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掏空家底全款买房是对的吗?

langman莘蒂


与过去十年、二十年相比,如今在大城市购买一套房子,并不轻松,甚至要举全家之力才能够勉强凑够首付款。最近一段时期,“六个钱包”的言论备受争议,但确实也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而在当下,房子更像是一种奢侈品。

十年乃至二十年前,当你拥有月薪一万元的水平时,往往是非常值得骄傲的。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当时全国平均月薪水平普遍不高,即使在北上广深这类特大城市,当时一万元的月薪水平,也是非常好的薪酬待遇;另一方面,则是当时房价非常便宜,或许不用百万价格,就可以在北上深这些特大城市购买一套不错的房子,而当时月薪万元的薪酬待遇,确实也是比较可观。

75折特大优惠剩最后1天

广告

图片

但是,十年后的今天,月薪万元似乎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然而,从近年来全国平均薪酬水平的上涨速度来看,也基本上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而月薪万元的群体也开始加快增加,甚至成为了一种常态化现象。至于相对应的房价,则出现持续大幅上涨的表现,而十年前的百万资金,十年后的今天或许连特大城市的首付款也无法满足。由此可见,在房价大幅上涨的背后,实际上还是离不开货币实际使用价值大幅下降的问题。

薪酬待遇跑不过房价涨幅、以股市为代表的重要投资渠道跑不赢房价的表现,这恰恰导致越来越多人把投资目光转向了房地产市场,甚至开启了系列买房、囤房的计划。然而,在一二线城市中,不少家庭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房子自住,而平均下来,平均每个家庭拥有三四套房子,更有甚者拥有十多套房子,而空置率比例有持续攀升的趋势。

站在当下,我们的社会往往呈现出两种明显分化的发展状态,一种是买得起房子的人,会因保值增值需求而变得拥有越来越多的房子;另一种则是买不起房子的人,却越来越买不起房子,社会阶层固化压力愈发明显。

站在买不起房子的群体角度思考,尤其是对年轻人来说,如果要想在大城市立足,长期依靠租房子过日子还是不行的。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房价持续上涨,租房成本也会随之上涨,而与买房相比,租房更像是一种消费行为,花费出去了就不能产生回报。至于买房,即使价格多高,自己最终还是产权人、房子价格上涨的直接受益者;另一方面则是在于房子捆绑着太多的利益,包括落户、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以及自己以后养老等,都似乎离不开房子。

确实,对于国内房地产市场,几乎是人心思涨,无论是上至地方,还是下至购房的普通老百姓,都希望房子价格可以越来越高,满足其自身身价的不断提高。然而,在各方利益趋同的背景下,实际上也成就了房价持续上涨的根基。

这些年来,一方面是地方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度持续增强,而从近期数据来看,多个城市的土地出让金出现大幅增长的状态,而土地成本的水涨船高,开发商拿地成本的持续上涨,终究还是会把成本转嫁到普通购房者的身上;另一方面则是股市造富、互联网造富效应强劲,而对于大量企业而言,一旦手持原始股的大股东高管获得了限售减持的机会,那么他们都会热衷于把巨额利润投向一些颇具增值能力的投资渠道,而国内房地产市场就是一个颇具代表性的增值途径。除此以外,对于近年来上市公司持续高烧不退的理财热,也最终导致巨额资金变相投向房地产等隐蔽投资渠道,并持续补充这些投资渠道的资金缺口,间接造成房地产市场的火热程度。

很显然,面对持续高居不下的房价水平,年轻人要想在大城市立足,没有一百多万的资金作为首付款,恐怕很难获得购房的机会。然而,对于在社会打拼时间不长的年轻人来说,又怎么能够一下子拿出如此庞大的资金呢?归根到底,还是离不开“六个钱包”的问题,而举全家之力凑够首付款,这或许也是不少年轻人打破阶层固化的唯一出路。

从表面上来看,举全家之力购房,确实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但,在现实情况下,年轻人乃至整个家庭的人要想在大城市立足,就需要在当地拥有一套房子。与此同时,因房子捆绑着太多的利益,无论是为了父母养老,还是为了以后的子女教育,抑或是为了自己的发展前程,宁可努力奋斗数十年,也不希望自己以及自己的家人产生遗憾。由此一来,对于刚需一族而言,即使房价多高,也有着购房的强烈需求。但是,购房本身不容易,而缴纳首付款,往往也需要举全家之力才能够满足首付款的资金门槛了。

虽然“六个钱包”扎伤了年轻人的心,但这却显得非常现实。然而,在举全家之力才能购房乃至满足首付款要求的背景下,实际上也体现出不少年轻人乃至不少家庭的焦虑所在,而这也是社会阶层持续固化的真实写照。

房子成为了一种奢侈品,年轻人要想突破阶层固化的瓶颈,无论多艰难都得买房,甚至要举全家之力才能满足首付款的准入门槛,这既是无奈也是悲哀。但是,在房价高烧不退的背景下,或许年轻人的梦想与目标都围绕在一套房子身上。受此影响,年轻人的思维与活力、社会的创造力、社会的核心竞争力又怎么能够获得实质性的提升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