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童自荣:我还有两个梦

配音梦已圆,还有两个新梦:沪剧、黄梅戏,盼它们重焕生机。

童自荣:我还有两个梦

因痴迷外国影片配音,我曾做过长长的梦。芸芸众生中,我是幸运的,十二年过去了,终于美梦成真,此后即三十年的配音生涯。以为此生事情就到此为止了。未料退休之后,有大把大把时间容我自己掌控并天马行空胡思乱想(内向人多半如此吧),居然又起劲地做起了一个又一个小小的梦。其中有关乎沪剧和黄梅戏的,总在脑中挥之不去。今借“夜光杯”一角,表述一番,主要和读者朋友分享和交流,当然若能引起“有识之士”的兴趣,那就离圆梦之日不远了。

先说说沪剧。

我曾在个别场会提到过,踏入青年那会儿,南方曲艺——评弹和沪剧,是我的艺术启蒙。完全被这两门艺术征服,亦可算货真价实的戏迷,翻译片影迷还是后来的事。那时候一有空最大快乐便是,到时间就捧着大大的收音机乐陶陶一字不漏地收听节目,周围一切立马抛之脑后……

而今天,到了我这把年纪的男士或女士们便也因此有个对比:随着拥有一身本事的沪剧老演员纷纷离世,成熟且又有影响的中年演员人才又留不住,特别是男演员流失惨重,沪剧艺术衰落也就无奈成为现实。作为戏迷,我们至今情结犹存,不甘心这种现状继续下去,总期待沪剧的振兴,总愿看到沪剧欣欣向荣局面的出现,也愿在此复兴过程中起到一些小小作用。我的想法是,可以做做曹禺名作《雷雨》的文章。

童自荣:我还有两个梦

当年——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沪剧界曾有一大壮举,组织起各流派代表人物汇演沪剧《雷雨》,尚未出票便轰动上海滩,令我们至今记忆犹新,津津乐道。这回,我们不演戏,而是安排关键场次和段落的沪剧清唱,伴奏则一定要用交响乐,这时尚玩意相信可以吸引今天的年轻人。

台上的演员,不管来自专业还是业余,都可以采取“海选”形式产生,从中挑选出最合适最出色的人员来担当相应的角色。至于流派则不必过于苛求。海选自然要下大功夫,它的好处是社会影响大,我们正需要以这样的形式来推动沪剧的振兴。最后,如合适,我可尝试以特殊戏迷身份,用普通话加上海方言来全程主持。

再说黄梅戏。

《天仙配》,我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看的电影,迷得不行。那时候满脑子就希望自己能是董永,那么老实巴交,那么凄惨。男主角王少舫的模样演董永至今无人可超越,尤其是他的嗓音,浑厚的,糊糊的,完全和角色贴在一起了,换了漂亮、明亮的嗓子味道就不对了。黄梅戏的主旋律在戏曲中应是独树一帜,也是极为动听。

童自荣:我还有两个梦

联想到《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它是以越剧旋律作为基础发展、加工而成,我于是想,为何没有人用黄梅戏的主旋律为基础,做成《天仙配》小提琴协奏曲呢?或者干脆用民乐来烘托二胡之独奏?当然,这是要由内行中迷得不行的朋友动用自己的智慧,千锤百炼下功夫作曲的。就缺有天分的作曲,演奏员倒是不愁找不到的。我还想,演奏过程中有的段落还可加上清唱,比方:“路遇”一场。

好了,我这两个梦,都和戏曲有关,亦可见我们这些外行或热心戏迷已经感受到,作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重要一部分的戏曲的春天来到了。撸起袖子大干一场吧,也把年轻人吸引进来,让他们领略戏曲的妙处,让一个个的梦都变成美好的现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