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3 太行山区流行的秧歌戏得罪谁了?被清政府立碑禁止演唱

请点击头像加关注。转发分享更多好文。

戏曲有没有高雅低俗之分呢?

要是从源头上说起,当然没有。都很俗。

可是随着发展,有些戏曲就成了高雅的,有些则一直低俗下去。

低俗到什么程度呢?低俗到被官方立碑禁止。看图。

太行山区流行的秧歌戏得罪谁了?被清政府立碑禁止演唱

禁止演唱秧歌碑。资料图。

这块碑立于长治县柳林乡(现韩店镇)寺庄村中心祖师庙东廊房后墙上。

碑文为:奉官禁止演唱秧歌。同治四年(1865年)三月谷旦大社同立

图中说的到的秧歌,即太行山腹地上党地区流行的壶关秧歌和襄武秧歌。

进入现代文明殿堂的所谓高雅戏曲,其实都是起源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说白了就是老百姓闲暇时的自娱自乐,一开始都是土得掉渣儿。

就好比现在的国粹京剧,它的出身也很卑微,是戏曲里面的“花部”。

啥叫花部?是指当时“正部”昆山腔以外的各种传统戏曲剧种,取其花杂之义,故也称乱弹。

它们不为士大夫们所重视,但为下层观众所欢迎,在乡村山区及小城镇流行。

一直到了清代康熙年间,才发展兴盛,形成了各种地方戏曲蓬勃兴起的局面。

由此可见,各种地方戏,起源、起步大致相同,可是随着统治阶级的爱好,从此走上了不同的命运之路。

你说偏远的太行山区,老百姓唱个秧歌得罪谁了?官家清政府就不允许。

太行山区流行的秧歌戏得罪谁了?被清政府立碑禁止演唱

碑文拓片。字迹清晰可见。

禁止唱秧歌碑立在祖师庙里。其实还有一层深意。

过去唱戏大都是在庙里,所谓的春祈秋报。唱戏主要是给神仙唱的,老百姓顺带沾个光。

给神仙唱戏,即所谓的酬神戏。那当然要高雅,绝对不能低俗。敬神咋能亵渎呢?

而且,酬神的戏是有许多禁忌的。诸如剧种、剧目、演员、观众等都有明确要求。

当时酬神的戏主要是高雅的“正部”昆曲,京剧之类的“花部”则不被允许进入庙内演出。

而广受上党地区观众欢迎的上党梆子,原先是在酬神时演出的主要曲种,算是高雅戏一类。

出身低微的秧歌戏,有好多内容不登大雅之堂,比如荤戏之类的。

加之当时唱戏昼夜连场时有,男女混杂,也有伤风化。所以清政府严加禁止。

这个碑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当时山西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禁演小戏的命令。

但是高雅的戏需要更有实力的戏班子,小地方请不起,也请不来。

再者说,说是酬神,实际还是慰问劳苦大众。

秧歌之类的地方小戏,因其故事、人物、语言、音乐以及表达方式上,都贴近老百姓的趣味,因此,说是禁演,其实还是偷偷摸摸地演出。

所以,官方禁止秧歌戏,也是时严时松。出现了禁者自禁、演者自演的局面。

这一局面在1924年有所改善。

这一年,民国政府公款局和地方豪绅王维新成立了改良秧歌班。

由于有政府撑腰,豪绅出力,戏文里增添了大量的历史袍带戏。

由此冲破了秧歌不准进寺院唱的禁区,得以在寺庙内演唱。

而这通禁演秧歌碑,也成了难得的一个见证。


喜欢胡哥文章的请加关注,看更多好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