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歷史上的薛丁山真的把自己親爹薛仁貴射死了嗎?

用戶789590047724


根據歷史記載,

薛仁貴是正常去世,並沒有被自己的兒子射殺而且歷史上也沒有薛丁山這號人物,這是野史評書中虛構的人物。

薛仁貴是唐朝著名的將軍,但是薛仁貴的出身並沒有像評書中說的那麼玄乎。評書中薛仁貴是唐太宗的應夢之臣,就是說皇帝在夢裡夢見過一個身穿白袍的將軍,這個將軍是自己的貴人,所以下令到處尋找這個人。但是這些都是民間的說法,都是民間百姓為了宣揚薛仁貴的事蹟而編造的故事。

歷史薛仁貴出身平凡,少年時期日子過得非常艱難,地位低下,一家人都靠幾畝地養活。這個時候恰逢李世民親征高麗,薛仁貴的妻子就鼓勵他去參軍,發揮自己的才能,在戰場建功立業,封侯拜將,報效國家。

薛仁貴從軍之後在戰場上的表現非常突出,擊殺很多敵軍。薛仁貴武藝高超,有一次憑藉一人之力扭轉了整個戰場的局勢,一個人穿著白袍,拿著戟槍,殺得敵軍人仰馬翻,唐軍藉助薛仁貴的氣勢直接大敗敵軍。此後薛仁貴就進入皇帝的視線之內,李世民看這個人是個將才,所以破格提拔了他。

此後薛仁貴領著薛家軍四處征戰,建立了赫赫功勳,薛仁貴對待自己的士兵非常好,很受士兵的愛戴。士兵們喜歡自己的將軍,回老家之後自然會想街坊鄰里說薛仁貴的好話,所以薛仁貴在百姓中的地位非常高,百姓自然編造各種各樣的故事來美化自己心目中的英雄。

歷史上記載薛仁貴是病死的,他的兒子也沒有叫薛丁山的,民間所說薛丁山的原型是他的大兒子薛訥,所以這些都是民間百姓為了神化薛仁貴而杜撰出來的。


古今歷史觀文


薛仁貴是被他兒子薛丁山射死的.

要說薛仁貴一生中唯一的敗仗,那就是青海大非川之敗了,有的只知道薛仁貴簡單事蹟的人,看見薛仁貴的評論總會說,唐朝初年薛仁貴青海大非川大敗,是唐初最大的敗績,導致丟失安西四鎮等重大損失,我只能說我很無奈,當不了解一件事情的真實情況的時候,請不要妄加評論。

吐蕃進軍西域,薛仁貴已經56歲了,只要稍稍仔細瞭解就可以知道薛仁貴的在這場戰爭中的計謀。唐書中有這樣的一句話“烏海險遠,車行艱澀,若引輜重,將失事機,破賊即回,又煩轉運。彼多瘴氣,無宜久留。大非嶺上足堪置柵,可留二萬人作兩柵,輜重等並留柵內,吾等輕銳倍道,掩其未整,即撲滅之矣。”這是主帥薛仁貴同副將郭待封之間的一段對話,意思就是烏海路途遠而且險要,車很難行動,如果帶著輜重走的話,就把破敵的機會給延誤了,我們打敗敵人就班師回朝,如果再把輜重從遠處來回搬運很麻煩。這地方瘴氣很濃,大部隊不留太久,這地方的地形正好適合安營紮寨,給你2萬人留在這裡看輜重糧草,我帶兵快進破敵人。注意這句話“破賊即回,又煩轉運”,滅完敵人就班師回朝了,運送輜重很麻煩。

薛仁貴為什麼要說這句話?難道吐蕃軍會立刻主動來找他?就地與唐軍結束戰鬥?那薛仁貴為什麼要輕裝前進去找吐蕃軍?這不又走遠了,況且這是大仗,不是消滅一萬人可以解決問題的,為什麼呢?這就是薛仁貴的計謀了--拋磚引玉,他前進到烏海乾掉吐蕃一萬來人,他算得出吐蕃一定會判定唐軍這樣的速度攻擊,一定是輕裝部隊,而糧草肯定是放在後方了,吐蕃一定會馬上集中兵力去找唐軍的糧草,因此他的軍隊集結會倉促,後魏元忠彈劾薛仁貴的一句話也證明了這點“彼吐蕃蟻結蜂聚,本非勍敵,薛仁貴、郭待封受閫外之寄,奉命專征,不能激勵熊羆,乘機掃撲。”而且這是吐蕃和土谷渾的聯軍,而他到達郭待封的防守的地方的時候,郭待封是據險而防守,以益待勞,用2萬軍隊守城當住20萬倉促集結的軍隊,阻擋他一段時間沒問題,這時候薛仁貴再殺回來,薛仁貴的軍隊是乘勝而回,鼓勵他的將士,是去救兄弟,而且是救糧食去了,等到薛仁貴回,吐蕃那是疲憊之師,薛仁貴從後面出現,郭待封再出來,這是前後夾擊,10萬軍隊就可以大破吐蕃20萬,這就是為什麼他說運送輜重麻煩,因為他想的就是把吐蕃軍勾引出來,然後就地全部解決。

薛仁貴之前可用2000人幹掉好幾萬人過,這是多麼周密的計謀啊,兵法曰“軍馬未動,糧草先行”有人問了,薛仁貴這不是犯兵家大忌嗎?恩,他就犯了,真正的藝術型軍事指揮家是因地制宜的使用計謀的,書是死的,人是活的,只會按部就班的將軍打不出漂亮仗。咱開國大將陳庚還使用過兩次埋伏的計謀,這不也是兵家大忌嗎?可是人家是大勝.可見薛仁貴的計謀到的何等地步。按照安排,吐蕃基本就栽在這裡了,可是因為一個人,這一切都成設想了。


玄心收藏


薛仁貴有5個兒子,其家族在唐朝聲名顯赫。長子薛訥亦是唐朝大將,也是《說唐演義》人物薛丁山的原型。另有四子:薛慎惑、薛楚卿、薛楚珍和薛楚玉。

薛訥在薛仁貴死前只是個藍田小縣令,直到49歲才被武則天提拔為幽州都督兼安東都護。轉幷州大都督府長史,兼檢校左衛大將軍。在唐玄宗時期長期連戰吐蕃,防備突厥,雪父親的大非川之恥。他是大氣晚成的將軍,唐玄宗愛將。後被追封位羽林大將軍。

《舊唐書》卷八十三列傳第三十三記載:“其年,仁貴病卒,年七十,贈左驍衛將軍,官造靈輿,並家口給傳還鄉。”

《新唐書》卷一百一十一列傳第三十六記載:“永淳二年卒,年七十。贈左驍衛大將軍、幽州都督,官給輿,護喪還鄉里。”

名禮,字仁貴(公元614年-公元683年3月24日),山西絳州龍門修村人(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唐太宗、唐高宗時期名將。北魏將領薛安都的六世孫,出身於河東薛氏世族。隨唐太宗李世民創造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仁政高麗國”、“愛民象州城”、“脫帽退萬敵”等諸方面在軍事,政治上的赫赫功勳。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薛仁貴事蹟】

天子徵遼,仁貴應詔。

兩國交鋒,正然相較。

貴著白衣,突前自效。

所向皆靡,功實炫耀。

天子見之,驚奇詫妙。

問喜得人,總軍即調。

泥熟妻孥,還明恩造。

使知王仁,賀魯強暴。

三矢三人,天山降報。

往徵吐蕃,地稱險道。

請用輕兵,待封執拗。

致敗王師,仁貴削貌。

傳死象州,敵復作耗。

脫兜示形,敵驚拜告。

方識英雄,不宜顛倒。

在民間故事中,稱薛訥為薛丁山。薛丁山娶有三妻,分別是竇仙童、陳金定、樊梨花,樊梨花師承驪山老母,法力無邊,最後在神怪式的情節中,幫助薛丁山打敗西涼。後來,薛丁山受兒子薛剛連累,被武后滿門抄斬。

歷史上,薛仁貴的兒子並不叫薛丁山,自然也就沒有兒媳樊梨花,更不會被兒子用箭射死,薛家被武則天抄斬和薛剛反唐的故事,更是沒有了。





關注趣味多


您好,非常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薛仁貴(614年-683年3月24日),名禮,字仁貴。 唐朝初年名將,北魏河東王薛安都六世孫。永淳二年(683年),薛仁貴去世,年七十。冊贈左驍衛大將軍、幽州都督。

薛仁貴出身於河東薛氏南祖房 ,於貞觀末年投軍,征戰數十年。曾大敗九姓鐵勒,降服高句麗,擊破突厥,功勳卓著,留下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仁政高麗國"、"愛民象州城"、"脫帽退萬敵"等典故。唐高宗時,薛仁貴累官至瓜州長史、右領軍衛將軍、檢校代州都督,封平陽郡公。

薛訥,薛仁貴之子,官至朔方道行軍大總管,封平陽郡公。死後獲贈太常卿,諡號"昭定"。

另在小說《薛丁山徵西》中,薛仁貴還有一女薛金蓮。


其實不難看出,歷史上並沒有薛丁山。而是小數杜撰出來的人物,薛仁貴因病於雁門關去世。



不求人的三腳貓


首先給大家糾正一下,歷史上的薛仁貴確有其人,但是卻沒有薛丁山這個人,更不用說會有薛丁山射死薛仁貴這回事兒了。



之所以大家會對薛丁山的故事耳熟能詳,主要得益於民間演義小說對薛丁山這個虛構人物的刻畫。民間通俗演義小說不同於真正的歷史,同時我們也不能否認其趣味性和高傳播度。

優秀歷史題材的創作本著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原則往往會被人們所接受。關於隋末唐初這段歷史的演義小說傳唱度非常高。

題目中的主人公之一薛仁貴在歷史上不僅確有其人,演義小說中對薛仁貴生平的事蹟還原度還是非常高的。比如平定遼東,三箭定天山,西征等等。






真實歷史中戰神一般存在的薛仁貴的確在西征中遭遇滑鐵盧式的慘敗,但是卻沒有更加優秀的兒子薛丁山為父親挽回敗局。

戰敗後的薛仁貴被唐高宗李治貶斥為民,後來由於遼東戰事和漠北戰事的需要,年歲已高齡的薛仁貴又重新披掛上陣,最後以高齡病死家中。

除了薛丁山這個虛構人物之外,歷史演義小說中的李元霸和羅成也是虛構的人物,秦瓊,程咬金和尉遲恭這些人物都是歷史中真實存在的。




當然也有真實歷史中做出很大功績卻被歷史演義小說抹黑的人物,比如為大唐滅掉三個國家的蘇定方被刻畫成陷害羅成的奸佞小人。

因此我們在欣賞以歷史為題材的藝術作品的同時,要以辯證的眼光去對待真實的歷史。


亙古懷念說史


首先,薛丁山是以薛仁貴之子薛訥為原型而虛構出來的人物。

《舊唐書》對其有記載:薛訥,絳州萬泉人也,左武衛大將軍仁貴子也。為藍田令,有富商倪氏於御史臺理其私債,中丞來俊臣受其貨財,斷出義倉米數千石以給之。訥曰:“義倉本備水旱,以為儲蓄,安敢絕眾人之命,以資一家之產?”竟報上不與。 會俊臣得罪,其事乃不行。其後突厥入寇河北,則天以訥將門,使攝左武威衛將軍、安東道經略。臨行,於同明殿召見與語,訥因奏曰:“醜虜恁凌,以盧陵為辭。今雖有制升儲,外議猶恐未定。若此命不易,則狂賊自然款伏。”則天深然其言。尋拜幽州都督,兼安東都護。轉幷州大都督府長史,兼檢校左衛大將軍。久當邊鎮之任,累有戰功。

薛丁山三子薛剛生性粗野,愛仗義執言,所以在長安城名氣頗大,人送綽號“通城虎”。後來在一次事情中誤踢死太子,當時皇帝高宗李治正在樓上賞景,由於人群遭到驚嚇,李治觀景的樓遭到撞擊,招致坍塌,李治從樓上墜下,不久駕崩。依照唐朝當時的法律,薛剛一人犯法,應當牽連九族。李治 死前跟長子交代,薛家歷代功臣,對唐朝也是忠心耿耿。所以薛剛踢死太子,驚崩聖駕一事,只追查薛剛一人。

此詔一出,遭到大唐上下的信服。可是當時把持朝政的張武一黨卻不願意。他們早就視薛家為眼中釘。正好藉此時機除去薛家權力。於是張武一黨便去找武則天說及此事,請求將薛家按法辦事。其實武則天也早就想除去薛家及那一幫子開國功臣和他們的後代,而且武則天早有不臣之心,她也想嚐嚐做皇帝的滋味。

正好此次薛剛犯事。於是武則天下令,將薛丁山一家285口斬草除根。其手腕更是殘忍,就在 薛丁山 的兩遼王府就地挖了個大坑,將薛家的人生生活埋。此次事情的主犯薛剛在犯事之後就逃走,倖免於難。但是 滅門 之仇也惹起了後來的薛剛反唐。

在歷史上,薛仁貴有一個兒子,名叫薛訥,不叫薛丁山。薛訥在擔任藍田縣令之時,就敢回絕當朝酷吏來俊臣的不義之舉。後突厥犯邊,武則天因薛訥為將門之後,將他調往幽州前線。薛訥久駐邊關,立有戰功。唐玄宗曾於新豐操練唐軍,獨薛訥和解琬部進退有序。

突厥、契丹、奚結合寇邊,薛訥力主出擊,得到唐玄宗答應,但因其他諸將逡巡不前,唐軍大敗,薛訥被免職。

不久吐蕃軍十萬犯境,薛訥被重新啟用,擔任隴右節度使。他連敗吐蕃於武階驛、長城堡,斬獲無數。之後薛訥不斷鎮守青涼,年七十二而亡。

由此可見,在歷史上並不存在薛丁山這個人,卻存在薛訥這個人,且薛訥確實被武則天派到幽州。但是卻並沒有死。《隋唐演義》中的薛丁山不過是依據薛訥這個人停止修正和加工出來的。


愛影視愛音樂的小豬豬


正史

永淳二年二月二十一日(683年3月24日),薛仁貴因病於雁門關去世,享年七十歲。唐高宗追贈他為左驍衛大將軍,幽州(洽薊縣,今北京城西南)都督。薛帥的傳奇的一生結束了。

薛仁貴的長子:薛訥,字慎言,唐玄宗時大破突厥,復封平陽郡公(薛仁貴封平陽郡公),諡號昭定,年七十二卒。也是《說唐三傳》人物薛丁山的原型。

另有四子:薛慎惑、薛楚卿、薛楚珍和薛楚玉。

小說

薛仁貴被蘇寶同困住,薛丁山救父,射箭時射偏了,沒射中蘇寶同,反而把自己的父親射死了。



御前帶刀侍衛


謝謝平臺,說兩句,在唐朝,貞觀之治,李世民執政期間,薛仁貴,被,成親王,李道宗陷害,關進了大獄,程咬金,和,尉遲恭老將軍,營救,沒救出來,為此,尉遲公老王爺,鞭打午朝門,李世民不放,薛仁貴,尉遲恭,創牆而死,最後,徐茂公,回朝吧!用他的智謀,微,薛仁貴,喜清不白之冤,薛仁貴出獄,邊境警報傳來,突厥50萬大軍,攻打大唐邊境,大元帥是蘇寶同,最後,李世民讓薛仁貴掛帥,攻打突厥吧!最後薛仁貴,被突厥,白虎關元帥,楊凡,困在白虎山,裡無糧草,外無救兵,在這種情況時,王禪老祖,在雲夢山水簾洞,太他的大徒弟,十寶大將,白袍小將,薛丁山下山,去救她的,父親吧!於是薛丁山,在教軍場,比武,一舉奪魁,微第二路帥,帶兵十萬,程咬金為總監軍,先鋒官微,秦瓊的孫子,秦英,殺向白虎山,一路斬關奪寨,打到了白虎關,薛丁山,來找他的父親(走到,白虎山,一隻白虎,張牙舞爪,夯他跑來,他一箭射去,白虎慘死,等薛丁山如夢方醒,一看是他的,老父親吧!放聲大哭(民間傳說,他的父親,薛仁貴,來上天白虎星君,他射的白虎,正是他的父親,薛丁山後悔不已,李世民,大怒,將薛丁山,綁在高杆上,要斬首,多虧徐茂公,說明原因,他說,53克,天鼓要響,老帥,薛仁貴,玉帝召喚,將要昇天,我們攔不住啊!這是徐茂公,用智慧,就下,薛丁山,李世民,將薛丁山,戴罪立功,歷史上,卻有,詳細記載,說到這裡,謝謝


北斗星3557


首先,薛丁山就不存在,

咋射他爹!

只有薛訥!

薛丁山

薛丁山(649年—公元720年),小說演義人物,實際為唐朝名將薛仁貴的兒子薛訥。


洹水之上2020


沒有,根據歷史的記載 ,永淳二年二月二十一日(683年3月24日),薛仁貴因病於雁門關去世,享年七十歲。唐高宗追贈他為左驍衛大將軍,幽州都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