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 全国都把主力部队给了东北,所以东北野战军打仗厉害,这是瞎说

当初,在我军进入东北时,从各地抽调部队是11万,干部是2万。一般都说,当时是集各个根据地之力,把主力给了东北。所以有个说法叫,“全国支援东北”嘛。

这个说法可未必正确。其实可以把当时前往东北的部队分为两个部分,也就是115师部队和非115师部队

当时前往东北的115师部队情况如下:

一、山东方面,包括主力团21 个基干团10 个,合计62978人。

其中滨海军区副司令员兼滨海支队支队长万毅率领的东北挺进纵队(也就是滨海支队),包含滨海25团、26团、27团及新编入的2个营,3306人。

第1 师师长梁兴初、政治委员梁必业率所部滨海6团、13团、独3团,7300人。

第2师师长罗华生、政治委员刘兴元率所部滨海4团、23团、独1团,7823人。

滨海军区总计10个主力团18429人。

鲁中军区政治委员罗舜初率领的第3 师1团、2团、独立营,8300人,以及警备第3 旅特2旅之6团、特3旅之8团,4000人。

鲁中军区总计5个主力团,12300人

第5 师师长吴克华、政治委员彭嘉庆率所部5师胶东16团、东海独立1团,5000人;以及6师胶东14团、西海独立团4900人。胶东军区另有东海独立3团,北海独立1团、2团,军区独立团,莱东莱西西海及教2团共9个连及特1营,5个基干团,11669人。

胶东军区总计4个主力团,5个基干团,21569人。

第7 师师长杨国夫率所部直属团、2分区基干团,特务营、教导营,渤海军区副政委刘其人率2 个基干团、回民支队1个团,渤海军区总计3个主力团,3个基干团,7950人。

另有抗大1个主力团1880人,山东军区机关850人。

这些部队都是115师的部队,除了滨海军区全是老牌主力外,其他三个二级军区都没有拿出看家力量来。而黎玉的原山东纵队部队,基本没动。

全国都把主力部队给了东北,所以东北野战军打仗厉害,这是瞎说

不过,山东方面除了贡献部队外,最大的贡献却是罗荣桓。一个人抵千军万马。

二、前往东北的另一大主力力量。

全国都把主力部队给了东北,所以东北野战军打仗厉害,这是瞎说

就是黄克诚的新四军三师了,这支前往东北的部队有3万2千人。这和山东军区的部队一样,都不用讲啥了。

新四军三师,是在八路军第5纵队的基础上编成的。而八路军第5纵队是由八路军第2纵队第2旅和第4旅第7团,八路军苏鲁豫支队第1大队为基本编成的。

而八路军第4纵队第2旅就是115师新编第2旅,而第4旅就是115师344旅(黄克诚就是344旅政委),而八路军苏鲁豫支队就是115师343旅685团改编而成的。

所以,新四军三师,是标标准准的115师嫡系,血统和山东赴东北部队一样纯正。

三、然后,还有陕甘晋绥边防军教导第2 旅旅长黄永胜率领该旅第1 团和教导第1 旅第1 团,3500人。

这支部队是什么情况呢?

1944年春起,中央先后从华北地区抽调3支部队,组成教导第1、第2旅及新编第4旅,到陕甘宁边区。于是,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杨得志率第3团、第11团、第16团、第19团、第32团和回民支队,组成西进支队。后来就变成了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第1旅,旅长杨得志。

同时,晋察冀军区第1团、第5团、第9团、第34团、独立团和骑兵团等部,合编组成晋察冀军区机动旅,黄永胜任旅长。后来就变成了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第2旅。

前往东北的部队是,黄永胜和邓华率2旅的1团、5团、独立团,以及2旅的16团、32团和旅直一部分,共3350人(后来又加入干部团1750人)前往东北。

其中这个1团就是赫赫有名的红1师,也就是115师独立团。晋察冀军区嘛,就是由聂荣臻率115师独立团、骑兵营和685团1个连及八路军总部特务团第3营营部带2个连创建的。

全国都把主力部队给了东北,所以东北野战军打仗厉害,这是瞎说

四、另外去东北的,还有吕正操率领的晋绥军区第32团600 人。这支部队和前述的杨得志带去陕北的,后来跟着黄永胜、邓华去东北的16团,是一家人。

老16团是由冀中军区第21大队、独立第1、第2团合并组建,是冀中第一主力团。后来该团一分为二,一部在太行称冀中警备第32团,一部回冀鲁豫仍称冀中南进支队第16团。警备32团后调入晋绥军区称晋绥军区第32团;16团则随杨得志赴陕北保卫延安,改称联防军教1旅第2团。

不用多说,这些晋察冀部队也是林彪嫡系,血统纯正的很。

全国都把主力部队给了东北,所以东北野战军打仗厉害,这是瞎说

以上这些部队,是构成未来的第四野战军的主体。本身就是林彪的嫡系部队。

另外还有一些非115师部队。

包括:

全国都把主力部队给了东北,所以东北野战军打仗厉害,这是瞎说

一、邓克明率领晋冀鲁豫军区第24团1500人,这个邓克明是55年少将,红三军团出身,115师343旅686团的营长。林彪的部下。24团的前身是1939年4月聊堂边区建立的抗日游击队,同年10月进行整训,和运东部队第五大队合并为堂邑县大队,1943年1月以堂邑县大队为基础组建马颊河支队,1945年夏马颊河支队改编为冀南军区第7军分区24团。

一看就知道了,地方部队,没啥战斗力。

全国都把主力部队给了东北,所以东北野战军打仗厉害,这是瞎说

二、李运昌率冀热辽军区的第11、第12、第13、第16、第18、第46团和2 个支队先期出关进入东北。后又有第15团,近万人。

这其中,11团有点来头,是冀东13团1、2、8连及部分地方游击队,在1942年5月20日上述各部组建为冀东11团。里面主要有冀东13团的血脉,但实际战斗力一般,后来在东北野战军里面也不行,是八纵的部队。

12团是由冀东暴动队伍组建的八路军第4纵队苏陈支队为班底的,主体是120师的架子。后来是四十军的部队。这个有战斗力,山海关就是他们打的。

13团就是著名的冀东13团了,原来是冀东大暴动武装为基础组建的包森支队,别看是地方部队,很能打。但是后来去了八纵,也没落了。

15团是冀东军分区第10区队编成的,本来是排不上号的,后来去了四十四军,反而超过了11团和13团。

16团的是冀东军分区第2、第5两个区队编成的,和15团一样,后发制人,后来成为四十六军的主力部队。

18团是由12团2连为骨架搭起来的部队,也没啥战斗力,但后来成了四十八军的主力团。

三、另外还有,冀中第62团,第31团、第73团,也去了东北。除了31团,另外2个团就是由什么县大队,区小队编成的,战斗力就别提了。

全国都把主力部队给了东北,所以东北野战军打仗厉害,这是瞎说

四、还有129师,太岳军区一个小支队,由周桓率领,600人。

全国都把主力部队给了东北,所以东北野战军打仗厉害,这是瞎说

五、刘转连、晏福生率领的359旅南下第二支队,3300人。这是120师系统的。

全国都把主力部队给了东北,所以东北野战军打仗厉害,这是瞎说

六、文年生率领的陕甘、晋绥联防军警备第1旅,3000人。这支部队有2个团,3团和8团。3团是由八路军留守部队中129师炮兵营编成的,8团是由八路军留守部队120师359旅718团编成的。虽然是老红军,但打仗比较少。

以上就是前往东北的全部部队了。

一看就知道,除了林彪自己的115师部队,其他部队压根没给林彪什么人马,给了也是一些弱旅。

所以,以后就不要再说什么抽调各地主力支援东北了。林彪是带了自己的老部队去经营东北,而且这些部队是留下装备去的东北,而且115师在晋察冀和山东还留了相当强大的力量在。

本来还想讲,东北初期的战事,还有事,今天是来不及了。改天再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