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在愛裡長大的孩子,是不是內心都很充實?

sofersong


小時候被愛是一個人一輩子的盔甲。

被愛是一種底氣,小時候被愛的孩子無疑不是這個世界上的幸運兒,他們更能接納與包容這個世界。面對生活,他們從容自信,無所畏懼。而小時候缺少關愛的孩子,他們好像往往都脆弱,敏感。

因為被愛,所以無恐。

年幼的你想幫媽媽刷次碗,不小心打破了一個。充滿愛的家庭,會心疼的問有沒有受傷,下次小心點。就這樣一句話就安撫了孩子害怕恐懼的心理。而缺少愛的家庭媽媽會憤怒的責怪孩子:這麼大了,一點小事都做不好,爸爸媽媽掙錢這麼辛苦。就這樣,孩子的無心之舉就變成了有意為之,孩子的內心會委屈,害怕,不知所措。

在這種環境下生長的他們,長大像是無法停靠的小船,一直都懷揣著尋找溫暖港口的執念。

而被足夠的愛滋養過的孩子,遇事冷靜且從容,因為她從生命之初,在無需證明什麼的時候,就已獲得了足夠的肯定和愛。


舊時光的茶


不知道在愛裡長大的孩子是什麼樣。

我,從小沒有爸爸。爸爸因病在我七歲的時候不在了,去了很遙遠的地方,永遠不回來了,無論是在我和媽媽多苦多難流淚害怕的時候都沒再回來。

我從那個時候,就沒有了安全感,自卑,膽怯,愛哭。直到長大直到現在。

在愛裡面長大的孩子,一定是陽光,愛笑,開朗,勇敢的吧!

這是我猜的。

我不知道。




笨笨秀恩愛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嬰幼兒時期,對孩子的愛和陪伴遠比教育更重要。”當孩子小的時候,父母的愛和陪伴能夠溫暖和照亮孩子的一生。卡爾·威特是19世紀著名的教育專家,他的兒子因為早產,所以身體狀況和智力水平相較於一般的孩子要差很多,但是他並沒有因此放棄對兒子的教育。


卡爾·威特和妻子不僅給孩子養成了一副健康的體魄,還把孩子培育成了一位通曉多國語言並且在研究領域也頗有建樹的著名天才。在卡爾·威特的教育中,愛與陪伴是貫穿始終的主題。魯迅先生說:“教育植根於愛”,一個從小沐浴在愛中的孩子與缺愛的孩子,長大後在言談舉止和社會成就上是有很大的區別的。被愛滋養的孩子擁有充足的安全感,所以他們在與人相處的時候懂得用愛和尊重去打動別人,而缺愛的孩子則渾身長滿刺,以抵禦外界的侵襲。

有的父母認為孩子小,什麼都做不好,所以搶在孩子動手前把所有的事情都替孩子包辦了,這是溺愛,這種愛會讓孩子變成溫室裡的花朵,經不起風浪。還有的父母對孩子採用非打即罵的教育方式,認為父母管孩子天經地義,孩子不能反抗,這種愛過於獨斷專行,缺乏對孩子應有的尊重,這樣會讓孩子喪失自我,變得懦弱或者叛逆。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真正的教育是積極促進自我教育”教育不能光靠約束、壓制、設定框架,而是要引導、啟發、激發孩子向上的心。缺愛的孩子都是因為父母的教育方式不當而造成的。傷害一旦造成,將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心血去彌補,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請用高質量的愛將孩子包圍,不要讓孩子成長的缺失給以後的人生造成缺憾。

想要給孩子高質量的愛,父母首先要用自己的行動給孩子做示範。有人說家庭是社會的縮影,一個充滿愛的溫馨的家庭中成長的孩子,也會是充滿愛心,對人友好的,可見父母給孩子營造一個有愛的家庭有多麼重要。


琉璃小築


理論上是這樣的,但愛也分很多種,沒有哪一種愛是完美的,而且沒有任何人在人生過程中都一直充滿著愛,沒有一點傷害。


一點心釋


朋友你好,

原生家庭裡充滿愛長大的孩子,心裡有陽光喜樂,更有安全感和平和心理狀態。

自己的生活會更踏實。


心靈的果實


在愛裡面長大的孩子懂得什麼是愛,但是也要告訴孩子,在被愛的時候也要學會愛別人,這樣對成長才有利


飛出塵埃


在溺愛裡長大的孩子不一定,愛太多也是一種傷害


楊老師1349


一般來說,在愛裡長大的孩子,內心相對來說會充實一些,因為這些孩子生長的環境相對較好,所以更有可能自律或者獨立等。但是也會有例外,畢竟每個孩子的內心都是不一樣的,也許可能在愛裡長大的孩子,尤其家長的過度溺愛,可能會使得什麼都不會做,什麼都是依賴身邊人,內心並不充實。

普遍來說,內心是否充實,應該和個人的成長環境和成長意願有關,如果只是單純的說孩子生長在一個有愛的環境裡,就一定內心很充實,而忽略了孩子自身的意願,那也有可能孩子的內心並不充實,並沒有外人所想的那樣,讓人放心。因為他們由於內心的期望沒有人瞭解,也沒有人幫助實現,可能會使得他們更加的做表面功夫,其實內心並沒有我們想的那麼充實。

所以,對於判斷一個孩子內心是否充實,我們應該從多方的角度去判斷,比如他的作息,他的做事方式等,如果這個孩子能夠有很強的自律,能夠每天堅持早睡早起,能夠每天按照自己的計劃去實現自己每天的小目標,而不需要身邊人督促,那麼一般來說,這樣的孩子內心是充實的,。反而如果是需要別人督促或者指導,才知道自己所想要什麼,自己需要去做什麼,那這樣的看起來的充實,並不是真正的充實。

當然,我們不能否認了在愛的環境里長大的孩子,對於他內心充實的促進作用,這肯定是有較好的幫助的,對於孩子內心的充實來說,但我們對於事情的看法,應該堅持辯證的看待,以及從多方面、多維度、多層次的去思考,而不能籠統的就認為,在愛裡長大的孩子,就一定是內心都很充實的。

 





奮鬥中的伢子


在愛裡面長大的孩子,不能說他內心都十分的充實,但是他肯定是不缺少關愛的,那麼他對於別人也是懂得關愛的!這樣的孩子長大過後,不能說為社會做多大的貢獻,但肯定是不怎麼會去危害社會的


黑玫瑰22120570


理論上是這樣,從小被愛包圍,家庭和諧,孩子肯定會有更多的自信,心情也會更舒暢,但如果愛的太多,太滿也許對孩子未必是好事,孩子容易養成自私自利,什麼事都會以自我為中心,以後進入學校乃至走入社會受不了一點點挫折,容易走極端。愛的適當,愛而不滿,愛的自尊自愛才是愛的最高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