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在公务员报名的时候有公务员管理和参公管理,主要有什么区别?

备考教师


如果是报考,单位差别不大时尽量报公务员。

但是有的参公单位比行政单位还要好!

具体怎么报还要看实际情况综合多方面考虑。


公务员管理就是公务员;

参公管理就是参照公务员管理,实质还是事业编。


一般情况下两者之间在工资待遇等等很多方面几乎没有差别,可以视为一样的。只有极个别情况下,财政特别困难有几率区别对待,参公的先欠着,也不说不发,就是欠着。


如果非要从身份上划分好坏的话,从好到不太好依次是:

行政编、参公事业编、普通财政全供事业编、差额拨款事业编、自收自支事业编。


豆一豆


公务员管理的是行政编,参公管理的是事业编。二者都是经过国考或地方省考考试选拔录用,笔试,面试,政审流程都一样,工资待遇等也相同,就是编制种属有些许差别。


公务员管理的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公务员编制,属于行政编制。在此不多赘述。


我们主要来讲讲参公管理:


一,身份尴尬 而参公管理严格来说属于事业编,但是工资待遇参照公务员管理,待遇上还是很不错的。参公管理人员在地位上比较尴尬,我一个朋友询问遴选调动去纪委时,由于参公不能转为行政编,只能降成事业编制,后来也就放弃遴选,那就面临身份待遇双下降。因为整体来说行政编 ≥ 参公>事业。


二、晋升难

身份不如行政编正,很难晋升为领导。同时也不能像事业单位那样评定职称,也是很鸡肋的存在。如果参公人员想调动岗位,或想成为“正式”公务员,三年后还可以继续再战考公务员。当然如果是像党校这类的参公香饽饽,那就不用再考了。


综上所述,有考虑仕途进步的朋友,尽量选择考取公务员管理。而如果只想享受稳定福利,参公也是不错的选择。


体制大师哥


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如党的机关、行政机关、人大和政协机关、法院和检察院、民主党派机关的人员。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是指法律法规授权、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经批准参照管理范围的工作人员。如工会、妇联、XX执法大队等列入参公管理的单位。

从享受待遇的上来讲,公务员管理的人员和参公管理的人员没有什么区别,他们可以相互之间转任。

公务员管理和参公管理有主要区别是使用编制有所不同,公务员管理的人员使用的都是行政编制,参公管理的有事业编制,也有行政编制,如团委等部分参公群团事业单位使用行政编制。

特别注意的是,改革发展的方向不同,党政机构改革,对现有的公务员没有任何影响,只是由一个单位合并到另一个单位,或者整合为新单位,或者职能划转,原单位可能有所改变;对于参公事业单位来讲,行政类职能划归行政机关,原承担职能的工作人员,只能保留参公身份和待遇,单位不参公,只有个别人能随职能转到行政机关,成为公务员。




襄阳趣事


参公人员和公务员有区别吗?从管理模式和晋升、工资待遇、退休等,都是一般无二,看似没有任何差别,但实际上,参公分为各种情况,其个人待遇和公务员相比,联系各不相同。

1、党委序列的参公管理。《公务员法》规范的政府组成部门,同样使用行政编制的党委机关,包括人大、政协机关,也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公务员法》实行后第一批登记为公务员的,是是政府组成部门里面的工作人员。同时,和第一批登记为公务员的政府组成部门一起,登记为参公人员的,就是各级党委、人大、政协机关工作人员。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统一使用行政编制,其晋升序列和管理模式相同,这一类参公人员和公务员没有任何区别,相互之间也可以自由流动,没有任何障碍。

2、群团机关工作人员的参公管理。群团同样也是机关,其参公的模式和党委、人大、政协机关基本相同。区别就是县区一级,由于党政机构数额限制,和行政编制的短缺,使得部分群团组织被定性为事业单位,使用事业编制。市以上的群团机关,基本都使用行政编制,参公管理,和党委序列没有区别。县区一级,工会、妇联、团委基本上都是使用行政编制,科协、残联、文联等人民团体机关,却大部分使用事业编制,为参公管理的事业单位。如此一来,工青妇参公人员在党政机关之间可以自由转任,而科协等其他人民团体机关则因编制类型不同,在一些地区存在一定的障碍。也就是说,因为机构性质和编制性质的差别,群团机关参公,分为了两种类型,但其参公管理不会因机构改革发生改变。

3、行政执法类事业单位的参公管理。承担行政执法职能的事业单位,也是最早登记为参公的机构,其管理模式在全国来讲,都是比较统一的。新一轮党政机构改革之后,随之进行的事业单位改革,承担行政执法职能的机构实行“局队合一”的管理模式,定性为事业单位,列入参公管理。将于6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公务员法》,也保留了“行政执法公务员”的概念,承担公共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也可以参公管理,进一步明确了行政执法机构的参公属性,并为其提供了法律依据。

4、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参公管理。参公管理中,最为混乱的,就是除以上三种参公类型之外,存在着因“完全或主要”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其中,因党政机构名额限制,部分政府组成部门被设立为“事业局”,属于“完全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这部分单位参公管理。还有一部分事业单位因政府或者部门授权,“主要承担行政职能”,有的被批准参公,有的虽然申报,但却没有被批准。有的职能完全相同,邻县全批为参公单位,而自己却是纯事业单位。随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其承担的行政职能,将被划转到相应的行政机关承担,今后将不再设立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因此,这部分参公事业单位改革幅度最大。失去了承担的行政职能,也就失去了“参公”的依据,机构将不再参公,岗位也被设置为事业岗位。原来登记为参公身份的人员,暂时保留享受参公身份和待遇,以待进一步深化改革。新进人员一律为事业人员,不再可能参公管理。

综上所述,党委机关参公和公务员没有什么区别,群团里面使用行政编制的参公人员也和公务员没有什么区别,使用事业编制的人民团体机关工作人员和行政执法类参公人员一样,改革后继续参公,部分省市对事业身份的参公人员转任党政机关行政岗位会有限制。变化最大的,是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其参公属性取消后,机构、岗位肯定为事业管理,但已经参公的人员身份如何转变,至今也未有定论,还在不断探索改革。部分省份只保留省考、军转、群团等六类人员参公待遇,个别省份还对原来实行职称管理,因参公中断的人员,认可其参公工龄为技术职称评定工作年限,符合条件可以直接评定更高级别。随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深化,这部分参公人员如何改革,短时间内就会有相关政策落地。


东北人爱美景美食


还有有一定区别的

一、性质不同

1、参公:是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以及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机关等可以列入参照管理范围。

2、公务员:是各国负责统筹管理经济社会秩序和国家公共资源,维护国家法律规定贯彻执行相关义务的公职人员。

二、描述范围不同

1、参公:法律法规授权、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使用事业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事业单位,列入参照管理范围。

2、公务员:中国共产党各级机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机关;各级行政机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级委员会机关;各级审判机关;各级检察机关;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的各级机关。



闲居黄山


1共同点:身份都是公务员,都是干部身份,都可以相互交流,薪资待遇一样等等,换句话说,公务员有的,参公人员几乎都有(注意“几乎”二字)。

2.不同点:公务员使用的是行政编制,参公人员使用的是事业编制,公务员一般是机关人员,参公编一般是政府直属或部门直属单位。

主要的就这些,还有其他的,主要看地方政策,有的省市两者一样,有些省市有一定差别。你可网上询问了解。



琢磨菌


我很高兴回答题主的问题。

各类考试都明确人员类型,有公务员、参公管理人员、事业人员,这三类人员是有区别的。

公务员使用的是行政编制,干部身份,财政拨款发工资,享受公务员的待遇。

参公管理人员待遇参照公务员,使用的是事业编制,是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多从事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工作。参公单位涉及执法类以及公共事务管理职能单位,目前面临改革,改革后会一部分单位撤销人员考试过渡成公务员,一部分继续享受参公待遇事业编制。

参公单位下一步面临改革,不是很稳定。参公人员转行政机会很少,除非通过考试。而公务员既可以在公务员序列提拔使用,也可以交流提拔到事业单位。而参公人员只能在事业单位中提拔重用。

总之,公务员与参公人员待遇相同,身份是有所不同的。


求事真相


参公管理的全称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参公管理是指事业单位事业编制的工作人员,管理办法不是按照事业单位的管理方式而是按照公务员的管理方式,这样的单位承担一定的政府职能,被称为参公管理单位。参公管理单位的人员在晋升时可以和公务员之间流动。简单的说参公管理就是参照公务员管理,待遇相同,但是不是公务员编制。


尘埃飞上天


编制不同。公务员管理岗就是行政编,参照公务员管理岗实际上是事业编,也就是事业单位人员参照公务员管理,不是公务员,可以调到行政单位,转为公务员,但很难,很多单位缺少公务员编制。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3004f00049e78796c5f71\

djaKe


公务员属于机关单位,参公属于事业单位,只是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分全额,差额,自收自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