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7 孩子是媽媽最為焦慮的關鍵,超過了夫妻關係

孩子是媽媽最為焦慮的關鍵,超過了夫妻關係

孩子是媽媽最為焦慮的關鍵,超過了夫妻關係

UC大數據曾發佈了一份《中國媽媽“焦慮指數”報告》。報告指出,導致中國媽媽焦慮的三大最重要因素為:小孩健康、小孩教育、夫妻關係。

孩子是媽媽最為焦慮的關鍵,超過了夫妻關係

孩子是媽媽最為焦慮的關鍵,超過了夫妻關係

從統計數據可以看出,孩子是媽媽最為焦慮的關鍵,超過了夫妻關係。然而,讓媽媽們過得如此疲於奔命,而又不快樂,除了難以消減的養育焦慮,還有其他因素。

孩子是媽媽最為焦慮的關鍵,超過了夫妻關係

中國家長的焦慮症似乎是伴隨著孩子的出生而出現的,而隨著孩子一天天的長大,家長的焦慮情緒非但沒有絲毫的緩解,反而越發嚴重起來。全社會都把眼光放在了教育上面。從較早的考上大學,到後來的考上好大學,甚至出國留學,許多家庭傾其資源,在“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魔咒下,驅趕小小孩童踏上通往“成功”的征途。

孩子是媽媽最為焦慮的關鍵,超過了夫妻關係

在家庭教育專家看來,父母內心的焦慮和浮躁,比孩子學習上出現問題更為可怕。套用托爾斯泰的名言,不焦慮的人是相似的,焦慮者則各有各的焦慮。完美型、壓力型、攀比型……家長焦慮類型各有不同,找到原因,也許是化解心中焦慮的第一步。

孩子是媽媽最為焦慮的關鍵,超過了夫妻關係

攀比型焦慮

有種優秀叫“別人家的孩子”

許多當下的父母在自己小的時候都曾體驗過這樣的教育帶給自己的煎熬與無奈,可成為父母后,卻仍不免用“別人家的孩子”和“自家的孩子”作比較,似乎這樣可以讓“自家的孩子”知恥而後勇。

孩子是媽媽最為焦慮的關鍵,超過了夫妻關係

看到朋友的孩子3歲就可以熟背唐詩300首,就開始逼著自己的孩子也必須將古詩文都背透;看到同事的孩子已經考過了鋼琴6級,就開始天天逼著孩子在鋼琴面前練上4小時,否則以打罵伺候; 看到鄰居家小孩考了第一名,就對考了第三名的孩子冷言相向……總之一切都要比別人好,比別人優秀,生怕孩子落後於別人!這些父母是“一步落後,步步落後”、“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這些偽命題的堅定擁躉。

孩子是媽媽最為焦慮的關鍵,超過了夫妻關係

對於“向別人家的孩子學習”的這種類型而言,這種學習和借鑑是值得肯定的,沒毛病,但是,不能盲目的去跟風和學習,要一切從實際出發,看看你家的孩子到底適不適合幹這事,畢竟“別人家的孩子”基本都是個傳說,你家的孩子比不過,如同你比不過“別人家的家長,別人家的老公,別人家的老婆“一樣,“別人家的”永遠是最好的,那對於“你家的”只是個夢。

孩子是媽媽最為焦慮的關鍵,超過了夫妻關係

殊不知,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髮展規律,也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一味地以家長的期待和想法要求孩子,只會讓孩子更加反叛、厭學,而一直處在攀比型家庭中長大的孩子也會有更多的不自信,到頭來要麼變得好鬥,要麼自暴自棄,對身心發展產生極大的影響。家長應以平常心態看待孩子,不要被資訊和環境綁架。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是個性化的,都有自己的生長規律。根據孩子的興趣等實際情況確定是否學習,學習什麼,不要以家長的經驗、想法和期待要求孩子。

茫然型焦慮

總是在跟風 卻找不到最佳教育方法

一邊是學校貫徹教育相關政策,採取措施進行減負,另一邊卻是,補習成了家長的共同話題,“加班加點”、“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的教育搶跑行為比比皆是,有家長坦言,給孩子報班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看到周圍的孩子都在學”。

教育專家認為,隨著新媒體的發達,信息獲取與交互越來越便利,家長們通過“互通有無”,進一步放大了群體焦慮。

孩子是媽媽最為焦慮的關鍵,超過了夫妻關係

要解決教養孩子的茫然問題,家長不妨適當學習一些家庭教育的基礎知識,瞭解孩子成長髮展的基本知識,懂得孩子作為一個獨特的個體,所經歷的歷程和體驗的感受與成人世界有怎樣的區別,自然就會減少很多盲目性和迷惑。

同時,家長不妨好好體察一下,究竟以怎樣的方向去引導孩子,究竟以怎樣的方式和孩子共度人生美妙時光,有哪些好的方法和技能可以幫到自己。通過這些有準備的學習和體察,面對孩子將會從容許多。

壓力型焦慮

升學成了家庭矛盾的“導火索”

5歲的明明是一名準小學生,明年就該上一年級了。雖然幼兒園並沒有要求學習內容,但媽媽孟女士已經“未雨綢繆”,每天都給兒子佈置識字、背詩、讀英文等作業,還每天抽查。然而,偶爾貪玩,沒有完成媽媽佈置的任務,就會惹得明明媽媽火冒三丈,一頓痛批。看著兒子掉眼淚,明明媽媽自責的同時也夾雜著困惑:平常好脾氣的自己面對兒子將要開始上小學的事實怎麼這麼不淡定?

孩子是媽媽最為焦慮的關鍵,超過了夫妻關係

其實,像明明媽媽這樣陷入焦慮情緒的家長有很多,內容大同小異,無非是面臨孩子的升學、課業、就業等各種問題而產生的壓力。重壓之下,何不焦慮?

孩子是媽媽最為焦慮的關鍵,超過了夫妻關係

但其實,很多“壓力”都是家長自己施加的,完全不必要。學生的升學路徑已經不再僅僅只有“考大學”一條,家長也理應“眼觀六路”,與時俱進才是。

完美型焦慮

要求完美 全方面優秀才是優秀

不是隻有處女座的人才追求完美,當了父母后,不是處女座的父母也變得開始追求完美,過多地將注意點放在孩子的缺點上,而忽略了孩子本身的優勢。而這類父母也往往非常信任“木桶效應”,所以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自覺地就會想要彌補孩子的短板。

孩子是媽媽最為焦慮的關鍵,超過了夫妻關係

比如,孩子的英語很優秀,但是數學成績不理想,於是開始給孩子報輔導班,請家教;孩子唱歌跳舞不錯,但學習成績一般,你卻要求孩子學習成績一定要提上去,於是開始瘋狂給孩子搞題海戰術。在這些父母的眼中,見不得孩子有絲毫的缺陷,一旦發現,立馬如臨大敵,惶惶不安,彷彿天都要塌了!

孩子是媽媽最為焦慮的關鍵,超過了夫妻關係

“事實上,更應在乎的是這個孩子因何而優秀?是內在的動力還是父母的壓力。10歲以前的孩子更多以家庭為核心,他們從內心裡希望得到家長的接納和認可,所以更容易順應父母的期望,而非自身對學習的意義感和價值感。過高的期望和所伴隨的焦慮會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能力永遠也達不到父母的要求,對孩子的自尊也會造成深遠的影響。”

孩子是媽媽最為焦慮的關鍵,超過了夫妻關係

所以,建議家長幫孩子把關注點從成績上轉移到學習的意義感和價值感上,在這個過程中不斷鼓勵孩子微小的進步,用更多正面語言、積極方式來與孩子溝通,這樣孩子不僅僅熱愛學習,也會熱愛生活,因為孩子們未來的人生課題不僅僅是學習,還包括有尊嚴、有意義、有目標地活著。

遠慮型焦慮

未來即來總做不好準備怎麼辦?

每一對父母教育孩子的目的,都是為了讓孩子有一天離開父母后,依然能夠活得很好。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從出生開始,父母就開始為以後的分離做準備。未雨綢繆是很好,但過了頭就如籠罩在上空的烏雲,壓得父母和孩子喘不過氣。

孩子是媽媽最為焦慮的關鍵,超過了夫妻關係

遠慮型父母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現在都這個樣子,以後大了該怎麼辦哦!”說完還不忘在一旁捶胸頓足一番!尤其是現在網上鋪天蓋地的“孩子的未來,就藏在這些細節裡!”“有領導力的孩子才有未來!”“你還在為孩子上輔導班而煩惱?聰明的父母都這樣做啦!”文章瘋轉,更是讓父母隱隱擔憂,一看到孩子哪裡做得不好,就可以由此想像到未來的不堪,每天都生活在對未知世界的恐懼裡,望不到頭。

孩子是媽媽最為焦慮的關鍵,超過了夫妻關係

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更優秀,無論何時都能成為人群中的佼佼者。面對著日新月異的新變化,家長們感到手足無措或焦慮擔憂,這都無可厚非。家長需要將關注點從孩子的學習方面移開一點,不只是盯著學習,而是更應該關注孩子核心素養和綜合素質的培養。

孩子是媽媽最為焦慮的關鍵,超過了夫妻關係

不僅如此,無論是當下還是未來,孩子能夠擁有一個真正比較恰當的人生態度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家長要調整自己的心態,不能將焦慮傳遞到孩子身上,在相互教育、相互學習中擁抱變化。

孩子是媽媽最為焦慮的關鍵,超過了夫妻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