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你读过哪些惊为天人的书或书评?

孙牧之


最近读过的书中《人类简史》给我带来了不少惊喜,可以说惊为天人吧。

都让人怀疑这是一个人写的著作吗?这作家的知识面得多广泛才能讲‘人类’的简史。

那我们先看看作家吧。

作者来自以色列,是名犹太人,名叫【尤瓦尔·赫拉利】,1976年出生,牛津大学博士,现任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历史系教授。他写了简史三部曲:《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今日简史》。

我只看了一本《人类简史》,下一本挺想看看《未来简史》的,已经加入了我的读书计划。

接下来就说说这本书吧。

首先简单介绍下整本书的内容。

这是一部从10万年前有生命迹象开始到21世纪资本、科技交织的人类发展史。

10万年前, 我们只是非洲角落一个毫不起眼的族群,对地球的影 响力和萤火虫、猩猩或者水母相差无几。为何我们能登上生物链的顶端,最终成为地球的主宰?

全书用三大线索理清人类发展脉络,认知革命、农业革命、科技革命极大改变了人类的历史。

最后说说我对这本书的看法吧。

这本书是历史书,却不是那种枯燥难懂的书,也不是废话连篇的书,是一本带着图(论据),带着明确的观点,用独特的视觉讲述人类的历史的书。

书中不仅只提到历史,还从生物学的人类演化,到历史学的社会理论,最后到心理学的幸福感,涉及到的面很广,内涵不少干货。

读了这本书定让你对人类有了新的认知。


蜗牛解梦


《遥远的救世主》我觉得这本书的作者不是一般人,能写出这样的书来,我觉得作者是神一样的人物存在。




后山来客


近段儿我重读了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感悟很深。说他的语言惊为天人一点都不为过,王小波语言的特点在这本书表现得尤为突出。

一、作者总是能把我们一时想到的而没有说出来的话大胆地说出来,能把我们感觉到了却提炼不出来的话提炼出来。以下加引号就是我的部分摘抄,乐于与大家分享。

“知识虽然可以带来幸福,但假如把它压缩成丸子灌了下去,就丧失了乐趣。”

“还有人认为,头脑是表示自己是个好人的工具,为此必须学会背诵一批格言、教条,——事实上,这是希望使自己看上去比实际要好,十足虚伪。”

二、王小波的语言总是让人一看就懂,却回味深长。下面的话就像市井俚语,挠痒痒直接挠到位。

“所谓弱势群体,就是有些话没有说出来的人。”

“所以文学,在我看来就是:先把文章写好看了再说,别的就管他妈的。”

“现在有很多文人下了海,不再从事文化事业。不管在商界、产业界还是科技界,人们以聪明才智、辛勤劳动来进行竞争。唯独在文化界赌的是人品,爱国心、羞耻心。照我看来,这有点儿像赌命,甚至比赌命还严重。这种危险的游戏有何奖品?只是一点小小的文名。所以你不要怪文人下海。”

“我哥哥有一位同学,他在“文化大革命”里读了几本哲学书,就穿上了一种蓝布大褂,手里掂着红蓝铅笔,在屋里踱来踱去,看着墙上一幅世界地图,考虑起世界革命的战略问题了。”

三、高度沉淀的话语,真实、幽默却蕴含哲理。估计一些人即便中枪也应该笑着欢呼:“你看,小波把我分析得多么透彻!”

“要逆转人性,需要三个因素:无价值的劳动、暴力的威胁、人性的脆弱。”

“莫泊桑曾说,提笔为文,就想到了读者。有些读者说:请让我笑吧。有些读者说:请让我哭吧。有些读者说:请让我感动吧……在中国,有些读者会说:请让我们受教育吧。”

“莫泊桑曾说,只有少数出类拔萃的读者才会要求,请凭着你的本心,写出真正好的东西来。你就为这些读者而写。”

“中国的君子独善其身,这样就没有了尊严,这是因为尊严是属于个人的、不可压缩的空间,这块空间要靠自己来捍卫——捍卫的意思是指竞争、敢打官司、敢动手(勇斗歹徒)。我觉得人还是有点尊严的好,假如个人连个待的地方都没有,就无法为人做事,更不要说做别人的典范。”

谢谢提问者的提问,感谢王小波,感谢他写的《沉默的大多数》。

希望对提问者有用。





孙广宾


《美的历程》:你知道的中华文化,还不够多!

最近得到一本书,是李泽厚先生写的《美的历程》,我才发现,我们平日里了解到的中华文化,太肤浅了。每读一章,我都能在书中得到“惊为天人”的美感。

由于书本身承载的文化非常多,这里我就找自己最有感悟的部分来介绍,详细的东西请大家去阅读原著。

龙飞凤舞:原始艺术的魅力

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起源文化,这些文化包括了原始图腾,原始歌舞,还有李泽厚先生所说的“有意味的形式”。

为何我会觉得中国的远古图腾美?因为它是在野蛮期的低级阶段,发展起来的高级文明。

原始人群喜欢染红穿戴、撒抹红粉,他们的这一做法,不仅仅是对生理刺激的追求,更多的是对原始巫术礼仪的一种崇敬,红色被他们赋予了主观意识,他们希望从色彩来寻求心理安慰,原始人的这种意识形态活动,意味着他们的意识的启蒙。

也就是说远古图腾的开始,不单单是壁画,它还包括了原始人群平日里的色彩和配饰。

从中国的神话中,也可以看得出远古巫术和图腾活动的面目。

《山海经》中存在着很多龙蛇人,或者是人面鸟身的人物,这些看起来粗陋的原始形态,可能是那个时代的图腾,他们围着它进行巫术礼仪活动。

那么这种原始艺术可怕吗?不,它是当时人们主客观、社会价值、心理活动的反应,也是人们审美意识和艺术创作的萌芽。

原始歌舞包括了原始巫乐和原始巫术祭祀的舞蹈,无论是巫乐还是巫舞都是前面龙凤图腾的演习形式。。

在“有意味的形式”中,李泽厚给我们详细讲解了陶器上的“造型艺术”和线条,下面这幅图,如果没有他的讲解,我们很难发现其中的规律和美感,在这个时候,人们已经学会了使用造型和线条赋予事物美感了,这是很伟大的进步。

青铜饕餮:冰冷却美得窒息

青铜器是我国古代的杰出艺术,如果没有人点破,你去博物馆看时,大概还是因为它是古董,它年纪比你大,除此之外,它破旧不堪,看起来就是家里闲置了很久的破铜烂铁。

但在青铜饕餮这这章中,李泽厚先生带你看中国的青铜器,他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些远古时期的冰冷器物的美:狞厉的美。

非常的贴切!

我们去看青铜器时,往往看到的是上面血口大张、怒目圆睁的人物,或者是只有巨大的兽面,十分吓人。

但尽管非常粗野非常粗野,狰狞可怕,却有巨大的美学美丽,这些神秘化的动物或人变形,它威吓、吞噬、压制、践踏人的身心。但当时的社会却与之并行,也许这些可怕的事物时他们巫术信仰的一部分,他们将神秘与可怕联系在一起,加重了它的神秘狞厉。

这种神秘狞厉的美,是通过重大的造型来实现的,现存的青铜器大多庄严、厚重和权威,而这种狞厉的美,在现代社会越来越缺乏。

线的艺术,在这个时代也发生了,那为数不多的龟壳上的甲骨文,很好的展示了这种“象形”的线条艺术。

冯友兰评价这本书说:“《美的历程》是部大书(应该说是几部大书),是一部中国美学和美术史,一部中国文学史,一部中国哲学史,一部中国文化史。”

我想读完这本书,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和延续会有不同的了解,它不同于断代史或者艺术史,它是兼具了美学和历史的厚重的书,然而又不像理论一样让人让人觉得枯燥,书的后半部分配有图片可供欣赏,让读者很好的感受中华文化的美和博大精深。

一起来头条号:书文小品,读读书,品品文,做有颜有文的女子!


书文小品


我读过一本书,书名是《追风筝的人》。美国作家卡勒德.胡塞尼著。

我看书,基本上一目十行的那种。但是这本书可以让我,一行看上十遍。一共有362页吧,我看的时候,不只觉的摸摸厚度,很怕一不小心就把它看完了 。

关于精彩不精彩,我就不剧透了。哈哈


春风不等江南


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李家莲的《道德情感之源》、海德格尔的《根据律》、弗洛伊德的一套书、伊曼努尔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等等,太多了[捂脸][捂脸]


万道鱼


《教父》我觉得这本书的作者是与众不同,妙语连珠的天才作家,相信也有很多人看过这个电影,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就在于里面写的全是坏蛋,但又能让读者不痛恨这些坏蛋,痛恨的则是整个社会结构。

在这本书里所学到的东西要比一些文学杂志,名家讲坛要学到的东西还要多,我感觉这本书是值得一读的。

以下是我摘抄书里的一些句子来和大家分享;

1,在一秒钟内看到本质的人和花半辈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质的人,自然是不一样的命运。只有聪明人才能活到最后。这是个百年不变的定律。

这段句子就等于告诉我们遇到什么事情,都要有敏锐的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和洞察能力。

2,我花了一辈子,就学会了小心,女人和小孩能够粗心大意,但男人不行。

3,你花时间和你的家人在一起吗? 我当然有. 很好!不照顾家人的男人,根本算不上是个男人。

这两段句子使我感受到作为一个男人必须要有的责任感。

3,让朋友低估你的优点,让敌人高估你的缺点。

4,离你的朋友近些,但离你的敌人要更近,这样你才能更了解他。

这两句话让我懂得了永远不要让知道知道你实力。

5,一个人只有一个命运

6,不要憎恨你的敌人,那会影响你的判断力。

7,巨大财富的背后,都隐藏着罪恶。

8,一个提着公文包的律师所抢到的钱比一千个拿着冲锋枪的抢到抢到的钱还要多 。

9,伟大的人不是生下来就伟大的,而是在成长过程中显示其伟大的。

10,不要让他人知道你心中所想。




动力派


《沉思录》为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所著,被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品。书中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魅力,它甜美,忧郁而高贵。并以庄严不屈的精神负起做人的重荷,直接帮助人们去过更好的生活。我摘录几句,于大家共享。

用仁爱与真诚赢得尊敬和爱戴。

要真心诚意地关心关爱他人。

要想得到別人的尊重,请先尊重別人。

高尚的品质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用心体会生活的快乐,剔除心灵中无用的东西。

接受挫折,你会发现自己是强者。

即使是不成熟的尝试,也胜于胎死腹中的策略。



yangyucheng这就是我


怎么说呢,有这样的感觉的人,往往是读书太少,没见过什么世面。

不管一本书的思想、观念多么有颠覆性,他的思想也不是凭空来的,都是从前人的思想一步一步发展来的,所以如果你了解前面的思想,对他得出的结论,就不会感到很惊奇和震撼了。

还有就是,某个人对某一类思想非常认定,非常执着,突然看到一本颠覆他自己一贯的观念的书,他就会觉得很特别震惊。

如果我把惊为天人的书理解成影响世界进程的书,这些书有的是颠覆性的,有的一点都不颠覆,只是顺应了时代的潮流。

比如。笛卡尔的沉思录,颠覆中世纪的思考方式。

休谟的人性论。

卢梭的爱弥儿。这两本书对康德的影响非常大。

尼采的书。摧毁一切价值。

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颠覆了2000年来西方的提问方式。

其他书就不一一列举了。好书太多,经典的书太多,关键是根据自己的计划和目标来看,而不是说只要是经典的都看,那样就是本末倒置了。


存思游艺


偶尔也会读点小书,印象深刻的是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这本书对中国历史的乡村治理有透彻的见解,我记得其中一篇是说乡村无讼,基于血缘关系聚族而居的村落里,家族礼制对族民的约束教化原比法律有效有用,村规民约就是法律,族长乡绅就是执法者,村民的纠纷基本在本地都能得到解决,而且都能遵守执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