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漢魏六朝詩風的繼承與發展,常建詩歌的藝術魅力

導語:常建以山水田園詩與王維比肩,但相較於王維

"辯證且自然"繼承發展漢魏六朝詩歌傳統常建在詩歌創作中所走的路徑與王維是有所不同的。故殷璠言其"卻尋野徑"頗值玩味,這裡的"野徑"似乎並不是指常建在詩歌創作中背離古代詩歌傳統,而應當是說他從詩歌創作這一"通莊"而發,於寬闊的道路中能"另闢蹊徑",最終仍然迴歸詩歌傳統的"大道"上來。漢魏六朝的詩學傳統作為唐代詩學方向的重要淵源對初盛唐詩人的創作產生的影響十分深刻。

如果說王維對漢魏六朝詩歌傳統的繼承是自然而辯證的,那麼可以說常建則對漢魏六朝詩歌傳統進行了彌補性與創造性的繼承和發展。他對漢魏六朝詩風中某些短板之處進行了彌補縫合,創造性地"將仙境與禪境化入山水"以填補山水詩領域中的空白之處,並且還在一定程度上對漢魏六朝詩風進行了復現,具有深刻的時代審美特點。

一、謝靈運山水詩對常建的影響

(1)謝靈運山水詩對後人的影響

常建以漢魏六朝詩歌傳統為淵源,首先表現在其成就最高的山水詩作中。常建的山水詩,有單純描摹自然景觀之作,有題詠朋友居所之作,有寫山水隱逸情懷之作,但寫的最多,也最具鮮明特色的是他的山水遊仙詩。這一點,翁方綱已有所注意,"常較王、孟諸公,頗有急疾之意,此所以為飛仙也。又多仙氣"葛曉音先生也提出常建山水詩"以仙境為多"而這一點明顯源出晉宋。

漢魏六朝詩風的繼承與發展,常建詩歌的藝術魅力

常建隱居的寺院

晉宋之交,郭璞"借遊仙詠隱逸又入之以玄理",之後的謝靈運又在此基礎上將山水作為主體融入這一詩歌傳統中。後來唐代山水田園詩派的王維、孟浩然、柳宗元等雖然作風各不相同,但都是在謝詩影響下演變出來的常建的山水詩也多取法於謝靈運,如《仙谷遇毛女意知是秦宮人》《夢太白西峰》《第三峰》《張天師草堂》等詩作不僅僅只"吸取了漢樂府遊仙詩與郭璞《遊仙》的表現方法",還"比較明顯地學習、繼承了謝靈運山水詩"。

(2)常建對謝靈運風格的學習

常建學習了謝靈運對自然風光細緻入微的觀察,依照觀察順序層層遞進、井然有序進行描摹的方法,也借鑑了謝靈運講求句式工整對仗,辭藻典麗、清幽的語言特色

。他的詩被歷代詩論家冠以"幽僻""奇險""清遠"之評,其實就是他學習謝靈運的一個方面。如謝靈運好用"媚"表現景物之間的關係,"綠筱媚清漣""雲日相照媚""潛虯媚幽姿""孤嶼媚中川"等句,而常建有"青青媚川陸";謝靈運有"飛泉發山椒""憩石挹飛泉""飛泉倒三山",常建有"瀑泉飛至門"

漢魏六朝詩風的繼承與發展,常建詩歌的藝術魅力

謝靈運畫像

謝靈運詩歌中自稱"有如神助"的那些"名章迥句"也成為常建詩歌摹仿的對象,並最終成為常建詩歌"佳句輒來"之特點。如謝靈運寫"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常建自然就學寫"行藥至石壁,東風變萌芽"類似這樣的學習和仿效在常建詩中還有很多。

(3)對意象構圖的學習

常建師法謝靈運的第二個方面是謝詩"寫景下左右鋪排詳瞻的創作程式"。常建有許多詩歌從全景構圖、時空觀念、精細描摹等方面可謂深得大謝真傳,並形成了"意象繁複、筆觸細密,寫盡寫透"的藝術特徵,以至於讓人產生常詩若放入謝詩中,也難以分辨的感受

。正因如此,常建就連謝詩中的某些缺陷也有所吸收。如《西山》

一身為輕舟,落日西山際。

常隨去帆影,遠接長天勢。

物象歸餘清,林巒分夕麗。

亭亭碧流暗,日入孤霞繼。

日渚遠陰映,湖雲尚明霽。

林昏楚色來,岸遠荊門閉。

至夜轉清迥,蕭蕭北風厲。

沙邊雁鷺泊,宿處蒹葭蔽。

圓月逗前浦,孤琴又搖曳。

泠然夜遂深,白露沾人衣。

從落日時分寫起,通過落日、帆影、天空山林、湖水、晚霞等意象在光線的不斷變換下的美感;再轉寫到天色完全黑暗後,天地幽遠,一派清冷之象,北風、雁鷺、圓月引起了詩人的琴興,遂於空曠之境中,援琴鼓之,直至白露沾衣,才覺夜色已深。而從這種以時間、空間順序層層遞進,細密繁複地描寫景物變化的方式,詩歌中營造出的清幽氛圍以及景情相融等。這種方法在謝靈運的山水詩中運用頗多,常建當是受其影響而在這樣的敘寫中,多有字、詞的重複之處,詩意繁複之嫌。

漢魏六朝詩風的繼承與發展,常建詩歌的藝術魅力

常建所描寫的西山,山水畫作

從常建對謝靈運的學習和繼承來看,常建的寫法實際上對元嘉體在一定程度上進行了復現。葛曉音先生也曾注意到常建詩繁複細緻的寫法,"像這樣觀察深細,並能以豐富的層次表現出景色變化全過程的山水詩,在常建以前還很少見",此說恰好也從側面印證了常建對大謝體在一定程度上的復現。儘管如此,常建在詩歌創作中也能做到"獨闢蹊徑",他看到了謝詩中的一些缺陷與空白,並在繼承的基礎上進行了彌補性與創造性地發展

漢魏六朝詩風的繼承與發展,常建詩歌的藝術魅力

郭璞雕塑

謝靈運的詩一方面在郭璞遊仙詠隱逸加玄言的基礎上,將山水融入其中;一方面深受道玄、禪理等思想的浸潤,再加之其因仕途受阻而對朝局不滿的反抗情緒,就促使其詩歌經常以"三段式"結構在山水自然中以玄理、禪理表露歸隱思想表現出明顯的既與"物"並舉,又和"隱"相連的特點"。這是謝詩被後代詬病的"玄言尾巴"。常建很好地切除了這條"尾巴",顯現出了盛唐山水情景相融、自然渾成的藝術風貌

二、謝朓詩風對常建的影響

在歷代詩論家筆下,常建詩除了有"幽玄""奇趣"等特徵,還有"清微靈洞""琉璃映月"之靈秀,而這種清絕靈動應當是沾溉了謝朓詩風的緣故。謝朓詩雖源出謝靈運,但相比大謝詩的厚重他的詩則以清麗居宗,他"開出了清遠綿渺的新境界,成為初盛唐山水詩派中清麗詩風的先導"

漢魏六朝詩風的繼承與發展,常建詩歌的藝術魅力

人們對常見詩集的整理

小謝詩這一特色,從唐以降也成為詩人們創作中的重要淵源之一,如李白"中間小謝又清發"、趙紫芝"玄暉詩變有唐風"、嚴羽說"謝朓之詩,已有全篇似唐人者"

,胡應麟《詩藪》提到"唐人多法謝宣城"。而常建除了在遣詞造句、名章迥句方面同樣受到謝朓的影響外,最主要的還是吸收了謝朓詩歌對"景物的動態,光色及總體情調的描繪"以及"從虛處和細處表現出大自然活潑的生機和絪縕的氣韻" 的藝術方法,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了"琉璃映月""清微靈洞"之風格。

漢魏六朝詩風的繼承與發展,常建詩歌的藝術魅力

謝朓樓圖片

在常建的詩歌創作中,"影"字高頻出現,並成為常建詩歌中的一種藝術風格。"天際一帆影,預懸離別心""微風吹霜氣,寒影明前除""茅亭宿花影,藥院滋苔紋""四郊一清影,千里歸寸心"等。他如此喜愛用"影",應該是受謝朓"嬋娟影池竹,疏蕪散風林"的啟發。而這種學習不單純是在字眼上進行仿效,更重要的是由"影"字引出的詩歌意境之清靈澄澈,故葛曉音先生說常建詩一大特色是"善於捕捉光影以構成清冷幽微的意境"。此外,還需要注意的是常建的音樂詩在寫法上也對謝朓琴詩有所汲取。如《江上琴興》:

江上調玉琴,一弦清一心。

泠泠七絃遍,萬木澄幽陰。

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

始知梧桐枝,可以徽黃金。

漢魏六朝詩風的繼承與發展,常建詩歌的藝術魅力

常建所做詩歌

全詩並未直接寫琴音之妙,而是先交代琴音清心之作用,再通過對樹木、江水、月色等自然物象的描繪營造出一種超凡脫俗的境界,以烘托出琴音絕妙而又誇張的藝術感染力。故遍照金剛評此詩說,"感興勢者,人心至感,必有應說,物色萬象,爽然有如感會"。而這種避實就虛的筆法和謝朓《和王中丞聞琴詩》《曲池之水》等作的寫法實是同出一源,常建的音樂詩作雖不多,但他卻將此種創作手法保留和沿用下來,並使之成為用以鑑賞其音樂詩的一種獨特標識。

三、常見的邊塞詩、音樂詩

初盛唐時期,復漢魏之古是唐代詩學發展的主要方向,而這勢必也是常建詩歌創作中的另外一個重要淵源。首先從詩體淵源來看,常建詩歌多用五古,這是由於初盛唐的古體是初盛唐詩人復古性質的創作,其主要的學習對象是齊梁新體發生之前的漢魏晉宋詩歌,學習的方向主要側重於語言、體制與風格。

常建的古體山水詩即是"從晉宋入",而他的邊塞詩、音樂詩及其他類型的詩歌明顯是從漢魏詩歌傳統中的古樂府與古詩而來。

漢魏六朝詩風的繼承與發展,常建詩歌的藝術魅力

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其一》

次從思想特色、藝術成就等淵源來看,常建的擬古詩基本上延續了古樂府與古詩的風調,且在藝術風格方面有所發展與創新,成就獨有之"警策""悲怨"等詩風,並對中唐李賀、孟郊等人的詩歌創作產生了深遠影響

。常建留存詩作本就不多,其詩歌在詩題中直接擬漢魏六朝樂府古題的就有將近二十首之多,如《塞上曲》《古意》《古興》《春詞》《張公子行》等;語言上,常詩沿用了漢魏古詩平直質樸,淺顯流暢的語言風格,如"南山高松樹,不合空摧殘"等 ;表現手法上,繼承了古樂府與古詩中敘事與抒情相結合的基本範式詩歌內容方面也基本依照古樂府與古詩中表現遊子愁緒、人生無常、傷時感懷等主題進行創作

如《江行》:

平湖四無際,此夜泛孤舟。

明月異方意,吳歌令客愁。

鄉園碧雲外,兄弟淥江頭。

萬里無歸信,傷心看鬥牛。

漢魏六朝詩風的繼承與發展,常建詩歌的藝術魅力

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其二》

詩人孤身一人泛舟於無邊無際的平湖之上,月光清冷幽微,遠處飄來的吳歌勾起了詩人心中無限的愁緒。故鄉遠在碧雲之外,為何還不曾收到父兄音信,無奈只能傷心地看著天地星辰。此詩將遊子在羈旅途中的思念、等待、憂愁抒發的淋漓盡致,令人動容,此種運用外界物象烘托,融情入景,寓景於情的抒情方式在漢魏古詩中十分常見

再如《古意》:

牧馬古道傍,道傍多古墓。

蕭條愁殺人,蟬鳴白楊樹。

回頭望京邑,合沓生塵霧。

富貴安可常,歸來保真素。

此詩與漢魏古詩中因塵世汙濁,富貴不保,故退以保持高潔品格、堅定人格操守的主題書寫是非常近似的,足可見其詩歌對漢魏詩歌傳統的沿用和繼承

四、常建其他題材的詩歌

常建還有部分其他題材的詩歌雖在體制、語言等方面與漢魏詩歌傳統一脈相承,但這些詩歌在構思立意、選取角度、藝術效果等方面都超越了漢魏古詩,具有令人眼前一亮的創造性

。他先在《贈侍御》中使用議論方式來言志抒情,將懷才不遇之貧士的理想與追求,情趣與操守通過直敘加以興象相結合的手法,生動而形象地展示出來,從形式和內容上都對漢魏古詩進行了創新與提高

(1)說理成份的加入

在《古興》等詩中,他在原來漢魏古詩抒情言志的傳統中,又加人說理成份,以表現詩人思辨的理趣。如"白馬同一銜,萬輪同一規。名與身孰親,君子宜固思"等;還將其"以仙境入山水"獨特詩風漢魏古詩融合在一起,營造出如夢如幻,奇異瑰麗的新特色。"寤寐見神女,金紗鳴珮環閒豔絕世姿,令人氣力微。含笑竟不語,化作朝雲飛";他還經常使用帶有色彩感的興象,並加之對比,以形成藝術效果上強烈的反差。通過這種反差帶給人

視覺、心靈、感受上的衝擊與震撼。

漢魏六朝詩風的繼承與發展,常建詩歌的藝術魅力

漢魏古體詩代表作

他在隱居鄂渚之地時,還曾遊歷過少數民族莫傜聚居之地,運用古樂府古詩風調及山水詩中一貫使用的細密繁複的寫法真實再現了古代瑤族的鄉土民風、生活狀態、待客態度

等,全景式呈現了一幅具有少數民族特色的風情畫。值得注意的是,在唐代詩人的筆下,提及莫傜這一少數民族的詩人寥寥無幾,除柳宗元因政治原因曾到連州赴任,寫過《莫傜歌》蠻子歌》《連州臘日觀莫傜獵西山》三首詩,杜甫《歲晏行》中提及"漁父天寒網罟凍,莫徭射雁鳴桑弓"。

(2)常建對於形式上的追求

在漢魏六朝詩歌體系中,詩至齊梁,詩人們開始注重對詩歌形式上的追求,內容上陷入輕浮空虛、墮落糜腐。宮體詩的盛行對文學創作帶來的不良影響一直持續到了初唐以後,即便是在唐代其他階段文人的筆下也能看到摹寫宮體的痕跡。常建也不例外,如他的《古興》(轆轤井上雙梧桐)書寫了深閨中正用纖纖玉指彈撥玉琴的女子那寂寞憂傷的心緒。她身著繪製有栩栩如生蛺蝶圖案的石榴色紅裙,片語不言只緊鎖娥眉,不知用手中各色絲線繡織的錦衾到底是為了誰。辭藻華麗,意象繁複。

漢魏六朝詩風的繼承與發展,常建詩歌的藝術魅力

閨怨題材畫作

但常建的宮體,能革除南朝宮體浮靡輕豔、格調低下之流弊。如《春詞二首》:

其一

菀菀黃柳絲,濛濛雜花垂

日高紅妝臥,倚對春光遲

寧知傍淇水,腰裹黃金羈。

其二

翳翳陌上桑,南枝交北堂。

美人金梯出,素手自提筐。

非但畏蠶飢,盈盈嬌路傍。

第一首詩描寫一位濃妝打扮的女子懶臥在床,斜倚著身子對著窗外明媚的春光思念著心上人,她想象著心上人能趕快騎著佩戴貴重華美馬絡頭的良駒來與自己相會後一首則著重刻畫了日常生活中的女子那曼妙的身姿與嬌媚的情態。常建對南朝宮體、樂府民歌的摹寫,並沒有將宮體詩中格調低下、專寫豔情的缺陷納人詩歌創作中。相反,他

接納了南朝樂府民歌的清新婉轉、宮體詩中細膩柔弱的一面,從而使其詩歌達到"情來"之境

漢魏六朝詩風的繼承與發展,常建詩歌的藝術魅力

樂府詩

盧盛江先生就曾指出,"常建的《春詞》,是嫋嫋柳絲,濛濛垂花,紅妝嬌臥春風遲遲。這是一種比較舒緩的情感表達,是慢慢的流露,如綿雨細潤,是一種婉情和深情的詩美"。由此可見,這與齊梁宮體中豔情低俗的詩歌還是有質的不同。故丁儀評常建:

"吾讀其詩字一珠,務極洗煉,高雅縝密,詞不害意,而意在言外。源出齊梁,而遺齊梁之跡,可謂出藍之勝是矣"。常建還另有一首《春詞》

階下草猶短,牆頭梨花白。

織女高樓上,停梭顧行客。

問君在何所,青鳥舒錦翮。

詩寫織女思夫之事,相較於前兩首而言,此首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南朝樂府明麗風格的影響,但是從故事情節的敘述、人物形象的刻畫、深厚情感的抒發等方面來看,還是更具漢魏樂府和古詩簡潔而平易、質樸又不露蒼白的藝術風尚。總體來說,常建的詩歌與齊梁風格之間也有一定淵源關係,但他表現出的是取其精華、揚棄缺陷的創作傾向。

結束語:綜上所述,常建的詩歌創作與漢魏六朝詩歌傳統有深厚的淵源關係他對漢魏六朝詩學體系既有復,也能變。他的山水詩取法於南朝大、小謝的山水詩邊塞詩、音樂詩與其他類型的詩作,繼承了漢魏古風,汲取了齊梁宮體。同時,他也能在詩歌藝術探索中到達"竹徑通幽處",並終使自已的詩歌像那一汪清水般"潭影空人心"。常建一生在仕途中地位聲望並不顯赫,在詩文創作上留存的數量也十分有限,但是從他的詩歌中不僅可以感受到那種積極向上、沒有絲毫抱怨的人生態度,欣賞到山水自然的清幽空靈,聆聽到鳴鳴琴箏之聲,體味到邊塞風寒悲苦,還可以看到他專於詩歌藝術探索所做出的努力,也正因如此,他能與王、孟比肩開孟郊、李賀之徑,成為盛唐詩壇的重要詩人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