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5 “寒门再难出贵子”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言论在网络上甚嚣尘上,继而成为全民讨论的又一疑难教育问题。

教育的问题总是像那个著名的哲学问题“世界上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令人费解,最重要的原因恐怕还是教育观点都需要践行才能有结论。我们国家教育改革一直在进行,我们试图让我们的教育与科技水平一样突飞猛进,但是培育人才的进程还是充满艰辛。

而其中“寒门再难出贵子”的提出受到广泛关注,说明大家对于教育跟个人发展的关系甚至于阶层差距产生了疑问。

“寒门再难出贵子”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

1教育与个人发展有怎样的关系?

举个例子,很多人认为现在的大学生毕业之后找个月薪三四千的工作没车没房从头打拼过得拮据,但是中专高职的学生早早进入社会早已经积攒了一定的资本和人脉,相比较之下就会产生一种言论:“读书有什么用不如早出来挣钱。一样过得很好。”也就是所谓的“读书无用论”。

但是读书真的无用吗?这就要看读书能带给我们什么,认为读书无用的人无非觉得读书带来的金钱不如期望值,但是读书带来的眼界见识,思考问题的角度,对某件事情的理解给人生幸福值带来的影响他们视而不见。

“寒门再难出贵子”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

秉承这种观念的人会忽略孩子的教育,更注重眼前利益,然后把这种观念带给孩子,这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有人说读书多的人会丧失一定社交能力变成书呆子难以融入社会——但这是个别现象。甚至是很多毕业生刚刚进入社会的情境。长远来看,读书多的人普遍更能对自己准确定位,对人生进行规划,在选择时有更多的考虑。在困厄时不被击倒,在诱惑里不至于迷失,这些都是教育带来的。这种伴随一生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

2“寒门”与“贵子”并不矛盾

《超级演说家》中刘媛媛有一篇演讲叫做《寒门贵子》,她说:“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的。谁都可以当政治局常委吗?寒门最难出贵子的领域就是政治领域。我们必须承认社会上存在穷富两个阶层,他们之间是不平等的,寒门难出贵子的原因在这儿,不同阶层出身的孩子在竞争规则面前是不平等的。

“寒门再难出贵子”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

当我们每天为了考个好大学埋头苦读的时候,有些人读完高中就轻松被父母花钱送到了国外。当我们为了留在一个单位努力表现不辞劳苦的时候,有些人一个电话就敲定工作了根本不用担心前程。当我们加班到晚上还要一个人回到出租屋里,有些人房子有好几套什么都不用做只需要享受就行。”

现实如此,引人深思。寒门子弟得到的教育资源更少,机会更少,与成功人士的交流更是无从谈起。所以“寒门难出贵子”,但是古往今来,寒门出身的人成功的人数不胜数。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努力弥补了先天差距。

“寒门再难出贵子”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

曾国藩说:“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是说我们不能把自己宝贵的人生浪费在抱怨不公平这件事情上。

如果一无所依,如果身处黑暗,也要有壮士断腕的觉悟,把微薄但确然存在的希望当做前方的黎明,砥砺前行。

在节目中,刘媛媛还说道:“亲爱的朋友,其实我们大部分人都不是出身豪门,都是要靠自己的。你要相信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希望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这故事不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童话没有一点人间疾苦,这故事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这故事是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寒门难出贵子”有一定的客观性,一个全民讨论性问题的形成往往表示已经出现了相当的社会现象,那么如何在这种大环境中自处,就要看我们自己了。

寒门难出贵子是因为缺乏一定的社会条件,而身边寒门贵子的稀缺使我们进一步相信了这种说法,但是借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上人生的旅途罢。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