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燕云十六州,如何影响宋、辽、金帝国命运

燕云十六州是咋回事?

燕云十六州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天津北部以及河北、山西北部,本属于中原政权的控制范围。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大将石敬塘反唐自立,并向契丹求援,在契丹的扶持下建立后晋。作为条件,后晋与契丹结父子之国,石敬塘拜契丹皇帝为爹,为表孝心,奉上燕云十六州作为拜爹谢礼。自此,燕云十六州脱离中原王朝的统治长达四百年之久,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燕云十六州成了中原王朝的心病。


燕云十六州,如何影响宋、辽、金帝国命运

宋、辽百年爱恨情仇

五代十国之乱后期,赵匡胤坑了后周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天下,历史从此进入宋朝时期。宋朝因作为中原王朝的正统继承人,一直对燕云十六州的丢失耿耿于怀,历代皇帝都已收复燕云十六州为己任,以完成不世之功。在中国华北地区有一条天然防线叫燕山山脉,燕云十六州的丢失,使辽国的边境直接延伸到燕山以内,北方游牧民族的铁骑可一马平川直达中原腹地,这对宋朝构成极大的威胁,不管从心理上还是自身安全上,收复燕云十六州势在必行。首先行动起来的是宋太宗赵光义,宋太宗吞并太原的北汉后,乘胜攻打辽国,企图夺回幽州,奈何实力不济,双方打了二十五年,以失败告终。宋真宗时期辽军大举南下,一直打到黄河以北,都城汴梁岌岌可危。宋真宗被寇准忽悠御驾亲征,此时双方各有损失谁都占不得便宜,于是签下著名的澶渊之盟。盟约规定两国结为兄弟之国,辽国退回燕云地区,北宋每年支付辽国岁币三十万。这次盟约可以说是成功的,北宋花钱买了上百年的和平,兄弟间相亲相爱,搁置争议,共同发展。


燕云十六州,如何影响宋、辽、金帝国命运

半路杀出个“程咬金”

原本按宋辽两国现在的发展态势,两国人民深入交流,融合,族与族之间打破地域的界限,燕云十六州或许会被人淡忘,但历史永远是曲折多彩的。东北方向一个新兴的民族打破了平静,燕云十六州在沉寂百年后重新走上历史的舞台。舒服日子过久了,宋辽两国就渐渐腐化了。北宋宋徽宗是个文艺青年,每天只知道写字画画,搞搞园艺建筑,生活美滋滋。辽国天祚帝也不是个雄才大略的主,优柔寡断,整天游山玩水。相比之下,远在东北的松花江北岸,热血青年完颜阿骨打横空出世,此子雄才大略,带领女真部落走出松花江流域,建立大金朝,并攻占原属于辽国的整个东北地区。在两国激烈交战时,南边的北宋看到了收复燕云十六州的胜利曙光。在北宋看来,辽国已经腐朽了,军事实力大幅减弱,连野蛮的女真人都打不过,如果要拿回燕云十六州,现在的确是个好时候。经过一番争论,北宋决定联合女真,颠覆辽国,夺回燕云十六州。


燕云十六州,如何影响宋、辽、金帝国命运


燕云十六州,如何影响宋、辽、金帝国命运

金、辽战争路线图


买来的燕云十六州

北宋穿越渤海湾,多次与与金国会谈,双方签订“海上之盟”,约定共同伐辽,金国攻取辽上京与中京,北宋攻取西京与燕京,也就是燕云地区。灭辽后,北宋将原本给辽的岁币转交给金国。盟约谈好,剩下的就是择个良辰吉日出兵了。而在此时,北宋家里起火了,先后出了方腊、宋江起义,灭火要紧,盟约先往后放放。金国以为北宋爽约了,只能自己单干,对辽国发动进攻,一路攻城略地,先后占领上京、东京、和中京,掘了辽国皇帝的祖坟,把辽国皇帝赶到西北大戈壁开荒。现在就剩下燕云十六州的核心地区-西京和南京了。事实证明,金国攻辽完全不用和北宋结盟,他看中的只是北宋输辽的那点岁币。此时的宋徽宗正在实施一项大工程,建皇家园林艮岳。辽中京陷落,宋徽宗才想起来,得赶紧出兵抢地盘,这一出兵彻底将自己的无能展现给了金国。北宋攻打燕京,接连失败,这时候金国已经一口气把西京也打下来了,宋徽宗急了,为防止燕京也得不到,想了个完全之策,由金国打燕京,再用岁币把燕京买回来。就这样,金国攻克燕京,北宋用每年一百万岁币“光荣”收复燕京。全国上下一片歌功颂德,宋徽宗的功业已经超过历代。燕京短暂的回到了中原王朝的怀抱,三年后,金国灭北宋,燕京又回到外族的统治中,多么讽刺。

燕云十六州,如何影响宋、辽、金帝国命运

燕云十六州,宋、辽、金命运的交点

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赋予燕云地区非凡的意义,宋辽金三国争霸也因燕云地区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北宋对燕云地区执着了一百多年,进而犯了致命的战略错误,与金国签订最危险的合约。一个国家的祸端往往是从和平走向战争的那一刹那,北宋百年来不与契丹争夺燕云十六州,也是想用它来维持和平,一旦站端重启,往往会得不偿失,对一个原本疲软的国家更是灭顶之灾。辽国与北宋经过百年的交流,已经逐渐褪去游牧民族的野性,成为一个温和的邻居,如果北宋连辽抗金,或许自己还能存活的更久。北宋从建国开始,将自己的命运始终寄托在燕云十六州的防护上,,殊不知只有发展军事,自身强盛,才是战乱期间自保的最坚实屏障。收复燕京的屈辱历程,仍没有让北宋王朝清醒,不知发展军力防御女真南下,心存侥幸,最终导致亡国。

对于契丹而言,燕云十六州就是一剂慢性毒药。契丹本是一个游牧民族,善战是他们的天性,相比之下汉族是比较软弱的,自从夺取燕云十六州,汉族的血液开始逐渐融入契丹人,契丹人丧失了警惕性,善战的基因逐渐被汉族的软弱所侵蚀。同时随着汉文化的侵袭,契丹人生活方式逐渐南方化,变得越来越不会打仗了。辽国与金国的战争中就有这样一个典型例子,女真攻打黄龙府,辽国派二十万大军带着屯田工具赶来支援,企图发展屯田建立军屯与女真族对峙,这是典型的中原军队打法,根本抵挡不住女真骑兵的冲击,交战之下士兵纷纷逃跑,大量的农具都留给女真族,金人由游牧民族变成农耕民族,由这一刻开始了。从契丹占领燕云十六州的那一刻起,契丹灭族的命运就注定了,汉族几千年的文化是极具侵蚀力的,游牧民族这种落后的生活方式抵挡不住汉文化中舒适奢侈的诱惑,包括后来的女真、蒙古都被汉族同化,这是历史发展的自然规律,不可抵挡。

北宋收复燕云十六州时软弱无能的表现,让金人极度轻视,也为自己埋下了祸根。在金国占领东北地区后,原本打算结束战争,与辽国共存。但在此时北宋的出使与辽国的求和使完颜阿骨打认识到他的能力远不止如此,他也可以成为一代霸主,从此已灭辽为己任。后来北宋与金国的谈判中,处处被压制,逐渐丧失主动权,直至买回燕云十六州,北宋的表现没有一丝大国该有的气魄与能力,这使如日中天的金国野性日益膨胀,他们经历了战争的考验,也见识到了南方的繁华与软弱,再也没有什么能阻止他们前进的铁骑,灭宋之战势在必行。因燕云十六州,金国摸清了北宋的底牌,有了南下灭宋的信心,终成就一方霸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