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新型冠状病毒会不会成为类似于普通感冒的病毒?

老学长LWL


完全有可能的,病毒的的目的主要是复制自己,病毒毒性过强会杀死寄主,从而不利于繁殖,因此毒性强的会被淘汰,毒性弱的就会留存,从而可能转化为普通病毒[呲牙]


喧嚣的深蓝


新冠肺炎与普通感冒一样,均缺乏特效药,感染后主要依靠免疫系统自愈,但无论是传染性,还是致病性,新型冠状病毒均远超普通感冒病毒。那么,新型冠状病毒会像普通感冒病毒一样四季流行吗?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目前有太多不确定因素,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它的传染源是什么。此前猜想可能是某种野生动物,但目前尚未找到相关证据;此前猜想新冠病毒起源于武汉华南海鲜市场,但接下来也进行了否定。如果无法明确病毒的源头,那么即使我们接触了它的中间宿主,也会毫无察觉,若新冠病毒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那么新冠肺炎很可能像流感、普通感冒一样,在人群中流行。相比于普通感冒,新冠肺炎预后较差。普通感冒累及的部位一般为鼻、咽、喉等上呼吸道,很少累及肺脏,但新冠病毒则以肺部受累为主;即使是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呼吸道疾病患者,感冒后也可自愈,死亡风险较低,但新冠肺炎则不一样,这几类人群一旦感染,发展为重型与危重型的几率较高,且死亡风险较高。因此,若新冠肺炎像普通感冒一样流行,无论健康人群还是亚健康人群,可能均很难承受。

当然,我们期望能尽早消灭新冠病毒,结束疫情,但目前也有证据支持新冠肺炎可能趋于慢性化或流感化,证据主要来源于无症状患者与潜伏期较长患者的存在。相比于症状显著的患者与潜伏期正常的患者,前两类患者不仅不易及时发现,而且具有传染性,由于长期存在,因此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即可能持续增加感染者,这一点可能会使新冠肺炎像感冒一样发展。但也有证据支持新冠病毒主要流行于冬春季,新冠病毒与17前的SARS病毒相像,对热敏感,外界环境温度升高后,它的传染性会逐渐下降,因此爆发初期有学者认为新冠肺炎过不了夏季,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钟南山院士也预测新冠肺炎疫情可在四月底结束。若如专家所言,接下来能结束疫情,发现了新冠病毒的源头,并予以制止,那么新冠病毒就不会像普通感冒一样长期存在,这也是大家共同的期望。

综上,由于新冠病毒源头不确定,且存在无症状患者与潜伏期较长的患者,因此有学者推测新冠肺炎可能会慢性化或流感化,类似于感冒发病;但基于新冠病毒不耐热的特性,且当前疫情得到了控制,若能及时发现新冠病毒源头并予以处理,清除病毒,则不会像普通感冒一样长期存在。

感谢大家的阅读!

若有不妥,敬请斧正! 欢迎评论区咨询与交流!

注:本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医学莘


新冠病毒不会成为类似普通病毒的,它虽是病毒家族一员,它被普通感冒病毒凶恶的多。普通感冒病毒致人喷嚏,流清涕,咽喉干痒痛,有时短暂发热。人们适当用药,休息就恢复健康,所以毫无惧怕心理。新冠病毒它侵犯人体,早期和普通感冒相似,免疫力稍强的轻型患者,的确和普通感冒相似。但它在一部分患者中,向纵深发展,侵犯生命重要器官肺,直接威胁生命,造成人们对它的惧怕和恐慌。外在的危害不同,内在的结构生命力肯定有异,它们两个永远不可能成为一类,这是我的感性认识。


杜增民


大部分感染是因为病毒感染引起,而主要症状也是发烧,咳嗽,流鼻涕,鼻塞等症状,而且都会有一定的季节性,也会有传染性,而且没有特效药物,主要也是对症治疗。
既然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和流感都是病毒感染,那么有没有可能它也会和流感一样,到了冬春季节就会再次发病呢?

首先虽然它们都是病毒,但是病毒和病毒之间还是有很多区别的。

流感主要还是上呼吸道症状和全身症状明确,而且发病快,主要是高烧,咳嗽,全身酸痛,很少有呼吸困难,而且也是一个自限性疾病,基本都不会出现肺炎症状。

新型冠状肺炎却不同,基本前期没有症状,而且主要是发烧,干咳和乏力为主,症状都是比较轻,而且3到5天后,情况却会进行中加重,出现呼吸困难,甚至出现重症肺炎。

这就是为什么这次肺炎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那么会不会导致慢性疾病呢?

其实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病毒对于温度很敏感,一般到夏季基本就会不容易出现,就是非典也是一样的,但是来年冬春季可能会再次发生。

为什么这么说呢!

目前有些专门已经提出这个观点,有些轻症患者可能本身就不容易发现,比如目前确诊一些没有症状的患者,可能是因为他们体内病毒含量不多,不至于引起症状,也可能本身抵抗力较高导致,而且目前有些地方发现,关系治愈后十多天复查,再次出现核酸阳性,说明体内含有病毒,但是却没有症状。

本身这次病毒自身比较狡猾,而且他们进入宿主的目的不是然后宿主死亡,它希望见到的就是彼此很好的相会存活,而且随着病毒的变异,很有可能导致长期与人共存。


耳鼻喉付医生


细菌病毒来到世界上比人类早 万物生长的进化 与细菌病毒演变有关联 体质素质高的 感染了也不发病 发病的是极少数人

美国从己亥年9月份开始 流感爆发 是否演变成冠状病毒 好像他们开始并没在意 日本对冠状病毒的防范 也是在体验日本人的体质和能量

象中国这样的全民防范 整体战疫冠状病毒的行动 中国是损失了自己国家的经济利益 保护了世界的经济的持续发展 没受到大的影响

根据五运六气认识 庚子年阴历三月(清明起 天气较热起来)是鼠年气候升级的演变起点

阴历五月 六月 芒种夏至 小暑大暑(阳历6月5日起至8月6日止)

是庚子年气候 较常年气候变化的一个异常点

阴历九月 十月 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阳历10月8日至12月6日止)

是庚子年气候变化 较常年气候变化的第二个异常点 这几个气候异常变化点 是流感细菌活跃点 或人或畜或鸡 在气候异常变化点出现时 恰巧在不通风环境的居住人 不通风养畜拥挤的鸡群 或其它动物 体质弱的 居住地又不通风 是不能适应天体气候异常变化的 人畜的感冒 是对天体异常气候变化的正常反应

宇宙万物和谐相处很重要 人类要正确对待天体气候异常的变化 调整好心态 搞好整体环保绿化 别喝冷水 常洗手 卫生要落实到每个人的室内室外及楼梯平台 落实到消防通道保持通畅的常态(防火灾隐患) 细菌病毒 火灾没有落脚点 是奈何不了人类的


佛三元


新型冠状病毒有可能会成为类似于普通感冒的病毒。



因为病毒自身的特点,没有细胞结构,只有寄生在易感的活体细胞之内,借助细胞提供的能量和酶等许多的物质才能完成自身遗传基因核酸复制繁殖。

病毒感染了动物或者人类 ,会出现以下的这几种结局:

1、病毒在细胞内进行复制繁殖,可以在短时间之内复制释放出来大量的病毒,这些病毒在复制繁殖过程当中,可以阻断细胞自身基因核酸和自身蛋白质的合成,导致病毒寄生的细胞发生裂解而死亡。



2、病毒感染可以引起细胞出现基因控制的程序性死亡,称之为凋亡。

3、形成包涵体,通俗一点说就是病毒在复制繁殖过程中在寄生细胞内留下的痕迹或者病毒颗粒。

4、病毒在复制繁殖过程中可以把自己的基因整合在感染的人或者动物细胞的基因中,可以导致人们发生癌变,如引起肝癌的乙肝病毒、其他的有鼻咽癌、宫颈癌、淋巴瘤即白血病等也和病毒感染有关。

5、病毒感染之后,和宿主一起存活,处于稳定的感染状态,病毒既能完成复制繁殖下一代的使命,而又不会引起细胞和宿主死亡,如人们非常常见的流感病毒、疱疹病毒。



从以上可以看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主要引起人们呼吸系统发生病变受损,而且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所以新型冠状病毒是有可能会成为类似于感冒的流感病毒的。


佳园道


之前有写过这篇文章,新型冠状病毒到底能不能成为类似普通的流感病毒,其答案是我们谁也无法决定的,只能根据现有的数据结果进行推论。

而目前所有基于新型冠状病毒可能变成类似普通感冒卷土重来的出处,其实最早来源于包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内的5家科研工作者与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研究小组的对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之争说起。

突如其来的SARS-COV-2

2020年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型冠状病毒正式命名为COVID-2019,然而同一天国际病毒分类学委员会研究小组(CSG)在BioRixiv上发布了一篇手稿,其建议将2019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急性严重呼吸道综合征病毒2(SARS-COV-2),虽然该机构声明在建议时命名时并非有意参考SARS病毒。

但是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山大学医学院的5所科研机构在柳叶刀上发表了一篇名为《A distinct name is needed for the new coronavirus》的文章联名要求更改SARS-COV-2 的名称并向联合国对新型冠状病毒的COVID-2019命名靠近。

他们的要求其实很简单,因为SARS(即2003年引起非典的冠状病毒)是一类疾病的名称,建议命名为SARS-COV-2实际上也就意味着其可能会导致类似严重的疾病,特别是对病毒学知识体系认识不多的科学家以及国家大众而言。

而事实上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天然病毒,不同于所有的SARS和SARS类病毒,截止今日新型冠状病毒已经导致累计78631例患者确诊,2747例患者死亡,在生物学、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与SARS有天壤之别的病原体采用相同的名字命名只会给群众带来误导,既荒唐而又有失科学严谨性。

同时包括疾病中心高福院士在内的科学家都一直认为,人们对SARS-COV-2的命名,会误导群众新型冠装病毒不再会像SARS在度死灰复燃,从而放松警惕,很可能在不就的将来再深受其害。

  • 冠状病毒可导致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与SARS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 症状高烧在100.4华氏摄氏度、肺炎、肾衰竭、死亡

  • 传播方式咳嗽、喷嚏或者接触性传播

右侧描述临床症状从上到下依次翻译为:

  • 发烧、2-7天引起干咳、呼吸困难、肠道问题、腹泻、躯体疼痛等

新型冠状病毒真的每个冬天可能都会返回?

最早在论文中提出的新型冠状病毒会再度返回的是这篇文章的第六条参考文献,其写道:

Some experts predicted that 2019-nCoV could evolve to a low pathogenic but highly transmissible coronavirus, which might return every winter, like the virus that causes seasonal influenza。

翻译成中文为:“一些科学家预测2019-Ncov新型冠状病毒可能进化成低致病性高传播性的冠状吧病毒,可能每个冬季会都会像季节性流感一样出现。”

而这些科学家就是参考文献6中的“When will the threat of coronavirus end? It might return every winter. (冠状病毒的威胁何时结束?可能每个冬天都会回来)标题的一篇文章,其来源于usa today网站也就是今日美国网站的一篇报道。

在文中大量的篇幅强调新型冠状病毒不是SARS,美国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恐慌有也很大。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健康安全中心资深学者Amesh Adalja 博士提出,新型冠状病毒很可能会成为一种社区中常见的冠状病毒,也就意味着其致病性变很低,但是传播性很强。

这就是7名科学家结合现有的国际调查总结出的结论,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是否能够变成季节性流感依然是基于事实数据的一种推测,我们在这里也不可能给您一个准确的答复。

写在最后

但是对待科学我们要正确认知,我们是基于文献基于最新的报道进行追踪,总比被某些媒体牵着鼻子走要主动的多。所以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主动思考,辨别是非呦。

嘿嘿以上就是我个人的看法,无论如何我们要未雨绸缪积极做好防护,吃一堑长一智,即使她死灰复燃,我们也不会举手无措的被动面对这个狡猾的病毒啦,您说对吗?

让我们把战疫坚持到底!!!跟我一起点赞,支持我们一线医护人员呦!!!



这是一个科学和社会学兼顾的问题。最终答案取决于政府的能力。

新冠病毒在中国爆发,不会成为类似感冒的病毒

在印度和非洲爆发,概率是100%成为普通病毒

在美国,概率是80%,在日韩与西欧概率是50%

1.首先,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和病毒协同进化的历史

在现代医学没有发展之前,对抗病毒最普遍的就是放血疗法,这个是100%没用的,但是从来没有病毒能将人类清洗掉,无论是黑死病还是西班牙流感,最后都消失了。

没有任何一种病毒能将人类清洗掉,即使出现如天花那样快速传染,如埃博拉那样致死的病毒,最后的结果就是几十年到几百年过去,清洗掉50%-90%的人,然后和平共处。

不仅仅是人类,迄今为止,应该还没有那种病毒将某个动物清洗掉。如棉铃虫,人类开发了无穷多的对棉铃虫的生化武器,但是,无论怎么努力,只能消灭大约99%的棉铃虫,总有1%左右能存活下来,然后繁殖到最初的种群规模,并且在抗药性上不断增强,始终无法灭绝。

人类的体内存在的病毒数不胜数,如果新冠病毒袭击的时候是600年前,现在只不过是多了N+1种和我们共存的病毒而已。

如同西方殖民者到美洲的时候,天花病毒清洗掉了80%的印第安人,但是有部分欧洲人已经不怕天花了。

在人类的历史上,无论瘟疫来得多么猛烈,总有人能安然度过,有了对病毒的抗体,而不具备这方面能力的人被淘汰。

2.从伤寒玛丽上是最好的解读

从伤寒玛丽开始,人类开始对病毒和无症状感染者有了全新的认识。玛丽对伤寒病完全无感,和平共存,但是感染了大量的其它人。是健康带菌者。

比如说乙肝病毒,如我国现有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1亿多人。另外如甲型肝炎、丙型肝炎、戌型肝炎,以及其他病毒传染性疾病等,都有健康带病毒者.他们对人们的健康带来很大威胁.

但他们的肝功能长期正常、肝组织无明显损伤「部分人可能在青年或中年时转化为慢性肝炎」。 在工作和生活能力上同健康人无区别。

如果新冠病毒在500年前流行,现在人类必然已经与它和平共处,因为人类没有对抗它的能力。

3.为什么在现在不会流行

但是,现在的问题是,新冠病毒在2020年爆发了,人类已经不是科学的蒙昧状态,但是科学的发展又是有限的,毕竟,人类对病毒的认知,只有100年左右,很多病毒,人类还不能精准的进行对抗。

新冠病毒的致死率现在数据统计是2%,但是,我认为这个统计数据是有问题的,是中国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了对抗得到的结果,如果不对抗,任其发展,我权衡这个致死率应该在8%-10%之间。

所以结果是

1.抗疫成功,新冠病毒暂时消失;

2.抗疫失败,清理掉8%的人,和人类和平共存。

但是目前,在世界上只有中国有对抗新冠病毒的组织能力和动员能力,所以,在中国,新冠病毒不会如感冒那样流行。

4、但不排除在西方流行的可能性

但如果新冠病毒是在非洲开始,这个流行的可能性是100%,因为完全没有抵御它的能力;

如果是在印度开始,我认为流行性也是100%,本次印度平安过关,一是政府的快速响应,另外一个方面,印度人的免疫能力究竟有没有起到作用,是一个谜。但如果是在印度的贫民窟真的爆发了,必然是成为流行病。

在美国,流行的可能性是80%,因为美国真是会选择裸奔,这不是笑话。

H1N1在美国2009年爆发,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警报,一直到几个月后将警报上升到6级,美国根本不当回事,最后全球感染,美国本土死亡1.2万人,而且这1.2万人是个完全的糊涂帐。

动辄讲伪人权的美国,既没有行政效率(现在收治新冠患者就相互踢皮球),也没人愿意管(川建国马上要选举),是不可能把疫情的爆发处理好的,如同当年卡特琳娜飓风,最后政府就是爱咋咋,随你来。

至于对西欧和日韩,是否成为流行病,目前的应对趋势也看到了。

对日本,100年前他们可能是可以控制住的,但现在,连当年福岛事故的时候,自卫队都抗命逃脱,你还指望他们会奔赴一线冒着感染的危险去救人?

5、现在有很多的不确定性

现在有很多的不确定性,最担心的就是国内必然疫情会控制住,结果全球爆发.......


关注坏土豆趣科普,陪你一起探索有趣的世界


坏土豆趣科普


会的。从防疫角度来看,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同病菌、病毒斗争史。

人类不是生活在真空,周围环境中,充斥着大量的细菌甚至病毒。人的肌体每战胜一场疾病,就会对该病源产生记忆,等下次再遇到它们的时候,就会调动体内的白细胞,将其精准杀灭一一这就是所谓的“免疫力″。但病毒十分狡猾,会通过变异和进化伪装自己;免疫力也会跟据经验,想方设法将其识破与消灭…现代药物的作用,主要是杀灭病毒的活性,从而抑制它在人体内的繁殖;而疫苗的工作原理,则是利用和病毒类似的无害毒株和菌苗,激活人体的免疫力。

然而新冠病毒的可怕之处,就在于它是一张全新的面孔,人体免疫系统对它的记忆完全是一片空白、相应的药物和疫苗,尚未开发出来。不过,随着疫苗和特效药物的问世,它将和天花、疟疾一样可防可治,也就和普通流感一样,不再令人闻之色变。


银晓阳


这种病毒并非人类和禽类共同并存产物,不会根据飞禽迁移传播人类,这次疫情数据告诉我们,来自于“游手好闲,无所事事,金钱成堆,官僚、大亨之群”,平民吃瓜捞,感染隐蔽性强,根据日本“一船3700”看每次群体接触感染力20~25%,单一或气凝胶感染也就是10~18%左右。只要从根本上杜绝“山珍”,人类是很难感染的!北方人很少得原发性“病变”[玫瑰]是因为,北方人“山珍海味”都是传统吃法,不熟不吃[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