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趙匡胤有四個兒子,個個賢明,卻為何把皇位傳給了弟弟?

孫淼傑


趙匡胤一生共有四個兒子:長子趙德秀、次子趙德昭、三子趙德林、四子趙德芳。趙匡胤在976年突然去世時長子趙德秀、三子趙德成已經去世(都是早亡)。此時次子趙德昭26歲,四子趙德芳18歲,趙匡胤屬意的王位繼承者是趙德芳。(趙德昭劇照,被趙光義逼死,28歲)

趙匡胤突然死亡和傳位爭議。

公元976年10月19日夜,趙匡胤叫弟弟趙光義來宮中飲酒,一起住在了宮中(此處有疑問,一說居住在宮廷南的尚書省,南府),四鼓時分(按照現在時間應該是凌晨1-3點)趙匡胤暴死於宮中,正好50歲(野史傳言趙光義殺死了趙匡胤)。(趙德芳劇照,只活了23歲)

當發現趙匡胤死後,太監立即告訴了趙匡胤的宋皇后,宋皇后急忙派太監王繼恩趕快傳召秦王趙德芳進宮處理趙匡胤的身後事,這也明確表明趙匡胤已經屬意趙德芳為繼承者。可是這個王繼恩早就已經被趙光義收買了,他直接去找了在尚書省(南府,離皇宮臨近)休息的趙光義進宮,趙德芳那兒根本沒有去,王繼恩因擁立有功受到宋太宗的重用。(王繼恩劇照,送信給趙光義而得到重用)

當宋皇后看到王繼恩找來了趙光義時,立即明白了很多事情,只說了“我們母子就拜託你(趙光義)了”而已。趙光義立即調動人馬,自己登上了皇位,其實朝中很多大臣都被趙光義收買了,因此此次即位也沒有引起什麼波瀾。

趙匡胤沒有把皇位傳給趙光義,而是趙光義買通了宮內太監、大臣,捷足先登,佔據優勢,強行即位。

兄終弟及的《金匱之盟》是不是真的?

趙匡胤和趙光義的生母杜太后臨終之時要求趙匡胤傳位給自己的弟弟趙光義,主要原因是趙匡胤的兒子幼小才做出這樣的臨終遺言,杜太后去世是961年,到976年趙匡胤去世時,次子趙德昭已經26歲,四子趙德芳也已經18歲,都已經成年了,不存在幼小這一說的問題,而且這是口頭的說法。

《金匱之盟》出現的時間是在趙光義做皇帝以後,趙光義擅長篡改歷史,對正史進行多次修改,這一《金匱之盟》多半是他偽造的。陳橋兵變時,根本沒有趙光義參加的份,可是修改歷史後趙光義儼然是陳橋兵變的領導者之一了,而且在史書中趙光義做了很多修改,樹立自己的光輝形象,即位的正當性自然是重中之重了。

不過《金匱之盟》也有後遺症,也就是說趙光義死後要由弟弟趙廷美接任皇帝的位置。

趙光義如何剷除弟弟、侄子們?

趙光義即位後首先針對的是趙匡胤的兩個兒子,但是又不敢明目張膽的進行。979年,趙光義讓自己的侄子趙德昭跟隨討伐幽州。此次征戰中的一天夜裡發生了一件事情,非常弔詭,宋太宗趙光義在軍中突然不見了人影,一片慌亂,有人稱要立趙德昭為皇帝,正在忙亂之時,宋太宗又出現了,此事趙光義也沒有深究。(趙廷美劇照,只活了38歲,也是逼死的)

回到京城後,此次征討的有功人員遲遲沒有得到封賞,有人攛掇趙德昭找趙光義討封賞,結果趙光義大怒,稱趙德昭自己做了皇帝再封賞吧,趙德昭回家後就自殺了。這事後人都認為是趙光義自導自演的鬧劇,目的就是整死侄子趙德昭,他威脅了皇帝的位置。兩年後,23歲的趙德芳也病死了,具體死因也不明不白。

弟弟趙廷美(趙光美)做開封府尹,這是原來趙光義的位置,由於《金匱之盟》的存在,勢必要傳位趙廷美。不過趙光義有辦法,不停的誣陷自己的弟弟,先將自己的弟弟以謀反的罪名貶謫到西京(洛陽)留守,離開權利中心;緊接著又以和官員勾結的名義削去趙廷美的一切職務,僅僅保留魏王稱號,賦閒在家;趙光義還不放心,降封趙廷美為涪陵縣公,全家遷往房州,984年趙廷美吐血而亡。

趙光義一系列神操作,威脅他帝位的侄子、弟弟全部去世,箇中隱情只有當事者最清楚了。

後話。

趙德芳的六世孫是宋孝宗趙昚(宋高宗趙構養子)、七世孫是宋光宗趙惇、八世孫是宋寧宗趙擴

趙德昭的九世孫是宋理宗、十世孫為宋度宗,十一世孫為宋末三幼帝。

他們的後代圓了皇帝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