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你在做什么?

音乐一分钟


我在陕西宝鸡,当时正在单位技校参加职工培训。512那天,作为班长的我正拿了两张班上学员的请假条,从三楼教室往一楼学生科走,准备去备案。快走到二楼就感觉到了晃动,开始以为是厂里出了事故,哪台炉子爆炸了……然后听见有反应快的人喊起了“地震”,我就想回教室喊同学快跑,刚转身上了三四级台阶看到大家已经都跑了下来,我就“随大流”一起跑出了教学楼。

我堂弟家在汉中,去北川出差。5月10日结束工作,11日在北川饭店和出差单位的人吃了“告别宴”,12日刚刚回到家中……可以说是逃过一劫。

当时我师父正在和另一个师傅一起准备在工作间隙抽根烟,休息一下。我师父接过那个师傅递来的烟,刚抽了一口就觉得“天旋地转”,赶忙把烟扔了,来了句“你这啥烟?有问题啊!”……然后才意识到,地震了。


月照荒城RJ


先贴一段今早的对话:

有朋友在微信群里@我:今不又5.12 了么。又说:回忆总是很伤人,我其实挺羡慕你们去灾区救援的。我那时特么的就知道玩了

我:我没觉得去过灾区有啥好炫耀的。不过那种劫后余生想明白一辈子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的感觉还是很值得反复回味。

他:这不是炫耀不炫耀的问题~不是说如果我去了就真能救人,但灾难发生后我当时根本就没有要做点什么的意识。在自己该做点什么的时候却啥也没做,回忆起来就伤人了

我:……


然后再回答地震发生那一瞬间我在干什么:

2008年,我正在成都某高校念书。5月12日下午三点多我们有课,两点28分,大楼开始晃动那一瞬间,同寝的室友中,A在图书馆,B在我背后打游戏,C还在午睡,而我则收拾好了书包,坐在桌边翻一册元杂剧选本——当时恰好在看《窦娥冤》。

等我明白过来这是地震时,马上去晃醒还在睡午觉的C,又叫B赶紧跑。因为是新校区,宿舍楼比较新,楼龄大概五六年的样子,我们住在4层,下楼过程并不拥挤。跑出宿舍大门那一瞬间,我脑海中跳出的第一个念头是,要让那个我思慕已久的姑娘明白我喜欢她,于是赶在通信中断前,给远在武汉的她发了条短信,说地震了。

我们那一片都是男生宿舍。宿舍楼下稀稀落落站满了人,穿什么的都有。后来听说女生宿舍的情况也差不多。B后来回忆,那一瞬间,网络游戏突然卡住了;A当时在图书馆完全呆掉,坐在他对面的女生,一把拉住他的手往外跑;C则跟其他同学一道躲进了宿舍卫生间的角落……

当时没人知道这次震级有多大,具体意味着什么。包括我在内,很多人以为不过是成都发生了轻度地震而已,问题不大。下午的课快要开始了,等晃动停止后,我上楼背了书包,走到教学楼和图书馆附近,发现到处都是人,保安不许进楼。

那年头,大家都还是用功能机,打电话和发短信多,手机上网基本停留在浏览网页的阶段,没有新闻APP,更没有推送,信息传递很慢。后来,等手机断断续续收到各地朋友发来的问候,我才逐渐意识到,这次是大事,不是一般灾难。

我不记得具体是何时听说成都北部的某地发生了八级地震,当时对此并无概念。那一晚,整个校区两万多名学生,被要求在操场上分散安置。后半夜,淅淅沥沥下起了雨,大家又被要求搬到食堂里落脚。

因为感觉这样很无聊,我在操场上稍微坐了一会儿,便一个人背着包在校园里闲逛。新校区很大,很空旷,我不时坐下来,用笔记录下见闻感受。整整一夜,毫无睡意。这是地震当天发生的事。

这种混乱状况持续了大概两三天。5月15日,全校复课。上课途中,我看到一帮学生正在组织募捐,便加入他们,帮搬东西。帮忙过程中,我了解到,他们是国防生,这批物资当晚便会送往汶川。我请求负责运送的僧侣(lama)三郎师父带我同去,三郎师父则示意我找负责组织校内募捐的陈艺老师。陈老师说,今天不行,如果你想去灾区,周六跟我们一起去机场吧。

周六是5月17日,我叫上A同去。当天下午,我们与那帮国防生兄弟一起,将一批从上海空运过来物资分装上几辆卡车。

具体情节不多说了,我从荒废多年的QQ相册里找到一些当时留下的照片,直接上图。这是下午在机场搬运时的情景:

下图中的两位,分别是陈艺老师和三郎师父:

直到天色擦黑,一切准备停当,要去灾区的兄弟们一起吃了顿饭,便分头出发了。临出发前,我们拍了合照。顺带一提,我们当时是以真爱梦想中国教育基金会救灾志愿者名义去灾区的,那时,这个基金会还处在筹备阶段,但基金会发起者吴冲的反应很快:

大家分三队出发。为免发生意外,我们被要求穿军装。国防生兄弟为我们借到了迷彩服。我所在的那一队,目的地是绵竹。深夜在沿途一个叫马井镇的地方发过一次物资。还是上图吧:

到绵竹市区时,已是凌晨,我们三人在绵竹市政府附近的广场上搭帐篷露宿:

旁边拿手电筒的,是当地一位巡夜的保安兄弟:

第二天上午,我们先联系了当地救灾办。如果没记错的话,这是绵竹市府大楼:

随后,又去受灾最严重的村镇直接将物资发放给灾民。我们戴口罩,是因为空气中有浓重的腐臭味:

这是与我同去的几个兄弟:

后来,真爱梦想基金会创始人吴冲告诉我,说这张图片曾在电视节目上播过,现场观众印象很深:

全程很忙碌,很紧张,来不及去想什么。等发完物资,终于可以轻松下来。在回成都途中,我看到一队挂着湖北牌照的救护车从我们身边驶过,没忍住,流出了眼泪:

后来,基金会又组织我们到成都附近某地发过一次物资。不必再重复写了。

顺带一提,当年拉着A同学从图书馆跑出来那个姑娘,后来到清华读博士,他们两人至今是很好的朋友。而我则与当年发短信那个姑娘结了婚。我们的孩子已快两岁。

汶川地震已经过去9年了,9年间发生了许多事。感谢有这样一个契机让我回头梳理这段记忆,并停下来检讨当下。

最后,郑重推荐彭远文老师去年5月12日发的文章,《所有纪念日都是假的,除了5.12》:


所有纪念日都是假的,除了5.12
原创 2016-05-12 彭远文 Vista看天下

所有纪念日都是假的,除了5.12;就好像所有节日都是假的,除了春节。

这话有点过,但相信你能理解。我不喜欢那种被煽乎起来的情感。

但我们经常做这样的事情,某某一百周年,某某五十周年,某某十周年,这都是为了纪念而纪念。

但5.12不一样,一周年,两周年,三周年,四周年,五周年,六周年,七周年,八周年……一到那天,一点点由头,整个人情绪就变了。

一张图表

今天早上触动我的,是这张图。

时间一下子回到了八年前,那时候我在凤凰网,办公室里的人放下了手头的工作,站了起来,闭上了眼睛。

那个时候,全中国都没有人说话。

一则标语

2009年5.12前夕,我去了青川,认识了一个采访对象。当时她还是个小女孩,现在已经长大了。

今天早上,她发了条朋友圈,“此刻的心情任何语言都无法表达”,配了一组图,有一张是这样的。

那个地方叫东河口,有七百多人被埋在了地下一百多米。在那里,有个男人指着地面对我说,他的妻子就埋在下面,“挖不出来了”。

我们这里有太多各式各样的横幅标语,

我从来没有见过比这更动人的,而它是写得如此之简单。

一段视频

还有一段视频,几年前我看过,今天我又想找出来看看。

我发现,这条视频已经超过一千万点击了。

这些年,一直有人在去看他。

一篇评论

这篇评论我每年5.12都会看一遍,2008年11月发在南都周刊,作者是长平,现居德国。没有比这更符合我心意的文字了,我就不写了。

记住5-12时的自己

汶川地震快半年了。

这半年来,中国和世界又发生了很多大事。

每一桩事情,都耗尽我们的心血,我们一次又一次地浴火重生。

这一年好累,活得真是不容易,但是我们还活着。

不要忘了,有九万人,死于5月。

5月是一个确定的时间,从12日到13日,再到14日,算上生命奇迹,最多也不会超过30日,他们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

纵使坟前有屏幕,他们也看不到奥运会,没法同欢呼。就算吃过三鹿奶粉,他们也无法表达愤怒。他们听不到金融风暴,也看不到新的美国总统。

九万是一个什么数字?它正在逐渐抽象起来,也许要花很大的力气,你才能把它还原成一个个具体的生命。

“5·12”也正在离我们远去,如果不停下来回想一下,它就会成为一个干巴巴的符号。

但是,半年前,它是那么生动。那么多的伤痛,那么多的眼泪,那么多的体悟,那么多的思考,那么多的行动,那么多的创举,都凝聚到这一点。

这一点,应该被哀悼。

这一点,也值得被记忆。

也许你要花很大的力气,才会想起当时的自己,那个痛哭流涕的人,那个顿悟生死的人,那个不顾一切奔赴灾区的人,那个组织同事捐钱捐物的人,那个黯然神伤之后发誓要珍爱余生的人,那个抬头看见冷酷的商业社会中汹涌的暖流的人,那个从瞬间爆发的人性光辉中看见了未来的希望的人。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5·12”。

每一个“5·12”都是生命中加厚的章节。

记住它,足够你受用一生。

记住它的模样,记住它的教诲。

记住它并不困难,只须记住当时的自己。

记住当时的自己,你就会在祭日里为逝者献上一束花,点上一支香,或倒上一杯酒。你就会问自己,他们是否都已安息?

记住当时的自己,你就会想到劫后余生的灾民们。寒冬将至,他们的过渡房是否修好?他们的食物是否足够?他们的衣衫是否单薄?他们的心是否还承受得住丧亲之痛?他们的问责是否已经被受理?

记住当时的自己,你就会对社会抱着负责的心态,对他人投以信任的目光,对人性更加包容,对制度更加苛严。

记住当时的自己,你就会对自己更加肯定,更加疼爱,更加呵护,你就会更加有主张,更加有尊严,也更加有力气。

所以,你一定要—

记住“5·12”,记住当时的自己。

长平

2008年11月10日

你还记得5.12时的自己吗?……


一二人之心


汶川大地震时候,我是刚工作不久,所从事的工作就是地震监测。当时,我国地震台网正在大规模升级换代,也就是十五网络项目建设。在这之前,我国的国家地震台网依靠48个地震台站进行全国和全球地震活动的监测,监测的数据靠卫星传输,实际上这很落后。

十五网络项目建成后,我国地震台网有了质的变化,从之前48个地震台站增加到了1104个,从卫星传输到互联网传输,监测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均大幅度提升。该项目在2008年4月11日通过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验收。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这对刚刚投入使用的地震台网新技术系统而言,要面临巨大的考验,第一个考验点就是震级的测定,第二个是密集余震系列的测定,第三个是地震动等相关科学数据的产出,第四个就是地震信息公共服务能力。

汶川大地震的测定和速报是对当日的值班员巨大考验,面对如此大的振幅,大家都是第一次见到,当时很多人都在现场,大家都非常紧张,看到很多近台的地震波形记录都限幅了,这要在短时间依靠人工准确计算震级值是非常困难的(当时还没有提供自动速报),当时的值班员手都发抖,经过紧张的分析和技术,在地震发生14分钟,速报参数最终确定,震级7.6级,震中位于四川汶川县,三天后修正为7.8级,一周后又修正为8.0级,震级的三次修正是科学意义的修正,也是实事求是的过程。

遗憾的是,当时的地震台网并没有自己的地震信息公共服务能力,主要依靠传统媒体对外发布最新地震消息,当时第一出口就是中央电视台,当主播海霞口播震中位于四川汶川县,震级7.6级的时候,地震已经过去半个小时了。

令人欣喜的是,这些年来,地震信息公共服务能力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地震速报实现了全自动化处理,地震速报也由之前的参数速报升级为内容速报,依靠强大地震新媒体服务体系,可以让重大突然地震消息在一分钟内覆盖上亿的网友。


震长


一位北川姑娘的家国记忆

今天是5·12。9年前我在一家新闻性的旬刊《新世纪周刊》工作,那天中午两点半左右,我在MSN上突然看到有人说四川地震了,一会得知,地震强度很大。这些消息都是通过当时的即时通讯MSN发来的。于是,坐班、不坐班的同事们,马上开始沟通,我们能做什么?

很短时间里,我们得到准确的信息,震中在汶川,进入震区的路已经没有了。后来我的同事欧阳海燕、吴伟、孔璞和当时还是实习生的熊巧冒着余震到现场采访,熊巧还留在当地做了很长一段时间志愿者。

地震发生后,我们迅速分头采访,我以前是做历史调查和采访的,这次我也做了时事的采访。分配我去采访“中国红十字会”和“中国慈善总会”。红会的人都忙着商量最急的要务,那要务是要提出一句响亮的口号来。我和其他记者就一直等着。我目睹了红十字会的一个办公室里一位男士,好像是处长,和两位急匆匆穿梭似的女士,几经商讨,否定了几句在口号,最终把“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八个字定为汶川地震抢险救灾的“主题”口号的全部过程。我当时想,这句口号放在任何一次地震中,都可以用啊。

从红会出来后,我和同事李梓沉默着,去了民生银行捐款,一路上谁也没有说话。后来我们得知,实习生熊巧,捐了1千元人民币,她当时刚来,好像还没发过稿子,还没有稿费收入。

每到5·12这一天,我就会想到我当年的同事们写过的那些报道,以及他们从汶川和北川回来后,给我们讲的那些人和事。

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在后来三鹿奶粉事件曝光后,有一天熊巧说,她在当志愿者时,跟着运奶粉的汽车在要命的山路上行走,一站一站地送进去,两周没洗澡,大夏天的,自己闻着自己都臭了。说着说着她哭了,她说:“我当时押运的,竟然是三鹿奶粉!”(这当然不能怪她,三鹿奶粉既不是她生产的,也不是她买的,她只是奉命押车)。但她非常悔恨,哭得很痛。

今天我重读了同事孔璞当年的一篇报道,写一位80后的妈妈,在地震前两天刚刚生了一个男孩儿,名字还没取,父亲就在地震中辞世了。年轻的妈妈给孩子取名叫震余,纪念他从那场地震中幸存,也纪念他在那场地震中死去的父亲。

还没读完,正在流泪,现在的同事袁权老师发来一个截图,是一篇文章,有位20岁的姑娘,寻找母亲彭建的学生--2008年5月12日正在给北川中学高二(5)班上课的彭建老师,和她的同学们一起遇难了,班上幸存者有20多人。

当年11岁失去母亲的姑娘,如今是师范大学三年级学生。在她最重要的青春期,父亲很快再婚,她跟着舅舅一家生活。她曾经一度厌学、自残、和男孩子打架;谁知道她内心的孤独和痛苦?没有经历过失亲之痛的人,只会劝她坚强,只有同样经历了这次灾难的人,才会对她说,你想哭就大哭一场吧。

她本来想学动漫,但是在回到户籍地高考的时候,她脱口而出“I want to be a teacher”.对母亲的思念,使她选择了读师范,今后也要当教师。

她说母亲在世时资助一位家境困难的学生,还认了那个孩子为干儿子。她说母亲晚上上完班11点多了,为了省钱,不愿做车,走着回家。

她说,三年级时有位她并不喜欢的数学老师,在大地震中用身体抗着墙,让学生逃生。她还说,有位教一年级的老师,在地震发生时,怀里抱着一位学生。其他同学和这位老师都遇难了,全班只幸存这一位在老师怀中的学生。

她说:北川中学有40位老师遇难,他们都是很伟大的人,他们也该被记住,不该被忘记。

我和袁老师都认为,这9年的成长史,正是一位北川姑娘的家国记忆。这篇家国记忆符合我们个人史、成长史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这段成长史深情感人。

我们正在想为5·12做些什么,那就用这篇寻人启事,为我的历史电台今天的5·12大地震9周年特刊吧。于是,两个人马上编稿,排版,这一切都是流着泪完成的。

我在网上查到,第一个发布这篇文章的账号,在为姑娘寻找她妈妈的学生。当年这个班上有20多位幸存者,现在应该该25-27岁了。我们也在特刊中延用了这个寻人启事:

“如果您们看到这篇文章,请联系我们。作者想知道当时妈妈是什么情况。”

晚上,我又在网上继续查寻有没有人回复女孩子的寻人启事。

真是令人欣慰,第一个发布寻人的账号告诉大家,在众多网友的帮助下,姑娘已经找到一位母亲的学生了。这位名叫代国宏的当年的男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在地震中失去了双腿,但如今他是一位游泳教练。是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冠军,《我是演说家》第三季选手。这9年他是多么顽强过来的?这不仅令人欣慰,而且令人钦佩!

这是两位年轻人今天赶在南充相会的照片。


杨东晓的猫科学


14点28分我走出宿舍准备上课、走着快离教学楼200米左右的时候、听见六楼高的教学楼上面一阵骚动、我当时第一反应是飞机撞楼了还是外星人入侵了、然后就听见有同学尖叫从教学楼往外面跑、过了几秒我脚下的地面就像波浪一样的波动、大概几十秒后停了、那天天气很闷、下午前两节还是英语课、后面知道是地震了全校学生集中到操场上去、然后就听说围墙倒了教学楼都摇斜起了、下午我和一个同学走出校门买东西、校门口商店吃的喝的都卖得差不多了、我们两个买了几瓶雪碧几包蛋味酥准备当晚饭吃、结果后面在校门口阿姨那一人混了一碗稀饭吃、晚上大家都把床铺搬到了体育中心大球场上准备在那度过512的第一个夜晚、班主任和大家大扑克打了个通宵、而我就在地上傻坐了一晚上.凌晨4点一个大余震来临、感觉地是屁股下去的感觉、很恐怖、天快亮时还下起了小雨、突然好想念我的同学们、我们学校在绵阳市区大家都挺安全带的、早上大家集合等待校长讲话指示下一步行动、校长说暂定放假一周、当时我们是高二每周只放半天假、这个放七天我当时听了还是很开心~哪晓得这个假放到了8月份我们直接跳进了高三.校长宣布放假后我们都离校了、外面大马路上好多一路路越野车车队、感觉大家都动起来了…后面在外地工作了遇到来工作组有领导是北川的、领导说他一辈子也不回去了、前段时间看了512的一些纪录片、活着真幸运.


骄傲的面包车


我在成都,是个货车司机,当时正在路口等活,突然车子摇起来了,还以为是哪个兄弟伙开玩笑,结果看到头顶上的高压线在晃,旁边茶楼的窗玻璃直接碎了,马上反应过来地震了,第一反应就是赶紧开车去学校找儿子,给老婆打电话,回去儿子已经到家了,往老家打电话已经打不通了,还好全家平安。

15号已经大规模组织救援物资了,我们一起的十几个货车司机组织起去了大慈寺义务运送救灾物资,当时现场比较混乱,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志愿者很多,装的主要是食品,矿泉水,衣物棉被等。待全部都装好已经是下午1点多了,然后由现场管理人员在车上贴编号和救灾专用车标志,没有标志的车上不了高速也进不了灾区的。

当时给我们分配的是往绵竹汉旺,清平方向的物资接收点送。

当时没有具体位置,给我们的指示就是看到有接收点就问一下需要什么,酌情分发,过了广汉后看到第一个点位,问了一下说他们有物资了,让我们往清平方向走,那里比较严重,到清平地界第一个点位,当地村长组织卸车,次序井然,只要了小半车,说里面还有更严重的。

我们几个商量一下就3个车一组分头行动,我这一组有一车矿泉水一车衣服棉被和我车上全部都是食品,到第二个点位就很不和谐了,当时我们商量的是分成三个点位卸完,衣物食品水都卸点,但是当第一个车卸水的时候就出现了哄抢的情况,队长拿扁担驱赶都没法阻止,我们一看情况不对,赶紧吼起来“如果你们这样哄抢,明天就没人敢送物资过来了,今天有了明天怎么办?”这样才制止住,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我车上才是最重要的食品,牛奶面包方便面等等各种食品都有。吓得我赶紧趁乱掉转车头就跑,刚跑出一公里不到就被几个老人拦截了,跟我说不抢,我给多少他们拿多少,一看都是老人,赶紧打开门给他们牛奶,沙琪玛,方便面,面包各拿了几件,车门还没关好,后面抢水的已经乌泱泱的一群人往我这边跑了,吓的我赶紧关门就开跑了,一直跑到汉旺地界才停,给兄弟伙打电话,水没有了,都被分完了衣物没人要,会合后去汉旺街上,看到的惨状不想写[泪奔][泪奔][泪奔][泪奔],我想把食品卸给子弟兵,但是他们不要,让我给老百姓[赞][赞][赞]。在汉旺分4个点位才卸完所有物资,都是只要一点,然后给我们说哪里更严重,更需要食品,最后一个点位都是我们强行卸完的,说不要那么多,我们说天黑了,找不到路了,让他们帮忙分发一下。

十几个兄弟伙在绵竹集结回家,大家除了早饭到现在都是粒米未进,水都没有喝一口,虽然每个组都有一车食品和一车水,但是没有谁拿来吃。

后面也去送过几次,再也没出现哄抢的情况,在灾难面前,各种人性的弱点和善良宽容大度都见识到了。特别要感谢子弟兵们的救援,没进去灾区的人不知道里面的艰险。

2020了,祝我们的祖国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少灾难更富强。祝大家元旦快乐[祈祷][祈祷][祈祷]


蜗牛哥的理想


我在家里就穿了个大裤衩子,摇起来没动,想的玩一下就算了,不摇了,哪里知道没完没了,才跑下楼,往小区外面跑,一个老太太抱着个婴儿,脸色煞白,走不动,我架着她一起出来,小区门口的两栋高层摇的跟不倒翁一样,伸缩缝的水泥掉的和下冰雹一样。


活塞18


汶川地震的时候,我在遂宁一个镇上教小学,也是我教书的第二个年头。午睡的第一周,我在和我同学值周,没睡午觉,我们也刚好两点半午睡结束,因为是14.28的地震,传到遂宁正好是我们下课一会,很多小孩子还在趴在桌上睡觉,当时我没感觉是地震,因为我在四楼,因为没有经历过地震,后来电脑都摔倒桌下了,我们才反应过来。

我就和我同学马上跑到教室挨着喊,高年级学生有地震意识(当然有一部分还是没,还说摇起好耍),就开始往楼下跑,小年级的你喊都没用。有的还在熟睡,我们只有一个手抱一个跑,我们也没想后果,到底楼垮不垮,还好经受住了,但是房子外墙瓷砖掉落很多,还好没砸到人。我们还跑上楼清理了一次。后来看新闻,想起好惨。我们还好没事,很庆幸。也很难受。那几天看一次电视哭一次。我们还被教育局评为: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学校奖励了一百,那个时候工资才八百多一个月(刚调资),后来全部捐出去了!每年,每一次看到5.12画面都会流泪!

愿我们的祖国民族不再有灾难!


弹指挥间刹那芳华


08年地震那天我还在休产假,那时候超喜欢玩游戏的我当时把孩子放在腿上喂奶,而我正不亦乐乎的在游戏里厮杀。突然感觉电脑晃了一点点,我自己也晃了一下,当时蒙了,我在想这该不会是地震吧?又想我们湖北啊,怎么会?当时电脑时间显示的是14.28分,紧接着没有2分钟,屏幕右下角就弹出了汶川地震的消息,游戏里也炸开了锅!到现在都记忆犹新!


王妃w琼


当时正在家里玩热血江湖,刚开始震的时候还以为是楼下有重车路过引起的,后来越来越厉害,意识到是地震了。但是我还是很淡定的把角色跑到挂机的地点,挂好机再跑下楼的,因为习惯光脚在家,跑的时候不知道把鞋丢哪里了,只能光着脚跑下去,有失形象。后来过了十来天,又去的都江堰救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