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背影》:读了5遍,20年后才读懂,朱自清本意是在写自己的背影

题记:

《背影》:读了5遍,20年后才读懂,朱自清本意是在写自己的背影

“最长的莫过于时间,它是无涯的荒漠;最短的也莫过于时间,很多爱来不及便已是终点。”

年少时,我如朱自清一样会嘲笑父亲的迂腐,给我买双运动鞋都要讲个半天的价;

15年后,在爷爷奶奶全都过世后,我又如朱自清一样,看到了父亲内心的空落落;

20年后,当我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我更如朱自清一样,鲜少回家夜夜思亲泪两旁。

《背影》:读了5遍,20年后才读懂,朱自清本意是在写自己的背影

父亲的迂腐

父亲,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每个年代的人或许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

五六十年代的人,对父亲的印象是一颗老槐树,春去冬来,风霜尽染;七八十年代的人,对父亲的印象是一匹老马,东北西走,背驮全家;90后00后的人,对父亲的印象是一弯小船,飘飘荡荡,伴己成长。

《背影》:读了5遍,20年后才读懂,朱自清本意是在写自己的背影

从“老槐树”到“老马”,再到“小船”,父亲的角色有了转换,这转换背后折射出时代的进步。毕竟,物质匮乏时,首要的是生计;物质富足时,才会拥有生活。

但,唯一不变的是父亲对子女的爱!

我恰是一个80后,在我的眼里,父亲确如一匹老马。为了这个家,他必须马不停蹄;为了供我和妹妹读书,他不得不吃糠咽菜。

然而,年少时,我也会嘲笑父亲的迂腐。一如,朱自清在《背影》中写道:

“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

《背影》:读了5遍,20年后才读懂,朱自清本意是在写自己的背影

记得,有一年小学开学,我便缠着父亲给我换个新的文具盒。父亲骑着二八大架洋车带我来到集市,区区块把钱的文具盒,他跟人家软磨硬泡了半天。最后,店主便宜了一毛钱。我不屑,父亲却乐呵呵。后来,他又添了一毛钱给我买了串糖葫芦。

那时,父亲在我眼里就一个字——抠。父亲就是这样一点一滴地为我和妹妹抠出了学费,抠出了未来。

有时候,我特钦佩古人的造字艺术。“抠”的右边是“区”,与“屈”同音,这意味着“抠”的同时要不断地委屈自己。父亲何尝不是,为了省下我们兄妹两的学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委屈着自己。那件黄棉袄,他至少穿了5年,补了又补,领子都磨秃了。

《背影》:读了5遍,20年后才读懂,朱自清本意是在写自己的背影

时间一晃八九年过去了,大一开学的前几天。母亲说,带孩子到店里买双运动鞋吧,便给了父亲200块钱。我拉着父亲来到一家专卖店,看中了一款运动鞋,父亲又给人家讲起价来,说:“俺都是老农民,出力干活,给俺便宜点吧。”

专卖店,统一价格。可父亲从来没进过专卖店,他以为像农村的集市一样可以讨价还价。此时,我既感到自尊心受辱,又觉得父亲太过迂腐。一句一个“俺,俺,俺”,真是大老粗。

于是,我把父亲叫到一边,要回他手里攥着的200块钱,豪爽的买下了鞋子。这是我人生第一次穿专卖店的鞋子,心中阵阵欢喜。可当我看到父亲脚上那双破了鞋头的,连鞋带都是用的布条时,满是心酸。

坐在公交车上,看着窗外繁荣的景象,而这一切都与我那个抠门的父亲,迂腐的父亲无关。他这辈子或许只能低微到尘埃里,可他对我的爱却伟大到永恒。

不知不觉,泪水模糊了双眼。

《背影》:读了5遍,20年后才读懂,朱自清本意是在写自己的背影

他的空落落

有人说:“孩子上了大学,便是和父母真正分离的开始。”

《背影》:读了5遍,20年后才读懂,朱自清本意是在写自己的背影

的确如此!大学四年,唯有寒暑假可以和父母呆在一起。毕业后,去了另外一个城市,和父母更是聚少离多。

2011年11月,天气已经很冷,我还在睡梦中,一阵急促的电话响起。电话那头,父亲低沉地说道:“你奶奶走了。”我心头一颤,奶奶还是没熬过这个冬天。

奶奶下葬的那天,58岁的父亲扑在棺材上哭的撕心裂肺。他是那么的坚强,此刻他又是这么的脆弱。那一刻,我终于明白了“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背影》:读了5遍,20年后才读懂,朱自清本意是在写自己的背影

就像朱自清在《背影》里写道:“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

那年冬天,奶奶去世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可是,父亲交卸了一份差使,却留下了一颗空落落的心。

奶奶走后的最初一两年,明显感觉到父亲老了许多,也老的更快了。头发花白,黝黑的额头和清癯的脸庞上,皱纹越来越深,那分明是生活磨砺留下的年轮。

以前,不太关心我生活的父亲也开始像母亲一样爱唠叨起来。会时不时地打电话叮嘱我,“一个人在外要注意身体,想吃啥就买啥。”每逢假期临近,父亲也会急匆匆地询问我“啥时候回来?”

春节回家,父亲也会八卦地追问我,“有没有交女朋友啊,你也老大不小了,该谈朋友了。”、“你看,你姑家的孩子过完年五一就结婚。你也得上点心,抓点紧,我和你妈都等着抱孙子呢。”......

《背影》:读了5遍,20年后才读懂,朱自清本意是在写自己的背影

有时候,还会跟我讲起大道理。什么“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什么“成家立业”,先成家,才能立业,成了家心才能安定下来。

我笑着说:“爸,你什么时候成为妈的代言人了。”

母亲在厨房里煮着饺子,接过话茬说:“你爸现在比我还爱唠叨,更年期。”

或许,自从奶奶走了以后,父亲的心开始变得越发空虚起来。因为空落落,所以爱唠叨。又或许,他不是爱唠叨,就是想跟儿子说说话而已。

大年三十,锅里煮着饺子,桌上几个我爱吃的小菜。

《背影》:读了5遍,20年后才读懂,朱自清本意是在写自己的背影

原来,

满天的谷雨在酝酿,不及故乡父亲的那杯酒;

满桌的推杯又换盏,不及家中母亲的那碗面!

原来,

好好陪父母吃顿饭才是世界上最高贵的应酬。

《背影》:读了5遍,20年后才读懂,朱自清本意是在写自己的背影

他的背影,我的背影

风雨有声,父爱无言。

人生本就要面对无数个选择。选择了付出,就存储了收获;选择奋斗,就存储了希望;而我选择了把他乡当成了故乡,却存储了无尽的惆怅和思念。

转眼间,春节假期已过,我也踏上了返回的旅程。母亲给我煮了六个鸡蛋,父亲跑到街上买了厚厚一摞煎饼,非要给我带上。

千叮咛万嘱咐后,父亲又把我送到了村口。坐上车,跟父亲挥手作别。车窗里,看着父亲远去的背影,总有说不尽的心酸。

《背影》:读了5遍,20年后才读懂,朱自清本意是在写自己的背影

曾几何时,父亲的背影是如此得伟岸。如今在岁月的涤荡下,在艰辛的磨砺下变得越来越孱弱。再仔细一看,老爸似乎还有点驼了背。这分明就是朱自清散文里的那个即使被别人耻笑,也要爬过栅栏为孩子买几个橘子的父亲;也分明是李建歌曲里的那个已经老得像一张旧报纸,只剩下一个影子的父亲。

是啊,我们在慢慢的成长,父亲却在加速的老去!

记得,《论语·里仁篇》里讲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大概的意思是说:父母的年龄,做子女的不能不知道。一是为双亲的年高体健而高兴,更是因双亲岁数大而担心。

何以喜?何以惧?

喜的是,父母增寿,依然身体康健,精神矍铄,做子女的自然高兴;惧的是,天增岁月,父母的年岁越高,距离人生的终点也就越近了。

《背影》:读了5遍,20年后才读懂,朱自清本意是在写自己的背影

随着父母的日渐衰老,我们与父母相处时间越来越短了,行孝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了。

想想你有多久没能陪父母好好吃顿饭了,想想你有多久没给他们一个拥抱了。这血浓于水的亲情,似乎随着时间的流淌也被稀释了许多。

这些年,我似乎每天都有忙不完的工作,把时间给了没完没了的应酬。也总想回家看看年迈的父母,可到头来一年都没回去过几次。因为,我总以为陪父母的时间有的是,来日方长。

可是,我们以为的来日方长,其实只有短短64天。

曾经在网上看过这样一个计算公式:

假如一年中,我们只有七天可以回家陪父母,而一天最多相处11个小时。如果父母现在60岁,能活到80岁,那么我们实际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只有1540个小时,也就是64天。

64天,眨眼即逝!

《背影》:读了5遍,20年后才读懂,朱自清本意是在写自己的背影

2017年,我结了婚,回去看父母的时间更少了。好像总感觉和父母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甚至变成了甲乙。

一如,李宗盛所言:

“两个男人,极有可能终其一生只是长得像而已。有幸运的,成为知己;有不幸的,只能是甲乙!”

从参加工作到如今,10年过去了。每一年春节前两三天,父母都会打来电话,问我什么时候回来?买到票了吗?几点的火车?

每一年,无论我回到家有多晚,父亲总会伫立在村头等候,天寒地冻,从未改变;家里的灯依然会为我亮着,春夏秋冬,从未改变。

有一年,车票特难抢。我便给爸妈说不要等我了,先睡吧。当时,我回到家乡的城市已经深夜10点了,打了车,快到村头的路口时,那个熟悉的身影又出现在我面前。此时,已是深夜11点半了。

无论多晚,依然有人为你守候,泪水却止不住的流。此刻,我终于领悟了那句话——“世界上最美的风景,不过是父母望眼欲穿的路!”

《背影》:读了5遍,20年后才读懂,朱自清本意是在写自己的背影

这条路,是孩儿远去的路;这条路,是孩儿归来的路。这条路,或许我们走出去,便再也没有回来过。这条路,铺满了父母的牵肠挂肚,也铺满了父母的日夜守候。

今年,因武汉新冠肺炎疫情,我在家多呆了一些时日。而且,因为不能出门,便和父母一起打打牌,看看电视。如果不是因为这次疫情,或许这辈子都不可能跟父母连续呆这么长时间。

一悲一喜,悲的是病毒的无情,喜的是我们和父母共处了一段美妙的时光。多年后,如果忆起,你定会落泪。

记得,龙应台说过这样一段话: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不必追,这三字好沉重。

它似乎在告诉我们:孩子,父母不能再陪你了,今后的路你要自己走了!

《背影》:读了5遍,20年后才读懂,朱自清本意是在写自己的背影

于是,我们好多人就真的没有去追!而是匆忙转身,把自己的背影一次次地留给了翘首以盼,为我们牵肠挂肚的父母。

在我们和父母道别,转身走远的那一刻,你何曾注意过父亲会停下脚步,转过头,直到你的背影消失在路的尽头。

前段时间,我跟父亲道别后,转身离去。并跟他说:“回去吧,外面天冷。”父亲“噢”了一声,也开始往回走。

走出老远,我发现手机丢在家里了。转过身才发现父亲并没有回家,而是又停下来看着我慢慢走远。

《背影》:读了5遍,20年后才读懂,朱自清本意是在写自己的背影

那一刻,我才突然意识到,《背影》虽然写的是父亲,但更是在写朱自清自己。

那是父亲留给儿子的背影,那背影里写满了磨砺、操劳与老去;

更是儿子留给父亲的背影,这背影里却藏着心酸、牵挂与远去!

所以,即使父母“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也请您,用实际行动告诉老爸老妈:

“别怕,你们慢慢地走。无论何时,儿子一定在您身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