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你覺得藝術家是可以培養出來的嗎?

美術之光


當然可以啦!

藝術來源於生活!藝術家也一定是一位社會生活豐富的歷練者,而大學生活是一個非常狹窄的社會空間,社會實踐的時間地點都非常有限,有時被戲稱為象牙之塔,概念上很文藝,但卻不能產生文藝上的大家。

大多數在生活中取得重大成就的人都會告訴你,成功沒有捷徑。你必須努力工作,持之以恆。然而,現在情況似乎有所不同。

現在有太多的模仿者希望通過社會媒體和電視使其成為名人階層,而這種社會潮流並已成為社會生活巨大組成的部分。感覺就像各種網紅在電視和網絡上一樣,世界就是喜歡讓愚蠢的人出名。

理智的人並不難判斷一個名人是否值得他或她成功的方式,但現在看來,不值得和假裝成功這似乎才是常態。一個真正的藝術家,會以畫家、歌手、演員或設計師等具有創造力的形式脫穎而出,為他的“工作”,而不是為了作秀和誇誇其談。

真正的藝術家不相信銷售自己的形象能讓他們獲得成功。他們相信推銷自己的想法和理解,這是“銷售”和“分享”的區別。真正的藝術家會與世界分享他們的天賦,通過他們的工作來激勵人們。

當你get到你的創意時,你就不會害怕錢了。作為一個藝術家,你“創造”一段充滿愛、自信和信念的作品。

你做任何事都是為了手頭的工作,而不會太在乎結果;錢只是隨著你的工作自然而然地流入。當藝術家的意圖純粹而簡單時,金錢就會跟隨他去。


用戶2946565069


個人認為藝術家是培養不出來的。

首先就古人對成家成派的理解是,先成工,再成匠,後成師,最後成家。而培養,最多僅僅能成為工或者匠。

以攝影藝術為例:

當你處於初學者的階段的時候,你會不停的看別人的作品,分析、研究、鑑賞別人的作品,而後開始做;

當你開始做的時候,因為你的技術不是很鮮明,最多對於書本上教授的內容得心應手,在思考一段時間後,可以拍攝出一部分優美的畫面;這是你就成了“工”。

而後,當你對手中的相機有了更加熟悉的應用,也懂得了一些構圖之後,可以很輕鬆的模仿出辨別人拍攝的畫面的時候,這時,你就成了“匠”

大部分的人都在“匠”這個階段打彎,因為成了匠之後,很多人都覺得自己已經到達了頂峰,這個時候,你需要學習一些對於場景上的表達,就像是寫文章一樣,這個場景內,我能表達出多少種含義,拍攝出多少張照片,當你達成的時候,你就成為了師。

而後,你會進入一個真正的瓶頸期,這個瓶頸期不是單純的自我修養,而是與人交流之後,能夠完美的融入生活,融入現實當中,能夠得心應手的拍攝出各種畫面,能夠用無意識當中,拍攝出你想要的畫面的時候,拍攝出真正有含義的畫面的時候,這個時候,你就成了“家”。

其實在藝術的金字塔裡,“工”僅僅是對手中工具的理解;“匠”僅僅是可以模仿;“師”則是由自己的思鄉;“家”則是可以把自己的思鄉在各種限制的條件下發揮的淋漓盡致。


大胖子爸爸


分享一下我的觀點:當然是可以培養出來的!

藝術家的培養,這和培養的年齡、方向、以及個人的天賦也是有一定的關係的,當然,這期間所花費的時間、精力和金錢也是很大的。想成為藝術方面,要有以下幾個方面條件:

首先,要有一個好的師父。比如說你從小跟隨泰斗級的大師去學習,當然會少走很多彎路,前途也不可限量,畢竟閉眼投胎,睜眼拜師,中國人也常說,經師不到,學藝不高,都說明了有一個好的師父是多麼的重要。這個師父不見得是名師,但是一定是明師,是明白的老師。要保證所教授的東西都是正確的,規範的,而不是隨心所欲的。比如說書法、繪畫、舞蹈、鋼琴,很多大師都有自己強烈的風格在裡面,不能只教自己的風格,要注重打基礎,還要注重多方面的融入。在投師方面,如果家傳淵源,不必另投他門,確實有一定的便捷性,也少了很多必要的花費。

其次,和自己的努力以及天賦有關。雖然說勤能補拙,如果你沒有這個天賦,也很難達到一個高度,就像象棋特級大師,中國象棋等級分第一的王天一所說:沒有我的天賦,學我也沒有用。這句話看似很高傲狂妄,實際上是有一定道理的,別人每天訓練八小時,他只需要兩小時,而且比別人的成就還要高很多。這就像我們上學的時候,有很多同學上課不認真,但是一考試就特別好,有一些同學很努力,但是成績總是一般般。反過來講,有了很好的天賦,自己不努力,也很難有巨大的成就,或者最終是曇花一現。

最後總結一下,我覺得藝術家是可以培養出來的,但是要有很好的學習條件,要有很好的天賦,要有自身的努力,祝您或者您的孩子早日成為藝術家!



歷代書法研究


答案:一個真正的藝術家是無法培養的!

金農作品《達摩像》

首先我們來看看藝術家的定義:藝術家(英文叫artist)是指具有較高的審美能力和嫻熟的創造技巧並從事藝術創作勞動而有一定成就的藝術工作者;既包括在藝術領域,影視領域裡以藝術創作作為自己專門職業的人,也包括在自己職業之外從事藝術創作的人。是一個原於自然,發於心靈的藝術作品創作者

金農作品《梅花圖》

從以上藝術家這個名詞的定義就可以看出,藝術家的含義其實非常寬泛、含糊,沒有具體數據作為衡量標準,也沒有等級系統作為參考依據。例如什麼程度的審美能力就可以稱之為較高,什麼程度的技能技巧就可以稱之為嫻熟,到底取得了什麼樣的成績就可以稱之為有所成就呢?所以對藝術家的界定都會因人而異,大家都會根據個人的喜好與價值觀對一個藝術工作者是否是藝術家做出自己的判斷。

金農作品《自畫像》

一個人是否能成為一個真正藝術家,除了有良好的學校教育和自身的努力之外,更多的還是取決於個人的藝術天賦。這種天賦不是社會教育和個人努力就可以達至的,而是個體與生俱來的基因。就如西瓜、南瓜的種子,它們的基因不一樣,種出來的結果就各不相同。你想吃西瓜,就得下西瓜種子,你想吃南瓜,那你就得下南瓜種子。土壤、環境、人工的勞作只是呈現作物的長勢,而無法改變結果。

黃公望像

也就是說,一個沒有藝術天賦的人,不管怎樣培養,他都不可能成為真正的藝術大師,最多隻是一個藝術工匠。而一個有藝術天賦的人,後天良好的教育只是縮短他成為藝術大師的時間,就算沒有培養,他們也會自我激勵,自我培養,最終依然還是會成為一代大家。就如黃公望、金農、齊白石這些大器晚成的一代藝術梟雄!

黃公望《富山春居圖》

我是無心齋,專注於書畫藝術家作品的鑑賞、收藏,歡迎同道一起交流,共同進步。謝謝!

(所有圖片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謝謝!)


無心齋手稿研究


藝術家當然是培養出來的,草根的如不經過培養,肯定不行。

因為藝術家需要全面的藝術修養。不掌握自己表演體系內的理論,不懂與自己理論的相關理論學習,成不了家。

也就是說必須進院校深造。跟著自己感覺走的提高,是不全面的,不全面就稱不上藝術家。

蔣大為說大衣哥成不了藝術家是錯的。朱之文如果進行系統的深造學習後,肯定是藝術家。但目前他只能算個藝人!

中外對藝術人才的培養,都是在院校系統的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全面發展才能成家。

比如一個交響樂團的團員,不但在本國的專業院校學習。大多還需到歐洲的音樂學府進一步的深造,他們幾乎都是具有相應學位的人才。


乾杯安德烈


以下內容均是個人理解:

那要怎麼定義“藝術家”這個詞,藝術家這個稱呼是外人叫的,自己不會自稱藝術家,所以這裡面的評判標準就有很大的區間。所以這個藝術家是可以培養出來的,同樣也可以說不可以培養出來。

一個人只要堅持做一件事,時間長了,就有人會說他是行家(藝術家),從美術的角度來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度,每個人看的的世界是不一樣的,每個人的理解不同,只要學習一定的技術方面的內容,就可以把你心中所想表達出來。有人贊👍同,你就是贊同人眼中的藝術家。

藝術家也同樣需要有一定天賦和執著的,後天的培養是一方面,但是一味的培養,不考慮受培訓者的感受,往往會適得其反,有天賦的會有興趣接受這些,就是沒條件,也會尋找條件學習藝術,著名的藝術家都是這樣的,我相信也有沒天賦的,後天執著努力的,在執著的過程中尋找到興趣點。

最後我總結一下:藝術家不是不可以培養出來,只是這個藝術家是大眾眼中的,還是某些人眼中的,還有就是天賦只是你學習的墊腳石,你有,你會更容易上去,你沒有你或許會吃力些,或許你只是不適合這個位置,你可以換換。


醉墨淋漓


真正意義上的藝術家不是通過後天的培養出來的。能培養出來的,是藝術從業者。

藝術家的真正含義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要明確藝術家的真正含義。如今,藝術家這個過去無比神聖的字眼變成了一個幾乎爛大街的稱號,我們總可以看到,一個歌手、一個畫家、一個演員……,動不動就說自己是藝術家,我想,這個嘈雜的世界總有一些東西還是需要呵護,還是不可以褻瀆的。不然,我們將失去所有面對靈魂、神聖的事情。

藝術家不是一門職業

藝術家是直接與上帝對話的人類,如尼采、梵高、拜倫、歌德、貝多芬……他不是一門職業,職業是一種人類用以謀生存的東西,顯然,真正的藝術不具備這樣的功能,藝術的唯一功能,是與上帝對話,解決生命存在的本質問題。

藝術家是不可以培養的

天才是99%的汗水加1%的靈感,這句話對於世上大部分的事業都是適用的,適用的重點是那99%的汗水。但對於藝術,這句話卻是完全不適用的,真正的藝術家,不需要外力強迫其去揮灑那99%的汗水,他自己就會自發地揮灑100%的汗水,因為對他來說,藝術對他來說就是100%的生命,他與生俱來的本能與感受,使他不得不投入其畢生所有的精力去追求藝術,從而完成對自己生命的回答。


氏名無


我覺得藝術家是完全可以培養出來的。

藝術跟學歷不能說完全沒有關係,但是沒有學歷或者文化,不等於成不了藝術家。

如果自己沒有這方面的天賦,完全可以靠勤奮來彌補。勤能補拙可以適用於任何領域。如果能有一個好的老師一步一步的引領你,您可以完全複製老師的創作思路和靈感,走進社會和生活,貼近老百姓,就能創作出大眾喜歡的作品,成為藝術家。岳雲鵬應該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吧。

如果說自己在某類藝術方面有天賦,那就更好了,完全可以憑藉自身的靈感創造屬於自己的風格。現在社會文化領域也很開放,來自民間的藝術也非常受大眾喜歡或者熱愛,再加上網絡發達,可以展示的機會和平臺也有很多,只要被得到認可,就有可能成為人民心中的藝術家。

像趙本山老師帶領的團隊,大部分人都是草根,沒有專業的學習過專業知識,就憑藉一腔熱愛,跟著師父的思路走,也很成功。

還有德雲社郭德綱老師,也是帶領的弟子很多草根,也都多次登臺演出,成了名家,得到了廣大電視觀眾的喜愛,人民喜歡的就是高超的藝術。


周易研究與應用學者


藝術家是可以培養出來的嗎?顯而易見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我們先闡述一下什麼樣的人才能稱之為藝術家,藝術家是需要具有較高的審美能力、豐富的情感和生動的想象能力,以及卓越的創造能力,並從事藝術創作在專業領域中取得一定藝術成就的藝術工作者,也包括所從事職業之外的藝術創作人。

從此不難看出藝術是一個概念詞,很寬泛具有抽象性,所以對於藝術家的定義也就很難有一個統一的衡量標準,特別是針對一位藝術家和一位藝術工作者之間的界定,因為每個人的審美都是不同的,大家都會根據個人的審美喜好去評價一件作品的好壞,同時上升到對創作者的判斷,是上升到藝術層次了,還只是一件好的作品。

那要怎麼樣才能成為一個藝術家呢,需要具備哪些資質跟能力呢,我想說他必須是具備良好的教育素養,以及超出常人的藝術天賦,這兩點是至關重要的,當然還要有堅毅不拔的努力,一個有天賦的人如果不努力,他也不過就是一塊頑石,不可能成為一塊美玉,相反大多最終成功的人都是具備執著的精神,持續努力前行的人。比如齊白石老先生,在經歷了豐富的人生閱歷之後,大器晚成最終成就了一代宗師。

綜上所述我的最終觀點是,藝術大師不是培養出來的,而是與生俱來的。藝術家就好比名貴的花,只要加以細心的栽培調養,就會綻放出它奪目的光彩。


紅茶書畫美學空間


我認為藝術家不但需要培養,而且還肯定可以培養出來。

如果把藝術家當作一塊海綿,那這位藝術家就要有兩項基本職責。一是可以吸收能量。大自然饋贈給我們的所有豐富多彩包羅萬象,千變萬化美不勝收。這些都應該被海綿吸收。二是展現力量。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回看各位有名無名前輩師家的作品。無一不是對於我們視覺的巨大沖擊,拓展我們眼球的承受能力。給予同時代藝術工作者一記重拳。

藝術家之所以能稱之為藝術家就是因為他給了所有人一點顏色看看。

回到問題,吸收固然是天賦。但吸收什麼,如何選擇當然需要指導。指望一個受上帝眷顧的瘋子去肆意揮灑後世就認定他的藝術成就。只是一個個喜聞樂見的小神話。藝術家離不開科學,離不開邏輯,離不開歷史,離不開訓練,離不開勤勉,離不開一個互相承不承認,見沒見過都不重要的導師。

這些看似不與生俱來的本領才是藝術家登上殿堂的階梯。可能天才走的是近路,但近路一定是別人指點的。

我有一份綻放力量的七彩計劃書。我很努力,我很年輕,我需要培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