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浮世繪中江戶平民的風情

浮世繪中江戶平民的風情

唐張萱仕女作品

世界藝術耀眼的畫派--印象主義,那是中國近現代中西合璧繪畫的影響者,它是一個平民的、草根的、充滿陽光激情的畫派,那裡面還滲和了一點曖昧、市民俗氣、或者還有午臺的幻覺,這些畫人親近大自然的脈動,甚至有的人還回到原始野性的境地,而這些人又與東方藝術靈犀相通,主要是日本的浮世繪。

日本浮世繪的源頭,那自然是漢唐文化,或者具體說是明清江浙平民畫,主要是一些繡像,版畫,或者更具體說是陳鴻壽等人的葉子畫傳入大阪,再傳入日本京都等地,當然,那不是簡單的接受,而是植根於江戶時代的平民文化的變種,你看到浮世繪中的水滸人物是那麼怪異,勇猛,色彩魔幻豔麗,那是一種超越。

中國近現代中西合璧畫人,以林風眠、吳冠中為代表,從西方尤其是印象主義中吸收養分,而印象主義亦吸收浮世繪的養分,浮世繪又源於漢唐的藝術,似乎是回到原來,或者是一種螺旋上升,那也是一種輪迴,一種生生不息,一種往復,一種不斷地更新,使藝術不停息,找到新的生命。吸收,創新,再吸收---

文化也許最不容易阻絕,象空氣,有其恆久的影響力,日本浮世繪不盡然是源自大唐,源是其西部那片大陸,而其民族血緣,有不少亦從半島與大陸來,或者本來與中原有不可阻絕的關係,中原戰亂中,失意者往往會到那片列島避難。

奈良的那些唐風建築,正是當時的日本女皇仿武則天皇的洛陽城的格局,而京都則是長安城的縮小版,唐風對日本的影響是最大的,從《源式物語》的那此詩文中更能體會這種影響,那麼繪畫更不用說,浮世繪的作品很容易使你想到的是張萱等人的仕女畫,或者是那個宋皇的仿品。

浮世繪是民間風俗作品,沒有官味,也沒有腐酸氣,接近中國民間的藝術風範,或者是明麗燦爛的色彩,柔和的線條,讓人怡樂的內容,而不是莊重,鬱悶,那正是印象主義畫人喜歡的原因,也合味於現代自由瀟灑的童子們,或者是少男少女們,浮世畫中的橋,最容易聯想的是《清明上河圖》,那是簡化了的意象。


浮世繪中江戶平民的風情

鈴木春信作品(下同)

鈴木春信的綿繪使浮世繪超越菱川師宣,色彩豐富燦爛起來,他的美人畫象弱柳,纖細、婀娜如弱不禁風的感覺,如果歌麿的美人象楊玉環,春信的就象趙飛燕了,其所繪的女子尚是高雅一點的角色,不象歌麿一般全是下層青樓歌妓,還有點溫文爾雅,不太放縱,他的“見立繪”期望作品有一點經典的意味。

鈴木春信的“見立繪”靈感來源正是中原文化,流傳到日本的瀟江八景構思被春信用來組織自己的情色作品,象瀟湘夜雨、洞庭秋月等名號被用一半作為作品的畫題,圖中的閨中女子多少有點唐風,連龍的意象都滲入其中。

浮世繪中江戶平民的風情

浮世繪中江戶平民的風情

浮世繪中江戶平民的風情

浮世繪中江戶平民的風情

浮世繪中江戶平民的風情

浮世繪中江戶平民的風情

浮世繪中江戶平民的風情

歌川廣重作品(下同)

歌川廣重原名安藤廣重,是繼葛飾北齋後又一重要的浮世繪風景大家,而且還因為梵高的因素,而具有國際影響,說實話,東西藝術尚未風際會時,安藤的那些風景海報與我們目前的《國家地理》雜誌,央視臺的《走遍中國》節目這些導遊圖式差不多,也不為幕府與皇室看重。

歌川廣重因一個機會遊歷京都皇室,畫了一些沿途的風景畫,名《北海道五十三次》,建立其畫壇的地位,那些作品仍然能看到中國南派畫家如夏圭、馬遠等人的影響,或者那些雪景會聯想到王維,只不過更為裝飾化,簡潔化,滲入大和元素,當然這裡面還有便於印刷製作需要,像下幅雪景,冰寒兩重天,寺顯暖意。

浮世繪中江戶平民的風情

歌川廣重的下幅風景作品,象一個山頭的大首繪,那種構造可從元王蒙的一些畫作中找到相似的地方,一個裝飾化實用化了的東方藝術,這些作品自然不為官府(幕府)與皇室看重,但對於町人卻是樂此不疲,若不能遊歷列島江山,安藤的作品足可臥遊了。

浮世繪中江戶平民的風情

下幅油畫是梵高臨仿廣重的《龜戶梅屋》,此外還有《雨中之橋》,看得出印象派的畫人對東方藝術的嚮往,那裡面有漢字元素,想來梵高未必懂漢字,卻把漢字畫得蒼勁老道,是很有意思的。

浮世繪中江戶平民的風情

梵高臨仿廣重的《龜戶梅屋》

歌川廣重《龜戶梅屋》欣賞。(下圖)梵高的仿作抬高了此幅畫的影響力。

浮世繪中江戶平民的風情

梵高仿歌川廣重《雨中之橋》欣賞。(下圖)

浮世繪中江戶平民的風情

梵高仿歌川廣重《雨中之橋》

歌川廣重作品欣賞。下畫中的內容是新幹線之祖。那是明治維新的前奏。

浮世繪中江戶平民的風情

歌川廣重《大橋驟雨》欣賞。(下圖)廣重長於雨景,傅抱石亦受其影響,不過是不用線,用刷墨之法。

浮世繪中江戶平民的風情

歌川廣重《大橋驟雨》

浮世繪中江戶平民的風情

浮世繪中江戶平民的風情

浮世繪中江戶平民的風情

浮世繪中江戶平民的風情

浮世繪中江戶平民的風情

浮世繪中江戶平民的風情

葛飾北齋和歌川廣重的風景浮世繪使美人畫自歌麿頂峰後走向衰弱時為之一振,峰迴路轉,柳暗花明。葛飾北齋的《富嶽三十六景》,是一組引人入勝的風景作品,作風如驚濤駭浪,有一股排山倒海的氣勢,尤其是其涉海作品,如《神奈川衝浪》等,那種誇張的描繪,充滿張力的造型,讓人心潮起伏,不能自已。

葛飾北齋的《神奈川衝浪》(下圖)是日本浮世繪的經典作品,那一卷浪濤,似乎要把那海上飄蕩的一葉舟卷翻,這一極端的動盪中,遠遠的富士山峰安然不動,動靜得宜,對比鮮明,那是畫人心的盪漾,一種人生的折射,人生如舟行浪中。

浮世繪中江戶平民的風情

《神奈川衝浪》

《凱風快晴》同樣是葛飾北齋的經典作品,一個富士山的風景“大首繪”(不是美人繪),巍然的山峰偏向右邊,高聳入雲,沐浴在旭光中,鱗鱗的雲片千里陣雲般掠過山頭,悠然平緩,畫面簡潔明快,無多塵物,寧靜平和。梵高,莫奈等人深受其影響,其中梵高的《星夜》從《神奈川衝浪》中啟發而來。

浮世繪中江戶平民的風情

《凱風快晴》

葛飾北齋《山下白雨》欣賞。

浮世繪中江戶平民的風情

《山下白雨》

浮世繪中江戶平民的風情

葛飾北齋作品(下同)

浮世繪中江戶平民的風情

浮世繪中江戶平民的風情

浮世繪中江戶平民的風情

浮世繪中江戶平民的風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