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中國畫的10大問題以及劉懷勇長卷《福海壽山圖》解讀


中國畫的10大問題以及劉懷勇長卷《福海壽山圖》解讀

長卷《福海壽山圖》局部


中國畫的10大問題以及劉懷勇長卷《福海壽山圖》解讀

直奔問題。。。。。。


中國畫的10大問題以及劉懷勇長卷《福海壽山圖》解讀

1

問題之一:

筆墨。筆墨是中國畫以文載道的表現手段,並不僅僅是繪畫技巧。這一點好多人不知道,知道了也不會用,會用了又沒文化。文化的缺失是筆墨無法得以理解、無法得以傳承的“硬傷”。什麼是筆墨呢?清人劉熙載有云:“高韻、深情、堅質、浩氣,缺一不可以為書。”書者,心畫也。國人不懂筆墨,何談以文載道,中國畫又有何內涵之說?嗚呼!


中國畫的10大問題以及劉懷勇長卷《福海壽山圖》解讀

2

問題之二:

氣韻。“氣韻生動”不只是南齊謝赫的六法之一,大凡中國之藝術,中國之文學,中國之武術,中國之醫學,都離不開“氣韻”。“氣韻生動”亦不只是一個文學概念,它已然是中國人的一種生存理念。所以說,中國畫是人文的,是不科學的科學。五代荊浩提出筆有四勢,曰:筋、氣、骨、肉。而“氣韻”來於筆墨,筆墨來於學養,來於人格,來於作者感時憫天的浪漫情懷。所以有人格不高,畫格難求其高之說。


中國畫的10大問題以及劉懷勇長卷《福海壽山圖》解讀

3

問題之三:

氣勢。“勢”是一種畫面關係,更是一種修為,沒有“勢”就不會有“氣韻生動”。“勢”有兩種:一、畫面結構之勢(造險);二、筆墨運動之勢(氣韻生動)。中國畫是鮮活的、“形而上”的,“勢”是撲面而來的第一印象,或險絕、或敦厚、或野逸、或俊秀,無論山水、人物、花鳥,皆是一種圓融的開合關係,綿綿不絕,生生不息。


中國畫的10大問題以及劉懷勇長卷《福海壽山圖》解讀

4

問題之四:

境。中國畫之境,遠非自然之景或西畫之景。好多畫家不明事理,誤入景區,越描越像,越像越描,離中國畫的本真意義越來越遠。殊不知“境生於象外”,“境由心造”之理。石濤有“名山許遊未許畫,畫必似之山必怪”的警句,今日之畫家當深悟。還有,老禪師“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的玄機盡在一個“境”字上。


中國畫的10大問題以及劉懷勇長卷《福海壽山圖》解讀

5

問題之五:

寫。“寫”是中國畫最為本真的母體語言。“寫”有兩種解釋:其一、從於心,為真性情的自然流露;二、遊於藝,是“技進乎道”的詮釋,講求點線的形質,努力做到“高韻、深情、堅質、浩氣”,將一己的才情、學養、修為,通過“寫”傳移到筆墨中去。


中國畫的10大問題以及劉懷勇長卷《福海壽山圖》解讀

6

問題之六:

散。散與緊是相對應的關係,只有散畫面才會松,松則虛,虛則納物,納物則豐富而雋永。現在的中國畫走向了兩個極端,一個是普及性的“大寫意”,胡塗亂抹,自欺欺人;二是全國展一派做作之風,求大、求滿、求全、求實,不是求藝,而是在比工夫,誰下的力氣大,誰就獲獎,全然不知也不會顧及中國畫的真諦——體道。


中國畫的10大問題以及劉懷勇長卷《福海壽山圖》解讀

7

問題之七:

玄虛。什麼是道?老子說:“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這種惚兮恍兮的神秘,正是中國畫愈藏愈深的精神境界。鄭板橋“難得糊塗”亦正是畫面玄虛的地方。今日之畫,大部分已缺失了中國畫玄虛而深邃的境界,越畫越像,越摳越實。


中國畫的10大問題以及劉懷勇長卷《福海壽山圖》解讀

8

問題之八:

形。“形”是中國畫獨有的物象塑造方法,遠不是西畫之“型”,所以,畫的越精細,描摹的越像,離中國畫本真的意義就越遠。“形而上者”,謂指精神層面的物象關係,是源於自然而昇華於心中的“意象”,並不以實際物象關係為準繩,而是以符合心、眼、手的需求為標準。“不似為欺人,太似為媚俗,妙在似與不似之間也。”


中國畫的10大問題以及劉懷勇長卷《福海壽山圖》解讀

9

問題之九:

大寫意。“寫意”是一個文學概念,從來就不是一個畫種。中國畫之所以引用“寫意”一詞,概因其言簡意賅,以少少許勝許許多之意。“簡”是簡約,而不是簡單。簡是“以一治萬”,繁是“以萬治一”,石濤“一畫”之說即是大寫意最好的詮釋。意筆、工筆、白描、重彩,都可以寫意,同樣都要講究筆法,講究墨法,講究形而上的美學意蘊。傻大黑粗、胡塗亂抹不是寫意,可稱其為簡筆畫。寫意,是中國畫美學意蘊的終極目的。


中國畫的10大問題以及劉懷勇長卷《福海壽山圖》解讀

10

問題之十:

空白。“空白”不是白空,空白是中國畫特有的心理空間,亦是畫面呼吸的必然所在。沒有了空白,中國畫就缺失了玄妙的想象空間;沒有了空白,中國畫就會因此而窒息;沒有了空白,中國畫的“氣”和“勢”將不復存在。空白是中國畫人文的想象空間。

以上整合了中國畫創作學習的十大問題,從表意上講可能是技法與形式的問題,深入的去探討,其實就是中國畫的傳統問題。創新與發展我們歡迎與鼓勵,但是,創新必須是建立在承傳與發展的基礎上,只有積極、健康、向上的才是發展的,低級的、庸俗的、頹廢的,新則新矣,總不會成為主流文化。當今某些低級庸俗的文化現象,是某些名流假借新媒體氾濫的一種假象。權重者不管不問,老學者似是而非,新學者如影隨形。中國畫至為高級的美學追求——體道,在中國美術的至高屆展上已經久違了,亦難怪方增先教授感到全身發涼。末了,我還要請一聲問:“中國畫出問題,誰之錯耶?!”


中國畫的10大問題以及劉懷勇長卷《福海壽山圖》解讀

劉懷勇書法

附:劉懷勇作品《福海壽山圖》解讀:

中國畫的10大問題以及劉懷勇長卷《福海壽山圖》解讀

《福海壽山圖》紙本,水墨設色,高241釐米,寬1420釐米。創作年代:2010年1月。

中國畫的10大問題以及劉懷勇長卷《福海壽山圖》解讀

劉教授 皖南寫生留影

【名作賞析】

劉懷勇(1960.2月——),漢族,濟南歷城人,畢業於山東大學歷史系,結業於中央美院國畫系。作品多次在中國美協、中國書協舉辦的全國大展中入選、獲獎。先後出版《凹齋課稿》、《清華大學中國畫高級研修班劉懷勇課稿》、《清華大學中國畫高級研修班劉懷勇書法課稿》、《清華大學中國畫高級研修班劉懷勇花鳥課稿》。曾任山東省美術家協會創作培訓中心主任,山東藝術設計學院國畫系主任,現為清華大學中國畫高級研修班主講導師、教授。

主題意蘊:

《福海壽山圖》雖然以山水畫的形式為載體,但它卻並不依某一山、某一水為指向,而是從於心,取意於“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南唐宗炳高屋建瓴的提出山水畫應“以形媚道”,清代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畫家石濤也說過“借筆墨圖寫天地萬物而陶泳乎我也”。此圖力求以“中庸”的思想,追求平和、禮讓、尊崇,在“境”的營造上,則大膽融入道家的思想,以泰山為意象,打造寶峰的威嚴、雄渾與博大,以松柏為長青,以海河為福澤,以山茗為亙古久遠。山勢連綿,起伏不斷,溪水跌蕩,海河相連,近可觀群松如蛟龍探海,遠可見綠樹紅瓦間炊煙裊裊。

大氣象,大意境,大筆墨,大構圖,功夫在畫外,只有具備深厚的文化素養,不斷完善自我美學體系的人,才會有不同於古人,不同於今人,而又暗合於古今的作品問世,劉懷勇老師的《福海壽山圖》就具備了這些品質。

作品形式:

《福海壽山圖》為巨幅中國畫創作,在形式上不但能與主題思想相統一,還能獨出機杼。1、作品採用通屏形式,共分10幅,將冗長的橫式結構打破,每幅之間加一條白線,既分又合,使之豐富而具有裝飾感。2、“十”在中國民俗文化中代表圓滿的意思,“福海壽山”非10條屏不可以圓滿。3、便於收藏,便於攜帶。4、在畫面統一的大形式中,利用虛實、濃淡、疏密、繁簡、燥潤以及黑白灰、點線面創造畫面的節奏,使所有的具體物象轉化為筆墨意象,以意化氣,以氣使筆,筆走墨化,隨著大音希聲的旋律而縱橫馳騁,或急如戰鼓催進,或退若鳴金收兵,動若脫兔,靜如處子。一切的物象,化作虛實的點畫,集結成一部浩大的山水交響。山在起伏,樹在擁抱,浪花在歡跳,巨浪在咆哮,一切一切,全都統攝在主峰的脈象裡。大小、參差、呼應、顧盼,這些是山水交響的節奏,而整體的起、承、轉、合則是山水交響的主旋律。節奏與旋律是音樂的生命,就中國畫而言,則是氣韻生動的所在,也是形式的設計所在。

語言結構:

語言是藝術作品最小的組合關係,它關乎著作品的風格、流派、品質,是畫面最耐人尋味的地方。換言之,語言是作品最為本質的生命意義。

《福海壽山圖》整體意蘊是傳統的,那麼語言的表述也一定是傳統的,使之統一、和諧。該作以石濤“一畫”理論為宗,強化書寫精神,將“濃淡乾溼、皴擦點染、提按頓挫、輕重徐疾”轉化為“積、揉、破、潑”,在黑白灰、點線面的經營中彰顯了獨立的語言風格。既不失傳統,又頗具現代意識,真正意義上實踐了“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繼承”的教學理念。

“積、揉、破、潑”,是繼黃賓虹先生“平、圓、留、重、變”、“濃、淡、破、積、潑、焦、宿”之後又一新的筆墨語言體系。“積、破、潑”是墨法,“揉”是筆法,也是墨法。“一波三折、濃淡乾溼、皴擦點染、提按頓挫、輕重徐疾”盡在一“揉”之間。“揉”是至關重要的法門,揉則合,合則化,化則通道矣。

以一治萬,以“揉”化萬法,是劉懷勇教授的獨家法門,大家嬉言:“太極揉指法”。

劉懷勇/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