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專家:新冠患者死亡,血栓形成、突發心梗等或是病情進展重要因素

2月29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於北京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新冠肺炎治療與患者康復有關情況。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針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治療中的積極策略進行了介紹。

王貴強回答說,對重症患者的救治是降低病死率的關鍵,解決了重症患者的問題,也就解決了臨床救治的問題,因為重症病人導致危重症,最後病人可能死亡。針對重症患者的救治,有兩方面主要保障措施,第一個是從管理方面,即制定了一系列的診療方案,並及時更新,指導規範臨床實踐;另一方面組織了不同層次的專家組指導救治,通過遠程、現場等多種方式進行指導,保障救治能力和水平。第二個方面就是具體舉措,簡單來說,還是強調早診早治,這個病是進展性疾病,早期干預、早期治療可以有效的控制疾病進展,不發展為重症。重症的通過早期干預,及時控制危重症發展。前一階段由於病人比較多,所以很多病人救治時間晚,導致有一部分病人沒有及時得到治療,現在形勢完全不一樣了,完全做到了應收盡收、應治盡治,並且是分層管理,重患者及時到有條件的定點醫院進行相應救治。而早期干預則確實很重要,包括早期的抗病毒、氧療等等,都可以有效地阻止病情進展。

王貴強強調,要對新冠肺炎患者進行綜合救治,這是一個新型傳染病,缺血缺氧,缺氧不能有效供應之後致使多臟器受累,一方面強調積極的氧療,保證有效的氧供是至關重要的,同時也預防各種併發症,保護重要的臟器。缺血缺氧,尤其是缺氧以後,很多重要臟器會出問題,尤其是有基礎病的老年人,這些臟器功能本身不是很健全情況下,在缺氧的影響下會使他的基礎病迅速惡化導致病人最終死亡,所以臟器保護和維護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

王貴強還表示,“早干預”也應引起重視。比如找到一些預測預警指標,通過長時間的臨床探索發現很多指標可以作為早期的預測預警指標,進行及時干預的一些指標。包括病情快速變化,比如持續高熱、淋巴細胞逐漸減少,乳酸水平或者白細胞介素-6、C反應蛋白這些炎症指標快速增長以及影像學快速進展等等這些都是更早干預的早期指標。通過這樣的一系列方法可以更及時地處理可能的問題,不至於病情持續惡化。

王貴強介紹說,有一些新技術、新療法,通過診療方案的更新充實到治療中,包括恢復期血漿治療、血液淨化治療、幹細胞、抗病毒等等,實時在更新。希望通過這些新技術新療法的應用,進一步降低病死率,在臨床中發揮一定的作用。

“我們根據發病機制的研究,也包括近來的病理解剖的結果,包括對一些死亡病例的研判,發現血栓的形成、突發的心梗以及嚴重的合併感染等等可能是最終病人進展的非常重要因素。”王貴強說,所以也針對上述問題出臺了一系列應對辦法,比如低分子酐素,避免或降低血栓的形成,包括抗真菌藥物及時的使用,也包括針對痰堵、肺部病變等這些有效的霧化吸入、稀釋痰液、進行吸痰等等一系列的辦法,“通過這些辦法我們希望有效降低病死率,提高治癒率。”

紅星新聞記者 嚴雨程 趙倩 北京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