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诗豪”刘禹锡,生不逢时,却用诗词表达豪迈之气

大唐在我国古代算是一个极其辉煌的朝代。盛唐时期,有很多文人墨客描绘出自己的雄心壮志以及对唐朝大好河山的描绘。但到了晚唐时期,大唐的盛世不复存在,所有的辉煌已烟消云散。这时在文人墨客有数不尽的落寞,今日主角刘禹锡就生活在晚唐。他这一生极富戏剧性,前半生刘禹锡受尽重视,是一位风风光光的大人物。但是到了自己晚年时光,他却命运多舛,生活一片凄凉。虽然生活遭遇如此变故,但刘禹锡十分豁达,后人称他为“诗豪”。

刘禹锡的一生充满反抗精神,在政治斗争面前,他没有展现出脆弱的一面,反而是勇于与权贵做斗争。虽然他曾受到排挤受人打击,但在他的诗中却充满了激情与豪迈。乐观的刘禹锡在人生中遭遇哪些变化?他的诗词特色又是怎样的?

“诗豪”刘禹锡,生不逢时,却用诗词表达豪迈之气

一、刘禹锡政治生活与诗

刘禹锡的父亲在当时是一个小官,从小生活在官宦之家的他,曾经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受到家庭的熏陶,小时候他就希望能够考取功名。小小年纪的他非常聪明,21岁就已经考进考中进士,他曾这样介绍自己“我乃中山靖王刘胜之后!

在那之后刘禹锡的政治生活非常顺利,24岁就荣登吏部,渐渐有了名气。就连当时被太子看中的王叔文都主动与刘禹锡打交道,认为刘禹锡之后一定能当上宰相。由于少年时期青云得志,刘禹锡当时意气风发写的诗也非常豪迈,例如在这首《赏牡丹》当中,他就曾说“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首诗能表达出刘禹锡春风得意的心情,当时他急功名富贵于一身,很多权贵大臣都想与他结交。

周围有一帮与自己志气相投的伙伴,年少时刘禹锡意气风发、春风得意。不过好景不长,在与王叔文等人组织的变革当中,他们没有敌得过权贵手中的权利,也没能让唐朝恢复兴盛。反倒是没过多久,宪宗登基继位,这意味着他们所组成的永贞革新并未成功。几位首要人物皆都被贬,刘禹锡也被贬到了朗州。

“诗豪”刘禹锡,生不逢时,却用诗词表达豪迈之气

这时刘禹锡的心情自然惆怅,原本处于人生巅峰中的他,地位却一落千丈。当时又处于秋天,因此他写下了《秋词二首》,“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秋天本来就是一个落寞悲伤的季节,很多文人都愿意用秋天描述自身的悲凉氛围刘禹锡也不例外。但与旁人不同的是,这首诗虽然有悲愤,但却充满了豪气。即使没有打倒权贵,但刘禹锡依旧没有气馁,反而心中又燃起了雄心壮志。大概这就是刘禹锡被称为“诗豪”的原因。无论身处何地在,他的诗中总能看到豪迈。

有人看到这首诗,也许会认为刘禹锡是在假装豪迈,但是来到朗州之 后,刘禹锡真的没有因为人生的失意而郁郁寡欢,反而当地人相处的很好,甚至为当地写了很多诗词歌赋。朗州当地的人特别喜欢巫祝,刘禹锡根据《楚辞》为当地人填写了新的巫祝歌词。“蛮荒之地,士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刘禹锡一边用诗词歌赋消磨时光,一边陶冶在文人世界当中。

虽然在朗州十年,但刘禹锡依旧有豪情壮志“即赋形而终用,一蒙垢焉何耻?感利钝之有时分,寄雄心于瞪视”这首诗描绘了刘禹锡非常乐观的心态。

此后刘禹锡终于重新被召回长安,但与想象中的不同,长安已经物是人非。曾经刘禹锡的好友已不复存,在在官场当中是新的达官贵人。由于唐朝的落寞,使当朝权贵变的结党营私,刘禹锡自然不愿意和这些人为伍。加之刘禹锡本人非常喜欢游览道家名观,因此他借机写出“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这首诗表面是描绘了景色,实际是在讽刺权贵,刘禹锡认为这些人看似日子很潇洒,但好日子不会久,充满对当朝权贵的鄙视。此时刘禹锡又一次得罪权贵,再次被贬到连州。在连州刘禹锡一呆就是5年,一直到刘禹锡母亲去世之后,他才离开连州,此时的他到了夔州。当地人在祭祀时喜欢唱《竹枝,刘禹锡也通过自己的诗词,将这里的风土人情描绘出来。“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这首诗词当中充满了活泼的意味,与当时刘禹锡所处的境地完全不同。由此可见,即使周围所处的环境再不济,但乐观的刘禹锡总是能够找到慰藉自己的方法。,刘禹锡的这首《竹枝词》也受到后人的很高评价。

“诗豪”刘禹锡,生不逢时,却用诗词表达豪迈之气

之后刘禹锡又来到了和州,这一次刘禹锡可碰到麻烦了。和州的知县落井下石,处处刁难刘禹锡。本来应该给刘禹锡三间三厢的住宅,没想到却只给他一间,只能容下一张床和桌子的小木屋。若是换了旁人一定非常愤怒,甚至找知县理论,但刘禹锡却非常平淡,在这里他写出了流传至今的《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想必很多人都曾背过这首诗词,词中表达出刘禹锡的豁达。

三年过后,刘禹锡又被发配到苏州、同州等,地方担任刺史。几年过后,当朝再次照刘禹锡回京。在回京的路上他碰到了白居易,白居易写诗来宽慰她。此时刘禹锡白居易的笔,告诉对方自己非常乐观,并不需要安慰,于是他还写下了一首同样脍炙人口的诗词“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虽然刘禹锡的命运多舛,但是在他的诗中却充满了乐观、此时的刘禹锡已经两鬓斑白,他心中仍是那个意气风发的无谓少年。

时隔23年之后,当刘禹锡再次回到京城的时候,刘禹锡依旧没有向权贵低头,再次写了一首诗。“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这诗书写刘禹锡对权贵的讽刺,也凸显出刘禹锡心中的叛逆。不无论外界再怎么变化,他也不会向权贵低头,更不会同流合污。

“诗豪”刘禹锡,生不逢时,却用诗词表达豪迈之气

晚年的刘禹锡回到洛阳,此时白居易也在这里养老,两个人经常写诗助兴。白居易的诗中经常是一些感叹年华已去的语言,但刘禹锡却依旧乐观,写下“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帽自偏。

” 慰藉白居易,告诉他不要为这些烦恼。世间的人都会变老,没有必要因为这些忧愁。刘禹锡的心中有豪情 他这一生中充满波折,但从未气馁也不会悲观。无论外界环境怎样,时光如何变换,但是他心中的豪情万丈却从未改变。

当然,刘禹锡也非常期待寻常人家的小日子,他曾经在这首诗中写下过“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无论人生日和豪迈,但内心总会渴望宁静,过自己安安稳稳的生活。

“诗豪”刘禹锡,生不逢时,却用诗词表达豪迈之气

二、刘禹锡诗词的特点

(一)诗词豪迈,表达刘禹锡乐观心情

刘禹锡本身是一个乐观的人,在他的人生中经过大起大落,多次被贬的经历,如果换作是别人一定会自怜自爱,自暴自弃。但刘禹锡却总能看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例如在《砥石赋》中,刘禹锡用“故态复还,宝心再起。既赋形而终用,一蒙垢焉何耻?”表达他依旧心有雄心,百折不挠的乐观以及自信。虽然被贬,但这并不妨碍刘禹锡心中怀大志。

在被贬朗州五年之后,刘禹锡收到元稹送给自己的一根竹鞭,为了回馈对方,他写下“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心。”在古代的诗句中,喜欢用竹来表达自己忠贞的感情。对于文人来说,有气节是他们最重要的基本操守,古代文人十分看重气节。刘禹锡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非常坚定,他希望能够再一次重新回长安,完成自己的志向。

在“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不用去羡慕春天的桃花和梨花,到了秋天的时候,桂花会长得更加繁盛。表达出刘禹锡非常洒脱的气节,他对于生活十分乐观,不去羡慕那些发达的权贵,自己有朝一日,也一定能够重新完成壮志。同样,“闻说功名事,依前惜寸阴”当中也表达出他自强不息的豪迈气度。

“诗豪”刘禹锡,生不逢时,却用诗词表达豪迈之气

(二)用简单的词语表达意境

刘禹锡认为,如果想用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那么就需要用非常精简的语言来描绘非常丰富的场景。刘禹锡本身也践行这一理论,他善于通过善用联想,将事物本身的特质给描绘出来,细细体会就能发现:刘禹锡的诗词当中,通常会用简单的语言,让大家回味无穷。

《金陵五题》当中;刘禹锡用“潮打空城寂寞回”,“夜深还过女墙来”等简单的词语,为我们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情感以及人生哲理。

刘禹锡的诗词总是非常的理性客观,需要人们了解刘禹锡当时所处的情形,细细品味才能懂得它的内涵。

刘禹锡的诗词总能表达乐观,又能用意境向我们传递出自己的思想 ,不负“诗豪”的称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