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在《聊齋志異》中,為何總是美女救書生

文|墨萱薦書

我讀聊齋有這樣一種感悟:

“英雄救美”是你很熟悉的標準西方電影情節。但到了《聊齋》裡可就全是反著來了,身陷災禍、等著被狐仙救的都是書生。蒲松齡自己就是書生,怎麼把書生寫得都那麼沒用呢?今天,我通過《辛十四娘》這個狐狸拯救書生的故事,聊一聊這些男人為什麼都這麼弱。

在《聊齋志異》中,為何總是美女救書生


一、“女性倒貼”的經典模式:義狐嫁給了弱雞書生

咱們還是先從故事說起:話說明朝正德年間(這個年代後邊是有用的),在河北廣平有個姓馮的秀才,雖然有才學,但性格輕佻,還有酗酒問題。

有一天,他在路上遇到一個漂亮姑娘,乘著酒醉,尾隨姑娘進了一座破廟。他在廟裡遇到位老者,開口就說要娶剛才那個姑娘,當然被人家趕了出來。

深更半夜的,他又迷路跑到了荒郊野外,撞進一戶官宦人家。這家有個老太太,自稱是馮秀才的舅姥姥,聽了他的經歷,直接把那個姑娘叫來,強迫這個姑娘嫁給馮秀才。


在《聊齋志異》中,為何總是美女救書生

你可能聽出來了,馮秀才遇到的都不是人類,前面那個少女是狐狸,就是標題的辛十四娘;後面這老太太確實是馮秀才的舅姥姥,但死了很多年了,她丈夫是陰間的神,掌管著方圓幾百裡內的鬼狐。

辛十四娘過門以後很賢惠,日子過得不錯,但馮秀才酗酒成性的毛病又闖了禍。他有個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姓楚,爸爸在京城當大官,十四娘早看出楚公子不是善類,囑咐馮秀才不要和他來往,但馮秀才不聽。

在一次歲考裡,楚公子考了第一,馮秀才第二,楚公子就在酒桌上當眾奚落馮秀才,馮秀才沒忍住,回答說“你以為你憑的是真本事麼?”這讓楚公子懷恨在心,就設計把馮秀才騙到家,灌醉了以後栽贓他打死了自己家的丫鬟。廣平知府特別配合楚公子,天天刑訊逼供馮秀才,要他招供認罪。

而這個時候,十四娘在家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運用法術進到大牢,讓馮秀才先招供,以免被活活打死。

第二件事是去求她的親戚,也就是潛伏在各地的狐仙們。可狐仙們也不願意幫她,十四娘就只剩一個辦法了:派她陪嫁來的小丫鬟,也是一個小狐女,進京去見皇帝告御狀。

第三件事很奇怪,她託媒婆買了個很漂亮的良家女孩,和自己平起平坐地過日子。馮秀才家裡人覺得這個狐仙奶奶很無情,根本不在意馮秀才。

你看,這就是認知差異,你以為是感情問題,其實是智力問題。


在《聊齋志異》中,為何總是美女救書生

果然,很快傳來消息:皇帝派了欽差重審案件,釋放了馮秀才,楚公子的父親被革職查辦了。

原來是那個小狐女立功了。皇宮有神靈保護,小狐女進不去。但她聽說皇帝要到山西大同去尋歡作樂,就先趕到了大同。

在民間故事裡,正德皇帝是個荒淫無度的昏君,但他的真實形象是非常獨特的:他只活了三十一歲,雖然言行古怪,但不乏才幹。

小狐女埋伏在一家妓院裡,果然得到了見皇帝的機會,還很受寵愛。於是,小狐女就向皇帝講了馮秀才的冤案。

救下了馮秀才之後,十四娘使用法術,讓自己變得又老又醜,通過病死的方式,很委婉地脫離了人世。她當初買的那個女孩,就是給馮秀才選的妻子。

後來,有人在太華山上遇到過辛十四娘,她已經成仙了。

二、《聊齋》中的書生文學形象是被救助的“巨嬰”

《聊齋》裡的狐,按法力來分,分天狐、妖狐和凡狐,十四娘屬於天狐。

按它們的行為分,可以分成情狐、文狐和義狐。情狐是愛情故事裡的女主角,我們下一講會說到;文狐是聰明有才學的狐狸,經常幻化成秀才,和文人們進行詩酒唱和;義狐是行俠仗義的狐狸。辛十四娘雖然嫁給了馮秀才,但從行為上說,更偏向義狐。


在《聊齋志異》中,為何總是美女救書生

天狐

情狐是自由選擇愛人的,但是在這個故事裡,十四娘本來是被迫的,馮秀才屬於上級領導硬塞給她的一個支線任務。

小說裡寫到,十四娘出嫁以後,恪守人間婦道,勤儉持家,成仙前還要給馮秀才安排個妻子。在十四娘走後,馮秀才窮得快過不下去了,又在家找到了十四娘當初留下的一大筆錢。

你看,馮秀才除了有點兒書本知識,基本上就是個巨嬰,一直在等著十四娘搭救。我個人覺得,他根本就配不上十四娘。

最重要的是,他和十四孃的認知水準差距太大,連基本的社會生存法則也沒摸透。

馮秀才酒後暗示楚公子仗著家裡的權勢在考試中作弊,小說裡寫到:在場的人是“一座失色”,就是都嚇傻了,楚公子又氣又恨,但不敢發作。


在《聊齋志異》中,為何總是美女救書生

在古代社會,科舉是政治的基礎,舞弊這個事兒太嚴重了,屬於“房間裡的大象”,誰都清楚,但絕不能說出來。朝廷一旦徹查,就會引起官場大地震。

蒲松齡17歲那年,順治皇帝連續處理了幾次考場舞弊,有上百名官員被殺被流放,手段相當血腥。馮秀才當眾說的這句醉話,很容易被楚公子理解成威脅他要去告發,所以才對他不擇手段、痛下殺手。

對楚公子的栽贓,當地府尹非常配合。古代辦理刑事案件,最主要的證據就是口供,刑訊手段是法律允許的,只有一些技術性規定,比如過一次堂不能打兩次。府尹這樣賣力,是因為楚公子的父親是京城裡的通政司使,負責傳遞和處理奏章。也就是說,掌握著地方和皇帝之間的信息渠道,這可是非常核心的權力資源,是地方官最想尋找的上層路線。

在古代權力結構裡,別說知府,就是一個知縣,也完全可以置普通秀才於死地。

這類冤案,在古代社會一點兒都不罕見,去掉虛構的狐仙部分,我們就能看出來,在現實中發生這類情況,馮秀才是必死無疑的。

馮秀才一句沒有實際意義的諷刺,卻引起了楚公子最大的恐懼和恨意。十四娘聽了這件事,本來是禁止馮秀才再出門的,可是由於馮秀才有沒有聽她的規勸,才上了圈套。

十四娘勸馮秀才時拋了一個金句:“輕薄之態,施之君子則喪吾德,施之小人則殺吾身。”意思就是:出口傷人的話,冒犯了君子會有損自己的形象,惹怒了小人會引來殺身大禍。

這句話也值得我們記住。與其說十四娘有未卜先知的法術,不如說她深諳世道人心。這也不奇怪,作為天狐,她也有千百年的修行,當然社會經驗非常豐富。


在《聊齋志異》中,為何總是美女救書生

這裡,稍微岔開一句。根據社會學研究,古代民間的狐仙崇拜有一個社會功能,就是對地方官員形成了潛在的約束。

人們相信,狐仙會暗中觀察和監督官員的行為,如果地方官濫用權力,它們會出面干預。所以,很多官吏會由於迷信而畏懼鬼神,不敢過於為非作歹。

三、現實中的書生:士大夫的最底層,最易被打壓的士人群體


在《聊齋志異》中,為何總是美女救書生

秀才是士大夫階層中最低的一等,有一些象徵性的待遇,比如打官司可以不向知縣跪拜,不能輕易動刑。但並沒有實際保障:在馮秀才的案子裡,知府一句話就可以革除他的功名,他並沒有任何抗辯權。

秀才只是個入門資格,一旦考中,他也可能當上府尹、通政司使,變成官僚,決定他人生死;要是考不中,學問就沒有變現途徑,只能做些教私塾、抄抄寫寫的工作,一直混跡於社會底層。

古代讀書人在科場中掙扎,是以個體為單位,供朝廷挑選的工具,自身並不擁有權力,也不能像軍人或民間宗教那樣,組成有影響力的利益集團。

在晚明時期,曾有過例外階段,江南地區的秀才和童生們形成了一股勢力,能夠干擾地方政府。這也正是清政府統治時,所要著力解決的問題。


在《聊齋志異》中,為何總是美女救書生

在康熙初年,金聖嘆等幾個秀才組織的“抗糧哭廟”,正好趕上朝廷要打擊江南士人階層的關口,他們遭到那樣殘酷的鎮壓,原因是很早就種下了的。在古代社會,書生是沒有底牌的。

另外,書生還往往有個通病,就是像馮秀才這樣,自視甚高,卻又缺少社會經驗和實際事務能力。

和蒲松齡同時代的思想家顧炎武,對文人階層有個很經典的論斷是“一為文人,便無足觀”,意思是一旦以文人自居,僅僅沉迷於舞文弄墨、口輕舌薄,是沒什麼出息的。

書生是蒲松齡最熟悉的群體,所以《聊齋》裡對書生的刻畫,從群體特徵到個體形象,都是很精準深刻的。

在《聊齋志異》中,為何總是美女救書生


墨萱小結

借《辛十四娘》的故事,沒有談愛情,而是說了一個社會經驗和自我修養的問題。

對各類“看透不能說透”的事,得先估計一下後果。倒不是說我們就只能做個冷漠的犬儒主義者,而是要有清晰的目的和預見性,不說有風險而沒意義的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