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6 此人比孔子早150年左右,为何将孔子骂得体无完肤?

文|小河对岸

在《窦娥冤》中有这么一句:...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颜渊,即颜回,是孔子最为得意的弟子,以仁善著称。而盗跖则为春秋时期,最为著名的大盗,也是恶人之代表。窦娥唱这一句,乃是控诉上天为何连好人坏人都分不清,意指自己之冤枉。

此人比孔子早150年左右,为何将孔子骂得体无完肤?

关於盗跖的事迹,其实正史记载并不多,而在《庄子·杂篇·盗跖》中却有盗跖较为详细的事迹,书中言:盗跖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暴诸侯。穴室枢户,驱人牛马,取人妇女。贪得忘亲,不顾父母兄弟,不祭先祖。所过之邑,大国守城,小国入保,万民苦之。

总之,盗跖乃无恶不作之人,还因喜爱虏取妇女,而被北方一些地区奉为娼妓行业的守护神。据庄子讲,盗跖乃鲁国著名的大圣人柳下惠之弟。而柳下惠属鲁国公室旁支(鲁孝公之后),姬姓展氏,名获,字子禽,另一字为季(或为排行),故常被称为展禽。又因其采邑为柳下邑,而谥号为惠,也被后人称为柳下惠或柳下季。因此,盗跖也被称为柳下跖或展跖。

此人比孔子早150年左右,为何将孔子骂得体无完肤?

在《庄子·杂篇·盗跖》中,孔子与柳下惠乃是好友,而见好友之弟危害天下。便去见柳下惠,而希望能替柳下惠劝盗跖弃恶从善。柳下惠却对孔子说道:柳下跖心如涌泉,意如飘风,强足以距敌,辩足以饰非。顺其心则喜,逆其心则怒,易辱人以言。意即,盗跖不是言词能说动的,而劝孔子不要去作尝试,孔子执意不听,令颜回驾车,子贡为车右,前去游说盗跖。

而孔子这场劝说,可谓是自取其辱,孔子对盗跖的种种劝谏与利诱之词,不但被盗跖反驳得无言以对。最终,还遭盗跖骂得体无完肤。盗跖言孔子道:..此夫鲁国之巧伪人孔丘非邪?为我告之:"尔作言造语,妄称文武,冠枝木之冠,带死牛之胁,多辞缪说,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使天下学士不反其本,妄作孝弟而侥幸于封侯富贵者也。子之罪大极重,疾走归!不然,我将以子肝益昼哺之膳。

此人比孔子早150年左右,为何将孔子骂得体无完肤?

....今子修文、武之道,掌天下之辩,以教后世。缝衣浅带,矫言伪行,以迷惑天下之主,而欲求富贵焉。盗莫大于子,天下何故不谓子为盗丘,而乃谓我为盗跖?....丘之所言,皆吾之所弃也,亟去走归,无复言之!子之道,狂狂汲汲,诈巧虚伪事也,非可以全真也,奚足论哉!

而孔子向盗跖辞别的神情是:..再拜趋(快)走,出门上车,执辔三失,目芒然无见,色若死灰,据轼低头,不能出气。

此人比孔子早150年左右,为何将孔子骂得体无完肤?

如果是厌恶儒家、孔子的人读到这一段,一定会觉得酣畅淋漓。但这却是庄子虚构的,柳下惠生於前720年(鲁隐公三年),而卒於前621年(鲁文公六年)。孔子则生於前551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卒於前479年(鲁哀公十六年)。

此人比孔子早150年左右,为何将孔子骂得体无完肤?

柳下惠比孔子早生了169年,两人是无论如何做不得朋友的。而盗跖如果是柳下惠弟弟的话,也要比孔子早一百五十年左右的时间,更是骂不得孔子的。庄子是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厌恨儒学,不过是伪托盗跖之口,而将孔子(儒学)大骂一顿。

参考资料:《庄子》、《国语》、《左传》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