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英國王室和英國政府關係如何,為何王子大婚,連首相都不被邀請?

大東北的小豆包


王室與政府的關係:君主立憲,憲法寫的清清楚楚。


首先不管君主是否接受,他必須任命並接受下議院多數黨的黨首,或者執政聯盟選出來的首領,王室的任命其實只是走過場,這是確保民主的最基本保證,如果王室能夠不接受民主選舉產生的首相,那麼君主立憲就是名存實亡的,且在憲法上也不可能。


但是在英國,王室的民眾基礎,民意基礎都是很高且很受尊重的,所以執政黨無論和王室矛盾如何,也都會保持必要的尊重,畢竟,人家是你的君主。所以先粗糙總結一下,就是雙方會互相尊重,一方是為了尊重民主,另一方是為了尊重君主。


但是這不一定要求雙方關係一定要很融洽,比如在二戰時期,目前英國女王的父親,也就是《國王的演講》裡那位有些口吃的英國國王,一開始就並不喜歡丘吉爾,甚至有些怕和他見面,因為丘吉爾強烈反對綏靖政策,且國王中意的人選是當時同樣出身貴族的哈利法克斯,同時被迫下臺的張伯倫也跟王室的關係特別好。後來隨著二戰的進一步焦灼,國王改變了態度,堅決支持丘吉爾並給予無比的信任。


現任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一開始也和首相布萊爾並不對付,一是布萊爾相對年輕且出身一般,二是布萊爾在擔任首相期間與戴安娜王妃關係融洽,而女王是真的有點不喜歡這個離婚了的兒媳婦。


至於哈利王子的大婚,為什麼沒有邀請特麗莎·梅,七師弟這裡無法斷言他們關係究竟如何,但是其實從情理上來看,至少雙方不會關係很好,因為哈利的未婚妻是一個女權主義者,至少在這一點上特麗莎·梅不會有什麼反對意見。


七師弟自己猜測,只能有兩種可能,一是王室與特麗莎·梅關係一般,但是王室一直與保守黨關係較好,可能是由於特麗莎·梅在許多關係之上和特朗普走得太近了,在這一點上有可能王室要保持中立,避免引起很大民憤。


另一個可能就是這位準王室新媳婦,可能有點政治問題,也就是咱們說的政審沒過,而如果和英國政府掛上勾,有可能不一定好,當然這也只是應題主的要求七師弟進行的分析,不過還有一種最簡單的可能,就是王室結婚本來就是王室的事情,不邀請首相也是正常的。


七師弟


英國首相沒能參加英國王室的婚禮是因為沒有收到邀請,那麼為什麼沒有收到邀請呢,那就要談談大西洋彼岸的那個“比敵人還差距的朋友”-特朗普。

眾所周知:

1. 哈里與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私教頗好,無論是新娘還是新郎都希望邀請奧巴馬參加婚禮。

2. 特朗普尤喜奢華,對參加英國王室婚禮、感受王室風采與熱情接待期待已久。

3. 特朗普不符合包括英國王室在內的歐洲精英對傳統政客的理解,用歐理會主席的話說就是“比敵人還差距的朋友”,王室並不願意邀請他。

4. 特朗普上臺後,存在明顯與奧巴馬較勁的意思,“凡奧必反”。

5. 特朗普不按牌理出牌,受情緒影響較大。

綜上,如果婚禮根據王室及新婚夫婦本人意見,只請卸任的奧巴馬,而忽視在職的特朗普的話,恐將引起特朗普激烈及負面的回應。為維護英美關係穩定,此次哈里大婚,索性沒有邀請任何政客,連首相梅姨也沒能例外。


希爾維


不歡迎政要,連英國首相“梅姨”也不例外。這是英國哈里王子和美籍演員梅根對對全球政要的態度。

英國媒體有一個不是很靠譜的說法,說這場王室婚禮之所以對政要“說不”,主要是因為梅根是反對特朗普的,不想邀請這位現任美國總統,而從外交禮儀上考慮,為了不得罪這位性情乖張的美國總統,就哪個政要都不邀請了,包括哈里王子的好友、特朗普的前任奧巴馬,也包括英國首相特雷莎·梅。

雖然這個說法並沒有靠譜的信源,但至少說明了一點,就是這場王室婚禮不邀請“梅姨”,和英國政府與王室的關係沒有什麼必然聯繫。

在1688年光榮革命中產生的英國君主立憲制,形成了一個“鐵律”,就是王室不實際參與政治,但保持社會地位與財產。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哪屆英國政府和王室之間發生過比較明顯的衝突。英國王室的爭議主要是在民間,認為這樣中世襲繼承製與民主精神相違背。所以,英國王室也一直小心謹慎,儘可能地放低放軟身段,更好地接地氣。對於英國王室來說,延續或者廢棄,能否獲得主流民意的支持才是根本。


哈里王子和梅根的訂婚照。


涵一


哈里梅根的婚禮沒有邀請政要恰好反映了他們兩人的為人處世風格,但是並不能代表英國王室和英國政府的關係。

哈里沒有王位要繼承

不僅僅是婚禮,哈里梅根的一系列舉動都表明了他們兩人的風格更偏向有名氣,有社會責任心的公眾人物,而不是有王位要繼承的王室成員。首先,哈里目前是王位的第六順位繼承人,成為英國國王的可能性幾乎沒有,所以他藉助婚禮,與政要搞好關係,維護好英國王室和政府的關係需求是少於他的哥哥威廉的。威廉和凱特的婚禮便邀請了時任首相卡梅倫。

哈里和梅根更注重自己的隱私

梅根誕下小王子阿奇後,他們兩人在私下舉行了小王子的洗禮儀式,沒有公開邀請媒體。同時,兩人也對外隱瞞了小王子教父教母的身份。截至目前,阿奇的正面照片一個手指頭都數得過來,基本上沒有想外流傳出過多的照片。從這一系列舉動中就可以看出,梅根和哈里非常注重自己的隱私,希望保護好自己的私生活和家人。

反觀威廉和凱特,他們家的3個孩子從小到大的生活以及大事件基本上都曝露在了媒體的鏡頭之下。因為他們是未來英國的國王皇后,他們有必要也有義務與大家分享自己的生活,建立良好的民眾關係。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哈里和梅根沒有選擇在婚禮上邀請政治人物的原因,他們的婚禮賓客基本上全是和兩人有著直接關係的人。加上兩人並沒有選擇在更宏大的威斯敏斯特教堂舉行婚禮,而是選擇了只能容納800人的聖喬治教堂,對於賓客的數量也有所限制。威廉凱特的婚禮來了1900位嘉賓,更像是一位國王風格的婚禮。而哈里梅根的只邀請了600位嘉賓,自然他們會希望生活中的親朋好友來見證這一場雖然小型但是溫馨的婚禮。

哈里和梅根的賓客名單反應了他們關注的慈善事業

總所周知,哈里與梅根二人現在向慈善領域投入了不少精力和時間,這一點在他們婚禮時早已有了預示。兩人雖然沒有邀請政治人物,但是嘉賓名單中包括了一位使用藝術幫助人們改善精神疾病的母親,一位曼徹斯特襲擊中受傷的小女孩等等。這很好地凸顯了兩人的社會責任心。

梅姨並沒有感到不爽

要說哈里與梅根的這個決定並不能反映英國王室和英國政府的關係,純粹是小兩口自己的意願,我們來看看梅姨也並沒有因為這個消息而不爽哈里,兩人在婚禮前還碰了面,關係不錯。梅姨甚至表揚了哈里在精神疾病慈善事業領域做出的貢獻,她也向這對新人送上了自己的祝福。

相信英國王室在向梅姨解釋為什麼沒有被邀請時,已經完全說明了原因,梅姨肯定也是非常理解的。


KK說國外


我的理解是英國王室就是個樣子貨,法國和俄國王室直接上斷頭臺,咱們大清那個讓馮玉祥趕出去算比較客氣,在現代國家王室沒用,你說維護國家統一形象,用著他,美國沒有王室,也是統一國家,家天下的世襲制是生產力不先進社會的產物,隨著民主的推進,王室養尊處優不參與社會競爭,地位財富確很高,浪費納稅人的辛苦勞動財富,越來越受到民主國民的抵制,一些西方國家的民眾甚至要求公佈王室的財務清單。

至於沒要求首相參加,可能是有矛盾,或者是貴族,王室瞧不上貧民,人家認為跟首相在一起掉自己身份,其實他沒想著自己算個屁,倒數自己被取締的日子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