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茶”的對外傳播

中國是茶的祖國,茶樹發源於中國,飲茶之風和茶文化亦發源於中古國。神農嘗百草,遇毒,得茶而解之,從那時起茶的存在便貫穿了整個中國歷史,和逐漸傳遍整個世界。唐宋之後的朝代茶的價值益發凸顯,甚至成為中央皇朝保持邊境安寧,安撫外族的重要手段。

“茶”的對外傳播


茶葉中含有極高的多酚類元素,維生素和礦物質等,這些都是沙漠,草原之類偏遠地區急缺的營養成分,正是基於此,自從茶被草原民族所知後便視若珍寶,不惜以彪悍的戰馬進行交換。自唐時起,茶馬貿易便成為中原皇朝制衡草原勢力和獲得戰馬的重要途徑。這一策略一直持續到清末,期間開闢出一條條熱鬧非凡的茶馬古道和留下無數悲壯的讚歌。

茶除了以茶馬貿易的形式傳入次草原地區外,同樣也以朝貢,貿易,學習,等形式傳入亞洲的許多國家,其中以日,朝兩國受影響最深,不但學習飲茶之風更從中國引入許多茶種進行種植。日本曾有許多遣唐使來到中國,將唐朝的制度,風俗等帶回,其中也包括茶文化和茶樹的種子。自那時起茶文化在日朝兩國生根發芽和受到兩國重視,新世紀後日本將優雅的茶文化表演稱為“茶道”,韓國稱為“茶禮”。更貼切的名字都被他們搶先了,,中國傻眼,那我們的茶文化表演該叫什麼?經過許多專家長期的推敲研究,在茶技,茶術等詞彙間的不斷選擇,最終將中國的茶文化演示定名為“茶藝”。藝者,美也!

鄭和下西洋,西方探險家的遠行和古絲綢之路的傳播使“茶”越走越遠,終於在清中期左右完全傳入和在西方世界普及開來,深受大眾喜愛。西方人驚呼“這是東方送給我們最好的禮物!”

隨著清朝國門被打開,東西方貿易熱鬧起來,“茶”是其中最主要的貿易商品,這成就了腐朽的清政府在沒落之際竟然在貿易上贏來一段輝煌,茶的出口量年年聚增,為清皇朝賺來一堆堆黃金白銀,在一定時期內對西方世界形成了一種強勢的貿易順差。只是好景不長,西方世界又怎會吃虧,西方不甘銀子被東方人賺走,逐將鴉片輸入中國,成功的扭轉了這個巨大的逆差。同時也大量從日本,韓國等地輸入茶葉以取代中國的茶葉市場,更同時在已被西方殖民的印度等地區大量種植茶樹,並利用先進的機器進行生產加工。產量和在品質的昇華上逐漸追趕並超越中國,中國“茶”出口量連年遞減,終於隨著社會的動盪而跌入低谷。

清末,軍閥混戰,外敵入侵,百姓流連失所,茶葉發展幾乎為之中斷,休說出口云云,即便是視茶如命的中國人也斷了飲茶的雅緻。

新中國建立在一片廢墟之上,吃飯仍然是第一要務,茶的發展並未受到足夠的重視,甚至為了多種糧食許多山裡的老茶樹也被連根拔起換上綠油油的莊稼。。

偏遠地區的茶農們有句無奈的笑話,說當年勤快的人家都把茶樹挖了種糧食,懶人則能不挖就懶得挖。70年代“茶”行業復興後,茶葉價格一路上揚,當年的懶人們都賺得盆滿金箔。

如今,隨著社會形勢好轉,人們又重新拾起了飲茶的雅緻。“茶”文化也終於復興起來、連年以來不僅出口量增多,國內市場亦是一片向榮之勢。。

“茶”的對外傳播


“茶”的對外傳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