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解讀《四個春天》的蒙太奇手法,詩性敘事及其現實思考

電影《四個春天》是一部平靜的家庭紀錄片。15歲離家,在異鄉漂泊多年的導演以自己南方小城裡的父母為主角,在四年光陰裡,以一己之力記錄了他們的美麗日常。

看完它就覺得它像是一首散文詩,收斂但又直擊心靈,這首詩種在了春天裡,但長在了每個平凡而又普通人的心裡。

在如詩的樂活慢生活圖景中,影像緩緩雕刻出一個幸福家庭近二十年的溫柔變遷,以及他們如何以自己的方式面對流轉的時間、人生的得失起落。

每次看完這部電影都有不同的感受,對其中的電影和剪輯技巧,敘事手法,浪漫主義情懷以及生活的現實思考都有不同的理解。

這首長在春天的詩,註定有很多無法用語言描述的浪漫與細節。

解讀《四個春天》的蒙太奇手法,詩性敘事及其現實思考

一、蒙太奇手法

蒙太奇手法是電影中一種常用的連接手法,電影的每一章、每一大段、每一小段都有結構,如何將這些結構自然連接起來?那就需要用到蒙太奇手法,所以它也時常用在電影敘事和電影剪輯中。

說到底,蒙太奇就是導演用來講故事的手段。

以至於電影藝術家們都深信:“沒有蒙太奇,就沒有電影。”

而蒙太奇下面又分十三種,平行蒙太奇、敘事蒙太奇、抒情蒙太奇、積累蒙太奇、對比蒙太奇和聲音蒙太奇等。

在這部電影中也大量用到這些蒙太奇手法。而今天我們主要探討的是《四個春天》裡的聲音蒙太奇和抒情蒙太奇

解讀《四個春天》的蒙太奇手法,詩性敘事及其現實思考

1.聲音蒙太奇

簡單來說,聲音蒙太奇就是在畫面蒙太奇的基礎上,進行聲音與畫面、聲音與聲音的各種形式的連接。

聲音蒙太奇如何體現在《四個春天》這部電影中?在這部電影中聲音是一個很重要的存在。比如雞叫、狗吠、蟲鳴時常作為這部電影的背景聲音,我們雖未見其物,但卻聞其聲。

再比如,影片一開始,黑場出字幕的同時就將雞聲和獨山民歌的配樂也都剪輯進去了。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能比較準確地交代了故事的發生地和地域特色。

因為住在小縣城,居住的地方不可能絕對安靜,導演就主要利用聲音來突出縣城生活的煙火氣和市井聲。

這部電影中最反覆使用都就是聲音蒙太奇,最典型的有八次,用聲音做背景,或交代時間地點,或表達人物情感。其中有三次是將雞叫狗吠鳥叫當作電影的背景聲交代生活地點,有三次是陸慶屹父母反覆吟唱的《青年友誼圓舞曲》,這首歌既是貫穿全片的主題曲,也是陸慶屹一家人喜樂生活的見證,有一次是獨山民歌點名地域特色,一次是哀樂奏起,既交代事件又表達人物心情。

每次導演使用聲音蒙太奇都有他的用意在,表面看就是聲音的切入切出,一個很普通的元素,但每處聲音都用得有深意。

解讀《四個春天》的蒙太奇手法,詩性敘事及其現實思考

2.抒情蒙太奇

抒情蒙太奇,是一種在保證敘事和描寫的連貫性的同時,表現超越劇情之上的思想和情感。

在第四個春天的時候,父母冒著雪去看病逝的姐姐,這時候電影想起生平姐姐最喜歡哼的那幾句歌詞:“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就這樣風雨️兼程”,兩老口在墳前嘆著氣凝視遠方。沒過幾秒,鏡頭又切到了“炕臘肉”這個鏡頭,電影尾聲,父母再次來到墳前,母親嘴裡說著:“姐姐生前最愛跳舞囉”,然後老兩口開始唱跳起《青年友誼圓舞曲》……

這幾個鏡頭的積累主要運用了抒情蒙太奇。一方面,幾個鏡頭並沒有連貫的情節,也沒有比較明確的敘事任務,只起到串聯情節、昇華人物感情的作用。

女兒去世,老兩口雖然嘴上沒說,但內心一直壓抑著,這種沉痛的情感影片雖沒有明確交代,但在這幾個鏡頭的串聯下,觀眾已然體會到了。

另一方面,這幾個鏡頭不單單是為了突出老兩口對女兒的思念以及悲痛之情,最後兩個人跳的《青年友誼圓舞曲》,也是老人的一種釋懷。情感表達看似與之前無益,但導演在通過對跳舞鏡頭、山、雲、草、風、牛等鏡頭的不斷捕捉,再加上母親越唱越響亮的歌聲,來呈現父母前後的情感變化。從最開始的壓抑,到後來慢慢接受。

抒情蒙太奇手法,不僅在電影中最後有體現,姐姐陸慶偉剛去世不久,對她過去照片和事情的並列呈現的那個長鏡頭也運用了該手法。

在一部電影中,或多或少都會用到蒙太奇手法,很多電影還是多種蒙太奇手法並用,共同呈現電影主題。

就像電影大師艾森斯坦說的那樣:兩個蒙太奇鏡頭的對列不是二數之和,而更像二數之積。

電影《四個春天》中不同的蒙太奇手法,才讓這部成本僅1500元的電影看起來樸實又有質感,歡快而厚重。讓人們能跟著電影中人物的情緒一起喜,一起憂,再到最後的壓抑中又帶了點輕鬆。

好的電影不僅僅注重的是故事的內核,還有講故事的方式,只有把一幀都當成一個故事片段來呈現的電影,才能給人無限的回味和餘韻。

解讀《四個春天》的蒙太奇手法,詩性敘事及其現實思考

二、詩性敘事

《四個春天》這部電影被很多人評價為是一首“詩意的散文詩”

它的詩意體現在哪裡?在我看來就是體現於它的詩性敘述中。

電影圍繞父母晚年生活來進行拍攝和剪輯的。父母居住的不是大城市,而是依山傍水的小縣城。

有鳥語,也有花香;有烤腸,也有花椒;有山,也有水。這樣的田園生活題材本身就給這部電影賦予了“詩意”。

這部電影最詩性的地方在於對父母生活方式的呈現。

父親是一個高知識分子,年輕時候是一名物理老師,寫了一手好的毛筆字,精通樂器。他與母親的生活,就是爬爬山,跳跳舞,唱唱歌,演奏一下樂器,或一起做美食。

這部電影有很多詩性敘事的片段,其中最經典的一個片段——

老父親在一間屋子(畫右)開著電腦放著歌打著節拍,自己在那自娛自樂唱著《朋友》,母親則在另一間屋子(畫左)踏著縫紉機,轉動的縫紉機就像撥浪鼓一樣,隨著父親房間內的音樂也跟著歡舞起來。

這時候的父母是有情趣的,同時也帶了點年輕時候的少年感。

解讀《四個春天》的蒙太奇手法,詩性敘事及其現實思考

這個地方,導演用的是一個分割畫面的長鏡頭,將父母各自在做的事情平行呈現出來,讓觀眾體會父母生活的愜意。

在平凡生活中體會溫情,在瑣碎中探尋生活的浪漫因子。

而在這部影片中導演用了好幾個鏡頭刻畫父母爬山時的場景,兩個人伴著鳥鳴,和著微風,一邊唱,一邊跳,喜樂地爬山,或鍛鍊身體,或打野菜,眼前是詩意的景色——有藍天,有白雲,有青草,有潺潺流水,腳下是詩意的生活——有烤香腸的煙燻,有磨豆子的甜糯香氣,有蜜蜂、有燕子做伴,有歌舞,有樂器,還有自己的小花園。

導演通過對這些鏡頭的積累和拼組,將父母如詩一般的生活刻畫了出來。讓觀眾覺得既平凡,又浪漫。

在這樣一個詩性敘事的過程中,呈現的是一個家庭的平凡小事,這些由細節拼湊起來的溫情,與虛無的的浪漫無關,那些被忽視的美景,那些被虛擲的平凡時光,那些被柴米油鹽堆砌起來的生活,才能將這部片子的詩意表現得足夠徹底。

這部電影的敘述,以詩意的日常展開,表達的主題足夠簡單,又足夠深刻,每一個觀眾在這平靜而詩意的敘述中,都開始思考自己的家庭和自己與父母的關係。

解讀《四個春天》的蒙太奇手法,詩性敘事及其現實思考

三、現實思考

再美麗的外殼,其中都有一個悲傷的內核。

這部電影沒有刻意流露悲傷的情感,就連姐姐陸慶偉去世都沒有用過多的篇幅去渲染,但在剪輯製作的處理中,我們也能明顯感知到那股冷靜而又剋制的情緒。不過度渲染悲傷,但悲卻從中來。

這部電影做到了真正的

“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姐姐病故這條敘事線包容了生活的恆定和生命的無常。生命最終會走向凋零,但在面對至親的逝去,我們應該如何面對?面對年華已來,我們應該怎樣對待?

姐姐是在第三個春天去世的,從影片中,我們可以明顯感覺,第四個春天,陸慶屹的父母老了。

他們開始思考自己有一天不在了,對方應該如何生活?

雖然,電影中沒有刻意去描述死亡,但在姐姐去世後,他們都在思考死亡。

死亡與老去是生活的恆定。這個敘事點增加了電影主題的深度與厚度。

《西藏生死書》裡說:我們是一個沒有死亡準備的民族。

也許是這樣的。但在這部電影中,我們知道,即使對死亡沒有準備,我們依舊能夠樂觀、堅韌地去面對,會害怕也會悲痛,但同時也會對生命多一分敬畏。

父母最後選擇從逝去愛女的悲痛中走出來,他們選擇高聲歌唱,他們選擇盡情舞蹈,他們選擇從容應對,不是忘記了她,而是為了更好地往前生活。

老人對日常的情趣,對生活的樂觀,對生命的豁達,都是我們對抗現實很好的借鑑範本。

解讀《四個春天》的蒙太奇手法,詩性敘事及其現實思考

四、結語

生活不確定的意外太多,悲或喜是暫時的,而死亡與老去是恆定的,有些東西不能強求,那何不

“熱愛生活,彼此相愛!”

《四個春天》讓我們看到了“詩意生活”背後的殘酷,也讓我們看到殘酷之下的樂觀與溫情。看過影片,讓我們更有勇氣去面對生活,也讓更能體味當下的珍貴。哪怕它平凡,哪怕它瑣碎,但也千金不換。

看完這部電影后,我們能從這部電影中找到一種平靜而堅韌是力量。難怪有那麼多人為這部電影著迷,儘管沒有多麼華麗的場景,沒有多高超的講故事的技巧,但它就是那麼用力地擊中了普通觀眾的心

這部“種在春天裡的散文詩”,用它的寧靜與溫柔,用它的剋制與收斂吸引著觀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