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商女不知亡国恨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把问题推向一个女子?

乘十的海纸


商女不知亡国恨,说明这个国不是什么好国家。迟早要灭。

商女属于社会最底层,只是为了吃饱饭,国灭和她们无关。她们本身生活就很艰难了,说不定前国还要求她们缴税。如果前国能让百姓过上幸福生活,谁愿意让女儿去做商女?

试问一个对百姓不好甚至欺负百姓的国家,何以把责任归于底层商女。难道不应该灭国吗?

作者杜牧可能只是为了说明这一点。并没有把国灭归于商女。


致敬邵康节先生


“商女不知亡国恨”这句诗出自杜牧的《泊秦淮》: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政治讽喻诗。

首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出手即不凡,有月有水,朦朦胧胧的美丽夜景,确实很适合达官贵人们的奢靡生活啊。但是,“寒”字似乎又透露出一丝凄凉,类似作者的心境。

次句“夜泊秦淮近酒家”,则较为平淡,只是交代出了时间(夜)、地点(秦淮河边上的酒家)。但这句又是必不可少的,因为“酒家”二字,直接带出了后面的诗。

顺理成章的,我们便知道,最后两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就是发生在这“酒家”里。诗中的“商女”,就是在酒家卖唱的姑娘。

元曲作家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里写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对于这些卖唱的姑娘们来说,她们每天所要挣扎的就是生存,至于亡不亡国,她们其实没空去管,反正都是个苦。

同样的,她们也不会去管《后庭花》其实是南朝陈陈后主所做的一首亡国之音。那些达官贵人们点什么曲子,她们便唱什么曲子,如此而已。

所以,杜牧在这里写出“商女不知亡国恨”时,他其实并不是批评这些“商女”,而是那些奢靡无道的达官贵人们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


牛皮社


商女为什么会在亡国的时候偏偏唱着被称为“亡国之音”的《玉树后庭花》呢?

因为有人听啊!

商女——指的是那些卖唱为生的歌女。而她们所处之地秦淮,更是奢靡生活的代表地。



商女贫贱,挣扎在温饱线上,为了取悦听众通常会去唱听众们喜欢的歌。那么这些沉醉于亡国之音的听众,又是谁呢?


是那些有责任、有义务为国家的发展而努力奋斗,为国家的未来鞠躬尽瘁的达官显贵、富家子弟们。他们享用着国家的俸禄,却并没有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都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面对这些一味寻欢作乐而毫无责任感、毫无危机意识的人,杜牧痛心疾首。因此他写下了《泊秦淮》,表面似乎在批评歌女没有觉悟,实际上却通过歌女们的靡靡之音针砭时弊,谴责这些寻欢作乐的显贵,反映了更深层次的社会现状。



蓠公子


  • 这首诗出自唐代杜牧《泊秦淮》,原文如下: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翻译如下: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入夜,我将小船停靠在邻近酒家的秦淮河畔。歌女似乎不知道什么是亡国之恨,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糜之曲《玉树后庭花》。


  • 杜牧的《泊秦淮》这首诗许多人都耳熟能详,其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忧唱后庭花”,尤为著名,流传千古,带有深刻的批判意味,在中国文学史上有极高的名气。

  • 关于后庭花的来源 后庭花是指南朝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乃宫廷美乐,后来泛指亡国之音。陈后主曾作一首玉树后庭花,内容如下: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 咉户凝娇乍不出,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我们从这首曲来看,词汇确实很华丽,极尽描述宫廷美女的玉面娇容。

  • 关于南朝陈后主的历史故事 陈后主(陈叔宝),南朝最后一位皇帝。在位期间,荒废朝政,沉迷酒色,醉心诗文和音乐,在位期间大力提倡“清商乐”,让乐府为其提供娱乐性的歌舞表演,由于陈后主精通音乐且造诣颇高,亲自创作了玉树后庭花,流传久远。公元589年,隋军南下攻破南朝首都建康,陈后主被俘,没有被杀掉,而是被善待,自此之后陈后主没改变贪独显了的本性,不知亡国之痛,依然沉湎酒色,醉生梦死,也就是犹唱后庭花的真实写照。

  • 关于杜牧及写作背景 杜牧,晚唐时期杰出的诗人散文家。自安史之乱之后,唐朝从鼎盛转入衰败时期,杜牧生活在安史之乱后的几十年的晚唐时期。话说金陵,也就是现在的南京,也叫建康,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是人此时就处在这繁华建康城,夜泊秦淮河畔,世人目睹如今的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沉迷声色,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诗人不禁担心唐朝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世人心怀隐忧,忧国忧民,遂作此诗。

  • 回到题目的问题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人引用后庭花的历史典故,诗词中名义上看似是批判歌女的只知唱乐,安逸作乐,实则借古讽今,隐喻讽刺,含沙射影,借以批判当时的权贵们沉溺于声色,无知,愚昧,淫逸!

十里春风喜相逢


商女不知亡国恨: 何为商女?商女,一般指以卖唱为生的歌女,很多注本说是商人的女人,似乎是不通的,秦淮河地区,歌女更合当时的情景。因为很多都是被人贩子贩卖至此或是逃亡到此,以卖唱为生。所以商女并不是单独指女子,而是特定一类人。在战争的压迫下喘息着。

了解完商女咱们再来看一下全诗:出自杜牧《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前两句在此就不解释了,直接说跟问题有关的。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说这个后庭花,《后庭花》是一首曲子,这个曲子也有来源,它原名《玉树后庭花》,是南朝陈的皇帝陈叔宝所作,由于他沉溺于声色,不爱管理治国富民,便创作此曲终日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这样做的最终结果当然就是亡国,后世就把这首曲子作为了“亡国之音”的代表。

“隔江”也有典故,当时隋兵陈兵江北,一江之隔的陈后主不以为意,依然享乐,亡国是必然的了。那么诗意就明显了,歌女们不知道亡国之恨,不知道这曲子是亡国之音,隔着江面仍然在唱亡国之音。


所以,并不是把问题推向一个女子;是说这些逃亡至此的歌女,也就是商女。


鬼谷子思想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之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歌女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陈后主与其幸臣词曲。唐朝著名诗人杜牧波秦淮,在上听见歌女唱《玉树后庭花》,绮艳轻荡,男女之间互相唱和,歌声哀伤,是亡国之音。当年陈后主长期沉迷于这种萎靡的生活,视国政为儿戏,终于丢了江山。陈朝虽亡,这种靡靡之音却留传下来,还在秦淮歌女中传唱,这使杜牧非常感慨。他的诗说: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其实这是在借题发挥,他讥讽的实际是晩唐政治:群臣们又沉湎于酒色,快步陈后主的后尘了。秦淮一隅,寄托如此深沉的兴亡感,足见舍陵在当时全国政治中心已经移向长安的情况下,影响仍然很大。


徐国华


商女,指卖艺卖色的女子。商女不知亡国恨,后一句是:隔江犹唱后庭花。看来,人们认为商女不知亡国恨的原因,是她们仍莺歌燕舞地唱跳着,好像很欢乐的样子。

这诗句出自安史之乱的晚唐,社会动荡衰败,人民流离失所!到处是荒芜的田地、破损的宅院、饿死的百姓......与这样的景况相对,秦淮河面舟船上商女绵软的歌声显得格外突兀、刺耳。

然而,商女真的不知亡国吗?她们在这破碎的山河里,早已没了称之为家的地方。每一个商女的脂粉、媚笑之下,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心碎过往。她们为了让自己活着,也许是为了让家人活着,卖色艺于青楼。而让这“后庭花”唱响的,正是那真正不知国破山河碎的奸臣贪官,或是踏铁蹄入侵的敌人!

奸臣卖国,贪官蛀国,才会至始这国破家亡!敌人猖狂,铁蹄嚣张,才会享乐在这损伤的大唐。秦淮河上的商女,是这社会最底层的讨生者。她们把国仇家恨埋在心上,以色艺示客,那口中的“后庭花”呀,花儿美艳,花期短暂,就像她们曾经的美好生活呀!也像她们的青春呀!更像这乱世里百姓的呼吸与生命啊!“后庭花”,也像对奸人、敌人的诅咒啊!希望你们的荣华、得意也如这一时之花、转瞬即逝!

唱着后庭花的商女,无处逃脱,无力反抗,面对蹂躏也只能迎合顺从。这更衬托出奸臣、贪官的无良可憎,也更描画出敌人的嚣张与邪恶!

唱着后庭花的商女,是亡国奴的代表与象征。亡国奴的悲伤有谁会关心同情?亡国奴,就是被人消遣,供人取乐的命运!可悲啊!可是悲无处悲!可叹啊!可是叹无处叹!个中滋味,只有亡国的人们才可以体会!江水两岸,商女与作者,有何区别呢?

以上是我个人见解,供读者参考、交流。


郁离星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

这句话出自杜牧的泊秦淮。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其实问题不是那些女子:这些女子是用来代指当不理朝政,只知道取乐的达官贵人,将要亡国,却不知忧思,只知娇奢享乐。

下面我们可以了解一下杜牧。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历任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好了,下面就是无忧文学带来的问题答案。看完后记得点个关注点个赞,谢谢了。[祈祷][祈祷]


无忧文学文摘精选


“商女”之“商”,指音律。古有五音,或称五声。五音指宫、商、角、徵、羽,“商”为五音之一。“商女”就是以商音为其风格的歌女。那么“商音”是什么风格呢?这就要从《周易》理论中寻找答案了。

其实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意思,泛指这类人,作者只是通过某一种现象来映射整个社会,灭不灭国确实和商女没有多大关系。

封建社会都是这样,只有家观念,没有国观念,封建社会的国也是以家族为单位,比如宋朝是赵家的事和我没有关系。

再比如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一百零九年的时间我们受到外族的侵略,签订数百个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慈溪这个女的没有太大的关系,和封建文化有直接的关系,火烧圆明园的时候中国人帮忙,英法联军进京中国人帮的忙,没放一枪一炮,百姓夹到观看,洋鬼子大摇大摆就进城了,大多数人想的是打仗打的是皇帝,和我有什么关系。

所以今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中国,要时刻不忘热爱我们的祖国,有国才有家,国强民才能富,国家兴旺,匹夫有责。

所以历代灭国和商女没有太大关系,但有一定的责任。[呲牙][呲牙][呲牙][呲牙][呲牙]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您。


一笑万年长


泊 秦 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释] (1) 商女:歌女 (2)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陈后主与其幸臣词曲。 [说明] 唐朝著名诗人杜牧游秦淮,在上听见歌女唱《玉树后庭花》,绮艳轻荡,男女之间互相唱和,歌声哀伤,是亡国之音。当年陈后主长期沉迷于这种萎靡的生活,视国政为儿戏,终于丢了江山。陈朝虽亡,这种靡靡的音乐却留传下来,还在秦淮歌女中传唱,这使杜牧非常感慨。他的诗说: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其实这是借题发挥,他讥讽的实际是晚唐政治:群臣们又沉湎于酒色,快步陈后主的后尘了。秦淮一隅,寄托如此深沉的兴亡感,足见金陵在当时全国政治中心已经移向长安的情况下,影响仍然很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