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這次,換我們‘90後’來保護您!”

2003 年非典時“90後”還只是被保護的孩子,如今面對嚴峻的疫情,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兗州院區的“90後”們毅然加入戰“疫”大軍,他們用熱心、愛心、責任心堅守在醫院防疫各個崗位,用辛勤的汗水和滿腔的赤誠詮釋著“90後”。這些一直被當做孩子的“90後”,早已長成了“大人模樣”。

衝在最前面,不怕,也不能怕

“小夥子,我見過你,前兩天是你在門口幫我測的體溫,辛苦了孩子。”忙碌了一天,換下工作服的任昊正準備下班,被一名老年患者認了出來,突如其來的感謝讓任昊不由得心裡一暖。面對疫情,這個1999年出生的小夥子沒有絲毫猶豫,便加入到了醫院值守的工作中,在醫院南門逐一測量體溫,詢問車主近期行蹤……“崗位雖小,但卻是排查風險保護大家的第一道防線,我要站好這班崗。”連續20多天,他每天都要12小時的值守。

半個多月前,值夜班的任昊第一次遇到了發熱患者,患者情緒十分焦躁,任昊立即上前安撫,陪伴患者做完相應的檢查。當時害怕嗎?面對記者的記者的提問,任昊坦言:“總歸要有人去,這是我應該做的,我不怕,也不能怕。身為一名醫護人員,在這個非常時期就應該衝在最前面。”

每天步行兩萬步,用所學去保護別人

“大姨您這就是普通的發熱,打幾天針就好啦,不用擔心。”拉著患者的手,張文姝在患者的耳邊大聲地說,得到肯定後,患者焦慮的心情舒緩了很多。

張文姝所在的病區收治的是沒有流行病學史的發熱患者,需要隔離觀察,這其中有不少上了年紀的老人,聽力不太好,張文姝總會彎下腰提高音量與患者交流,久而久之,聲音有些沙啞。為患者進行治療、護理、照顧他們的生活起居……高強度的工作讓張文姝腳不停歇,每天微信步數都在2萬步左右。

“非典的時候我還在上小學,是被保護的群體,現在我是一名護士,我要用我所學去保護別人。”張文姝說。

“這次,換我們‘90後’來保護您!”


家近在咫尺,卻不敢與孩子相見

自疫情開始,面對工作強度的增加和複雜病症的排查,身處急診醫學科的“90”後醫療人員神童從未退縮過,從坐診發熱門診到參與急診一線搶救,對待患者她總是耐心而專業。但對於家人,她卻滿心愧疚。

“我已經快一個月沒有見過孩子了。”從未與孩子長期分離的神童,談及不到三歲的孩子時,幾度哽咽。神童說,由於自己與老公長期在一線工作,擔心會給家人帶來風險,夫妻倆從2月5日便搬到了毛坯新房裡“自行隔離”,即使為父母送菜也只是默默放在門口,不敢進門。

孩子雖然天真懵懂,但對父母的思念卻一分不少,時常手拿玩具電話撥號打來,用稚嫩的聲音問道:“媽媽,我想你了,你們什麼時候能把病毒大魔鬼打跑?”電話這頭,心碎的神童只能安慰孩子,同時信念也更加堅定,“我們一定要戰勝疫情,快點回家。”

分秒必爭,在急救一線努力奔跑

機動性強、危險性高、與時間賽跑,是多數人對急診院前急救的認識。對於急診崗位的“90”後周國帥來說,他看到更多的是搶救病患的意義和價值。“我們救治的不僅僅是一個個體,更是一個家庭的希望。”深知急救任重,不光在值班崗位上盡心盡責,下班後的周國帥還會主動到急診科幫助護理病患,瞭解更多病症。

疫情當前,身為黨員的他主動衝鋒在前。在一次轉移病患時,他與同事身穿防護服工作,即使是在等待的情況下,亦不願脫下防護服休息,近7個小時裡不吃不喝不去洗手間,只為不讓病患多等一秒鐘。

“現在一些老年人身體不舒服,在家不方便出來就診,只能由我們現場進行救治。”面對工作量的激增,周國帥毫無怨言,除做好病患救治外,急救車的消毒等防護措施也未曾鬆懈過。每輛返回的車輛都會進行半小時的紫外線全面消毒,保障病患安全。

“這次,換我們‘90後’來保護您!”


樂觀仔細,守牢第一道防線

“麻煩看一下您的工作證和身份證。”“14天內您有沒有不明原因的發熱?”24日上午,突如其來的大雨沒有讓田元停下手中的工作,任雨水打溼全身,這個1997年出生的小姑娘卻未少詢問一句。

從大年初二到現在,從科室護理到門口排查進出人員,從醫院大門到高速路口值守,她已不知現在是值守的第幾天。“科室值班是8小時,門口值班是12個小時。曾擔心時間漫長,但沒想到時間過的很快。”面對工作時間的增加,田元說。

入春的風依舊刺骨,但卻沒有吹散田元的工作熱情。問及長期在外值守有什麼感受,她打趣地說道,“西門見太陽早點,南門見太陽晚點,高速上風大。”

“這次,換我們‘90後’來保護您!”


用心醫治每位病患,發揮自己的一份力

雖面露憔悴,但活力十足,是正在值班的高芃給人的第一印象。“夜班一般是24小時,從早上7:30到次日的7:30。”24日上午9:30,雖已到下班時間,她卻依舊忙碌著,直至11時,她才放心休息一下。

由於所醫治的皆為昏迷、意識不清醒的患者,實時查看患者生命體徵、悉心護理病患、隨時搶救,便成為了高芃每日必做的事,其中的辛苦不言而喻。

“這次,換我們‘90後’來保護您!”


“這裡醫療的病種比較多,作為醫生,我想多發揮一些自己的力量。”高芃說,雖然重症的工作比較辛苦,但每當看到病患被從“鬼門關”拉回來時,內心的精神鼓舞和自我價值的實現是任何事物都無法比擬的。看著患者病情一天天好轉起來,高芃的心中倍感欣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