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王羲之《蘭亭集序》真跡,或在武則天的乾陵中,郭沫若:請求挖掘

唯一正統女皇帝的有關文化造詣

泱泱華夏五千多年的浩浩歷史,歷朝歷代一共出現了無數風流人物,他們中有的已經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寂寂無名。但有一個人,而且還是一個女人,卻讓許多後人熟知和銘記,她就是武則天。

武則天是我國曆史中唯一被公認的正統女帝,她才智過人,謀略超群,憑藉著自身的智慧一步步從後宮走向前朝,並最終登上了女皇大位。

王羲之《蘭亭集序》真跡,或在武則天的乾陵中,郭沫若:請求挖掘

武則天本人不只擅長處理政務,對詩歌和書法也有所研究,她一生中曾作有上百首詩篇,但可惜的是,目前留存於世的只有四十多首。她對書法也尤為鍾愛,唐朝皇宮裡的藏品可以極大地滿足她的這一愛好。

之前唐太宗李世民當政時曾極盡所能地把書法名家特別是王羲之的書法作品都收藏在大唐宮廷中,並命當時著名的書法家臨摹下來。所以自唐朝開始,王羲之的真跡就很難在民間見到了,甚至有人推測說唐太宗把王羲之的一些書法作品都陪葬在了他的昭陵中。

唐皇陵被盜,明定陵發生慘案

上個世紀初,唐十八陵被貪利重財的盜墓賊侵入,他們把能夠進入的墓葬全都侵盜了一遍,唐太宗的昭陵也沒有幸免。盜墓賊把墓中的珍寶全部盜走,有價值的東西一件不留。

這些被盜走的文物有很多都流轉到了最大的"盜墓賊"盧芹齋的手上,文物幾經輾轉,被他帶去法國,在國外出售。據有關人士估計,短短的幾十年間,盧芹齋就販賣了50多萬件的文物。但這些被盜走賣掉的文物具體都是什麼,其中有沒有特別珍貴的古物,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上世紀五十年代,我國的考古事業開始慢慢發展,一眾學者開始系統地學習考古知識,郭沫若成為了早期考古事業的領頭人。在他的帶領下,明十三陵中的定陵被挖掘,明神宗萬曆皇帝的古墓陪葬品驚豔地呈現在世人眼前

進入定陵後,保存相對完好的金、銅、玉等器物被陸續帶出,但讓人感到惋惜的是,許多的絲織品都損壞了。在六十年代,定陵的清理工作還尚未完成,人們就爭先闖入了定陵,火燒了萬曆皇帝和其皇后的遺骨,定陵古墓被徹底毀壞了。

定陵挖掘工作不當,郭沫若挖掘乾陵的要求被拒

郭沫若在挖掘完定陵後並沒有滿足,他還希望能夠挖掘乾陵,因為王羲之未曾現世的傳世名作《蘭亭序》很大可能就陪葬在武則天的乾陵中。雖然唐十八陵大多都被盜墓賊侵盜了,但乾陵還保存完好,身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則天的墓中難免會有讓人震驚的陪葬發現。

王羲之《蘭亭集序》真跡,或在武則天的乾陵中,郭沫若:請求挖掘

2010年,後人臨摹的王羲之的平安貼就賣出了3.08億的天價,倘若能找到王羲之有關書法《蘭亭序》等的真跡,其價值簡直是不可估量。

所以在定陵挖掘完成後,郭沫若立即就向國家申請了繼續挖掘乾陵,作為一名考古學家,他這樣的要求是可以理解的。畢竟作為一處皇陵,定陵中出土的文物就使人們十分驚豔了,武則天時期是唐王朝的昌盛時期,女帝武則天的陵墓保存完好,其間一定會有更多讓人驚歎的陪葬品,女皇將逝,生前酷愛書法的她很大可能讓千古名作《蘭亭序》與她一起長埋於地下。

武則天十分喜歡好的書法作品,對書聖王羲之的書法更是推崇備至,《舊唐書》記載:"則天以方慶家多書籍,嘗訪求右軍遺蹟……"。武則天聽說王家後裔——當時的唐朝侍郎王方慶家藏書頗多,於是便下詔求取王羲之真跡。

王羲之《蘭亭集序》真跡,或在武則天的乾陵中,郭沫若:請求挖掘

不過考古學家們很快發現了從定陵挖掘出的文物許多都出現了問題,出土後的文物氧化的非常嚴重、難以較好地保存。更加不幸的是,發現這些問題時,這些文物已經得不到及時修復了。

當時新中國的考古學才剛剛發展起來,許多知識儲備還不完善,而且從定陵文物的挖掘出土來看,中國的科技技術條件還相對比較落後,根本不足以支撐出土文物的較好保存。

王羲之《蘭亭集序》真跡,或在武則天的乾陵中,郭沫若:請求挖掘

因此政府拒絕了郭沫若再次挖掘帝王陵墓的請求,而且出於對文化保護的考慮,又提出了從此以後不得再主動挖掘帝王陵的有關令文,這也是現在的考古學者們不會主動地去挖掘古墓的原因。考古的目的是研究和保護,而不是破壞,再者我們也應該去保護古帝王陵的完整,一定意義上,它也是我們國家古代文化的代表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