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二战中法国已经投降,戴高乐靠的什么继续反抗德国?

皮卡Giao


靠英美的支持;靠多在海外,德国人打不到他!

法国投降后建立的维希政府可是官方出面组建的“伪政权”,是经过国会通过的。而且,其元首贝当还是之前的总理、曾经的元帅和法军总司令。。。等于说,法国从国家层面已经成了德国的傀儡。当世界各国与轴心国奋战之际,法国原来的统治者们却在巴黎和纳粹喝酒跳舞。。。

但是,英国人和部分法国人是非常不乐意的。还在挨炸的英国人认为,不能让法国就这么舒服的当叛徒。部分有骨气的法国人也不甘心就这么当纳粹的狗腿。于是,当戴高乐跑到英国时,双方一拍即合。

虽然,戴高乐职位不高---只是个准将(而且,还是开战后刚升上来)。但是,这是英国人能找到的最高级别的“反对投降”的法国领导了。于是,英国人就开始全力支持戴高乐----先给你个办公室,召集下愿意一起打纳粹的散兵游勇。

在当年的敦刻尔克撤退中,有9万多法军撤到了英国,但是,在6月10左右,又大都撤回法国回防西部布列塔尼地区了。6月17日,当在布列塔尼地区的英军撤退回国时,也带走了部分法军。

除了上面说的法军外,还有7000多伤兵留在英国。戴高乐首先想到的,就是招揽这批人。于是,戴高乐来到收留着2法国伤兵的医院,宣传自己的反抗主张。结果,2000名康复伤兵中,只有200人报名要跟着戴高乐干。只有十分之一,也算是一个好的开始。

之后,法国海军中将米塞利埃,也来到伦敦支持戴高乐。(法国投降后,英国怕法国海军被德军收编,对其展开攻击,双方算是结了仇。后来,法军为了不让英德得到他们的军舰,选择了自沉。。。)这下,戴高乐名声更响了。到1940年年底,戴高乐凑出了3000人。当然,武器都是英国提供的。没有英国支持,他搞不出军队。也是因此,当法国海军和英国海军互殴时,戴高乐为英国人站台。

撤到英国的法国军队,大都并不认可戴高乐。他们宁愿回法国,也不跟戴高乐混。不过,幸好戴高乐争取到大部分殖民地的支持,才算在盟军中有了点地位。

(被枪毙的法国本土抵抗者。这是一次假行刑,想逼他反叛。但是,德军失败了。)

不过,最值得尊敬的应该是法国本土的抵抗者。他们才是奋战在最前线的战士,比戴高乐这样的“精神”反抗者伟大多了!诺曼底登陆时,他们也在后方搞破坏,袭击德军后勤运输。这些人数量也最多,超过100万人。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法国政府在投降德国后,内部的反抗并未彻底消失,早在法国维希政府签字投降前的6月18日,戴高乐在伦敦广播电台向法国人民发出著名的“告法国人民书”,指出“无论发生什么情况,法兰西抵抗的火焰决不应该熄灭,也绝不会熄灭”。 他在伦敦树起了第一面法国反抗德国法西斯的旗帜。伦敦也由此成为“自由法国运动”的中心。

为了从军事上有效地反对德国法西斯,戴高乐将军得到了法国人民的积极拥挤和响应。从敦刻尔克劫后余生的一些士兵和3万多志愿军投到了戴高乐将军麾下,建立了“自由法国”的第一支军队,并以司令的名义宣称接受英国统帅部的统一指挥。 戴高乐努力使法国 各殖民地参加“自由法国”运动,以便提高运动的声望,扩大补充兵员和物质保障 的基地。

到1940年11月,"自由法国"的军队发展到3.5万人(其中有1000人是飞行员),拥有军舰20艘,运输船60条。1940年至1942年间,“自由法国”部队在近东和非洲对法西斯德国和意大利部队 作战。

1941年9月,苏联政府承认戴高乐为“世界各地自由法国人的领袖”。 根据戴高乐的建议,在苏联成立了由法国飞行员组成的"诺曼底"空军大队,参加了苏德战争。由于战功卓著,后扩编为 一个飞行团。

1943年,戴高乐任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主席。根据英、美同盟国的协议,"自由法国"部队的四个师组成法国远征军,参加了在意大利的战斗行动。1944年7月,欧洲开辟第二战场,法国坦克师与英美军队一起在诺曼底登陆。8月,法国第一集团军在法国南部登陆,参加了解放袓国的行动。由于戴高乐的坚决要求,法国坦克师开往巴黎,支援了首都人民的起义。

1944年6月,戴高乐担任了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主席。


时光隧道2019


法国投降后,戴高乐和他的自由法国靠着什么支持才最终获得胜利?很多人都说是英美的支持,但实际上,戴高乐很长时间都是一个碍手碍脚的存在,直到美英重新发现了戴高乐的利用价值,他和他的自由法国运动才真正柳暗花明。

所谓虎老雄风在,法国二战中的表现虽然只能说是渣,但毕竟是欧洲老牌帝国,家大业大,未来的欧洲大陆也的确需要这么一个巨人戳在那里,这就是法国战后能进五常的原因,也是决定了戴高乐命运的原因。

实际上,二战之前,英国法国表面看似强大,但与德国在军备经济等方面早已拉开了距离,特别是法国。过于民主的政体,孱弱的民风民气,加上糟糕的运气,使得法国二十世纪空前不顺,经济滑坡,人口失业,工业停滞,军备不振,这一切的恶果就是1940年西线刚打了一个月,法国就被德国闪电战给劈倒了。等于二战刚一开场,架子刚拉开,就被人德国一脚给踹趴下了。周围看热闹的都知道啊,法兰西那是谁?闹拿破仑的地方,出路易十四的地方,全是陆军霸主!陆军文化世界第一 !规模世界第二!大炮上刺刀,知道吗?就人法国搞的!所以,挨那么一脚,肯定没啥大事,兴许或许也许是诈呢!哎呀,不对哦,怎么翻白眼了?还吐上白沫了!莫非是要扮演螃蟹魅惑德国吗?哎……别真死啊!不到一个半月,昔日威风凛凛的法国就完成了从牛逼哄哄到战战兢兢再到凄凄惨惨切切的全过程,眼看着德军一路势如破竹,法国军队要么跑了,要么散了,要么直接回家当老百姓了,德国兵锋所向法国人民危如累卵,可一干高官跑的跑,藏的藏,连个当汉奸的都没有,维持会都开不起来 最终只能劳动退休在家的法军名将贝当出来,成立了维希政府,向德国签订了投降协定,法兰西这烂摊子才算有了着落。

看到法国这熊样,当时无论英美都对法国死了心,为了怕法军投降后德军海军力量增强威胁到自己, 英国还顺手消灭了法国舰队主力,占领了法国在东非马达加斯加的殖民地来拱卫印度洋的帝国利益,算是废物利用吧。

所以,当维希政府的高级军官戴高乐流亡到了英国,英国人和后来的美国人,一开始都没正眼看他。他四处游说 却到处碰壁,甚至连生计都遇到了问题,最窘迫时,戴高乐浑身上下就那一身衣服还称的上是家当。这一切并非他故,法国的表现实在让人尊敬不起来,你个流亡将军又有何脸面呢?幸而美国最终慧眼识珠,认为法国在未来战局中仍大有可为 ,这才使得戴高乐获得了认可,找到了饭票,后来在美英支持下通过忽悠法国青年偷渡参军、再加上敦刻尔克撤回来的法军残部归建攒起来的家底,这才有了自由法国最初的雏形。

直到盟军登陆北非,登陆欧洲,法军实际上仍是配角中的配角,战斗机里的垃圾,连英国自治领的军队都比法军有模有样,除了批斗亲德妓女、反攻倒算卖给德军鸡鸭的农民外,这支东拼西凑起来的部队没有进行过一场单打独斗像模像样的战役,完全是作为象征和陪衬,打着酱油完成的二战之旅。

但就算如此,考虑到法国巨大的国际影响(在当时非洲,亚洲,加勒比地区都有殖民地)和遏制德国俄国的因素,所以战后英美仍将法国树为五常之一,其中也不乏同为白种人惺惺相惜的意思吧,有道是"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老白头翁。此翁头白真可怜,忆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莺歌妙舞落花前"。人如此,国如是。


石海钓沉


法国国内的反抗力量,英国和其它国家的大力支持,法国殖民地的支持。


魅力的春风


靠的是英国的支持和帮助,靠的是逃出法国的军人和平民的参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