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咸丰帝在位期间中国发生过哪些大事?他是一个有作为的帝王吗?

楼外残月


咸丰帝(即爱新觉罗·奕詝,1831年7月17日-1861年8月22日),生于北京圆明园,是清宣宗道光帝第四子(嫡子),生母是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有实际统治权的皇帝,也是清朝最后一位通过秘密立储继位的皇帝。 1846年被立为储君。即位后,勤于政事,对朝政进行改革。任贤去邪,重振纲纪,罢斥道光老臣。但此时大清帝国内忧外患不断[1],最后以签定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收场。1861年病逝于热河,庙号文宗,谥号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皇帝,葬于定陵。咸丰在位时期内,大清帝国内忧外患不断,从太平天国起义的爆发,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动,最后以签订一条条屈辱不平等条约收场。咸丰皇帝对这些不平等条约心中甚是不满,于是想要重新扭转内交外困的局面便开启了洋务运动。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咸丰帝重用汉族官僚曾国藩,训练指挥汉族地主武装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不仅如此,还将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主持和局、臭名昭著的投降派耆英处决了,由此可见,咸丰皇帝的所作所为充分证实了他改革的迫切和坚定。

咸丰帝不仅让曾国藩在湖南进行练兵,后来就扩充成湘军,还让左宗棠自己招募军队,咸丰帝依靠他们的湘军改变了形势,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还是不得已与英美俄法四国签订了各种不平等条约。

从咸丰帝在位的十一年政绩看,咸丰帝的通知能力和资质还是有所作为的。



LHC否极泰来


大家好我是木头陪伴,我来回答一下:

太平天国的起义

咸丰继位的当年,太平天国的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折合成公历是1851年1月11日。按照年号来说这时候还是道光三十年,就是咸丰刚一继位就碰到太平天国的事情,太平天国从广西起义之后,后来就占领武汉,占领了安庆,占领了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都天京,建号太平天国。中原地区的战争,从康熙以来有三次大的战争,第一就是平定三藩的战争,第二是嘉庆时期的白莲教的战争,第三就是咸丰,同治时候的,太平天国的战争,这三次战争。太平天国这次战争,地域之广,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耗银之多,影响之深,自清以来所没有的,这一场战争对清朝来说,元气大伤,这是对内。

对外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咸丰七年,就是1857年,英国军队攻占了广州,咸丰八年,就是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到了天津大沽口,攻陷了大沽,同清朝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到咸丰九年,就是1859年,英法联军又到天津就要求换员,但是清朝军队取得了小胜,咸丰很高兴,把《天津条约》撕毁。撕毁之后,英法联军重整旗鼓,又来到天津,在北塘登陆,攻占天津,这时候清朝派大臣去谈判。咸丰这时候是战和不决,犹犹豫豫,咸丰10年,1860年,英法联军从天津沿着运河往北京打,打到通州,咸丰派大臣去谈判,谈判破裂,在载垣、穆荫几个大臣又擒了英使巴夏礼,又到北京,事态扩大,英法联军打到八里桥,打到北京城外,这个时候咸丰怎么办?咸丰就暗示大臣,给他上奏章,让他去木兰秋狄打猎去,借这茬儿就到了热河避暑山庄,留下恭亲王奕在北京主持这些事情。这件事情对中国历史,对清朝历史太重要了。第一是割地,第二赔款,赔英法等军费及其他白银1600万两,第三最令人痛心的就是圆明园。咸丰十年九月初三(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联军一把火把圆明园毁了,大火数日夜不熄。圆明园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精华和杰作,被付之一炬。特别是园里面收藏的中华五千年的文物宝藏或者被焚毁,或者被抢掠。大家知道,前几年收回了一个12生肖的猴头,一个猴头价值数以千万计,很多的文物比这猴头贵重多了,可以说每一件文物都是价值连城,圆明园收藏了不仅仅是清代文物,是中华有史以来五千年文明的精华,收藏在里面。圆明园被焚毁,被抢掠,是我们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最沉痛的浩劫。第四,英法联军等侵略者进了北京,进了皇宫,进了天坛,甚至坐上了皇帝的宝座拍照留影。中国人民特别是北京人民遭受涂炭,我们中华文明五千年,外国侵略者侵入皇都北京,这是第一次,中国五千年历史上破天荒的第一次,是中华五千年的奇耻大辱,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空前浩劫。

咸丰皇帝的作为:

1 正在咸丰镇压太平天国之时,英、法两国于咸丰六年(1856年)再次对华宣战,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而俄国却乘火打劫,蚕食中国领土。对于英法俄等国的侵略军,咸丰又妥协求和,被迫同各侵略国签定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等不平等条约,迫使清政府进一步对外开放国门,并割让了大片土地,使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2 咸丰面对国库空虚,军伍废弛,吏治腐败,天灾不断,民众起义此起彼落,西方列强虎视眈眈这样的一副烂摊子.一筹莫展,于是沉湎于声色,纵欲自戕。他即位的第二年,就下令挑选秀女入宫。他尤其宠爱其中一个名叶赫那拉·玉兰的姑娘(就是日后的慈禧)。以后,他又几次从满、蒙两族的官宦人家挑选秀女,并破除祖宗规制,选汉族秀女入宫。其中最受宠爱的是牡丹春、杏花春、武林春、海棠春四人,时人称之为“四春娘娘”,居于圆明园。

3 咸丰十年(1860年)九月,英法联军由天津登陆,逼近北京,咸丰慌忙携带皇后和那拉氏、四春娘娘等宫眷一百多人,逃往热河避署山庄。不久,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并纵火烧毁了有“万园之园”之称的圆明园。事后,咸丰派恭亲王奕炘和侵略军谈判,以割地赔款的代价求得议和。但是他仍然不敢回京,迟迟不肯动身。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咸丰开始生病。而且病情日益严重。他宣召载垣、端华、肃顺、景寿等八位大臣进寝室接受顾命,下令立长子载淳为皇太子。因皇太子年幼,咸丰要他们尽心辅佐。第二天咸丰在内忧外患中病死在热河避暑山庄的行殿寝宫内。

相信你也看出来了:综上所述,咸丰这个人无远见,无胆识,无才能,无作为,是一位很不称职的皇帝。

谢谢您的支持,喜欢的可以关注我一下






木头陪伴


咸丰皇帝在位期间,中国发生了很多的大事。有太平天国起义,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

作为一个皇帝来说咸丰帝的资质清朝帝王可以算的上是中上等。他重用汉官,严惩贪污腐败,改革力度较强,从命运来看,他命不好,甚至可以说是最惨的,刚好赶上太平天国运动和西方国家侵华。可以说他驾驶着一辆烂车,倔强的开着,没散架已经很不错了。

在政治上,他呕心沥血的改革,可是依旧无法挽回局面。

总的来说,他还是有作为的,只不过没什么成就而已。



珂珂爱好历史


咸丰在位期间正是内外交困,清朝最难的时候。

太平天国起义

咸丰即位第一年,就爆发了太平天国起义。在两年的时间里,太平军先后攻取了汉阳、岳州、汉口、南京等南方重镇,威胁清朝中部腹地,于咸丰三年(1853年)定都南京。由于太平军没有集中力量全力进行北伐以及咸丰六年(1856年)太平天国内部的“天京事变”使清廷获得了喘息的机会。最终被曾国藩、曾国荃、李鸿章、左宗棠合力消灭。太平天国运动也彻底改变清朝兵制。从中央政府直接控制军队,变为朝廷控制个人,个人控制军队。 从曾国藩的湘军、到李鸿章的淮军、在到袁世凯的新军。变成彻底的“兵为将有”。

第二次鸦片战争

正在咸丰帝镇压太平天国之时,英、法等国再次染指中国。咸丰十年(1860年)春,英法两国再次组成侵华联军,大举入侵。六月,向大沽口进攻,咸丰帝谕旨:“天下根本,不在海口,而在京师。”七月,英法联军进攻北塘,咸丰帝和战不定,痛失歼敌的良机。英法联军攻占天津,随即向北京进犯。咸丰帝派遣怡亲王载垣、兵部尚书穆荫为钦差大臣,往通州与英、法议和。英法联军以和谈为掩护,继续组织对北京的进攻,在通州八里桥之战击败清军后,进攻北京。英法联军逼近北京,咸丰帝以“木兰秋狝”为名逃往承德避暑山庄。命恭亲王奕訢留在北京议和。签订了《瑷珲条约》、中英《天津条约》、中法《天津条约》、中俄《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有着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也毁于一旦。

想必咸丰皇帝内心也是十分痛苦的,咸丰皇帝有人称他为苦命皇帝。他不是那种昏庸无道的皇帝,只是清朝长期闭关锁国导致体制落后才导致的这一切。


史争朝夕


太平天国的起义

咸丰继位的当年,太平天国的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折合成公历是1851年1月11日。按照年号来说这时候还是道光三十年,就是咸丰刚一继位就碰到太平天国的事情,太平天国从广西起义之后,后来就占领武汉,占领了安庆,占领了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都天京,建号太平天国。中原地区的战争,从康熙以来有三次大的战争,第一就是平定三藩的战争,第二是嘉庆时期的白莲教的战争,第三就是咸丰,同治时候的,太平天国的战争,这三次战争。太平天国这次战争,地域之广,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耗银之多,影响之深,自清以来所没有的,这一场战争对清朝来说,元气大伤,这是对内。

对外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咸丰七年,就是1857年,英国军队攻占了广州,咸丰八年,就是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到了天津大沽口,攻陷了大沽,同清朝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到咸丰九年,就是1859年,英法联军又到天津就要求换员,但是清朝军队取得了小胜,咸丰很高兴,把《天津条约》撕毁。撕毁之后,英法联军重整旗鼓,又来到天津,在北塘登陆,攻占天津,这时候清朝派大臣去谈判。咸丰这时候是战和不决,犹犹豫豫,咸丰10年,1860年,英法联军从天津沿着运河往北京打,打到通州,咸丰派大臣去谈判,谈判破裂,在载垣、穆荫几个大臣又擒了英使巴夏礼,又到北京,事态扩大,英法联军打到八里桥,打到北京城外,这个时候咸丰怎么办?咸丰就暗示大臣,给他上奏章,让他去木兰秋狄打猎去,借这茬儿就到了热河避暑山庄,留下恭亲王奕在北京主持这些事情。这件事情对中国历史,对清朝历史太重要了。第一是割地,第二赔款,赔英法等军费及其他白银1600万两,第三最令人痛心的就是圆明园。咸丰十年九月初三(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联军一把火把圆明园毁了,大火数日夜不熄。圆明园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精华和杰作,被付之一炬。特别是园里面收藏的中华五千年的文物宝藏或者被焚毁,或者被抢掠。大家知道,前几年收回了一个12生肖的猴头,一个猴头价值数以千万计,很多的文物比这猴头贵重多了,可以说每一件文物都是价值连城,圆明园收藏了不仅仅是清代文物,是中华有史以来五千年文明的精华,收藏在里面。圆明园被焚毁,被抢掠,是我们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最沉痛的浩劫。第四,英法联军等侵略者进了北京,进了皇宫,进了天坛,甚至坐上了皇帝的宝座拍照留影。中国人民特别是北京人民遭受涂炭,我们中华文明五千年,外国侵略者侵入皇都北京,这是第一次,中国五千年历史上破天荒的第一次,是中华五千年的奇耻大辱,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空前浩劫。


历史的波澜壮阔


咸丰皇帝可以说是中国最悲催的帝王,他是清王朝最后一位秘密立储的君王,是中国第一个被外国人赶出都城的皇帝。

他早年摔下马成了瘸子,后来得了天花,脸上全是麻子。他接下了父亲道光的烂摊子,内部太平天国起义,外部英法联军侵华。又遇到了中国百年难遇的大旱,以后又来了蝗灾。

可以说古代帝王遇到的棘手事他都遇上了,别人没遇上的也赶上了

但就是这样,他积极改革军机处,惩治吏治。启用曾国藩,肃顺。成功的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他算的上一个优秀的君主,可以说是清王朝君主的中上等水平。

奈何兮英年早逝,烂摊子又给了他六岁的儿子



之屋历史


咸丰帝,爱新觉罗氏,奕詝。在位期间中国发生过以下大事件:

  • 道光十一年六月初九日,爱新觉罗·奕詝出生。后受教于杜受田。
  • 道光三十年正月,宣宗去世,爱新觉罗·奕詝继位。是年太平天国起事。
  • 咸丰三年二月,太平军攻占江宁,定都在此,改名天京。九月,太平天国北伐军逼近天津。是年曾国藩建湘军。
  • 咸丰五年四月,李开芳被俘,太平天国北伐军覆没。
  • 咸丰六年八月,天京事变发生。九月,“亚罗号事件”发生。
  • 咸丰八年四月,与俄国签订《瑷珲条约》。五月,先后与俄、美、英、法四国签订《中俄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中英天津条约》及《中法天津条约》。十月,太平军取得三河大捷。
  • 咸丰九年五月,清大沽守军击退英、法舰队。
  • 咸丰十年七月,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和大沽一带。八月,八里桥和大沽口相继被攻占,咸丰帝逃往承德,亦不足两个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进占北京。十月,《中英北京条约》及《中法北京条约》立。十一月,《中俄北京条约》立。十二月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
  • 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咸丰皇帝驾崩于承德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年三十。其子载淳年仅六岁,继承大统,是为同治帝。咸丰委派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为辅政八大臣,辅助小皇帝。

咸丰皇帝朝服像


咸丰帝简介

咸丰帝(1831年7月17日-1861年8月22日),爱新觉罗氏,名奕詝,号且乐道人,是清朝自入关以来的第九位皇帝,1850年3月9日至1861年8月22日在位,年号“咸丰”。咸丰帝是道光帝第四子,生母为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诞于北京圆明园澄静斋,养母为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20岁登基,1861年崩于承德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享年30岁。死后庙号文宗,谥号简称显皇帝,葬于清东陵中的定陵。他也是清朝以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掌握实权的皇帝与最后一位储位密建的皇帝。


清宫廷画师绘《咸丰皇帝便装像》


咸丰帝生平

1831年7月17日(道光十一年六月初九日),咸丰帝生于北京圆明园之澄静斋。时道光帝前三个儿子都已去世,咸丰帝出生后即为在世的皇长子。二十六年,按照秘密立储制度,被道光帝立为储君。三十年正月丁未,道光帝驾崩前,宣召大臣开启𫔎匣,立为皇太子。

咸丰帝即位后便勤于政事,广开言路、明诏求贤,先后将有损国家利益的穆彰阿和耆英革职,大手笔地对朝政颇有改革。但此时的大清帝国内忧外患不断,先后爆发太平天国运动以及第二次鸦片战争。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迫使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瑷珲条约》,割去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原属清朝的领土约60万平方公里,咸丰帝拒绝承认该条约。随后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咸丰帝下诏对英国法国宣战:“兵家胜败何常,该国兵远来即有数万,未可当我中国人民千百之一,其能经几战乎?”最后圆明园、清漪园等被焚掠,以签定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收场。

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十七日,咸丰帝崩于行在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皇长子同治帝继位。同时依遗诏,由肃顺、载垣、端华、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为顾命八大臣,肃顺为首,辅导皇帝施政。在咸丰灵柩启程返京期间,东太后慈安、西太后慈禧、恭亲王奕䜣、醇亲王四人联合发动辛酉政变,醇亲王亲自抓捕肃顺,随之八大臣非死即贬。同时,政府随即由慈安、慈禧两宫听政,咸丰帝生前的辅政遗命宣告废止。

根据内务府档案的记载,如意馆画士沈振麟曾在同治年间绘制了两幅先帝咸丰帝圣容,这两幅圣容均先画稿,呈览后再进一步绘制。和硕恭亲王奕䜣向两宫皇太后和同治帝呈览的两幅墨稿分别为便衣墨稿一件及道装配山洞景致墨稿一件。


清朝皇帝的评价中,咸丰帝的争议最大。咸丰爱看戏,爱唱戏,即使到热河行在唱戏,“着升平署三拔至热河”,也表现得乐不思蜀。咸丰一朝,财政十分困难,要镇压太平天国,对付英法联军,财源枯竭,“户部因军兴财匮,行钞,置宝钞处,行大钱,置官钱总局,分领其事”,钞票大量发行,造成通货膨胀,“官民交累,徒滋弊窦”。


咸丰帝“任贤擢才,洞观肆应”,在面对太平天国运动与“三千年未有之政局”的内忧外患中,咸丰指挥若定,重用汉族大臣曾国藩人等组织团练来对付太平天国,咸丰帝颇思除弊求治,提拔行事果断的肃顺,并支持肃顺等人在朝政上推行的改革。为后来的同光中兴打下良好基础。但也因为采纳肃顺对英法两国强硬的做法,导致引发英法联军之役。


咸丰帝临终前对朝政事宜不合理的安排和权力制衡,使朝臣和后宫在有关朝政和国事方面展开逐鹿,间接导致慈安太后、慈禧太后、恭亲王奕䜣、醇亲王联手,打倒了顾命八大臣,最后慈禧掌权近半个世纪,从而也被有些史家流派认为咸丰帝没有安排好善后事宜,致使后宫干政近半个世纪的局面。


英、法等国要求清廷能让英法两国在北京设置驻京公使,新任公使到任时能觐见皇帝,但咸丰帝不接受。英国也要求清廷开放中国贸易,咸丰帝也拒绝,虽然天津条约签订后,咸丰帝默许了英、法等国的要求,但又对英、法等国的公使刁难(主因是采纳肃顺对英法两国强硬的做法)。咸丰帝本人的守旧,间接导致英法联军之役清朝的惨败,使清朝失去首都北京,圆明园也遭联军焚毁。


太平天国运动与英法联军之役,使咸丰帝的执政遭受打击,逃往热河行宫后就病逝了,太平天国运动与英法联军之役的善后工作,直到慈安、慈禧两宫听政时期才结束。

咸丰帝御批


历史的影像


太平天国的起义

咸丰继位的当年,太平天国的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折合成公历是1851年1月11日。按照年号来说这时候还是道光三十年,就是咸丰刚一继位就碰到太平天国的事情,太平天国从广西起义之后,后来就占领武汉,占领了安庆,占领了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都天京,建号太平天国。中原地区的战争,从康熙以来有三次大的战争,第一就是平定三藩的战争,第二是嘉庆时期的白莲教的战争,第三就是咸丰,同治时候的,太平天国的战争,这三次战争。太平天国这次战争,地域之广,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耗银之多,影响之深,自清以来所没有的,这一场战争对清朝来说,元气大伤,这是对内。

对外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咸丰七年,就是1857年,英国军队攻占了广州,咸丰八年,就是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到了天津大沽口,攻陷了大沽,同清朝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到咸丰九年,就是1859年,英法联军又到天津就要求换员,但是清朝军队取得了小胜,咸丰很高兴,把《天津条约》撕毁。撕毁之后,英法联军重整旗鼓,又来到天津,在北塘登陆,攻占天津,这时候清朝派大臣去谈判。咸丰这时候是战和不决,犹犹豫豫,咸丰10年,1860年,英法联军从天津沿着运河往北京打,打到通州,咸丰派大臣去谈判,谈判破裂,在载垣、穆荫几个大臣又擒了英使巴夏礼,又到北京,事态扩大,英法联军打到八里桥,打到北京城外,这个时候咸丰怎么办?咸丰就暗示大臣,给他上奏章,让他去木兰秋狄打猎去,借这茬儿就到了热河避暑山庄,留下恭亲王奕在北京主持这些事情。这件事情对中国历史,对清朝历史太重要了。第一是割地,第二赔款,赔英法等军费及其他白银1600万两,第三最令人痛心的就是圆明园。咸丰十年九月初三(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联军一把火把圆明园毁了,大火数日夜不熄。圆明园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精华和杰作,被付之一炬。特别是园里面收藏的中华五千年的文物宝藏或者被焚毁,或者被抢掠。大家知道,前几年收回了一个12生肖的猴头,一个猴头价值数以千万计,很多的文物比这猴头贵重多了,可以说每一件文物都是价值连城,圆明园收藏了不仅仅是清代文物,是中华有史以来五千年文明的精华,收藏在里面。圆明园被焚毁,被抢掠,是我们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最沉痛的浩劫。第四,英法联军等侵略者进了北京,进了皇宫,进了天坛,甚至坐上了皇帝的宝座拍照留影。中国人民特别是北京人民遭受涂炭,我们中华文明五千年,外国侵略者侵入皇都北京,这是第一次,中国五千年历史上破天荒的第一次,是中华五千年的奇耻大辱,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空前浩劫。

咸丰即位之时,面对清王朝“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王朝早已迈入衰老的阶段,闭关自守的弊端也在这个时期爆发,而咸丰帝的才能虽难及康熙雍正乾隆三位帝王的盛世之治,但他已然超越了嘉庆道光的克守陈规、顽固不化的旧思想。


是谁在记录谁的历史


咸丰皇帝二十岁的时候就即位了,他继位之初面临的最大挑战,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两年时间里太平军取得了南方多个重镇,好在咸丰重用汉臣,曾国藩和左宗棠等人,建立湘军一起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他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就是要坚决镇压,并降旨曾国藩在湖南进行练兵,后来就扩充成湘军。咸丰还让左宗棠自己招募军队,跟随曾国藩一起,终于,咸丰帝依靠他们的湘军改变了形势,成功的将太平天国运动镇压。

平定了内乱紧接着就是外患,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皇帝眼睁睁的看着战争的失败,这些不平等条约心中甚是不满,于是咸丰帝想要重新扭转内交外困的局面便开启了洋务运动,咸丰皇帝的所作所为充分证实了他改革的迫切和坚定。

不过战败是一个国家觉醒和由弱变强的必经之路,而做为一国之主的咸丰皇帝犯下的第一件错误,就是抛弃都城逃命。大敌当前,他知道政权无法控制,就自己逃命去了,这样的皇帝,比之明末崇祯皇帝都差的远,崇祯皇帝都没有逃跑,而是吊死在了媒山上,而且咸丰在逃跑的路上没有想过祖宗传给自己的江山社稷,心中也没有想过百姓的死活。

而咸丰皇帝犯下一身最大的错误,就是没有立在自己之后,下一位继承者。他在位的时候只管自己享受,正值国家危难,他却对朝政不管不顾,慢慢的身体也不行了,临死的时候,想起了自己的孩子,一口气找了八位辅政大臣,同两宫太后一起执政,导致最终国家政权落入慈禧太后之手,直接影响之后几十年的大清朝。



御前带刀侍卫


1851年爆发太平天国运动。

咸丰六年(1856年),英法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攻占广州。

咸丰八年(1858年),英法舰队攻陷大沽炮台,进迫天津。咸丰派桂良、花沙纳往天津议和,与英、美、法、俄分别签订《中英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中法天津条约》和《中俄天津条约》。

列强不满足于《天津条约》规定的权利,蓄意重新挑起战争。 咸丰帝命清军加强大沽口防务。  咸丰九年(1859年),在英国蓄意挑起的大沽口冲突中,英法侵略军被击败。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两国再次组成侵华联军,大举入侵。

英法联军进攻北塘,咸丰帝在清军与英法联军激战之时,竟令清军统帅离营撤退,大沽再次沦陷。英法联军攻占天津,随即向北京进犯。 咸丰帝派遣怡亲王载垣、兵部尚书穆荫为钦差大臣,往通州与英、法议和。

英法联军以和谈为掩护,继续组织对北京的进攻,在通州八里桥击败清军后,进攻北京,圆明园、清漪园等处被焚掠。咸丰帝自圆明园仓皇逃亡热河(今承德市),命恭亲王奕欣留京议和。奕欣代表清政府与英、法、俄签订了《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 》、《中俄北京条约》,并批准了中英、中法《天津条约》。

在《中俄北京条约》中,承认了咸丰八年(1858年)沙俄迫使清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的《瑷珲条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