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你讀過哪些驚為天人的書或書評?

孫牧之


最近讀過的書中《人類簡史》給我帶來了不少驚喜,可以說驚為天人吧。

都讓人懷疑這是一個人寫的著作嗎?這作家的知識面得多廣泛才能講‘人類’的簡史。

那我們先看看作家吧。

作者來自以色列,是名猶太人,名叫【尤瓦爾·赫拉利】,1976年出生,牛津大學博士,現任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的歷史系教授。他寫了簡史三部曲:《人類簡史》《未來簡史》《今日簡史》。

我只看了一本《人類簡史》,下一本挺想看看《未來簡史》的,已經加入了我的讀書計劃。

接下來就說說這本書吧。

首先簡單介紹下整本書的內容。

這是一部從10萬年前有生命跡象開始到21世紀資本、科技交織的人類發展史。

10萬年前, 我們只是非洲角落一個毫不起眼的族群,對地球的影 響力和螢火蟲、猩猩或者水母相差無幾。為何我們能登上生物鏈的頂端,最終成為地球的主宰?

全書用三大線索理清人類發展脈絡,認知革命、農業革命、科技革命極大改變了人類的歷史。

最後說說我對這本書的看法吧。

這本書是歷史書,卻不是那種枯燥難懂的書,也不是廢話連篇的書,是一本帶著圖(論據),帶著明確的觀點,用獨特的視覺講述人類的歷史的書。

書中不僅只提到歷史,還從生物學的人類演化,到歷史學的社會理論,最後到心理學的幸福感,涉及到的面很廣,內涵不少乾貨。

讀了這本書定讓你對人類有了新的認知。


蝸牛解夢


《遙遠的救世主》我覺得這本書的作者不是一般人,能寫出這樣的書來,我覺得作者是神一樣的人物存在。




後山來客


近段兒我重讀了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數》,感悟很深。說他的語言驚為天人一點都不為過,王小波語言的特點在這本書表現得尤為突出。

一、作者總是能把我們一時想到的而沒有說出來的話大膽地說出來,能把我們感覺到了卻提煉不出來的話提煉出來。以下加引號就是我的部分摘抄,樂於與大家分享。

“知識雖然可以帶來幸福,但假如把它壓縮成丸子灌了下去,就喪失了樂趣。”

“還有人認為,頭腦是表示自己是個好人的工具,為此必須學會背誦一批格言、教條,——事實上,這是希望使自己看上去比實際要好,十足虛偽。”

二、王小波的語言總是讓人一看就懂,卻回味深長。下面的話就像市井俚語,撓癢癢直接撓到位。

“所謂弱勢群體,就是有些話沒有說出來的人。”

“所以文學,在我看來就是:先把文章寫好看了再說,別的就管他媽的。”

“現在有很多文人下了海,不再從事文化事業。不管在商界、產業界還是科技界,人們以聰明才智、辛勤勞動來進行競爭。唯獨在文化界賭的是人品,愛國心、羞恥心。照我看來,這有點兒像賭命,甚至比賭命還嚴重。這種危險的遊戲有何獎品?只是一點小小的文名。所以你不要怪文人下海。”

“我哥哥有一位同學,他在“文化大革命”裡讀了幾本哲學書,就穿上了一種藍布大褂,手裡掂著紅藍鉛筆,在屋裡踱來踱去,看著牆上一幅世界地圖,考慮起世界革命的戰略問題了。”

三、高度沉澱的話語,真實、幽默卻蘊含哲理。估計一些人即便中槍也應該笑著歡呼:“你看,小波把我分析得多麼透徹!”

“要逆轉人性,需要三個因素:無價值的勞動、暴力的威脅、人性的脆弱。”

“莫泊桑曾說,提筆為文,就想到了讀者。有些讀者說:請讓我笑吧。有些讀者說:請讓我哭吧。有些讀者說:請讓我感動吧……在中國,有些讀者會說:請讓我們受教育吧。”

“莫泊桑曾說,只有少數出類拔萃的讀者才會要求,請憑著你的本心,寫出真正好的東西來。你就為這些讀者而寫。”

“中國的君子獨善其身,這樣就沒有了尊嚴,這是因為尊嚴是屬於個人的、不可壓縮的空間,這塊空間要靠自己來捍衛——捍衛的意思是指競爭、敢打官司、敢動手(勇鬥歹徒)。我覺得人還是有點尊嚴的好,假如個人連個待的地方都沒有,就無法為人做事,更不要說做別人的典範。”

謝謝提問者的提問,感謝王小波,感謝他寫的《沉默的大多數》。

希望對提問者有用。





孫廣賓


《美的歷程》:你知道的中華文化,還不夠多!

最近得到一本書,是李澤厚先生寫的《美的歷程》,我才發現,我們平日裡瞭解到的中華文化,太膚淺了。每讀一章,我都能在書中得到“驚為天人”的美感。

由於書本身承載的文化非常多,這裡我就找自己最有感悟的部分來介紹,詳細的東西請大家去閱讀原著。

龍飛鳳舞:原始藝術的魅力

世界上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起源文化,這些文化包括了原始圖騰,原始歌舞,還有李澤厚先生所說的“有意味的形式”。

為何我會覺得中國的遠古圖騰美?因為它是在野蠻期的低級階段,發展起來的高級文明。

原始人群喜歡染紅穿戴、撒抹紅粉,他們的這一做法,不僅僅是對生理刺激的追求,更多的是對原始巫術禮儀的一種崇敬,紅色被他們賦予了主觀意識,他們希望從色彩來尋求心理安慰,原始人的這種意識形態活動,意味著他們的意識的啟蒙。

也就是說遠古圖騰的開始,不單單是壁畫,它還包括了原始人群平日裡的色彩和配飾。

從中國的神話中,也可以看得出遠古巫術和圖騰活動的面目。

《山海經》中存在著很多龍蛇人,或者是人面鳥身的人物,這些看起來粗陋的原始形態,可能是那個時代的圖騰,他們圍著它進行巫術禮儀活動。

那麼這種原始藝術可怕嗎?不,它是當時人們主客觀、社會價值、心理活動的反應,也是人們審美意識和藝術創作的萌芽。

原始歌舞包括了原始巫樂和原始巫術祭祀的舞蹈,無論是巫樂還是巫舞都是前面龍鳳圖騰的演習形式。。

在“有意味的形式”中,李澤厚給我們詳細講解了陶器上的“造型藝術”和線條,下面這幅圖,如果沒有他的講解,我們很難發現其中的規律和美感,在這個時候,人們已經學會了使用造型和線條賦予事物美感了,這是很偉大的進步。

青銅饕餮:冰冷卻美得窒息

青銅器是我國古代的傑出藝術,如果沒有人點破,你去博物館看時,大概還是因為它是古董,它年紀比你大,除此之外,它破舊不堪,看起來就是家裡閒置了很久的破銅爛鐵。

但在青銅饕餮這這章中,李澤厚先生帶你看中國的青銅器,他用一個詞來形容這些遠古時期的冰冷器物的美:獰厲的美。

非常的貼切!

我們去看青銅器時,往往看到的是上面血口大張、怒目圓睜的人物,或者是隻有巨大的獸面,十分嚇人。

但儘管非常粗野非常粗野,猙獰可怕,卻有巨大的美學美麗,這些神秘化的動物或人變形,它威嚇、吞噬、壓制、踐踏人的身心。但當時的社會卻與之並行,也許這些可怕的事物時他們巫術信仰的一部分,他們將神秘與可怕聯繫在一起,加重了它的神秘獰厲。

這種神秘獰厲的美,是通過重大的造型來實現的,現存的青銅器大多莊嚴、厚重和權威,而這種獰厲的美,在現代社會越來越缺乏。

線的藝術,在這個時代也發生了,那為數不多的龜殼上的甲骨文,很好的展示了這種“象形”的線條藝術。

馮友蘭評價這本書說:“《美的歷程》是部大書(應該說是幾部大書),是一部中國美學和美術史,一部中國文學史,一部中國哲學史,一部中國文化史。”

我想讀完這本書,對中華文化的發展和延續會有不同的瞭解,它不同於斷代史或者藝術史,它是兼具了美學和歷史的厚重的書,然而又不像理論一樣讓人讓人覺得枯燥,書的後半部分配有圖片可供欣賞,讓讀者很好的感受中華文化的美和博大精深。

一起來頭條號:書文小品,讀讀書,品品文,做有顏有文的女子!


書文小品


我讀過一本書,書名是《追風箏的人》。美國作家卡勒德.胡塞尼著。

我看書,基本上一目十行的那種。但是這本書可以讓我,一行看上十遍。一共有362頁吧,我看的時候,不只覺的摸摸厚度,很怕一不小心就把它看完了 。

關於精彩不精彩,我就不劇透了。哈哈


春風不等江南


盧梭的《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尼采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叔本華的《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李家蓮的《道德情感之源》、海德格爾的《根據律》、弗洛伊德的一套書、伊曼努爾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等等,太多了[捂臉][捂臉]


萬道魚


《教父》我覺得這本書的作者是與眾不同,妙語連珠的天才作家,相信也有很多人看過這個電影,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就在於裡面寫的全是壞蛋,但又能讓讀者不痛恨這些壞蛋,痛恨的則是整個社會結構。

在這本書裡所學到的東西要比一些文學雜誌,名家講壇要學到的東西還要多,我感覺這本書是值得一讀的。

以下是我摘抄書裡的一些句子來和大家分享;

1,在一秒鐘內看到本質的人和花半輩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質的人,自然是不一樣的命運。只有聰明人才能活到最後。這是個百年不變的定律。

這段句子就等於告訴我們遇到什麼事情,都要有敏銳的思考能力,觀察能力和洞察能力。

2,我花了一輩子,就學會了小心,女人和小孩能夠粗心大意,但男人不行。

3,你花時間和你的家人在一起嗎? 我當然有. 很好!不照顧家人的男人,根本算不上是個男人。

這兩段句子使我感受到作為一個男人必須要有的責任感。

3,讓朋友低估你的優點,讓敵人高估你的缺點。

4,離你的朋友近些,但離你的敵人要更近,這樣你才能更瞭解他。

這兩句話讓我懂得了永遠不要讓知道知道你實力。

5,一個人只有一個命運

6,不要憎恨你的敵人,那會影響你的判斷力。

7,巨大財富的背後,都隱藏著罪惡。

8,一個提著公文包的律師所搶到的錢比一千個拿著衝鋒槍的搶到搶到的錢還要多 。

9,偉大的人不是生下來就偉大的,而是在成長過程中顯示其偉大的。

10,不要讓他人知道你心中所想。




動力派


《沉思錄》為古羅馬皇帝馬可.奧勒留安東尼所著,被譽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作品。書中有一種不可思議的魅力,它甜美,憂鬱而高貴。並以莊嚴不屈的精神負起做人的重荷,直接幫助人們去過更好的生活。我摘錄幾句,於大家共享。

用仁愛與真誠贏得尊敬和愛戴。

要真心誠意地關心關愛他人。

要想得到別人的尊重,請先尊重別人。

高尚的品質不是說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

用心體會生活的快樂,剔除心靈中無用的東西。

接受挫折,你會發現自己是強者。

即使是不成熟的嘗試,也勝於胎死腹中的策略。



yangyucheng這就是我


怎麼說呢,有這樣的感覺的人,往往是讀書太少,沒見過什麼世面。

不管一本書的思想、觀念多麼有顛覆性,他的思想也不是憑空來的,都是從前人的思想一步一步發展來的,所以如果你瞭解前面的思想,對他得出的結論,就不會感到很驚奇和震撼了。

還有就是,某個人對某一類思想非常認定,非常執著,突然看到一本顛覆他自己一貫的觀念的書,他就會覺得很特別震驚。

如果我把驚為天人的書理解成影響世界進程的書,這些書有的是顛覆性的,有的一點都不顛覆,只是順應了時代的潮流。

比如。笛卡爾的沉思錄,顛覆中世紀的思考方式。

休謨的人性論。

盧梭的愛彌兒。這兩本書對康德的影響非常大。

尼采的書。摧毀一切價值。

海德格爾的存在與時間,顛覆了2000年來西方的提問方式。

其他書就不一一列舉了。好書太多,經典的書太多,關鍵是根據自己的計劃和目標來看,而不是說只要是經典的都看,那樣就是本末倒置了。


存思遊藝


偶爾也會讀點小書,印象深刻的是費孝通先生的《鄉土中國》,這本書對中國歷史的鄉村治理有透徹的見解,我記得其中一篇是說鄉村無訟,基於血緣關係聚族而居的村落裡,家族禮制對族民的約束教化原比法律有效有用,村規民約就是法律,族長鄉紳就是執法者,村民的糾紛基本在本地都能得到解決,而且都能遵守執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