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秦腔的“二音”到底指的是什么?

查理芳


假嗓即俗称的“二音”、拉腔,实际上就是秦腔唱中的最高调羽音。欢音、苦音都用。这种羽音发自丹田,流于喉腔,出于鼻孔,声韵为高,音调为最难,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妙趣,音乐术语上称“啸”,即“啸歌伤怀”,“长啸哀鸣”。它的音域十分宽阔,常达到两个高八度。具体说,就是在真嗓唱中的某个字或最后一个字上用假嗓的行腔、拖音。如《祭灵》中刘备哀悼关羽、张飞时的哭腔,《坐窑》中吕蒙正的拉腔,《烙碗计》中刘子明的“拉喝场”,都惟妙惟肖,给人一种“一声唱到融神处,毛骨悚然六月寒”的感觉。净角常用的嗷音(脑后音)、将音(颅音),都属假嗓子。贫生用的也很多,表示他们的清贫志高,寒酸而傲骨嶙峋, 用假嗓子表现人物的伤感,加长了十六拍。《白蛇传》中白娘子的[苦中乐],《王宝钏》的[软三滴水]都是真嗓与假嗓的结合。

拖腔又称彩腔,都用假嗓子,因为它一般的音比平常的音高一个八度。大都用在剧情发展到高潮时候人物情感十分激动的场合中。


秦腔须生


秦腔的唱腔魅力一直是我们喜欢秦腔的爱好者永远痴迷的学问之路。秦腔中韵脚和腔音一直是我比较关注的部分。

秦腔唱音两大音,苦音与欢音。而腔则包括板路与彩腔两大部分,而板路与彩腔中都包括苦音与欢音。

苦音,最能代表秦腔特色,深沉哀婉、慷慨激昂,适合表现悲愤、怀念、凄哀的感情。

欢音 ,欢乐、明快、刚健、有力,擅长表现喜悦、欢快、爽朗的感情。

而彩腔,又叫二音,音高八度,多用在人物感情激荡、剧情发展起伏跌宕的时候,常常表示人物惊、悲愤、高兴疯狂等形态之音。唱彩腔时,用的假嗓来唱,跟正常演唱来比音高八度,听到二音子来的时候,我们就知道这个人物要情绪激动了,剧中情节要发展到高潮了,该屏住呼吸听了,要过瘾了,所以用来形容秦腔似鸡鸣声的就是二音了。

我们听到彩腔即二音时一般都会觉酣畅淋漓,饱满而富有情感,这是我们听越剧等南戏体会不到的妙处。例如我们听《苦中乐》的慢版彩腔女音声起,就知道其心情的悲喜,此时剧目也到达一定的高潮,唱词:白云仙在中途自思自叹,把当年修炼事细表一番。唱罢此句,观众已知其心中乾坤。而唱场腔中男腔唱词:忍不住珠泪儿直往下抛,想当年不嫌我沿门乞讨,我的妻。听此句,感动连连。

像我喜欢的旦角演员王晓玲则擅长苦中乐、麻鞋底、十三腔、倒板序子三拉腔中难度特别大彩腔部分,听她的二音则会有情感饱满,更加感人肺腑的心情。





戏曲小白的自我理想


其实就是比平常的调式高八度,高八度是个什么概念呢?

看看这个谱子,中央c下面的1234567对应的音是中音区,而中音区后面1234567上面都有一个点对应的音,就是高音区。高音区1234567依次比中音区1234567高八度。

那么差八度到底是个什么概念呢?

信乐团的《死了都要爱》听过吧?没听过可以现在去听听感受一下,这首歌的主歌部分基本上都是在中音区,而副歌部分则都是在高音区,这样一对比,高低立下就出来了。

秦腔中的“二音”,其实就是相当于流行歌曲里的拼高音,也就是相当于高潮部分来了,大家嗨起来吧,差不多这个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