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0 国家旅游局原局长邵琪伟:我国3万多景区景点 却没能与迪斯尼相媲美品牌

国家旅游局原局长邵琪伟:我国3万多景区景点 却没能与迪斯尼相媲美品牌

封面新闻记者 柳青 实习记者 崔隽

“我们有旅行社2.79万个,但还没有真正能够与美国运通、德国途易、日本交通公社(JTB)在国际旅游市场竞争的企业品牌;有景区景点3万多个,但还没有能够与迪斯尼、环球影城相媲美的产品品牌;有住宿业1.9万家,其中五星级824家,但还缺少能够像希尔顿、洲际那样具备全球布局能力的酒店品牌。”20日,国家旅游局原局长、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副主席邵琪伟在“2018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做出如上表述。

原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测算,2017年,我国国内旅游50.01亿人次,出境旅游和入境旅游都达到1.3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5.4万亿元,旅游业综合贡献8.77万亿元,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达11.04%。刚刚过去不久的“五一”小长假,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1.47亿人次,同比增长9.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871.6亿元,同比增长了10.2%。

邵琪伟说,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市场发展很快,但是旅游业发展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样存在短板。主要表现为旅游产品供给不足、产品结构不够合理、区域和城乡旅游发展不平衡、旅游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保障不足等等。

补齐这些短板,金融的作用不可替代。

他指出,我国文化和旅游品牌建设远远滞后于经济和市场发展,是典型的文化和旅游大国、品牌弱国。品牌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投入和创新的过程,文化旅游项目具有稀缺资源属性、资产属性明确和现金流稳定等特点,好的文化旅游产品一般都是较好的金融投资产品。金融行业可以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为影视、旅游、艺术、演艺等领域提供稳定资金流。文化和旅游产业企业也可以专利权质押、著作权质押、商标权质押、资产抵押等形式获取金融资金支持。

邵琪伟表示,旅游业和金融的融合将产生一个巨大的产业集群。金融机构可结合旅游行业特点,制定和细化符合旅游业经营规律的授信标准,改进和完善风险评价体系;根据旅游项目的风险和经营情况,合理确定贷款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对部分旅游企业申请的短期小额贷款,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可简化审批手续,确保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获得方便、快捷的信贷服务等。此外,对于地方文化和旅游经济和旅游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也离不开金融的支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