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从今天起,请叫他们码商

千年之后,《史记》中所谓“引车卖浆者流”,在2018年有了一个全新的称谓:码商。

自货币诞生之日起,这些被冠以“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流”的零售商贩,始终是零售市场的“最一线、最基层”的从业者,尽管经过千百年来数次零售行业革命的洗礼,他们从未被巨无霸百货、遍地开花的便利超市、甚至无孔不入的网络购物等所击垮,他们始终顽强而茁壮地生存在每个城市的街头巷尾。

这个群体有多大?不算多,只有一个亿。

这群人给我们呈现的这幅充满生活气息的商业图景,曾经被认为是互联网最难攻克的一个堡垒。即使在今天这样一个各类电商无孔不入的时代,与全国上亿小微商家在线下产生的交易量相比,线上交易量也差着很多倍。这些线下交易的海量数据,存储在这些小微商家的脑海中、数十年的经验中、随时可能遗失的孩子的作业本上。要想把这些数据搜集整理,接驳到互联网商业的大数据系统之中,在不久之前,还被认为绝无可能。

而有着中国“新四大发明”之称的移动支付,最终解决了这些问题。

在今日的街头巷陌,结账时,我们已很难再听到他们说出那句曾经熟悉的:“师傅你有没得零钱?”,取其而代之的则是:“支付宝还是微信?”

从支付切入,用信用背书,解决了小微商家诸多痛点:收钱找钱腾不开手耽误生意,收到假币、收账记账、资金周转不灵时的烦恼等。所以,移动支付在不到几年的时间里就以令人瞠目结舌的发展势头,席卷了几乎每个角落,而首当其冲接受并使得二维码支付可以快速推广的,就是这群如今被叫做“码商”的小业主。他们与“网商”“微商”一起,构成了2004年起,互联网与商业结合最为紧密的三种成熟的商业势力。

乍看起来,“码商”似乎仅仅是将经营结算这一环节变成了电子支付的形式,甚至在这个词汇刚出现时,不少人是用这个来自嘲自己是“仅凭一张二维码在创业的人”。但其实他们给市场带来的转变,并不是仅仅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种便利的支付手段那么简单。

以「成都十大优秀码商」为例,他们多是个体经营商户,有毛血旺店主、水果店主、卖定制服装的、做宠物美容店等,都是日常生活中我们所最为熟悉的那些小店的缩影。而他们从接触移动支付管理账务开始,渐渐地对互联网开始变得熟悉。他们用二维码收钱,用电子记录账单来进行对账,通过电子钱包在网上进货订货,甚至可以用二维码流水,作为自己商业成绩的过硬证据来申请贷款。相比以往的小微商家,码商们既是推广在线支付的排头兵,又是数字智能化市场工具的直接受益者。

自2012年以后,电子商务的发展如日中天,人们在纷纷谈论着是否电商将会取实业而代之?小微商户是否会因为网购的浪潮遭受最重大的打击?然而时间来到2018年,支付宝的数据告诉我们,仅去年一年,成都市的码商增长数量就翻了五倍,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的第一梯队。证明了蓉城的小微商家们,从不吝啬于将自己的智慧与勤劳,用在对于自身事业的追求之上,他们主动地将自己的事业与互联网技术接轨,通过新型的数字化手段,让零售行业一反潮流地实现了更大的扩张。他们用自身的行动证明了,成都是对得起“码商之城”这四个字的。随着这些零售与服务行业的最基本从业者开始拥抱数字化与智能化的销售手段,我们第一次有机会清晰地看到这些小业主的生态面貌。

可以说,依托数字支付,小微商家们几乎是第一次获得了建议可靠有效的建立商业信用的机会,网上银行的数据显示,截止17年11月底,网商银行线下经营者贷款的不良率仅0.78%,99.15%的商家都能做到按时还款。在“天下码商成长计划”中,一套专门为小微商家所打造的数字化的经营分析、财务管理、理财保险、贷款进货体系将会极大地让码商获得更加公平的市场待遇。

我们曾经认为,小微商家缺乏手段与能力去清晰地洞见自身的发展轨迹以及市场大趋势的微妙变化。我们曾经认为,小微商家往往只是在市场中随波逐流的那样一群人。他们占据着市场的绝大部分,但却几乎从未受到公平的市场待遇。而随着数字化与信息化的技术发展,或许这些印象都即将成为过去式,而最重要的是:从今天起,我们将以“码商”这个充满敬意的概念,来称呼这群存在了最久的零售行业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