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0 三國最簡短的密謀 連問帶答五個字 馬超韓遂就是親耳聽見也猜不透

很多人都以為賈詡就是個一肚子壞水的“毒士”,做事一向只求目的不擇手段,這才能在“唯才是舉”的曹操陣營混得風生水起,要是遇到劉備,早就被砍成七八塊了——李傕郭汜劫持漢獻帝,就是賈詡的餿主意。但是細看三國史料,卻發現賈詡是個算無遺策超級謀士,他只動動嘴皮子,就拆散了馬超韓遂聯盟,而且跟曹操的默契程度,甚至遠超郭嘉與曹操——郭嘉勸曹操打袁紹,還要磨磨唧唧地講什麼“十勝十敗論”,而且有人說郭嘉的“十勝十敗論”是抄襲了荀彧的“四勝論”。

三國最簡短的密謀 連問帶答五個字 馬超韓遂就是親耳聽見也猜不透

賈詡曾經被造反的氐人活捉過,眼看著氐人要活埋自己,賈詡急中生智:“我是太尉段熲的外孫,你們埋我的時候另找塊地方,我外公會出錢來贖我的遺體的。”一聽說把段熲的外孫子抓來了,氐人嚇得刀都拿不住了——那段熲可是一尊誰也惹不起的殺神(筆者此前寫過段熲如何痛打羌人)。於是氐人好吃好喝招待賈詡一番,最後還成了朋友,“與盟而送之”。而跟賈詡一起被捉的幾十個人,一個也沒活成,賈詡也沒出言想救,“其餘悉死”。

三國最簡短的密謀 連問帶答五個字 馬超韓遂就是親耳聽見也猜不透

賈詡坑死了曹操兒子、侄子、愛將,但是曹操還得感謝他:“使我信重於天下者,子也。”賈詡一投降,馬上就被封為執金吾、都亭侯、冀州牧,而且做了司空曹操的參謀長(參司空軍事),而且賈詡在分析曹操袁紹戰局的時候也有個“四勝論”:“明勝紹,勇勝紹,用人勝紹,決機勝紹。”下面我們來比較一下,荀彧的“四勝論”說的是“度勝、謀勝、武勝、德勝”,郭嘉的“十勝論”說的是“道勝、義勝、治勝、度勝、謀勝、德勝、仁勝、明勝、文勝、武勝。”這樣看來,郭嘉的“十勝論”除了合併同類項可以簡化成為荀彧的“四勝論”之外,也就給屠城且挖墳掘墓的曹操戴上了“仁”和“義”的高帽子。弄得曹操也挺不好意思:“如卿所言,孤何德以堪之也!”

三國最簡短的密謀 連問帶答五個字 馬超韓遂就是親耳聽見也猜不透

但是荀彧和賈詡都只是說了曹操可以打贏袁紹,卻沒說應該用什麼辦法打贏。而賈詡在提出自己的“四勝論”之後,還指出了曹操的不足:“有此四勝而半年不定者,但顧萬全故也。必決其機,須臾可定也。”這話是說曹操打仗有點太過小心了,跟袁紹這樣的強大對手交戰,不出狠招險招損招是不行的。於是曹操冒險去燒了烏巢,這才打得袁紹一敗塗地。

三國最簡短的密謀 連問帶答五個字 馬超韓遂就是親耳聽見也猜不透

賈詡跟曹操交談,那才是“響鼓不用重錘”,或者可以形容為“心有靈犀一點通”。讀者諸君且看荀彧“四勝論”,跟曹操詳細解釋了“明、勇、用人、決機”的根據,足有三百來字,郭嘉的“十勝論”更長,快五百字了。而賈詡只是用十幾個字概括了曹操“四勝”,又用二十多個字提出瞭解決辦法,而曹操的回答只有一個字:“善”。而後照著做,就贏了。所謂貴人語話遲,說的越少分量越重,這一點在曹操和賈詡之間得到了最好的證明。

三國最簡短的密謀 連問帶答五個字 馬超韓遂就是親耳聽見也猜不透

賈詡荀彧各有四勝論,郭嘉提出十勝論,其優劣高下請讀者諸君品評。但是大家要以為賈詡和曹操的“四勝論”夠簡短,那就錯了,這兩個人之間的一場對話連問帶答只有五個字,簡直堪稱三國史上最簡短的密謀,即使他們要算計的倒黴蛋馬超和韓遂就在旁邊聽著,也是一頭霧水猜不透。

三國最簡短的密謀 連問帶答五個字 馬超韓遂就是親耳聽見也猜不透

“曹操抹書間韓遂”的故事咱們就不贅述了,因為讀者諸君對那段故事(符合史實)太熟悉了。但是曹操這個餿主意(或者叫高招)實際是賈詡出的,當時馬超和韓遂這兩個同床異夢的盟友爭相向曹操割地質子求和,賈詡只是冷冷地向曹操獻上四個字,馬超韓遂聯盟就拆幫了。賈詡的這四個字就是“離之而已”,曹操的回答更絕,只有一個字:“解!”

三國最簡短的密謀 連問帶答五個字 馬超韓遂就是親耳聽見也猜不透

這話就是寫在紙上拿給馬超韓遂看,他們也會瞎猜:“賈詡這是建議曹操脫離戰鬥嗎?”“曹操要解甲修兵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