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0 宅基地空置到底怎么才能赚钱?这个问题如何破

农村的土地,可以分为农用地和非农用地两大类。其中,农村宅基地问题,最为突出。

一方面,有农村户籍的人越来越多,房子越盖越多,占用的宅基地越来越多;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2005-2016年间,农民住宅面积从258亿平方米,增加到383亿平方米,增加了49%。另一方面,常住在农村的人口越来越少,2005-2016年间,从7.45亿减少到5.90亿,减少了21%;常住在外地的农民工越来越多,现在已经超过1.7亿人了,他们在老家都有房子和宅基地,农村的空置房屋越来越多。

宅基地空置到底怎么才能赚钱?这个问题如何破

与此同时,不少城里人,想去农村买房子,或者盖房子。这包括准备告老还乡的人,到农村创业或者兼职的人,或者那些想经常贴近山村大自然的城里人。但是,他们做不到,不让买房,不批土地。

农村建房和宅基地问题,近年来,日益突出。国家决策部门已经开始高度关注,不过,似乎也还没有良策。可能是受农用地“三权分置”启发,对宅基地也提出了“三权分置”,即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的“三权分置”。但是,具体如何操作,并不很明晰。

今年的一号文件提出,要“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同时强调“严格禁止下乡利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如何理解和把握一号文件中关于“适度放活”的内涵呢?

农用地“三权分置”中的经营权,与宅基地“三权分置”中的使用权,表面看类似,实质上很不同。第一,农用地的用途,就是生产农产品。经营权无论怎么流转,都是用于种地,为社会提供农产品。因此,经营权流转给谁,都无妨。实际上,流转之后,通常生产出的产品更多,或者更好。第二,经营权流转出去之后,有承包权的农民,想把经营权再要回来,比较容易。农作物的生产周期,最多一年,生产周期结束时终止合同,遗留问题很少。即便是多年的流转合同,提前终止,也不会有大的损失,不需要大的补偿。

宅基地空置到底怎么才能赚钱?这个问题如何破

宅基地的使用权,能够这样做吗?恐怕不行。第一,宅基地的本来用途,是给农民盖房子;使用权一流转,这个用途就随之变化。现在规定不能给城里人。是否可以给本村人?给邻村人?不清楚。按现在的规定,似乎只有一种可能:转给村集体组织,搞休闲旅游开发。第二,宅基地的使用权一旦流转出去,农民再想要回来,非常困难。村集体搞旅游,把闲置的宅基地都盖了房子,那么,在城里务工的农民,如果再要回到村里来,他们的住房问题,该怎么办?

这是一个难题,是一种两难困境。那么,有没有一种办法,能让盖房子这件事,不与农业争地?

答案是,可以有。尤其是在丘陵和山区。浙江省的“坡地村镇”试点项目,提供了很好的启示。该试点项目的基本思路,是利用坡地荒地,去搞农村建设项目。三年试点中,共批准实施了154个试点项目,大多为乡村旅游开发,没有占用一亩耕地。

也就是说,通过开发坡地荒地,搞乡村旅游。这样,既不占用耕地,也不占用宅基地,从而避免了遗患。

宅基地空置到底怎么才能赚钱?这个问题如何破

更进一步说,不仅仅是搞农村旅游,而且在农民自己建房上,也要推行“坡地村镇”办法。即,在进行乡村振兴规划时,以“不占耕地”为底线,把新的建房地点,都规划到山坡荒坡上去。同时,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向这些坡地荒地居民点倾斜,规定和吸引村民到那里去建新房。以后新分的宅基地,就不占用农田;现有的平地宅基地,也可以慢慢腾退出来,退成农田。

在完全不占用耕地的条件下,农村住宅用地,也可以向城里人开放。让城里人能够到农村盖房,是城乡融合的重要表现,有助于美丽乡村建设,好处多多。例如,如果把浙江“坡地村镇”的经验,用到北京周边的荒坡荒沟中去,北京的耕地不会减少,而荒坡荒沟会变得美丽很多,农民会收益很多,也会减少一些城区的住房压力。至少,很多退休人员,可以选择离开城区,搬到山区,搬到规划好的“坡地村镇”中。

而在平原地区,随着农业现代化,土地的流转集中将加快。那些把承包地经营权出租了的人,会愿意到乡镇或者县城去居住。这也是城市化,同样可以把宅基地腾退出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