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為什麼感覺長大以後好像失去了所有朋友?

梁雲興


首先得反思你自己呀,是因為的的原因而造成朋友離你而去嘛?是因為你變了,讓他們感覺你不再像從前一樣好了嗎?

其次呢,也有可能是你朋友的原因,你確定你之前交的朋友是真心的朋友嗎?他們是不是真的拿你當朋友呢。

最後,我想前面兩種都不是,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我們與人相識是一種緣分。有些人,他註定只是你一段時間的朋友,比如初中高中的同學,到了一定的岔路口,我們總要分開,各自踏上新的旅程。每一天,我們都會認識新的人,結交新的志同道合的朋友。

有些朋友註定了只能陪你一段時間。而真正陪你一生的朋友,也許是三生修來的福氣。

所以,我們也不要糾結太多啦。[可愛]


西一熬217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一路走來,的確有一些朋友慢慢疏遠,但總有幾個,你一轉身他們就在。

我是農村走出來的,在工廠上班,下崗後自己做點生意。以前在老家農村,光屁股長大的同歲(76年)的發小大概有十幾個,基本一個姓的,外姓的有三四個。現在在家種地的還有兩三個,基本都有聯繫,有機會都會喝兩杯。這是刻在血液裡的感情。

上學時的幾個同學,上班後的幾個同事,雖然感情有疏有親,但一直有聯繫,有機會也會聚聚。反而現在,很難有人再走心裡,我也不是一個內向的男人,而且喜歡交朋友。

朋友,不能少,知已,太難尋。但總有那麼幾個人,你一轉身,他們就在。


武當東峰


長大了開始工作了,聯繫就越來越少,相互之間的經歷不一樣,共同話題就少了,久而久之情誼就淡了。

讀小學的時候,我的後桌是一個女孩。叫她小夏吧。小夏是有點內向的女孩,因為頭上長了一些痢疾,所以頭髮剪的很短,沒有女孩的樣子。其他小同學都不喜歡找她玩,那時候才幾歲,也忘了是怎麼跟她玩到一起的,只知道她只有我一個朋友。後面一直同班到三年級吧,我認識了另外一個玩的來的朋友,慢慢的三個人就經常在一起了。六年級的時候分班了沒在一起,但是放學了還是經常一起回家。

總的來說,還在讀書的時候就感覺到了有距離感,初中畢業沒在同一所學校了基本就沒聯繫了,那時候也沒手機,出來工作後才買了手機。又過了一兩年聚一起才交換了聯繫方式,但是也沒怎麼聯繫,生活不一樣了,話題聊不到一起。有時候想起來還是覺得挺遺憾的,挺想念小時候那段感情。也不知道曾經的好朋友有沒有也像我這樣懷念過……終歸是不一樣了……




雙木宅羊羊


人生就像一列火車,長大的過程就像奔赴一場屬於自己的盛大的旅程。而朋友就像與你一起從始發站乘車,卻因為各自的旅程不同而先後下車的旅客,這是人生的必然,也是命運的歸宿,由不得你我,也抵抗不了宿命的安排。

小時候,我與小夥伴們,一個遊戲,一本武俠書,一個零食,就是我們的快樂與友誼。

中考,高考,使我們各自走入各自命運的軌道,有的人南下深圳打工,有的人北上北京北漂,有的人回到家鄉任教,從開始的定期聯絡聚會,到後來的經常缺席,從開始的無話不說,到後來的沉默不語,因各自從事的工作而帶來的社交面,硬生生在曾經交心的朋友中投下了一道厚厚的心牆,彼此無法親密無間,也無法除去彼此之間地位與成就不同所帶來的隔閡。

很多時候,不同生活環境,不同的職業圈,不同的人生經歷,決定了你與朋友們之間的差異,他們講的東西,你未必感興趣,你講的東西,他們未必能聽懂,更何況人越長大就越沉默,越沉默就越孤單。

至於那些早已散落天涯的朋友們,很多年前,你們最後一次見的面,通的最後一次話,也許就是今生最後一次見面,最後一次聽見彼此的聲音……


未見與遇見


池塘邊的榕樹下,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草叢邊的鞦韆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師的粉筆還在拼命嘰嘰喳喳寫個不停,等待著下課等待著放學,等待著遊戲的童年。福利社裡面什麼都有就是口袋裡沒有半毛錢,諸葛四郎和魔鬼黨到底誰搶到了那支寶劍,隔壁班的那個女孩怎麼還沒有經過我的窗前,嘴裡的零食手裡的漫畫心裡初戀的童年。總是要等到考試後才知道該唸的書沒有念,一寸光陰一寸金老師說過寸金難買寸光陰,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迷迷糊糊的童年。

……

盼望著假期盼望著明天盼望長大的童年,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盼望長大的童年。

羅大佑的一首《童年》瞬間將我們的記憶真實的代入到那個童真、無憂無慮的年代。家長為自己撐起了傘,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全部,捱了揍,眼淚還沒幹又開始沒心沒肺的瘋玩,童年的玩伴與遊戲是生活的全部。

後來,我們都上學了,年齡的關係,我們可能不會在一個班級,於是我們認識新的朋友,我們認識的世界大了一點點,我們的玩伴選擇逐漸由鄰居玩伴改變到同學玩伴,因為大部分時間都會一起渡過。相互取著外號,皮筋、四角板、紙飛機、彈珠、遊戲機……很多記憶,真好!

幼兒園、小學、初中……各種選項裡,我們在不斷的認識、結束。隨著對世界認知能力的參差不齊,我們的興趣發生了改變,我們的思想會有更多的不一樣,有的人選擇了苦讀寒窗,去準備擁抱知識的饋贈;有的人遊戲在教室的角落點開了不一樣的思想技能樹……於是一個班級因為興趣愛好有了若干個小團體,有了各自的朋友。

畢業季,因為選擇不同,結果也不同,有人順利進入高等學府,有人選擇了參軍,有人選擇了社會……諸如此類,生存環境決定了生存境界,再一次重新面對全新的世界。

後來,我們參加工作,就像讀書一樣,我們因為需求認識到新的朋友,通過工作而維繫的各種關係,這些關係很脆弱,也很敏感。不會有小時候那般純粹,可這就是成年人的世界。

婚禮之後,我們所有的生活重心圍繞著工作、家庭,偶爾也會與朋友家庭小聚。其實我們從來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擁有過,也許可以通宵達旦在一起無話不談的朋友,因為各自生活重心發生改變而改變著,也許是你先進入婚姻,也許是他先進入婚姻,不是沒有朋友,而是朋友相處的時間變少了,需要照顧的變多了,被稀釋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冒犯,請聯繫刪除,謝謝!


一葉輕舟


越長大,越孤單。聽時早已是語中人。但是為什麼我們都會感覺長大後朋友越來越少,甚至是失去了所有的朋友呢?

1、友誼的純潔度降低

小孩子號稱擁有最純潔的心靈。在他們的眼中只想快樂。小時候的我們都曾有著很多的朋友,一起玩遊戲,一起過生日等等,都是為了尋找樂趣而在彼此之間建立了友誼。小時候可以說是最純潔的友誼了,因為彼此之間只有快樂,沒有利益而言,純潔的要比純牛奶還純。然而漸漸的長大,不在一個學校上學,又或是搬家等等,聯繫起來會相對艱難,所以漸漸的失去了聯繫。

2、環境的改變

慢慢的成長中,我們都會經歷小學、初中、高中甚至是大學。因為每個階段的環境不同,所以我們不斷地變化著自己的朋友圈。即使是你依然看中原來的友誼,但別人未必也會一直鍾情於你,其中難免會存在朋友的背叛。就像在你初中時期特別要好的朋友,等你們進入了高中,不在一個學校,不在一個成長環境中,關係也會漸漸的疏遠,即使曾經的關係再好,也都無法避免。

3、利益的驅使

長大後,你會發現一切關係都會變得複雜,不再有曾經那麼純潔的友誼。大學裡,你會發現,每個人都是個個體,大學同班同學一學期也見不了幾次面,更別說建立友誼了。即使是同宿舍的人,也會有勾心鬥角,天天上演“宮鬥戲”。你會發現,沒人會在意你的情緒,人們只會平衡自己的利益,對自己有利的會不顧一切,不關乎自己的就是漠不關心。大學是邁入社會的過渡期,過渡期尚且如此,等到社會上會更加感同身受。

4、成年人的孤獨感

有句話說:每個成功人士都是孤獨的。因為他們能耐得住寂寞。成年人的心中都會有一種無法言語的責任感。他們需要掙錢,需要養家。只能一心投入在工作中,努力賺錢,更不敢以大量的時間來發展自己的愛好,因為一旦貪玩過度,他或家中的生活就無法得到保障。如此巨大的精神壓力也就漸漸的使他們失去了的興趣圈,只能埋頭素服三緘言。

越長大,越孤單,也就證明我們一直在向著自己的目標不斷前進,拋開成功路上的次要障礙。所以在某種程度上說,我們長大後越孤單,就越證明我們在變優秀!


淸凨01


.忙於戀愛和工作,沒時間聯繫他們

在我們的生活中,身邊的人都是來了又走了,基本上沒有能夠一直陪伴自己的人,總是會有很多新面孔進入你的生活,你以前在學校裡形影不離的好朋友現在基本上成了點頭之交,時間就像個篩子,把你所有的朋友一次次地篩選,最後身邊能夠交心的好朋友竟然只剩下幾個。為什麼越長大朋友反而越少?我覺得應該是以下幾點原因造成的吧。

01.當我們工作後,你會發現一天24小時真的過得很快,每天下班後除了洗漱,還有很多雜七雜八的事情要做,等你閒下來了又要和自己親愛的交流感情,那有那個時間聯繫以前的老朋友啊,就算你們想在放假的時候聚聚,可是即使在同一個城市,大家放假的時間都很難統一,想聚個會那是困難重重啊,就這樣,很多朋友都消失在了沒時間上。

02.隔得太遠了,見面的機會很少

有很多朋友是自己的同學,可是一畢業後大家就各奔東西了,大家散佈在不同的城市一年都難見上一兩面。即使可以在網上聯繫,可距離造成的影響完全超乎了你的想象,時間久了你們的生活圈子都不一樣,越來越無話可聊,很多異地戀的情侶就是這樣導致分手的,友情也是這樣。

地理上的差距真的可以隔斷兩個人的友情,因為地理上的差距會給你帶來心靈上的差距,長時間不在一起,你們的生活方式不同,觀點和見識也不一樣,最後你會發現你們都回不到當初了,大家早已改變。

03.長大後,大家的觀念都變了

朋友之間最怕的就是心靈的差距,當我們長大了,接觸到了不同層面的人和事,從校園跨度到社會上,大家的觀念都會變,可是每個人觀念變的方向和速度都不一樣,這些東西都會影響著朋友之間是否有話題可聊,當你們的觀念都改變了的時候,就會從當初的無話不談變成了現在的無話可談,不聯繫是很正常的事情,就這樣默默地躺在對方的好友列表中,卻回不到當初的友誼了。

以上三點是你越長大朋友反而越少的原因,總的來說,就是你們長大了,心卻疏遠了,這興許就是成長的代價吧!答案真的很現實,也讓人心裡很心酸!如果你身邊還有那種多年友情從未改變的好朋友,請珍惜你們的友誼,不要因為任何原因慢慢地疏遠了,願所有人的友誼都能地久天長!


凢野


長大,並不是失去了所有的朋友,而是朋友越來越少,越來越精。因為長大,意味著孤獨,意味著獨自承受,意味著更加冷靜理智和持重。

長大,不僅僅是年齡的增長,更是閱歷的累積,我們回首看看我們的父母,他們多年人生經驗的總結和閱歷的累積,你會發現,很多時候,他們並沒有年輕人一樣,那麼熱愛社交,那麼沉迷於互聯網。相反,他們能夠在單調中堅守,在孤獨中聚焦做好自己本職工作。

小孩,是天真活波的;青年,是朝氣蓬勃;中年,是冷靜理智的;老年;是頤養天年的。我們處於人生的哪個階段,就應該有與這個階段相對應的人生感悟和狀態。

人生,本就是隨著年齡增長逐漸走向孤獨的過程,注意,這裡的孤獨而不是孤單,孤獨是享受一個人的世界,在一個人的世界裡更清晰的看到自己,是心定神一的,而孤單更像是百無聊賴,無所事事,心煩意亂,不知所措,彷徨迷茫的。

所以,成長的聲音就是一路走向孤獨的旅程,享受孤獨,並在孤獨中進發,找到人生的樂趣。朋友越來越少,越來越精,是成長和長大的常態,完全不必為此糾結和消耗能量,在孤獨的旅程中更專注做自己就好。

孤獨的專注,專注的孤獨,和孤獨交朋友,遠離無效的社交,讓自己精簡起來,素樸起來,精幹起來,聚精會神,精神抖擻的向自己理想的彼岸,持續進發!


天心家園


那是因為你長大了,想的事情多了,看問題看的透徹了,有些話朋友的面不能說,有些話,陌生人面前不能說,有些話家人面前不能說。

當你想說一件事的時候思前想後,琢磨半天,想這話怎麼說才能不讓聽話的人傷心或得罪他。

想的問題變複雜了,只要你真心對待朋友,我相信,這種感覺你會慢慢消失的[來看我][來看我][來看我]



w樂此生


因為時間,庸庸碌碌忙一生,到頭換來搖頭一聲嘆啊。年輕的時候有時間和朋友談天說地,上網鍛鍊泡妹子,畢業後,要找工作了,想升職加薪了,家裡又催促結婚生子了,事業上又需要投入精力和學習成本了,你會發現自己被安排的滿滿當當,有時候能鬆口氣了,你也只想做一隻鹹魚,來個葛優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