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被稱為“報喜鳥”的喜鵲,為何現在卻成為部分農民最討厭的鳥類?

李玲


提起喜鵲,很容易使人聯想起雙喜臨門,喜上眉梢等很喜慶的詞語。但在現實生活中你卻不知道,在某些地域喜鵲的行為則與之大相徑庭。

喜鵲是一種留鳥,以昆蟲為食,在北方極常見。由於它體型較大沒有天敵,加之其繁殖能力極強,還有近些年來國家對槍支的管制,諸多條件使得它的種群肆意擴大,自然界的昆蟲以遠遠不能滿足它們的食量。為了生存,它們另闢蹊徑,開始以瓜果糧食為食。這一習性的改變固然給它們的種群繁衍創造了條件,卻給農民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夏天,農民種植的玉米剛剛出苗,它們便成群結隊的飛到玉米地裡,將玉米苗一棵接一棵的啄出來,啄出後並不食用,而是擺放到地面。我曾疑惑地問當地的農民:“喜鵲既然不吃玉米苗,那它為何要將苗啄下來?”“可能是尋找苗下的蟲子吃吧”農民不很確定地回答。但不論是何原因,玉米苗是被啄下來死掉了。因此地裡缺苗斷壟,造成玉米嚴重減產。諺語云:“天雨雖寬難收無苗之地”。

秋天,玉米快成熟的時候,它們開始啄食玉米棒子。特別是沿地邊的一行,被它們啄的個個體無完膚。我曾見到農民的一小塊早熟的玉米田,竟被喜鵲啄食地顆粒無收。等到秋後農民種上麥子,它們又開始啄拔麥芽;麥子成熟後,它們啄食麥穗。特別是春天,喜鵲讓農民討厭到了極點。原來,魯西北的農民有種植棉花的習慣,並且每家都在棉田裡套中部分西瓜,除供自己食用外剩餘的還可以拿到集市上去賣錢。為此,當地農民很自得。然而,隨著近幾年喜鵲的泛濫,農民的自得變成了噩夢。初春,農民為了儘早讓棉花和西瓜發芽,採用了即保溫又保溼地膜覆蓋技術。從此噩夢就開始了。喜鵲三五成群的飛到田裡,啄開地膜飲地膜內側懸掛的水珠,(也可能有其他目的)一啄就是連續幾十個窟窿。無奈,農民為了不讓幼苗凍旱而死,只得再覆蓋一層地膜。剛剛蓋好地膜,喜鵲再飛來啄上洞。啄了蓋,蓋了啄,有的地塊一連覆蓋了三四層。農民戲言:“這不是在蓋地膜,是在地裡打袼褙(袼褙:用糨糊將舊布一層一層粘疊起來,納鞋底用。現在魯西北還很常見。)這無疑增加了種植西瓜的成本。

(我曾見到一群,這還不算完,等西瓜剛剛長到橄欖大小,喜鵲便成群地飛到瓜田裡啄食瓜胎,

近五十隻。)從此便不消停了。哪個西瓜大它們啄食哪一個,哪個西瓜熟它們啄食哪一個。西瓜被啄上洞後一旦灌進水或下進雨水,便會整個爛掉。即使沒爛掉也失去了食用價值和商品價值。這給農民帶來了很大的損失。

農民也想盡了辦法驅趕這些惡鳥,先是立假人,後是放紙鳶,繼而張網、噴撒驅鳥藥。但這些辦法或是收效甚微,或是根本不起作用。因為喜鵲是一種非常聰明的鳥,而且視力與鷹一樣極佳。它們對於假人、紙鳶之類,一兩天內就知其不能對自己構成任何威脅,便不再畏懼了,甚至肆無忌憚的站在假人頭上拉屎。張網有時能捕到一兩隻粗心地傢伙,但大多數喜鵲都能在即將觸網的一霎那,像高性能飛機一樣垂直拉起,沖天而避之。至於驅鳥藥,本來就是心到神知的東西。有人會問:何不由專人看管驅鳥呢?你不知,農民種一畝、半畝的西瓜哪夠看管的工錢。

因此,我三年前初來這裡的時候,還有少部分農民家種西瓜,近一兩年喜鵲越來越多,這裡的農民幾乎沒有一家種了。今年本地西瓜價格的大長,我認為於此不無關係。因為一戶農民種一畝,看起來雖少,但千戶農民就種上千畝,以此類推數量還是很巨大的。

總之,喜鵲對魯西北的農民危害很大,在農民心中喜鵲不再是一種喜慶吉祥的鳥,在這裡喜鵲聲名狼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