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疫情期间,要孩子自愿学习,家长需要知道这一点。


疫情期间,要孩子自愿学习,家长需要知道这一点。

早上听到女儿从房间里传出琅琅的读书声。

破天荒,孩子知道自己去读书了。

这段时间,为了催促孩子写作业,简直把老妈变成了泼妇,又吼又打,然而收效甚微。

我的孩子每天最后一个完成作业。总是要等到老师在群里催促作业,才勉为其难的交给老师。

如果我能模仿孩子的字体。就会直接替他写了,免得母女见面跟仇人一样。

现在孩子自己会主动去学习,我的心也能放下来了。

每天孩子的作业,孩子不着急,我却是成天惦记着她的作业,头发每天都掉了好多根了。

这次有这么好的表现,让我喜出望外。走到她的房间,温柔的对她说。:“宝贝儿,今天早上,我听到最好听的声音,是从你的房间里传出来的读书声。”我亲了亲孩子,便走出去做自己的事了。

这一天,我们相处的很愉快。见面的时候也能笑着和对方说话了。

孩子学习的这件事上,可以说。当妈操的心比孩子在学习上操的心要多好几倍。他不但不领情,而且我们的关系也变得非常不融洽。

对于孩子自己的改变,我对自己近段时间的行为进行了反思。

孩子也要有个适应阶段。

①学习模式改变

孩子以前没有接触过网课,现在宅在家里,要自己去学习。对网课这个概念也比较模糊。

在孩子心理,她更愿意坐在教室里,和小朋友,一起上课的这种学习模式。

孩子有时会跟我说:妈妈。我想我的老师和同学。

老师和同学都是孩子认识的,也都彼此了解。那时候,又会觉得很亲切。熟悉的环境里,更加有安全感。

②自觉性减弱。

如果坐在教室里,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大家可以相互督促,相互鼓励,孩子也会很自觉遵守,上课得很认真。

现在家变成了教室。在家里做什么,老师也看不见。要交给老师的,就只是一份作业。心理上,就会有松懈的现象,自觉性比较是大大的减弱了。

家庭的影响。

①角色的改变。

家里学习孩子的作业,就变成了家长和孩子一起的作业。家长会分担老师的一部分工作。不会成天对孩子亲亲抱抱。这时候,家长要担当老师的角色孩子,孩子在心理上也还没有完全认同。

家长和老师的教学方法也会不一样,有时,家长说的方法,孩子就是听不懂。一着急,就会去训斥孩子。孩子会把现在的爸爸妈妈和原来的爸爸妈妈相互比较:他们对我这么凶,肯定是不喜欢我了。

孩子认为家长不喜欢她,家长的话自然也就听不进去了。

家长越催促孩子越反抗,就形成了双方对立的局面。

②学习氛围改变。

孩子需要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家长也有自己需要做的事情。

孩子学习的时候,家长也有自己的事情再做。我们做事情和孩子做的事情会不一样,孩子会对我们的事情很感兴趣。。有时我们坐下吃东西,孩子看到我们吃东西,他就会停下来,和我们一起吃。

虽然做作业是孩子的事,可是我们在无意之间,却打扰着孩子,可能自己都不知道。注意力不集中,有时候早上的作业拖到晚上,才能做完。

③时间观念。

孩子在学校学习,都是有固定时间段。到了哪一个时间点,该做什么事。孩子心理早已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已经习惯了。

孩子在家里,学一会儿玩一会儿。对于交给老师的作业,孩子也不会很着急的去完成,心里盘算的,在一天之内能交作业就行了。

家长就不同。孩子作业早点写完,家长的任务也就早点完成,不用担心还要把这个事情放在心上。家长会把期待的这个压力,放到孩子的身上。

疫情期间,要孩子自愿学习,家长需要知道这一点。

现在从孩子的角度来看看家长的这些表现。发现孩子也是挺不容易的。如果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就很难得到孩子的认同。

花有花期,孩子也有自己的成长规律。孩子就是一粒种子,每粒种子都有自己不同的花期。不能让他们服从我们的意愿生长,而是遵循它的花期,顺其自然,才能静待花开。这才是自然的规律。

孩子不想去学习,不是他不爱学习,而是孩子不喜欢被强迫。家长的这种行为方式,孩子不能接受。孩子内心对这种行为,有抵触情绪时,自然态度就不会好了。

其实,我们大人也一样。就拿洗碗来说吧。

如果一个人说,这些碗都放了这么长时间,你快点去洗。

另一个人说,亲爱的,我有点累,你能不能去洗洗碗。

对于前者说的话,我不愿意做,是因为这个态度引起内心的不满,两个人有时候说着说着就吵起来了。

后者的话更容易接受。

我们不喜欢被别人强迫,自然我们也不该去强迫孩子。

勉强去做不喜欢的事,即使做了,也不会心甘情愿。

要孩子愿意去学习,就是不强迫他。这是对他的尊重。

父母和不好的父母,核心区别在于:我是希望,孩子成为他自己还是成为父母想象中的人。

知道这点,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就知道怎么做了。

我们要当个好家长,也要做个好父母。好的亲子关系,比我们的面子更重要。


我是七月果果,喜欢用文字纪录生活。欢迎你的关注和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