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我是东北农村的,有谁知道“借比”是啥意思吗?你们那有哪些有趣的方言?

我愿做一束光


在东北有好多方言都令人莫名其妙。就比如“问题”中的“借比”,当然知道是指的“隔壁”。但出处无从知晓。相对于汉语有可能是日、韩(朝)、满语等不得而知。我八四年参加工作上班的时候,木匠师傅还在使用日语称呼“起钉器”为“八路”,大多数人称草垫子为“榻榻米”(第二个“榻”儿音lē——勒)。这都是日语外来语。主要是日本在东北经营几十年,一些语言文化已经开始融合。所以,地方方言难免会融入当地的主要民族语言文化。况且,中、日、朝(韩)、漫等语言本身并没有交大的根本差异,可以看做是“同宗”文化。


顽石补天


“界比儿”,就是邻居的意思。这叫做土语,土语是方言中更加另类的部分。方言一般是指比较有系统的语言组成。我家是调兵山农村的,和开原同属于铁岭,但土语可能对方听不懂。有一次,我姐对我姐夫(开原人)说,把“马玉子”给我拿来。姐夫愣是没听明白!我们这的农村管四条腿的板凳,没有靠背的叫马玉子。也有的地方叫马扎的,还有的地方管矮的小四条腿凳子叫马扎。没查来历,可能是上马时垫脚的吧!

来到抚顺市多年了,又加上在外地读书四年,远离了原来的语言环境后,说土语的时候逐渐少了。有次在菜市场某个屋里,一个女的和她朋友说,把“闭火”打开。那个女的愣了愣,笑着说:你把我弄懵了,现在谁还说闭火这词了,我差点没反应过来!这个词,老东北人都知道,是电灯开关的意思。小时候的开关都是绳线拽的,一直延伸到炕沿底下,在另一端固定,谁都能控制。想来,也是比较方便的。

还有“起灯”这个词,是火柴的意思,也叫洋火。那时中国物资匮乏,很多从西方传过来的东西都加个“洋”字。例如洋油、洋钉,就是煤油和铁钉的另称。中国古代早就有蜡烛,但我小时候也叫它洋蜡。

“棉唔喽”就是一种特别老外观的棉鞋,现在都看不到了。蓄上玉米穗外面的皮子保暖,这种鞋的寿命比较长。后来出来了唐蓉棉鞋,样式好看,毡子底,迅速淘汰了老品种。可惜,它极容易吸水,穿一年也就坏了。

现在,随着电视、网络传媒的发展,人们接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土语越来越少了。甚至方言也逐渐有被消灭的趋势。我在西双版纳旅游时,和出租车司机交谈。那里傣族的孩子,日常中已经很少说傣族语了。老师在学校教学要求说的必须是普通话,傣族又没有专门的学校,只能去寺院里学习。看来作为中国文化的组成之一,傣族语言将来可能会消失了。


装修是人格的延伸


“借比”就是在东北就是 邻居 的意思。


在东北有很多有趣的方言,比如说“波棱盖”就是“膝盖”的意思;“背儿喽头”就是“额头”的意思,“卡吐露皮”就是“磨破皮”的意思;


小时候总听家人把“街上”叫做“街(gai)上”,当时怎么也想不明白怎么就把jie读成了gai呢?后来长大了才知道,原来广东那边的粤语就是把街读成gai,这么看来我们大东北以前还是比较洋气的。


江湖不归客


东北的方言"借比"就是隔壁的意思,虽然隔壁住着也是邻居,但邻居的含义较广,邻居多指东西院,前后院住着较近的住户,"借比"是指连脊房,中间只隔着一道间壁墙的住户。如一座四间房,开有两个门,住着两户人家,这两户人家就是借比子,因共享一个山墙,应称做借壁,叫白了就说成"借比"了,以前东北农村有这样一句话"亲戚远来香,借比邻居高打墙",因为住的较近,易因锁事产生矛盾,所以借比之间这道分界墙还是高筑一些好


乐行天下xopowo


借壁,两家共用的墙壁。相互借光的意思。

马玉子,马入子,上马用的凳子,代替上马石的矮板凳。

取灯,点灯用的火种。

乌拉的正体写法是〔靰鞡〕,一种用整张皮革做成的雪地鞋,里面填满〔靰鞡〕草,用以保暖。后来有了棉胶鞋,因为是棉的,能代替〔靰鞡〕,人们就叫它棉〔靰鞡〕。

因为中国地域广阔,各有方言,所谓的一方水土一方人,说话语言发音的差异,产生了异读误音。


庭荫啭莺


应该是"接壁",意思是墙壁与另一家墙壁紧挨着,形容很近的意思。如果出门有陌生人问你村里张三李四你认识吗,你为了表达与这些人的熟悉程度或着离的很近,就会回答:我们是接壁。

其实一个地方的方言都不难理解,因为过去没有文字记载,只能用口语表达,而口语表达可能要惨入一些地方土语。而土语的形成都是根据物件的模样来取的,比如说农村吃的饼子,窝头,饼子是用两个巴掌将和好的玉米面捏扁贴在热锅上,烙熟了就叫饼子。我们平时吃的窝头,过去的百姓为了让窝头熟得快,在一块玉米面的中间捏了一个很深的窝其形状又像个小榔头所以把它叫做窝头,然后把它放在锅里蒸熟了吃。

再比如说,我们这儿出去走走,不叫出去走走,叫出去逛逛,"逛"是游荡的意思,打千秋就是来回的逛逛,逛与走都是运动的意思,所以我们这的老百姓说出去逛逛,就是出去走走的意思。

这个话题很有意思,还有很多的草名,物名,在我国南北各有各的称呼,自从有了文学作品以来才统一了称呼,但是以前识字的人不多,多年来一直的沿用本地的叫法,现在文化普及了,称呼统一了,很多的土语去问年轻人他们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农人心田


我是雪松,我来告诉你那不叫“借比”准确东北话叫街彼邻右里的街彼。你是把文字用法搞错了。错白字不能用了。


雪松127947852


在我们河北唐山也有这种说法,方言也是自古留传下来的。既然是邻居的意思,我认为不应该是‘借比’这两个字,而是‘界壁’这两个字。因为在过去的老房子邻居之间只有一面墙,这面墙是最先盖房的人家的,而后来盖房的人家借助邻居家的墙而盖,省去一面墙就省工省力。而这面墙的地基就是界线。现在农村条件好了,盖房时就各自有自己家的墙体。而两邻的院墙还是一面,这面墙就叫‘界壁墙’。邻居也称为‘界壁’。时间久了,各地方言的音也有所不同。把‘壁’变成上声而且儿化。


用户146608812237荷花


借比更应该是借壁,以前我家的老房子和邻居家就是一个房山,以前穷,为了省钱。两家一起盖房子,中间一个大山,就像现在一个单元里的几家。现在这个词代表的是左邻右舍,挨着的两家,而不是广义的邻居。其意思比邻居更亲近。如果我们东北人说,我俩是借壁,那就是说这两家紧挨着。


无赖122970773


你问这不对吧?你的意思是说邻居的意思是吧,东北人说这是我界彼,你这个借比会被挨打的,谁上你家说借比你能愿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