州後,關羽全權負責荊州的軍政,儼然封疆大吏,在關羽鎮守荊州期間,孫權為了拉攏關羽,還派出使者為自己的兒子向關羽的女兒提親,想與關羽結成兒女親家,可是關羽不但不同意,還把使者大罵了一頓,這事不僅讓孫權很沒面子,而且非常生氣。

孫權可是江東之主,對應蜀漢的劉備,與劉備是平級的,比關羽地位高多了,孫權自降身份與關羽結成親家,關羽為啥不同意呢,還辱罵使者,罵使者不等於罵孫權了,得罪了孫權,關羽有什麼好處呢?如果關羽同意了孫權的提親,兩家結成兒女親家,那麼荊州是不是就不會丟了呢?

孫權

一、孫權為什麼想與關羽結成親家

孫權想與關羽結成親家應該是孫權一貫的手段,孫權這事沒少做,赤壁之戰後不久孫權就把自己的親妹妹孫尚香嫁給了劉備作夫人,等於孫權就是劉備的小舅子,兩人本人就是親戚關係了,如果再與關羽結成親家,不是親上加親了嗎?

事情可沒這麼簡單,很少人知道的是,孫權還曾經與曹操結成親家,公元217年孫權派出徐詳出使曹魏,與曹操和談,兩家同時進行政治聯姻,這是在關羽發動襄樊之戰的2年前,從孫權的角度來說,與關羽結親,同樣是一件政治事件,有拉攏關羽,更有試探關羽的意思。

孫權嫁妹

因為關羽是劉備負責荊州的主將,地位相對獨立,又是劉備從創業開始一直跟隨的二號人物,孫權拉攏關羽當然是為了江東的政治利益,孫權對荊州的態度可是一直惦記著,如果能把關羽拉到江東來,那是最好不過,如果不能,讓劉備懷疑關羽有二心,那也對孫權有益。

孫權提親同時有試探關羽的意思,從這事孫權能看出關羽對孫權的態度,也能看出關羽對劉備的忠心程度,一舉兩得,或者孫權根本就是試探,而沒有提親的打算,要知道孫權的長子孫登在關羽死的那一年只有12歲,提親肯定在這之前吧,就算一年前也只有11歲還是虛歲,結婚也太早了吧,估計只是娃娃親,掛個名並不打算真的提親。

關羽拒絕孫權提親

二、關羽為什麼拒絕孫權

劉備能與孫權聯姻,為何關羽不同意,還辱罵使者,關羽派個人到劉備那裡請示一下不行嗎?為何以辱罵使者來拒絕孫權,這樣做不是太不給孫權面子了,而產生不利的政治影響嗎?

事實上恰恰相反,關羽用辱罵來拒絕孫權,有兩層意思:一是關羽向劉備表忠心,關羽和劉備地位不同,劉備是老闆,關羽是高級職業經理人,也許有那麼一點股份,但畢竟不能與劉備比,關羽作為劉備屬下,如果私自與孫權結親,對劉備來說,豈不是有二心,道理很簡單,蜀漢政權的鎮守荊州的二號人物,與另一個政權用聯姻來接近關係,關羽想反了不成?那蜀漢的政權的秘密保得住不?荊州保得住不?所以關羽直接拒絕。

關羽心高氣傲

那關羽不能向劉備請示,再答覆孫權嗎?不能,關羽的作法是對的,如果向劉備請示,就表示關羽有同意的心思,如果沒有同意的心思,有必要派使者穿越數千裡向劉備請示這麼個問題?以劉備的角度,肯定會懷疑關羽了,那樣不是對關羽得不償失,所以關羽直接拒絕的做法是正確的,這也符合他的一貫行為。

三、關羽如果不拒絕,荊州會不會丟

如果關羽不拒絕孫權,孫權還會偷襲荊州嗎?答案是肯定的,孫權偷襲荊州的決心,不是關羽左右的,孫權偷襲荊州的戰略是從魯肅去世後就一直在醞釀的,在襄樊之戰的2年前與曹操結成聯姻就是證明,政治本來就是色心鬥角,尤其是三國,聯合一方就必然要與另一方為敵。

關羽

即使關羽同意了孫權的提親,孫權為了荊州仍然會毫不猶豫地偷襲荊州,至於提親,就是政治煙幕彈而已,這一點從孫權的一貫行為也能看出,孫權一直遊走於曹魏與蜀漢之間,偷襲荊州期間就與曹魏聯合 ,夷陵之戰也與曹魏聯合,夷陵之戰一結束,等到曹魏大舉進攻孫權時,孫權就與蜀漢聯合,這就是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政治。

孫權與曹魏雖然有政治聯姻,但從來也不影響兩方發動戰爭,不要指望政治聯姻能改變什麼,在政治面前,任何人都是可以被犧牲的,孫權的親妹妹孫尚香就是如此,嫁給劉備之後,與劉備關係不好,後來又回到了東吳,也算是幸運了,這種政治行為絲毫不會顧及個人幸福。

關羽身死城破

同樣,關羽失荊州的原因,也就是因為孫權對荊州的政治野心,這個野心是不會隨著聯姻和其他事情而改變,反而孫權會製造一切假象來掩蓋自己偷襲荊州的政治目的,比如孫權會說關羽拒絕自己提親還辱罵使者,把責任推給關羽,孫權還說關羽擅自搶了東吳存放在湘關的糧食,呂蒙、陸遜也輪番上陣欺騙關羽,呂蒙裝病,陸遜給關羽寫信誇獎關羽,都是忽悠關羽放鬆警惕的行為,為孫權奪取荊州創造條件而已。

孫權是在下一盤很大的,奪取荊州的,勢在必得的棋,而不論關羽做了什麼,都不會改變孫權奪取荊州的野心,有句話叫:匹夫無罪,懷璧其罪,關羽的“罪”就在於:他是蜀漢鎮守荊州的大將。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把荊州的丟失簡單地歸結於關羽沒有和東吳結親這個原因,是把荊州問題過於簡單化了。可以這樣說,只要荊州在劉備集團手裡一天,孫權就寢食難安。劉備集團失荊州是遲早的事。

荊州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孫權是勢在必得。


當曹操的百萬大軍兵臨赤壁時,孫權的心中的確沒有太多的勝算。這個時候,只要有某種力量能夠阻止曹軍的步伐,孫權都會容忍它,結納它。因為,這是救命的稻草。這是孫劉能夠結盟,而且,在某種程度上能夠延續的最基本的條件。

曹操敗了,走了,致命的威脅沒有了。孫權集團關注的重點又變了。但中心思想沒有變,還是自身的安全問題。劉備集團佔領的荊州地區處於長江的上游,就象一柄懸在孫權頭頂的寶劍一樣,隨時有掉下來的危險。只要荊州在劉備手中一天,孫權心中的弦就必須時時崩的緊緊的,一刻也不敢放鬆。

諸葛亮在﹤>中說,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
<>

荊州是戰略要地,這一點,諸葛亮看到了,孫權能看不到嗎?即便看不到這一點,那麼,當孫權要攻打巴蜀,和劉備商量借路時,劉備不允,造成孫權只能望蜀興嘆的窘境,孫權能不記憶猶新嗎?

劉備佔據了益州,把曹操逼出了漢中,假以時日,劉備集團一步步變強變大,只是時間而已。到那時,劉備揮師沿江而下,東吳一方面臨劉備的咄咄逼人,另一方面又的提防曹操的虎視眈眈,孫劉聯盟還會存在嗎?想一想就怕人,所以,防患於未然的首要就是必須解決荊州問題。

所以,孫權提出了聯姻這個古老的方法。其實,孫權和關羽都知道,這種方法面對雙方的利益時連投鼠忌器的作用都起不了,也都知道只是權宜之計。
<>

孫權的妹妹不是嫁給了劉備嗎?難通這種高層次的聯姻不應該更穩固嗎?結果怎樣呢?不是照樣不堪一擊嗎?

也就是說,聯姻其實就是呂蒙白衣渡江取荊州的另一種版本而已,對政治局面的改變沒有多大的作用。只不過,關羽拒絕的方式有點生硬,有點不盡人情罷了。


一葉小舟168521774


關羽要是同意了孫權求親,是不是能改變當時的政治局面?



不能。因為孫權翻臉的根本原因,是荊州地盤,不會兒女情長。所謂關羽拒婚,不過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罷了。關羽丟掉荊州的因素,是人們事後總結,各種說法,似乎都有點道理,但也難免以偏概全,掩蓋事實真相。



既然說到孫權為兒子求親,不妨先回顧一下這段故事。這在史料中,也是有記載的。看《三國志.蜀書.關張趙馬黃傳》:【 先是,權遣使為子索羽女,羽罵辱其使,不許婚,權大怒。又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將軍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輕己。自羽之出軍,芳、仁供給軍資,不悉相救。羽言“還當治之”,芳、仁成懷懼不安。於是權陰誘芳、仁,芳、仁使人迎權 】



這段記載,說了與荊州丟失有關兩大因素 : 第一個原因是,在關羽北伐襄樊之前,孫權曾經派出使者,為兒子求婚,關羽不但拒絕,還辱罵使者,吳使回報孫權,孫權大怒,從而導致吳蜀反目;第二個原因,就是兩位留守後方的將軍,靡芳、士仁,一直對關羽輕視自己不滿,關羽出兵以後,靡芳、士仁在糧草、後勤供應上不給力,關羽曾經說過,回軍之後,要給予處罰。靡芳、士仁心裡一直恐懼不安,這一點,被孫權利用,於是派人引誘、拉攏,靡芳、士仁就直接反水,背叛關羽,迎接孫權進入荊州。這個記載和《三國演義》故事,是相符的,只是《三國演義》更具體、詳細一些。



這些事情,可能是事實。但這肯定是當年、至多前一年的事。只要稍稍擴展下視野,就能明白 :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 權忿之,乃遣呂蒙襲奪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先主引兵五萬下公安,令關羽入益陽。是歲,曹公定漢中,張魯遁走巴西。先主聞之,與權連和,分荊州、江夏、長沙、桂陽東屬,南郡、零陵、武陵西屬,引軍還江州。】



這裡說的是,四年前(215)年,孫權不滿劉備說的,取涼州後再予荊州,令呂蒙襲奪荊州的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劉備從益州引兵五萬,返回荊州的公安,令留守的關羽進兵益陽,擺出一副決戰架勢。這時,曹操攻打、平定漢中,張魯逃到了巴西,曹操有進一步追擊張魯,深入益州的可能。那時,益州剛剛平定,還很不穩定,迫於壓力,劉備與孫權妥協,分割荊州,把江夏、長沙、桂陽讓給孫權,自己只留下南郡、零陵、武陵三郡。



這個事實說明,孫權念念不忘的,是荊州餘下的幾個郡,只不過暫時沒有合適的機會。說起結親,也大約十年前,即建安十四(209)年,劉備乘曹操赤壁敗退後,進佔江南四郡,當時,孫權“進妹固好”,然僅僅大約兩年之後,孫權乘劉備在益州,派親信周善,帶五百士兵,假扮商人,分乘五隻大船,取水路潛入荊州,謊騙說國太病危,把孫夫人騙回了東吳。



關羽如果答應孫權求婚,面臨兩個問題 : 一是需要報告劉備,取得批准;二是女兒以後的命運,握在孫權手裡。而前面的事實證明,一個弱女子,不但無法左右荊州局勢,還可能成為把柄,家庭破裂,激化矛盾。孫尚香被坑,劉備落空,吳蜀聯盟病病殃殃、時斷時續、有時很激烈,比如,四年前那次三郡易手,而且,割讓三郡,仍未滿足,就是例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