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長沙要當“國家中心城市”,深圳杭州南京瀋陽服氣嗎?

慈小姐


筆者倒是覺得,長沙成為“國家中心城市”,深圳、杭州、南京、瀋陽,沒必要去置氣,更不值得去嫉妒;

所謂的“國家中心性城市”,實質上就是發改委和住建部頒給地方城市的一個名號而已,表示下對某個城市發展的認可,滿足下當地的虛榮心,拿來吹吹牛還可以,但撈不到實質性好處的。

“國家中心城市”這一概念是在2010年,才正式提出來的,首批次“榮譽”是授予了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重慶五個城市,其中四個是直轄市,外加南方重鎮廣州;

在2016年到2017年間,又先後頒給了成都、武漢、鄭州、西安等四個城市,而這個四個城市又無一例外的都是中部幾省的省會、經濟、政治及文化中心;

“獎”頒到這的時候,平衡的色彩已經很明顯了,這幾個城市本來就相互不服,乾脆都給,免得掐架;

而隨著2017年,長沙的GDP進入萬億俱樂部,隨即也就進入了下一輪的“國家中心城市”名單;

大家都明白一個道理,“物以稀為貴”,如果中國內地的國家中心城市,最多也就七八個,還值得那麼一掙,可顯示在,只要你是中西部的省會級城市,只要你發展的還可以,就有機會;那麼,如此一來,“國家中心城市”的含金量也就一般般了。

而且更重要的一點是,頂著“國家中心性城市”的頭銜,不意味著你就能在稅收和財政轉移支付上,額外享受特別的照顧。

【T教授說】


天天說錢


國家佈局中心城市,除了要考慮政治戰略,經濟戰略,以及全國經濟發展的平衡問題,也要考慮一個省域的人口問題,比如5000或6OOO萬以上人口的大省,將其省會建設成為一箇中心城市,發揮領頭羊的作用,帶動和促進本省發展。目前,國家的中心城市,具備對周邊省的經濟有輻射能力的,除了老牌的幾個直轄市,比如北京、上海、天津三市外,其它的新的省域經濟中心城市,只能照顧它們本省的周邊發展,輻射不到外省。北京、上海、天津三個中心城市,至所以促進了周邊省域的發展,由於它們是直轄市,地域小,人口不多,又有強大的經濟和科技實力,自然就有能力對周邊的省份有經濟輻射作用。省會國家中心城市,比如廣州、武漢、鄭州、西安這幾個城市,它們的經濟能力能帶動和輻射本省的發展就不錯了,不要指望它們還能輻射到鄰省的經濟的發展。廣州的經濟夠強大了,它能輻射到粵西、粵北嗎?所以,中央不要將國家中心城市的輻射能力,說得神乎其神。因此,中央在佈局國家中心城市時,要考慮人口大省的發展,需要一個國家中心城市這頭超級馬車的牽引作用。湖南是一個將近7OOO萬的人口,特別需要一個大塊頭的中心城市,引領全省的發展。周邊的廣州、武漢、重慶這幾個中心城市,它們的經濟實力,是輻射不到湖南省域的,湖南的省域發展需要將長沙打造成國家的中心城市,依靠長沙的輻射,促進省會周邊更遠的地方發展。當然,湖南的經濟發展,僅僅依靠長沙這個龍頭也是不現實的,湖南要將所有的地級市的城市規模發展到100萬以上人口,城市規模上去了,經濟自然就上升了。為了平衡發展,湖南要在湘中和湘西佈局200萬以上人口的城市,帶動湘中湘西發展。湖南的湘西地區,相對東部地區,經濟要落後一些,為了加速湘西發展,湖南要在懷化重點佈局和建設一個2O0萬至300萬的人口城市,改變湖南的東西部發展不平衡問題。湖南要為懷化城市的發展,需要從國家爭取更多的資源,促進它快速發展。當然,湖南經濟的發展,完全向中央伸手,也是不現實的,主要還是要依靠三湘兒女自己的雄心、智慧和勤勞去奮鬥!


瀟湘一虎


陰毒啊,提出這個問題的慈小姐,你一點都不慈!拋出一個偽命題來熱議,是把長沙放在風口浪尖,誘導少數井底之蛙的不慚大言,來敗壞長沙人品。攪屎棍麼??

首先,

湖南人、長沙人都很清醒:除非有重大歷史機遇或政策機遇,否則長沙不可能成為類似武漢、廣州的國家級中心城市地位!我們也沒做這個美夢!全省上下任何一級政府,從沒提出這個口號和導向。你去問任何一個長沙市民,即便老太太,都會知道:我們比廣州、武漢小很多,也落後很多。做國家級中心?湖南人沒那麼沒逼數!

其次,

儘管進入擁有了新一線城市的名片,我們也只會認為是對過去40年,尤其是近15年經濟發展的一種肯定和榮譽,展示的只是經濟方面,就綜合幅射力來講,我們還遠不是大區核心引擎,沒必要盲目自嗨。

再者,

即便未來能持續表現優異,經濟體量方面達到國家中心的標準,那也絕不只是湖南和長沙的榮譽,那更是標誌著長江中游城市群經濟發展整體提質升級,標誌著洞庭湖已成為東方的密歇根湖,其實更是中華民族繁榮昌盛的縮影。

以後別提這種超無聊、挑撥離間的問題了,還喊話問誰誰誰答不答應。慈小姐,某某先生說想做你爺爺,問你答應嗎?


貪哥聊交易


1、什麼是國家中心城市?

國家中心城市是我國住建部提出的概念,能夠在全國具備引領、輻射、集散功能的城市,這種功能表現在政治、經濟、文化、對外交流等多方面。所以要具備這些條件,不只是經濟體量大,而是需要在地理位置上輻射更多的城市,帶動其他城市發展。

2、我國究竟有多少個國家中心城市

截至目前,網絡上過度炒作國家中心城市,嚴格來說,我國只有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重慶五個國家中心城市,成都、武漢、鄭州、西安只是國務院支持其建設成為國家中心城市。至於青島、廈門、杭州、南京、瀋陽、深圳這些城市目前都還不是國家中心城市。

3、國家中心城市並不等同於城市經濟實力就有多強大

我國的深圳、蘇州、杭州、南京等城市經濟發達,但並不等於要建設成為國家中心城市,國家中心城市是一個區域內選擇一個到兩個,比如說珠三角,廣州就是國家中心城市,深圳就沒必要去湊熱鬧了,長三角地區,上海也是國家中心城市,未來還需要一到兩個城市成為國家中心城市,但是蘇州距離上海太近,就沒必要去湊熱鬧了。相反,我們來看瀋陽,東北中心城市,卻落選成為國家中心城市,瀋陽的經濟輻射範圍理論值要高於南京、杭州、長沙,甚至武漢,卻沒有得到國家的支持,這說明一個問題,東北整體的經濟發展速度太慢,而瀋陽沒有起到很好的帶頭大哥作用!相反、我們看青廈門這個城市,成為國家中心城市的可能性更大,雖然廈門經濟體量,人口總數、面積都偏小,國家卻有意向把廈門扶持成為國家中心城市,這說明廈門的戰略位置非常重要,海峽西岸、閩南中心,連接福州、輻射臺灣、影響潮汕,廈門的經濟輻射半徑很長。

綜上所述:目前我國已經有5個國家中心城市(北、上、廣、津、渝),正在全力打造4個(武漢、成都、鄭州、西安),未來我覺得最有可能發展為國家中心城市的還有(長沙、濟南、瀋陽、南京、杭州、廈門),從地理分佈來看,中國未來至少需要15-18個國家中心城市,所以,長沙、瀋陽、深圳、杭州、南京都有可能,不需要服不服氣!


蔣昊說經濟


國家中心城市和絕對實力沒有直接關係,更重要的是這個強市所在區域的核心地位。

比如鄭州不論經濟實力還是綜合實力都還不及長沙,但鄭州已經成為國家中心城市,長沙服氣嗎?

深圳、杭州、南京、瀋陽,這其中瀋陽99%的概率會成為國家中心城市,因為東北地區目前一箇中心城市也沒有,不論實力還是未知,瀋陽當仁不讓。另外三個,南京和杭州沒能入圍不是因為實力問題,而是因為這兩座城市和上海同屬長三角經濟區,上海作為長三角核心,其輻射範圍已經覆蓋整個長三角經濟帶,南京和杭州都在其覆蓋範圍之內,所以如此近距離內再設一箇中心城市的意義和作用不大。深圳也是同理,緊鄰廣州,沒必要再搞一箇中心。京津雙中心是因為這倆都是直轄市,而直轄市是不需要過渡期就直接入圍中心城市的,有其特殊性。

至於服氣不服氣,這個問題上升不到這樣的高度,因為中心本來就是偏重區域核心地位。中西部地區強市很少並且面積大,所以幾個強市都入選了。東部地區我認為還會增加一到兩個中心,但大概率不會在長三角區域,要麼山東,要麼福建。深圳已然是粵港澳灣區的核心,有無國家中心城市的身份也絲毫不會影響其發展價值。

長沙要當國家中心城市,這也是城市自身的一種嚮往和期望,有這樣想法的城市有很多,但有想法不代表就會最終成行。因為中西部幾個經濟大省已經全都有中心城市入圍,如果長沙也入圍,那麼整個中西部的強市全都成了國家中心城市,那這樣的價值和省會又有多大區別?所以從概率來說,長沙最終成為中心城市的可能並不比南京、杭州這些城市大多少。


城市發展報告


長沙和武漢的距離決定了長沙很難成為國家中心城市,至少短期不會。華中有武漢,中北有鄭州,華南有廣州,華東有上海,西南有成都,中西有重慶,華北有京津,西北有西安,東北需要一箇中心城市必然是瀋陽,東南方位需要一箇中心城市必然是福州,福州剛好是上海、武漢、廣州三大中心城市都覆蓋不到的“金角”,又與臺灣隔海相望,又不是計劃單列市(福建不會傻到放棄增加1個經濟強市的機會),福建申報的國家中心城市是福州而不是廈門,而且福州也和瀋陽、昆明、烏魯木齊、哈爾濱等一同進入了第十個中心城市的“決賽圈”,可見實力和地位。如果將來確實需要在中南設立一箇中心城市,長沙是不二之選。


五月的風37758513


本人表示不服長沙各方面都不優秀,上不如武漢下不如廣州東不如杭州西不如成都只是一座三流城市!湖南嶽陽市倒是可以考慮考慮


楊橋9730


就好比班上有個人說我要努力學習進入前十名,其他同學你服氣嗎?不服氣就大家一起努力,服氣就看著他努力好了。

長沙要當“國家中心城市”,這是長沙的發展目標和奮鬥方向,而且也是有底氣說這個話的。國家中心城市是能夠在全國具備引領、輻射、集散功能的城市,國家中心城市要發揮的職能主要是在完成國家戰略的過程中起到支撐、服務、輻射、帶動等作用。、

長沙不僅經濟體量大,還可以在地理位置上輻射更多的城市,帶動其他城市發展,當“國家中心城市”具備先天優勢和後發動力。

從經濟量上來說,長沙GDP已經跨入千億級行列,在帶動長株潭發展、輻射長三角經濟帶方面有著引領作用;從完成國家戰略上來說,以“一帶一路”為例,長沙作為湖南的省會,不少企業積極融入“一帶一路”戰略,承東啟西。省內一批重點企業遠赴海外,在沿線國家建成了一批產業園區,實施了一批重點項目。


筆隨我心


這沒什麼好服不服氣的,成為國家中心城市並不意味著就能成為國家經濟中心,只是更多體現戰略位置發展的需要。在2017年長沙成功成為全國第15個GDP跨入萬億級的城市,可見長沙的經濟實力還是位居全國前列的,但是經濟表現的亮眼卻在申請國家政策上屢屢受阻,長沙早在幾年前就提出建立全國中心城市的目標,但是在2017年經濟實力稍差的鄭州卻率先獲批,中部就有了武漢和鄭州兩個國家中心城市,長沙的希望是乎更小了,但是長沙還是在向這個目標努力。

為什麼要成為國家中心城市

從長沙的例子中,可能有人有疑問了,為什麼經濟強的城市都想成為國家中心城市呢?

就拿長沙來說,首先“國家中心城市”這個頭銜在中部已經被武漢和鄭州先後拿走了,那麼可以說剩下的城市如合肥、南昌已經不是長沙的對手了。而作為長江中游城市群的重要城市,只要都市群發展的好,長沙的地位就不會低。改革開發至今,東部沿海迎來爆炸式的發展,而隨著經濟環境的下行,沿海出口收緊,“一帶一路”的確立,國內經濟必須依靠更多的內需拉動,那麼經濟發展向中西部內陸延伸是大的趨勢。

而中西部除了“川渝”城市群以外,中部的長江中游經濟圈自然會承擔起這個發展的重任,而就是看準了這個時機,長沙才會不斷向“國家中心城市”靠攏。而實際情況是長江中游城市群武漢一家獨大,長沙發展了那麼多年的“長湘潭”未見起色,江西就更不要說了,感覺就是各自為戰。如果長沙一旦確立“國家中心城市”的地位,自然會獲得更多的政策扶持,才有能力與周邊省市形成協同發展,優勢互補,這看起來是對大家都有利的事情。

深圳、杭州、南京、瀋陽會服長沙成為“國家中心城市”嗎

2010年-2016年國家住建部和發改委先後確立和支持的“國家中心城市”有9個,分別是: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重慶以及後來的成都、武漢、鄭州、西安。

從以上可以看出首批5個城市不是一線城市就是直轄市,而後4個城市中武漢、鄭州、西安都來自中部地區,唯獨沒有長沙。從近幾年看,全國不僅長沙還有多個城市都在規劃申請如:華東的南京、杭州、濟南、青島,華東南的廈門、東北的瀋陽、華南的深圳,如果再設立長沙未免中部地區“國家中心城市”太過臃腫,也難免造成其他地區的城市不服氣。

論經濟實力和名氣,長三角和珠三角都比長湘潭強,看起來怎麼都輪不到長沙,那為什麼長沙還是這麼倔強呢,以我看來最大的可能就是長沙在為自己在中部的地位正名。

下一個“國家中心城市”的可能

以目前的發展情勢來看,不是說長沙經濟實力不行,而是想要獲批成功很難。那麼下一個會是誰。首先說東北最大的問題在於經濟,而且“一帶一路”經濟走廊的確定也沒讓東北佔到太多資源,瀋陽就排除了。山東半島和東南沿海兩市青島、廈門發展迅猛,兩個地區也缺少特大型城市帶動,略有希望。再來看幾大城市群“川渝”雙雄都入選、“京津冀”雙城也入選,而“長三角”只有上海,“珠三角”只有廣州,所以我認為最大的可能將在杭州、南京和深圳中誕生。


MR火羽白


長沙能否成為中心位置,其它城市沒必要去爭或什麼的,這個取決於當地政府的政策和態度,長沙的機械繁榮,使得周邊很多省份的用戶來長沙買二手機械設備,緊臨的株洲也是服裝批發基地,加上湖湘文化底蘊,很多人喜歡跟湖南人交道,不久將來,自然會成為中心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