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魯班鎖、布藝堆繡非遺項目進“方艙”

融媒體記者:張欣

通訊員:王偉 晏慧純

為緩解患者情緒,豐富“方艙”醫院內的文化生活,近日,武昌區文物和非遺保護中心聯合曬湖小學發揮自身優勢,將魯班鎖、布藝堆繡等武昌部分非遺代表性項目引入武昌方艙醫院。

曬湖小學長期從事非遺文化進校園,確定魯班鎖項目進“方艙”後,學校迅速成立兩個工作小組,一組到校清理學校現有魯班鎖,另一組立即從全校範圍內篩選有條件錄製微課的學生,籌備魯班鎖教學微課的錄製。

魯班鎖、布藝堆繡非遺項目進“方艙”

魯班鎖、布藝堆繡非遺項目進“方艙”

經過清查,學校現存魯班鎖只有60套,對於“方艙”數千患者來說,杯水車薪。武昌區文物和非遺保護中心王偉老師立即聯繫上武昌區錯格全對稱魯班鎖非遺代表性項目的市級傳承人李遵酉老師,李老師當時因感染新冠肺炎正在醫院治療,即使如此,病中的李老師依然發揮非遺人的文化擔當,毫不猶豫捐贈400套魯班鎖,並和學校反覆確認400套魯班鎖的存放位置。學校克服人手不足的困難,喊來家中子女幫忙,將400套魯班鎖從漢陽搬運回武昌,並打印拼裝圖紙,裝進每一套鎖內。

魯班鎖、布藝堆繡非遺項目進“方艙”

同時,曬湖小學在全年級中尋找家中有鎖,能熟練掌握魯班鎖的拼裝技巧,還要有一定的表達能力學生。最終確定了五年級1班的李宸籽同學,她在班主任老師的指導下,在學生家長的配合下,一遍又一遍的嘗試修改完善,四節微課錄製到深夜十二點多。

在籌備魯班鎖進“方艙”的同時,武昌區文物和非遺保護中心、曬湖小學還聯繫了武昌布藝堆繡非遺代表性項目的傳承人馮曉明老師,為武昌方艙醫院提供了數百面布藝堆繡小國旗的製作材料。為降低製作難度,馮老師和她的團隊成員把材料以面為單位進行準備,最小的五角星只比綠豆大一丁點。一面面小國旗滿含著非遺傳承人對前線醫護人員和患者的關切和慰問。

魯班鎖、布藝堆繡非遺項目進“方艙”


2月23日下午兩點半,所有的材料和微課送進武昌方艙醫院,陪伴他們度過這段特殊的時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