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滴滴海外业务发展得怎么样了?

Mr_Dou_Z


滴滴出行海外战略发生过好几次变化。


最早时候的策略是:投资合作,而不是直接运营。这个策略的时间点,大概是在 2015 年左右,这期间,滴滴出行做了大量的全球投资,主要是投资 Uber 在全球各地的竞争对手,包括像 Lyft、Grab 等等。滴滴快的(当时还叫滴滴快的)战略副总裁朱景士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候还特别提到:对于海外市场,滴滴出行将投资合租,但是不会亲自进入。


之后大概是在 2016 年初的时候,滴滴出行宣布在美国市场与 Lyft 合作方式是:中国的游客到美国后,可以用滴滴这个 App 呼叫到 Lyft 的运力,滴滴出行提供汇率换算和翻译。值得注意的是:Lyft 是 Uber 在美国最大的本土竞争对手,而滴滴对 Lyft 有投资。这在当时,也被成为滴滴出行进军海外的新闻。但是搞出的动静没有那么大,我们在美国,好像一点也不知道滴滴和 Lyft 之间还有这个合作,也不知道这个合作开始后,实际有多少人到海外会用滴滴出行的滴滴海外服务。


还有过的一段合作是:2015 年年底,滴滴、Lyft、Grab 和 Ola 四方,曾联合对外宣布,将通过建立共享出行全球合作框架,四方打通产品,为中国、美国、东南亚和印度的国际旅客群体提供无缝出行服务,覆盖全球 50% 的人口。


之后大概是在 2016 年底,滴滴出行对外的口径都是——“明年将大力发展海外市场。”


然后是前几天路透社的报道,说今年(也就是 2018 年) 4 月初,滴滴出行已经在墨西哥推出官方网站,将以“直营”的方式与曾经的老对手 Uber 正面对抗,而滴滴进入墨西哥的第一站,是距离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约 60 公里的托卢卡。滴滴出行应该是在 2017 年年底筹备墨西哥的事情。


而据说滴滴出行自从买了巴西的 99 后,空降了不少人过去,目前巴西的情况也和直营差不多了。



硅发布


昨日凌晨,一年一度的苹果WWDC开发者大会拉开了帷幕,虽然相比以往,这届开发者大会显得“软”了不少,但是在iOS、macOS、watchOS以及tvOS这苹果四件套上,还是不少更新内容和亮点的。因此这场盛会不仅刷屏了科技圈,就连一般吃瓜群众昨天打招呼的方式也变成了,“嗨,你看‘天才小熊猫’了吗?”

而直接观看了WWDC开发者大会全程的观众朋友或许注意到了,在介绍watchOS 5的时候,PPT上出现了一位滴滴出行的“吕师傅”。对此,滴滴出行官方微博也放出发布会截图并表示,“期待滴滴可以和watchOS 5一起,让打车更Easy!”难道滴滴出行将和watchOS 5展开更深入的合作了?

翻翻老黄历,其实苹果公司很早就因为大数据算法投资过滴滴出行,当时不少业内杂志都放出了滴滴总裁柳青和库克相谈甚欢的照片,有了这层“感情”基础,合作一事似乎空穴来风?再联系到“吕师傅”旁边的Siri行程安排,我们大胆猜想一下,未来苹果用户对着Siri输入行程,watchOS 5是不是就能帮用户自动叫车?倘若真朝着这个方向发展,那么无论是从品牌推广的角度,还是出行平台最头疼的移动支付方面(苹果自带Apply Pay),对滴滴今后的国际化发展将大有裨益。

【不缺队友不缺钱,滴滴现在就想搞国际化】

如果不算它的前身滴滴、快的、优步中国,最终完成体滴滴出行就是一个“躺在金汤匙堆里的独角兽”。在其他初创公司还在为获得天使融资绞尽脑汁的时候,滴滴身上从未传出过“缺钱”的新闻,甚至它的随便一笔融资,都抵得上不少初创公司的全部估值。比如去年滴滴出行宣布完成的两轮融资,分别的55亿美元以及40亿美元,仅仅是这两笔融资,就抵得上9家独角兽公司。

不过,也正因为这份“家底”,让滴滴遭受到了不少质疑的声音,其中讨论最多的就是滴滴这么多的融资投进去,为什么迟迟未宣布盈利?尤其是在减缓和暂停了红包补贴之后,滴滴获得的资金又都“烧”去了哪里?

然而这些观点大多先将滴滴限定在了一个框架下,理所应当地认为滴滴出行的业务仅在国内运营。但是滴滴的业务早就不仅仅是在国内运营,在2017年的金砖国家工商论坛“互联互通”专题研讨上,程维更是强调,“滴滴会把国际化当成下一步发展最重要的战略”。倘若我们将框架打破,滴滴业务发展的一切疑惑也将顺势有了答案,同时我们也会发现,滴滴目前最大最难缠的竞争对手,与其说是美团打车,不如说是老相识Uber。

【瘦死的骆驼也是骆驼,更何况Uber还没死】

虽然国内市场上滴滴与Uber的战局早已落下帷幕,但是在国际市场上滴滴与Uber之间的竞争一直没有停下。或许是受到Uber高层剧烈变动的影响,这两年这家全球化的共享出行平台并没有保持住一开始的冲劲,反而在地域性市场上有所退缩。比如在人口密集,互联网发展迅速的东南亚市场里,Uber就因不敌当地打车公司Grab而黯然退出,其原本的打车及外卖业务均交由后者接收。

但即便是这样,Uber的实力依然不容小觑。如果我们将Uber落地业务的国家和地区涂上深紫色,就会得出下面这张色彩斑斓的“世界地图”,七大洲中除了南极洲,几乎每块大陆上都有Uber的身影。而Uber现任CEO达拉·科斯罗萨西(Dara Khosrowshahi)也于上周在行业会议上信心十足地表示,“在印度、中东、非洲等地,我相信我们将赢得这些市场,我们会掌控自己的命运。”

(图片来自recode reporting)

有这样一位行业巨头,任何一家网约车平台要想跟在后面开展全球化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决心走国际化发展进程的滴滴出行面临的压力自然也不是一般的大。

【资本业务两手抓,国际网约车大战还将继续】

转头来看看滴滴的全球化进程,根据目前的发展现状,滴滴的国际化布局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业务扩展,也就是至今在当地开展网约车相关服务,典型的案例包括今年年初收购当地网约车公司“99”,并与4月正式推出快车服务试点。此外,上月也有消息称,滴滴出行将落户澳洲,并在当地多区域推出快车服务。

而另一种全球化的进程,相对来说就显得“隐蔽”一些,那就是资本扩展,换句话说就是通过投资全球各地有潜力的出行相关企业,在国际市场中扶持自己的出行阵营,以便在未来更好地抗衡Uber这样的行业巨头。典型的案例包括滴滴投资美国的lyft、印度的Ola、中东地区的Careem,以及欧洲当地共享出行独角兽Taxify。不过在滴滴的投资中,最成功的一个应该就是上面提到的Grab了。

如果我们将滴滴的两种全球化形态用不同的蓝色标注,就会得到下面这样新的“世界地图”。放眼国内外,真正能触及全球的共享出行公司,目前也就只有Uber和滴滴出行这两家了。可以预见的是,为了获取更为广泛的市场及资源,二者必然会并驱争先,这场全球范围的共享出行大战还会越烧越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