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農民種地的農資、勞動力成倍增漲,糧食不漲使農民收入低下怎麼辦?

國郭


種地的根本不是掙錢,確保土地不荒廢,保證全家有口糧可吃就行,土地是立國之根本,十四億人的溫飽是個大問題,如果農民都不種地,拿錢去進口糧食,那種情況會比現在這個疫情還可怕,奉勸農民朋友們,土地是我們的傳承,掙錢賠錢都必須種,雖說糧食價不高,各家種一點,會很多的,吃飽之後,才能幹活掙錢,人的第一需求除了生命就是溫飽,農民朋友們,理解萬歲


張程森佳


你好呀朋友,我是河南駐馬店的,我叫古蔡阿旭。很高興在今日頭條有緣遇見[微笑]

我從事收購糧食三年了。根據你說的。

1如果還想繼續種植,就需要搞農村合作社了,承包地,然後套錢。

2如果地少,種點大眾化的。然後上工地,現在工地一天二三百,比種地太強了。





古蔡阿旭


現在目前確實是這樣,人工成本高,糧食普遍沒漲,所以種糧食多的話還可以,少的話確實不如上班。

籠統地這樣問,不好回答。現在,我設定若干種情況,給你算算賬,供參考:首先,假定一個單身農民種植了兩畝田,1畝田的產出自食自用(包括養點家禽),這叫口糧田,不用於出售,沒賬可算。另1畝田的產出用於出售,叫商品田,價格上漲體現為收益,但會受其他因素制約。現以這1畝商品田來計算。一、以產出和資金投入計,農民賣出的穀物因價格上漲增加了200元收入,農資價格也上漲增加開支100元,農民增加收入100元。如農資價格不變,增加收入200元。二、以勞務付出的比較效益計,種這畝田農民淨投工10天,搬運這一畝田的穀物到市場出售花工1天,共11天,這11天,農民淨收入增加了100元到200元,當地正在修路,打工收入每天由去年的80元增加到100元,農民不種糧打工,增加收入220元,糧價雖然上漲,但從增收比較效益算,農民減收20元。三、這畝商品田,畝產幹穀物是1000斤,去年賣價是1元1斤,銷售收入是1000元,今年賣價增加到1.20元,銷售收入是1200元。去年每畝種子、化肥等農資投入是400元,今年農資價格上漲,投入增加了100元,變成500元。農民的淨收入是700元。而打工11天,按今年每天100元的行情,現金收入是1100元,每天在鄉間工地上的伙食開支40元,11天是440元,從純收入的角度從比較益看,種糧比打工多收入40元。四、如果其他日用品價格上漲幅度大,那麼無論農民是種糧還是就地打工,增加的那點收入,會被生存成本增加的開支吞噬,生活不會比去年寬裕,只會更困難,如果其他日用品價格不上漲或上漲幅度很小,才能有點盈餘。上述是依據大致情況的假定,實際生活中是變量。按照上面所說的方法,以1畝商品田為單位,依據變量,可以算出農民究竟是虧了,還是賺了。如果按另外的設定條件,比如農民種的商品田不是1畝,而是100畝,採用機耕機插機收,在農資和糧價上漲上漲幅度不變的情況下,由於能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來增加收入,種糧收益會明顯增加,優於一般的打工收入。如按種兩季算,淨收入會有10多萬元。現在一些新聞單位喜歡用另一種算法,例如報道說,糧價才上漲5%,農資價格上漲了10%,農民種糧又虧了,聽起來蠻有道理,其實是不對的,因為基數不同。就以1畝商品田產出1000斤糧食算,每斤過去1元現在上漲了5%,1000斤的賣價由1000元變成了1050元,增加了50元。而農資是400元上漲了10%,增加的開支是40元。很明顯,1000元增加的5%和400元增加的10%的絕對數是大不相同的。






朝聞安康


農民種地的農資、勞動力成倍增漲,糧食不漲使農民收入低下怎麼辦?

按照現在國內糧食價格的運行水平,在正常年景下,總體收入是偏低的,這也是長期的客觀現狀,特別是隨著各類生活成本的提高,種糧收益偏低的問題也越來越明顯。比如說,最近一年來,國內小麥價格大區間在1-1.22元/斤,新麥上市到年底;玉米價格大區間在0.70-1.02元/斤,南北產區差異比較大;水稻的價格不考慮優質品種的話,多在1.1-1.35元/斤的水平,早秈稻價格低一些,中晚稻價格相對高一些。種植成本各地存在一定的差異,但無論是自己的耕地,還是租地種糧,農藥、化肥、種子、機械、柴油、人工等成本,確實總體是不斷上漲的。

種糧收益偏低,再加上物價水平的不斷上漲,很多地區兩種狀況表現越來越明顯:一是包地種糧的大戶數量明顯下降,甚至有的地方出現了提前退租、甚至跑路的情況,租地費最近兩年也下降了不少;二是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受到了較大的影響,外出打工為主的收入結構,使得對土地的產出重視程度逐漸下降,部分地區出現了一些撂荒的情況。這兩種情況的出現和持續,對國家的糧食生產的影響也在顯現,對未來糧食安全的保障也引起了一定的重視。

糧食作為一種基礎商品,受到國家調控的影響比較大,特別是在中國,農民寄希望於糧價大幅上漲以提高收益,短時間內出現的可能性很小。但糧價不漲,農資漲價或價格居高不下,農民的收益自然不高。雖然國家也在出臺很多措施,比如生產者補貼等等,但實際上到農民手中的,以及佔到農民收入和支出的比重還是太低了。對農民來說,這種狀況的出現和持續應該怎麼辦?糧小咖個人認為,耕地還是要種的,畢竟現在機械化程度很高,在國內外經濟形勢不好的當下,土地畢竟是農民的安身立命之本。在種上糧食之後,大多時間應該還是要做其他的事情的,比如外出打工、根據自身技能進行創業等等,工資性收入仍將是農民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


糧小咖


農民的職責就是種地,化肥、水費、人工等等的各項費用都很高,計劃種些經濟作物,再種些飼用玉米。經濟作物收穫後用於各項開支,再適當養一些肉牛羊豬雞等家畜家禽來增加收入。再擠出一點時間到附近的工廠和用人單位打些臨工來改善生活。





趙懷庫5233


農民種地的農資,勞動力成倍的增長,糧食不漲怎麼辦?這個問題不僅是現實存在的一個普遍問題,而且是現在農村種地的農民最頭疼的問題。

現在農村種地的種子,農藥,化肥三者是農業生產的三駕馬車,前段時間回答過這個問題,現在種子、化肥、農藥的價格,普遍上漲,一畝地從春種到秋收,耕地,播種,收割,澆水,打藥,脫粒,運輸,每一步都要投入資金,前段時間,東北的一個網友曬了一下他的父親種一畝地,從收入到支出詳細列出了各個時期的帳單,到最後,你說種一畝地的利潤是多少呢?說出來,你別不信,是1元錢,看看網友曬圖,這是確實存在的情況,咱就說種地的農民兄弟吧!誰種地都有個小九九,種地確實是白忙活。

有的人會說,沒選對農作物,選對了農作物,種地就能提高收益,那些農村土地承包戶,有資金吧!有技術吧!但是有的乾脆不種,讓地荒著,什麼原因,農資價格高,僱工種地的工資成本高,糧食價格非常低,種不如不種,種了比不種的虧損的更歷害了。

那麼種地不掙錢?農民的收入低,怎麼辦呢?

一是要提高農民的積極性,加大國家農業補貼的力度,加大對廣大農民的扶持。

二是調整農產品種植結構,這就需要國家進行幫扶,引進各種適合當地種植的高收益的經濟作物。

三是種養結合,鼓勵扶持補貼,農民進行符合當地的生態養殖。

四是在農閒時節,組織農村的閒散勞動力,去附近,或外地大型工廠,建築工地去打工,確保工資不拖欠,保障農民工的利益,為廣大農民開拓提高收入的路子。

五是鼓勵農民在家門口進行自主創業,什麼淘寶,電商,自媒體,並進行幫扶。

總的來說,在糧價低廉,農民收入低,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廣大農民還是得靠自己,創造出一條符合自己創收的路子。

個人觀點,歡迎評論,關注!


農民工老李


根據我的調查並分析,並結合我的農村家庭的實際,農民種地的農資及勞動力成本上漲是事實,但決沒有成倍增加的事際情形,畢竟,如果各項種植成本成倍增漲,恐怕種植一畝地僅一季種植秋熟水稻的成本,就是在有農業種植的國家給予的種田補貼後,還會高於收穫後的賣去全部水稻收入,那幾乎所有農村人都拋荒自己家庭的承包地,到城裡尋找能掙更多的經濟收入,來維持並提高家庭的生活了。


這幾年來糧食的最低保護收購價逐年下調是事實,分析其原因,現在農村的種田人可以說是出生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前後的中老年人,也由於他們在那個年代種植是個職業,沒有其它的專業技能,與此同時,大集體時政策上的不允許,不種田,就不可能掙到工分,沒有口糧就不可能生存,就是一些工廠招工,必須具備有鄉(公社)、村(大隊)、組(生產隊)三級證明,計劃經濟時代阻礙並束縛了農村富餘的勞動力向國有、集體企業的轉移,更不要說要得到農業種植外其它專業的技能培訓了。


我國傳統落後的農業大國,舊的農業等各項科技的落後,人口的不斷增多,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改革並開放,特別是農村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實施的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分田到戶,調動了農村人的種田積極性,糧食產量穩定提高,有原來的糧食吃不飽,逐步地轉變成吃不了,並且有更多的餘糧,與此同時,農業的機械化,減輕並減少了農村勞動強度和時間,顯而易見,富餘的農業勞動力可以走出鄉村外出學技能打工或做生意等,從而能增加家庭經濟收入,擺脫以前傳統的種田的貧困,能過上小康富裕的生活。


分析近兩、三年以來糧食最低收購價格的不斷下調,這也是國家對糧食生產的重視,畢竟我國人口有十四億之多,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國,無(缺)糧則社會不穩,惟有持續不斷地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力度,穩定糧食種植面積,提高糧食產量,保障市場供給充裕,牢固地糧食安全掌握在自己手中,市場經濟下糧食充裕,銷售價格低,通過反哺農業,通過一系列的取銷農業稅上交,種田還有補貼的政策,能有效地確保糧食生產的產量。

從已經發生的市場上糧食下降,農業種植效益隨之不斷降低等發生的一系列連鎖信息,我們農民朋友應轉變傳統專業的種田陳舊觀點,因為農村每個家庭也就不過有幾畝承包地,就是糧食價格上漲,也不可能有很多,就是能有一倍以上的糧食上漲幅度,除留足家庭的口糧消費外,賣出多餘的糧食,也不可能滿足家庭逐年上漲的其它生活開支等,更何況,國內的糧食上漲速度快,其它的各種農副產品、生活用品等等必然跟著上漲,貨幣貶值將不值錢,最後吃虧的還是農民朋友自己!


通過以上的個人建議農民朋友,應轉變落後傳統觀點,在國家已可以實施土地流轉的政策情況下,種田不是惟一的門路,如果有頭腦、有技術,就是沒有技能,通過學習掌握一門技能並走出去,把耕地流轉出去,安心、專心地去城裡打工,更可以掙到比種植種田的還要多收入!


老農話三農


對於農村來說農民的收入和糧食的收成有著一定的關係,土地上生產糧食的高低決定著農民的收入。現在房價物價在飛速上漲,但是糧食的價格卻漲的非常緩慢,究其原因無非就這幾種下面就隨我看看吧。

一.進口的糧食價格比較便宜,雖然我們國農民種的糧食已經夠吃了,但是我們國家仍然會從外國進口糧食呢?因為這樣能夠彌補我們國家個別糧食不足的缺口。所以這也是我們國家糧食不長的一個重要因素。

二.物以稀為貴只有某個商品出現短缺的時候才會出現價格上漲的現象,但是我國種植技術日益成熟,所以基本不會出現糧食短缺的現象,而且我們國家每年都是會進口糧食的,所以這邊供需之間是平衡的,因此糧食的價格不會出現很大的變化。

三.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糧食是我們生存下去的基礎,它的作用對於社會穩定至關重要,那如果糧食價格過高的話很多人就會有吃不飽的狀況,這樣會影響社會的穩定發展。

對於農民朋友收入低下的問題我個人看法只有一個字那就是變,從思想上的轉變居住在山區的朋友可以利用閒置的土地發展具有地方特有的特色養殖;也可以利用地方特色飲食發展農家樂等。

居住在人口密集的平原人們可以種植一些比較容易管理的糧食如小麥玉米等,利用農閒的時候外出打工這樣能夠提高農民的收入,有些農民不想種地的乾脆把土地流轉出去外出打工也是可以的

我覺得糧食價格不會出現大幅度的漲價,因為無論是出於糧食安全的考慮,還是出於社會穩定的考慮,又或者是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的考慮,糧食價格都不會大幅度上漲。


魚者魯波


農民種地的農資,勞動力成倍的增漲,糧食不漲,使農民收入低下怎麼辦?

答案只有一個,農民種地想要增加搞高收入,必回的在土地和種地上大作文章。

首先,在農民增產不增收上,大家的理清思路,從八十年代起,農民種地時的施肥,多釆用化肥等化工原料的肥料為主,之所以說農民種地增產,也全是靠化工肥料幫忙,由於多年來的種地方法,種出的糧食,早以沒有了糧食本品種的滋味,在這當中,向農民的蔬菜,更是首當其衝,那真是,西紅柿沒了柿子味,黃瓜沒了黃瓜味,菠菜沒了菠菜味,玉米沒了玉米味,小麥沒了白麵味,向這種情況,還提什麼漲價不漲價,而且,把人吃的都改變了傳統的基因!

同時,農民種地,多年來的錯誤施肥,把下一代都帶偏了方向,有些人總認為,真正的農家肥,成了汙染土地的原兇,向這樣的事實,真是讓人無言以對!

但是,如果現在的農民,想讓糧食增加收入,就必須改良土地,只有實實在在施用農家肥料,才能種出無汙染的綠色糧食產品,要真的在土地上下足了功夫,農民的糧食還用的著國家為他們漲價?不但用不著,自己就能替自已的糧食漲價做主!


李德才21


農民種地不賺錢關健是沒有種對作物,與農資貴,勞動力成本倍增沒什麼必然聯繫,日本農資更貴,勞動力更貴,為什麼賺錢呢?

農民種地是缺少宏觀計劃下一種市場經濟,在這種情況下,建議如下:

1、做訂單農業:訂單農業的例子很多,百果園和諾普信參股的海南火龍果產業,百果園和棲霞政府參股的棲霞蘋果產業,江蘇濉寧的麵包麥,訂單農業要求品種好,農事操作標準化,這是農民科學種地,規模種地要去最重要的事!

2、每個行業,每個產業都好效益好的,也有不好的,種地不賺錢說明在種地這個領域沒有深度思考,不專業,跟風造成的,為什麼重慶奔象091無核沃柑零售6元一個都供不應求,物以稀為貴,都種常規品種肯定不賺錢,不但農民,現在做企業也一樣,同質化的產品都是價格戰!

3、種糧食作物,必須品種好,可機械化作業,有水源可澆地,土地成本低,有農事操作能手管理,其中土地成本非常關健,不能過高價格去流轉土地,不能指望政府補貼賺錢,補貼會動態變化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