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如何做好當代青少年教育?如:父母與孩子的溝通?

新一代教育


那麼為什麼父母和孩子的溝通會變得不順甚至困難?其實主要責任還是在於父母。

溝通作為一種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應該建立在一種平等,尊重和理解的基礎之上。父母和孩子的溝通不順甚至完全說不上話,其實就是因為他們之間的對話不是溝通。比如,上級和下級之間談話是溝通嗎?領導和員工之間談話是溝通嗎?強勢和弱勢的對話是溝通嗎?都是美其名溝通。

因為父母和孩子在年齡,閱歷,性格,環境等很多內在外在的種種差異,所以難有很好的溝通,主要責任在於父母。“我經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還多”,“我是你老子”,“我是為了你好”,所以你必須要聽我的。可孩子眼裡“過橋和走路都是走”,“除了是兒子我還是一個人”,“我知道怎麼樣為自己好”。這就是溝通障礙了。

所以父母應該怎麼樣做到跟孩子的有效溝通?

其實一個很簡單的辦法,行為示範,推己及人。當你想讓孩子避免沉溺遊戲,電視,手機的時候,你也多看看書,陪著孩子一起看書,一起做一些事體育鍛煉。可以想象當一個人開著電視,打著手遊的時候讓你自己回房間看書學習。你心甘情願嗎,你能靜下心嗎?所以何必苛求孩子?當你覺得孩子不聽話,孩子成績不好的時候,孩子貪玩,孩子早戀的時候。你想想你在他那個年紀你有沒有做過一些不合時宜的事,你受到的是什麼樣的溝通和教育?那些溝通和教育對不對?你反過來怎麼樣跟孩子形成很好的互動的溝通?

所以不論是溝通還是教育,在父母和孩子之間都需要平等,尊重和理解,不是命令,也不是上下級,這才是溝通;行為示範,推己及人,這才是教育。


Chem小四


首先,在家長與孩子當面溝通這方面,第一點,平等,第二點,客觀,實事求是,第三點,懂得換位思考。舉個例子:學生A同學回家後沒有及時寫作業,回家把書包放下後,去臥室,一直沒有出來,普遍家長會直接說,到家先寫作業,別磨蹭,寫不完作業還要熬夜,耽誤吃飯,耽誤休息,類似的一些抱怨和責備,甚至有些家長的話語更為嚴厲或極端。我建議,首先是問詢,家長在面對孩子時,是重要平心靜氣,做為孩子的最堅強的後盾,家長們應扮演的是在孩子面前永遠呵護孩子的角色,幫助孩子,理解孩子,體諒孩子,糾正孩子,引導孩子才是真正的溝通方式。

在孩子遇到問題或者困難時,我們要先詢問後,根據問題,給予孩子一些提示,千萬不要說,你應該怎麼怎麼樣,不要否認孩子的一切,不論孩子做的對與錯,我們都不要以一個大人的思維來對待,當孩子做的對時,我們要給予肯定,當孩子做事欠妥時,我們給予建議,讓孩子們去參考。做孩子做朋友,溝通才會更加順暢!


牛犇犇老師


青少年教育是一個大課題。孩子在青少年成長期間或多或少都會出現一些逆反情緒,這個時候如果父母不能正確引導孩子,那麼無論對孩子的成長,還是親子的情感溝通可能都會出現一些問題。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能做到亦父亦母,亦師亦友,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所在。

亦父亦母就是父母在教育孩子時應該扮演好父親母親的角色。培養孩子健康的身心、良好的習慣、樂觀的心態、健全的人格和直面困難的能力。家長既要做到父親對孩子的引領,又要做到母親對孩子的關愛。

亦師亦友就是父母在教育孩子時應該扮演好良師益友的角色。家長要學會巧妙地幫助孩子解決生活、學習、交際中出現的一些問題,要學會跟孩子像朋友一樣相處。這樣孩子就會越來越尊重你、信任你,理解你、喜歡你!孩子自然也會喜歡和你交流分享!





讓語文學習更有趣


1、合適的溝通方式。

比如,一位母親的兒子個性內向,沉默寡言,一般的方法難以獲得有效的溝通。於是,這位母親根據兒子喜歡聽音樂、寫作和閱讀的特點,經常與兒子一起到書店去,在那裡聽兒子向她講述故事和書裡的人物,以此瞭解他的想法和感受;她還和兒子一起聽音樂、做兒子作品的第一個讀者,不斷進行鼓勵。她的兒子最終慢慢地活躍開朗了起來。可見,成功的親子溝通沒有什麼秘訣,只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溝通方式就可以。

2、要學會傾聽。

與孩子溝通需要談自己的意見,但更需要耐心地傾聽孩子的想法。傾聽意味著避免打斷孩子的話、集中精力於交流的過程。做一個耐心的傾聽者能使你瞭解孩子的問題和觀點,有助於澄清事實,避免對孩子的誤解。經常傾聽孩子的聲音,你會發現,儘管你沒有對孩子提出許多要求和建議,你的孩子卻更多地向你提出問題。這是因為,善於傾聽的父母才有可能成為孩子的知心朋友。

3、要創造機會交談。

青少年不喜歡預約的談話,你想談的時侯,他們可能沒有興趣;只有他們想談的時侯,溝通才有可能順利進行。有些父母可能喜歡在晚飯桌上或睡前時間與孩子談話,有些父母則常常利用一起散步或郊遊的時間與孩子交流。不管選擇什麼時間,我們都要知道,最佳的溝通常常是在共同的活動中進行的。切忌不要總是試圖在臨時想起的、不固定的時間與孩子進行溝通,那樣做的結果只能是失敗。

4、討論相互間的差異。

父母與孩子之間往往在觀念和意見上存在差異,比如,父母認為孩子應該在晚上9點以前回家,而進入青少年期的孩子認為自己已經長大了,可以晚一點回來。如果不能有效地處理這種差異,溝通就難免失敗。父母應當認識到,這些差異實際上為我們提供了重要的機會,以便重新思考原有的教養方式和限制措施,與孩子一起商議和制定新的制度,從而幫助孩子發展有用的社會技能。由於青少年對事物的認識辨別能力以及考慮各種可能性或觀點的能力不斷增強,這種商議是可能的、也是有益的。

5、避免過度反應 。

對孩子言行的反應過於激烈往往導致爭吵,使交談無法繼續。為了使交談保持友好的氣氛,父母絕對不要帶著焦慮和情緒與孩子交談;同時,為了體現尊重,避免引起反感,父母在提問題時,最好以商量的、平和的語氣進行,如“你這樣做是怎麼想的?”、“讓我們談談好嗎?” 父母要努力成為孩子願意傾吐秘密的對象,成為對孩子的事情感興趣的人。只有這樣,孩子才樂意向他們敞開心靈。比如,你的孩子告訴你,晚上他和夥伴們一起去抓蜜蜂了,如果你表現的很吃驚且激動,或對事情的結果根本不感興趣,孩子以後就不會再對你說什麼了。父母要認識到,孩子最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鼓勵和獎賞。如果孩子和父母談話時受到批評,他會感到自己的坦率得到的不是獎勵而是懲罰,這將傷害他繼續與父母直接交流的積極性。

6、討論對孩子們來說重要的事情。

有些事情對父母來說並不重要,甚至另人煩惱;但對孩子們來說就不同了,那可能是意義重大的事。父母不必假裝對孩子們的事情感興趣,但是必須對他們感情和觀點表示尊重。因此,經常與孩子討論他們的事情是必要的。業餘愛好和個人興趣:不少青少年喜歡體育,父母不妨與他討論喜歡的球隊或賽事,可能的話,可以一起去現場觀看比賽;音樂也是青少年所熱衷的,父母至少應該知道流行歌手的名字。如果你認為孩子正在聽的音樂是不適當的,或認為他的“追星”行為有些過分,不妨坦率地告訴他們並且說明為什麼,保持沉默往往會被誤解為允許。 情緒:青少年常常對許多事情感到擔憂,比如自己的朋友、流行事物、性、超重或太瘦、明天的測驗、上大學以及世界的未來等等。所有這些事情都可能使孩子情緒波動。父母有時可能難以判斷這些事情對孩子到底有多重要。

7、溝通時持親切、尊重的態度。

現代的青少年崇尚個性,喜歡自我表現,追逐新鮮事物。因此,他們說話做事時常令人難以接受。在與孩子說話時,你所表現出的尊重和自我控制最終有一天會出現在孩子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在與孩子交談的時候,如何說話與說什麼同樣重要。簡單命令式的、挖苦諷刺式的、情緒發洩式的話語只會傷害孩子的感情,而與事無補。父母要學會以尊重的態度、平靜的語氣對孩子說話,因為,即使一個不到10歲的孩子也能輕易的區別不同的態度、情緒和語調。尊重還體現在父母與孩子進行有深度的交流溝通方面。青少年的社會意識和對事物的理解力在不斷增強,他們讚賞有思想性的、有深度的交流。因為這樣的交流使他們感到自己被父母視為平等的夥伴,能激發他們的自尊感。



熊貓業餘大廚


如果稀裡糊塗地當了爸爸媽媽,面對孩子帶來的種種問題一定會束手無策。

憑藉本能,我們可能會發脾氣,可能會縱容,可能會不理他。但從專業的角度講,這都是錯誤的做法,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傷害。

很多人為了做一份工作會去學習、讀書、考研。但其實人生中哪一份工作會比做父母更重要呢?不學習一下就瞎當父母,風險很大的。

控制型父母

- 都給我停下來!不許亂跑!再搗亂就別想看電視!

- 命令和威脅是控制型的典型表現

- 這樣不會讓孩子有責任感,孩子長大後會更容易放縱自己

放任型父母

- 不理他,我沒辦法,小孩子鬧一鬧沒關係的

- 孩子學不會應有的社會規則

- 孩子長大會缺乏約束和規矩,沒有群體歸屬感,更容易涉及毒品、早孕和幫派、網絡成癮。因為他們需要極強的團隊依賴

輕視、低估和否定孩子的感受

- 你怎麼會餓?摔一下沒什麼大不了吧?你要再不吃我就再也不給你買了!你到底是不是個男子漢?

- 當很多父母炫耀說自己的孩子不用大人管就自己站起來了的時候, 父母並沒有教會孩子如何去面對痛苦,只是學會裝出一副堅強的模樣。孩子並不知道如何面對痛苦,更不會關懷別人的痛苦。

- 孩子摔倒後正確的做法是:立即趕到現場,確認孩子的狀況,並詢問:嘿,寶貝,你沒事吧?如果孩子受到了驚嚇,要告訴他:媽媽看到了,你盪鞦韆蕩得很高,掉下來確實嚇人,要不要我們一起休息一下再去玩?

- 想想看,你摔了一跤,你老公跑來說:快起來,根本就不疼。你會有怎樣的感受?

採用外部激勵和獎賞的手段

- 用小貼紙獎勵孩子的新習慣;用玩具來讓孩子聽話;成績好就帶孩子去旅遊……

- 這種行為叫做賄賂

- 被賄賂教育長大的孩子並不喜歡遵守規矩或者好好表現這件事本身,他只是為了得到外部獎勵。他並沒有學會究竟為什麼要這樣做。

以消極後果作為懲罰

- 你以後還敢這樣嗎?暫停一切活動,去站著;我數三下,1,2,3!

- 分清楚直接後果和消極後果:孩子貪玩錯過了晚飯時間,結果沒飯吃。這叫做直接後果,家長可以給孩子解釋為什麼沒飯吃,不用生氣。孩子貪玩打碎了花瓶,家長懲罰不許看動畫片,這就叫做消極後果,孩子會感到家長負面的情緒,並學會用暴力溝通的方法對待他人。

體罰

- 懲罰性的威脅可能會暫時奏效,但孩子從中學到的唯一道理就是害怕家長髮火或者不要自己而不得不服從。他遲早還是會再次犯錯的。因為騙人被打的孩子,只會撒更好的謊。

- 最重要的是,孩子從你這裡學會了暴力是管用的。

對孩子抱有不切實際的期望,以及忽略孩子的性格特徵

- 希望孩子超越年齡的懂事

- 希望孩子和心目中的理想孩子一樣

二、情感引導

什麼是情感引導?

情感引導就是向孩子傳授情感規則,讓他們知道如何辨認情感並且以恰當的方式來表達。

我的解讀:孩子哭鬧、吵嚷、冷暴力對待你,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從小沒有學會用正確的方法表達和處理自己的情感,可能父母也不會。情感引導是在孩子表現出情緒的時候準確地教會他這種情緒叫作什麼,我們可以怎麼做。

接下來我們會通過大量實例幫助大家學會情感引導。

問自己幾個問題吧

當你管教孩子的時候,請自問:

- 我有沒有否定、忽視或者輕視孩子的感受?

- 有沒有用打擊孩子的方式去懲罰或者教訓他們?

- 有沒有用消極的方法去驅動他們?

如果回答是肯定的,請思考你的替代方案。

情感引導的重要性:奠定父母與孩子一生的親密

情感引導的作用

案例:一個受過情感引導教育長大的4歲小男孩Tom,在公園裡玩,他的兩個小夥伴撞到了一個小女孩,沒有停下來就跑了。Tom來到小女孩的媽媽面前說:我為我朋友這樣做感到很抱歉,他們甚至沒有停下來避開她。(我的兒子5歲,在學跆拳道的時候他的同伴欺負一個小同學,他也曾代表他的同伴向小同學的家長道歉,並且說他這樣做是不符合跆拳道精神的。我相信,這的確是情感引導的作用。)

情感引導的好處

- 幫助孩子認識、表達和調節自己的情緒

- 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 因為表達順暢,所以減少發脾氣的現象

- 促進家長和孩子的溝通,加深感情

- 孩子學會結交新朋友

- 學會忍耐,學會面對逆境

- 讓孩子學會尊重別人的情感,成為好的父母

情感引導的關鍵步驟

1、播下種子

- 提前清晰準確地告訴孩子你的要求是什麼,比如:今天晚上咱們要一起出去吃飯,也就是說我們要在包廂裡安安靜靜地吃飯,不可以到處亂跑,也不能大喊大叫哦。

- 出發前說一次,路上說一次,進飯店之前還可以問一次:還記得之前爸爸說過的話嗎?……好的,我們要開始享受晚餐啦!

2、觀察和判斷

- 觀察和判斷的本質是關注

- 觀察的目的還在於體察孩子的需要

3、聆聽

- 蹲下來,看著孩子的眼睛聆聽

4、體察並理解孩子的感受

- “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你需要爸爸的幫助嗎?”“我能感受到你很難過,可以說說嗎?”……

- 這在成年人的領導力課堂上叫做反應情感,準確的說出孩子的感受,孩子會覺得被理解和尊重,反而會情緒平復比較快。鼓勵孩子把自己的感覺用語言表達出來,而不是發洩在別的人身上。

5、引導孩子解決問題

- 不是簡單地告訴孩子怎麼做,而是引導孩子學會怎麼做。

- “那你看咱們怎麼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呢?”“太好了,你的這個想法就叫作分享!

- 這時候孩子才學會了什麼叫分享,也更樂於去實現分享,因為他知道了意義。

三、與嬰兒期孩子的親密關係

嬰兒期:開始種下親密基因

1、新生兒不會被寵壞

- 六個月以下的嬰兒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自我安慰能力也極其有限,完全依賴成人。經常被擁抱和安撫的嬰兒哭的更少,更信任他人,也更獨立。

- 六個月以後的孩子腹肌強壯到可以自己坐在小床上的時候,才可以讓他入睡前哭鬧一會。之前在孩子哭鬧的時候他需要被搖晃或擁抱。

- 孩子不需要電視或者玩具卡片,他需要的是你。

2、一些有效的方法

- 反覆模仿寶寶的聲音,會讓他有自信和自尊

- 多種觸覺遊戲,培養孩子的感知

- 通過動作和歌唱讓孩子和你一起做運動

- 在和孩子互動時一直說話,解釋你在做的事

- 開始情感啟蒙,用語言描述出孩子的情緒狀態

四、與2-3歲孩子的親密關係

2-3歲,建立親密關係的關鍵時期

1、學會設定限度

- 僅有情感引導是不夠的,家長必須對孩子設定限度,讓他們知道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絕對不可以做。原則是:溫柔但是有邊界。

- 父母可以解釋為什麼可以或者為什麼不可以,能講道理的‍‍父‍‍母更能讓孩子信服。

2、孩子需要自信心

- 給孩子一些自己決策的空間,不要否定他所有的要求

- 打屁股會讓孩子缺乏自信,今後在學校表現更糟;而且等於鼓勵孩子使用暴力;也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用情感引導的方法處理孩子的情緒

-讓自己的視線和孩子平齊,進行充分的眼神交流,問他認為自己做的是對還是錯;

-如果孩子沒有平靜下來或者停止錯誤行為,帶他到一個“安靜區”或“思考區”,與他一同坐下來。記住,你不是在懲罰他;

-抱著孩子,說出他的感受,表示你理解他的感受,這樣有助於他平靜下來;

-平靜下來之後,問孩子“這是怎麼回事?”“哪裡做的不對了?”孩子不明白的話你可以解釋給他聽;

-問問孩子“下次你會怎麼做?”如果他不知道,告訴他怎麼做才是恰當的;

-感謝孩子幫你想出瞭解決方法;

-讓孩子設想一下“下次又犯了同樣的錯誤會發生什麼事情?”告訴孩子,你可以幫助他改正,但你不會容忍不適當的行為。

通過情感引導而不是讚揚的方法

-簡單地告訴孩子你真棒,對孩子是沒有幫助的,因為孩子不知道為什麼棒,甚至會覺得棒很廉價。

-情感引導的方法是更加關注孩子自己的感受,讓他知道這件事本身的樂趣和意義。家長不是評判他的裁判,而是一個真心的交流對象。“你一定可以的”“你還可以更好”這樣的話會讓孩子更加失去興趣,因為這簡直就是責怪。

-正確的方法比如:“你現在的這種感覺就叫作成就感,怎麼樣,很開心吧!”“你剛才的表現叫作有毅力,有毅力是很重要的哦!”“你這件藝術作品真漂亮,我可以收藏它嗎?”“你現在有什麼感覺呢?”

五、與4-7歲孩子的親密關係

與4-7歲的孩子保持親密關係

當孩子難過的時候

- 允許孩子難過,每個人都需要宣洩悲傷的通道,不要因為孩子情緒激動而生氣;

- 允許孩子哭泣,哭泣是悲痛的一個步驟,會有助於孩子的恢復。不要期待孩子任何時候都勇敢堅強;

- 同情孩子,讓他知道你也會有難過的‍‍時候,傾聽孩子的心聲;

- 鼓勵‍‍孩子用語言或圖畫來表達情感,做好一些特殊的心理準備,比如孩子會出現一些行為上的退步;

- 關鍵是讓孩子明白悲傷和表達悲傷都是正常的,而且任何時候你都會幫助他。

培養良好的社交習慣

- 孩子是父母的複印件,所以你要先做好社交的示範;

- 培養孩子尊重他人的隱私,先要解釋什麼叫隱私,為什麼要尊重隱私;

- 教會孩子如何道歉,但不要強迫他們不真誠的道歉;

- 讓孩子知道抱怨無法讓你明白他的需要,教會他如何正確地表達,在他停止抱怨的時候對他表示感謝;

- 遊戲當中要學會保護別的孩子,不專橫。

幾種常見狀況

1、孩子害羞

- 種子:在體驗新鮮事物之前幫孩子做好心理準備;

- 同情:耐心聽孩子訴說,你可以說“有時候我也在剛開始的時候覺得不好意思”;

- 和孩子進行角色扮演遊戲,預演和陌生人的見面;

- 不給孩子貼上害羞的標籤,可以說“我知道你不喜歡被別人盯著看”;

- 給孩子示範社交生活的樂趣;

- 要有耐心;

- 鼓勵孩子和成年人交流時進行眼神交流;

- 永遠不要強迫孩子變得活潑外向,也不要逼著他和人交流。

2、孩子說謊

- 向孩子解釋現實和幻想的區別;

- 明確界定真話和假話;

- 說明在家和在外都要誠實的重要性;

- 讓孩子知道除了說謊之外還有別的方法。

六、最重要的原則

- 不要讓我們的情緒左右了和孩子的溝通;

- 如果你連自己的情緒都控制不了,怎能要求你的孩子做‍‍到事事聽話?

- 真正無條件的愛,意味著你不會忽略父母這份最重要的工作,願意為之學習和改變;

- 無條件的愛不是溺愛,而是任何時候都願意理解、傾聽、幫助孩子成長。無論他一歲,三歲,十四歲,還是二十歲。

孩子們並不需要智力玩具或者電視節目,他們需要的是你!

他們真正看重的是和你在一起的快樂時光,他們需要被重視,需要和父母單獨相處而不被打擾的時間,需要和父母建立一生的親密關係!






SevenAndSnow


🌸家長要想和孩子有著良好的溝通,家庭就必須和諧

🌸要想和諧,就必須人格平等

🌸要想人格平等,就必須看淡成績,少和別的孩子比較,不然,家長會控制不住的

🌸要想和孩子交流,就必須和孩子一起活動,比如孩子愛玩遊戲,家長要參與。

🌸要想孩子和自己多交流內心想法,家長要有同理心,這樣孩子以後也會有的。

🌸注意,絕大多少問題都能解決,最不好解決的是有效的溝通!

🌸所以,不要把孩子推到對立面,而要多換位思考

🌸這不代表,一切都順從孩子,不然也是失敗。家長要有正確的是非觀,家庭要有規矩,大人小孩一視同仁。


靜思學苑馮老師


首先作為父母要把孩子的教育當作自己的終身事業,我非常認可這觀點。首次才是怎麼做的問題,至於如何與孩子溝通,我認為父母要用三種角色與孩子相處與溝通,用"家長、朋友、聽眾"三種不同角色根據具體事情來達到有效溝通,友好相處解決問題的目的。


閱乎


父母與孩子之間有代溝很正常,只要多關愛孩子,多聽孩子傾訴就可以了。如果你與孩子無法溝通,很有可能是你的說教太多過,或者是你詢問的太多。

其實孩子也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也是有自己的隱私的。

平時交流的時候應該多注意,少問一些有關於隱私的換題。


百葉滄海


你要是跟你的孩子、伴侶、僱員說他做某件事顯得很笨,很沒有天分,那你就做錯了,這等於毀了他所有求進步的心。但如你用相反的方法,寬宏地鼓勵他,使事情看起來很容易做到,讓他知道,你對他做這件事的能力有信心,他的才能還沒有發揮,這樣他就會練習到黎明,以求自我超越。


陳鵬奕霏


父母之間是有代溝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